董 理, 王向東
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鄭州分公司(450000)
目前鄭州在建的有二七萬達廣場和中原萬達廣場,其中鄭州二七萬達廣場由我公司進行施工圖設計。
鄭州二七萬達廣場項目位于鄭州市二七區大學南路以西、航海中路以南、人和路以東、漢江路以北。總用地面積為11公頃。鄭州二七萬達廣場由三部分組成:場地由中間規劃路分為南北兩區,南區為住宅區,由5棟帶兩層商業網點的住宅樓圍合中心綠地的形式組成。北區分住宅和商業兩地塊,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北區的購物中心所涉及的消防設計問題。
購物中心東臨大學南路,地上六層、地下二層,其中地下為停車場和超市,地上包括諸多主力店和次主力店、萬千百貨、一條帶有兩個中庭的室內步行街、國美電器、電玩城、酒樓、KTV、影城等。兩棟塔式SOHO公寓設置在購物中心上部,沿大學南路南北布置,南面沿路方向布置一棟商務酒店。大商業北、西兩面均設置室外商業步行街,外街外環則是兩層商鋪,呈L型環繞大商業,北面臨航海中路的兩層商鋪上為板式SOHO公寓。各樓層使用功能詳見表1。
購物中心作為一個商業綜合體,具有商業業態多樣、建筑形式復雜的特點。下面本文將從建筑設計角度由以下幾個方面分析總結萬達廣場購物中心消防設計上遇到的難點及解決措施,防排煙及滅火等其它設施、設備問題可見其它相關論述。
總平面圖設計劃定了一個建設項目的輪廓,在消防設計上則決定了建筑物能否順暢得到外界消防救援,人員從內部逃出后是否能快速疏散,是消防安全的外圍保護機制。

表1
建筑物間留有防火間距的用意在于提供足夠消防撲救場地及防止火勢蔓延,對于萬達廣場購物中心之類的商業綜合體來說,各塔樓及商業主體功能各異,火災危險性不同,有必要在其之間留有足夠的防火間距。
1)在商業綜合體的設計中,由于裙房部分功能較綜合,多設有影院等業態,建筑高度可能會超過24m,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對于裙房的定義:與高層建筑相連的建筑高度不超過24m的附屬建筑,該購物中心已不可定性為裙房。在本文中暫稱為商業主體,在同一個商業主體上不同的塔樓之間以及塔樓與超過24m高的商業主體之間的間距均應按照高層建筑與高層建筑之間的間距要求進行設計,不應小于13m。
在鄭州二七萬達廣場的設計中,商業主體與C座商務酒店之間間距為一個柱跨,間距10.7 m,不足13m。在這種情況下,商業主體臨近商務酒店一側的外墻設為防火墻,墻上開設的外門設為甲級防火門,滿足《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4.2.3條要求(如圖1所示)。

2)商業步行外街兩側屬于不同建筑,兩者之間消防間距應按照高層建筑與裙房之間的間距至少9 m。根據《萬達廣場購物中心建筑防火技術要求》中的規定,室外步行街公共區的寬度不應小于12m,室內步行街首層公共區的寬度不應小于9 m,在二七萬達廣場步行街的設計中,室外步行街最窄處寬度為12m,室內街首層最窄處為9m。這滿足消防部門的相關要求并且更加嚴格。對于室內步行街的中廳區域,在鄭州市消防支隊法制委員會會議紀要中要求,該通高區域兩側建筑間的凈距不應小于相應耐火等級高層裙房建筑防火間距的要求,也就是6m。
按照《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要求,萬達廣場周圍設置有環形消防車道,二七萬達廣場的主立面緊臨大學南路這條城市道路,確保發生火警時消防車能快速駛入,以最快速度控制火險和快速施救。消防車道距離建筑物的外墻大于5 m,小于15 m,消防車道的凈寬度和凈寬度均不小于4m。所以需要注意的是在10m以內不應設計景觀花池及樹木,設計時應嚴格劃出消防車道,在消防車道與高層建筑之間確保不設置妨礙登高操作的樹木、架空管線及室外停車場等。
室內步行街長度超過120m時,在首層靠中間部位設置有可供消防救援人員進入室內步行街的入口,間距在120m之內,并結合疏散樓梯間設計。
在室內步行街的出口處結合景觀設有城市廣場,場地開闊,可以起到人員集散場地的作用。利于火警發生時人員的集散。
在萬達廣場建筑高度超過24m的一側設置有消防救援作業場地,根據登高消防車的功能試驗證明,高度不超過5 m,進深不超過4 m的附屬建筑(裙房、雨篷等)不會影響迅速登高、撲救作業。在消防救援場地一側無超出此限制的附屬建筑。
1)消防救援作業面的寬度
根據甲方對購物中心建筑防火技術要求的相關規定,要做到以下四點:①場地可結合消防車道設置,長度不小于15 m,寬度不小于8 m;②場地靠建筑外墻一側的邊緣距離建筑外墻不小于5m,不大于15 m;③兩塊場地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大于40 m;④場地及其下面的管道、暗溝等能承受消防車的壓力。
詳見消防總平面示意圖,如圖2所示。

2)建筑單體面向消防救援作業面一側的平立面設計
大商業建筑單體面向消防救援作業面一側在平面上設置有直通室外的樓梯間或樓梯間的出入口,并且有消防電梯的出入口。這保證了火災時消防隊員能快速通過垂直交通途徑到達火層(火場),展開滅火和人員施救;在立面上大商業消防救援作業面一側的外墻,每層設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員進入的窗口進行滅火或救援。窗口應滿足一些要求:①窗口的凈寬度不應小于0.8 m,凈高度不應小于1.2 m;②窗口下沿距室內樓地面不宜大于1.2m;③窗口內不應設置影響救援人員進入的障礙物;④窗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宜大于40m,并應有明顯的標志;該窗口可利用建筑外墻上符合上述要求的可開啟外窗或外門。如圖3所示。

商業步行街為一個購物中心的靈魂,所有的功能組合均圍繞其完成。從防火要求上,很多次主力店、疏散樓梯在首層不能直通室外而需要利用步行街進行疏散,因此需要將首層步行街作為安全區域來進行設計。這樣步行街就可以不考慮防火分區和防火卷簾的設置。因此室內步行街的消防設計是整個萬達廣場購物中心消防設計的難點。萬達集團和相關的消防研究所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并提出了自己的設計理念,其規定如下:
1)室內步行街兩側商鋪的防火分隔要求
為了避免火災在步行街兩側商鋪之間蔓延擴散,根據萬達廣場購物中心不同商鋪內火災荷載密度實際調查值及其所對應的燃燒時間,要求面積大于300 m2的商鋪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 h小時的墻體與相鄰商鋪進行分隔,而面積小于300m2的商鋪可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 h的墻體。
2)商鋪與室內步行街公共區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小于1 h的分隔物進行分隔。當采用鋼化玻璃替代墻體或防火玻璃進行分隔時,應符合下列要求:①鋼化玻璃的高度不宜大于4 m,玻璃的上檐至樓板處應采用耐火極限不小于2 h的不燃材料進行封堵,其封堵材料在店鋪內側宜與玻璃平齊,如確有困難時,材料凸出寬度不應大于50 mm;②應設置獨立的自動噴水冷卻系統保護;③自動噴水冷卻系統的噴頭宜采用邊墻型噴頭或窗式噴頭;④噴頭安裝位置必須設置吊頂,吊頂寬度不得小于500 mm。
3)室內步行街兩側需利用室內步行街公共區進行疏散的店鋪,應符合下列規定:①對于非餐飲類商鋪,建筑面積不宜大于300 m2;當建筑面積大于300 m2時,面向步行街一側的防火分隔需采用鋼化玻璃進行分隔時,其自動噴冷卻系統的設計噴水時間不應小于2 h。當同側相鄰兩個商鋪的總建筑面積大于1 000m2時,相鄰的兩個商鋪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 h的墻體進行分隔;
②對于餐飲類商鋪,建筑面積不宜大于500m2,使用燃氣等明火的廚房和備餐區與營業區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小時的墻體和乙級防火門進行分隔;當建筑面積大于500 m2時,廚房和備餐區與營業區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小時的墻體和甲級防火門進行分隔。當同側相鄰兩個商鋪的總建筑面積大于1 000 m2時,相鄰的兩個商鋪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小時的墻體進行分隔;
③當商鋪為兩層或三層且單層建筑面積大于500m2時,店鋪內應至少設置兩部通往首層的疏散樓梯;單層建筑面積大于120m2時,每層應至少設置兩個疏散門。
4)室內步行街兩側的商鋪,當相鄰兩個或多個商鋪的總建筑面積超過2 000m2時,每隔2 000m2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 h的防火墻進行分隔,防火墻兩側門窗洞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2m。
5)當室內步行街首層公共區符合人員疏散安全區的條件時,主力店內的部分疏散樓梯或疏散門可通向室內步行街首層公共區并利用該區域進行疏散,通向步行街首層公共區的門應采用向步行街方向開啟的甲級防火門。該主力店所在防火分區借用相鄰防火分區的疏散寬度不應大于計算所得寬度的30%。
6)室內步行街首層公共區需作為人員疏散安全區時,應符合下列條件:①步行街兩側建筑各構配件的耐火性能不低于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的相應要求;②步行街首層公共區的寬度不應小于9m;③步行街承重結構的耐火極限不低于0.5 h;④步行街頂棚的高度不小于10m,頂棚具有排煙設施且排煙口布置均勻;⑤疏散門、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滅火系統、消防應急照明、疏散指示標志和消防應急廣播系統及內部消火栓和消防軟管卷盤的設置,排煙口的有效開啟面積或排煙量符合規定。
上述做法均已基本得到鄭州市消防支隊的認可,其發文如下:《鄭州市公安消防支隊文件(鄭公消【2011】114號)》鄭州市消防支隊法制委員會會議紀要,一、針對大型商業建筑內設置步行街等大型通高區域的情況,依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管理組公津建字【2007】13號《關于印發大型多功能建筑消防設計執行規范有關問題論證研討會會議紀要的函》,結合外地市的工程實例及做法,認為當該通高區域全部位于高層建筑裙房內且滿足以下條件時可作為人員疏散的安全區域:1)頂棚兩側或其上部應設置火災時能確保開啟的排煙裝置;2)該區域頂棚材料的燃燒性能等級不應低于A級,且公共走道上不應設置可燃物和影響安全疏散的其他物品;3)該通高區域兩側建筑間的凈距離不應小于相應耐火等級高層裙房建筑防火間距的要求;4)通高區域與其它區域之間應采用相應的防火分隔措施條件。
支隊【2008】5號《鄭州市消防工程技術問題專家討論會會議紀要》第15條明確了屋蓋四周設置防雨百頁時的有關要求,當排煙窗類產品具備國家相應檢測報告,滿足具備自動、手動、遠程啟動功能,在斷電失效的情況下能自動開啟,且排煙口上部開啟不小于75°,開啟面積折算后不低于天井投影面積的25%,四周架空高度不小于1.6m的條件下,天井屋蓋四周的防雨百頁可以使用此類產品替代。
如圖4、圖5所示。

防火分區設置的本質是為了保證在火災發生時,控制火情蔓延,均勻疏散人群,將一個規模較大或較復雜的建筑物根據使用功能劃分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防火單元,各單元之間在火災發生時能較快隔離,避免火情擴大。例如萬達就要求每個主力店和電影院應劃分單獨的防火分區。
1)防火分區的面積要求
①商業營業廳設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自動滅火系統,每個防火分區面積不大于4 000 m2。而商業步行街內街頂層為采光頂,設置有開啟面積占采光頂投影面積25%的氣動開啟窗,當發生火災或供電發生異常時,氣動開啟窗會自動打開,進行自然排煙和通風,可以等同于天井。直通室內步行街的商鋪通過有效的防火分隔措施與步行街分隔,使每個商鋪均形成獨立的防火單元;
②KTV、電玩及影城、健身等設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自動滅火系統,每個防火分區面積不大于2 000 m2,這是嚴格按照《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的一類建筑最大防火分區面積執行的。有些設計中有誤將其按商業營業廳考慮,每個防火分區按4 000m2設計的,這是不允許的;
③地下車庫設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自動滅火系統,每個防火分區面積不大于4 000 m2,部分區域為復式停車,每個防火分區最大面積減小35%,為2600m2。如果采用機械式立體停車,則停車數超過50輛時,需要設置防火墻或防火隔墻進行分隔,注意設計時不可把兩者混淆,圖紙需標注明確為復式停車;
④沿街商鋪按《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設計,每個防火分區的面積不超過2 000m2時,防火分區之間的防火墻其兩側門窗洞口的間距不應小于2 m,且采用實體隔墻;
⑤地下商業、超市設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自動滅火系統,每個防火分區面積不大于2 000m2;
⑥地下室卸貨區應單獨設置,并劃分獨立防火分區,每個防火分區面積不大于1 000 m2,且保證每個防火分區有兩個安全出口,設計中卸貨區與樓梯間靠近,與其它車庫區域采用特級防火卷簾進行分隔,尚可實現,如超市的卸貨區。其它面積較小、較分散的卸貨區可考慮采用特級防火卷簾使其形成獨立防火單元;
⑦垃圾間按要求也應設置獨立的防火分區,不過在實際情況中很難實現,在設計中把每個垃圾間作為一個防火單元考慮,做防火墻、防火門與地下室其它區域隔開,并且內部設有自動噴淋滅火系統。
2)防火分區內疏散出口的設置要求
為了更好的表達消防設計意圖,在防火分區示意圖中以及在平面圖中應明確標注出口一、出口二等,疏散門的寬度以及借用寬度。這不但是萬達的設計要求,也是一個良好的設計習慣。地下層防火分區均應設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應保證至少一部疏散樓梯直達室外,這是在防火分區面積在1 000m2以下的情況。在這里要注意防火分區內的兩個出口如果已是擴大防火分區(如面積為4 000 m2的地下車庫)則不可借用,必須保證每個防火分區有兩個安全出口,即兩部疏散樓梯直通室外。
3)防火分隔與建筑構造
汽車庫、電梯廳、玻璃門在地下室均為各自防火分區內的人員垂直交通出口,非其他功能性房間。為了疏散的指示更加明確和清晰,采用玻璃分隔,如玻璃分隔正好在防火分區之間,將在玻璃外增加一道防火卷簾布置,與其他防火分區完全隔開;如在防火分區內,則屬該分區內一個房間,僅采用安全玻璃分隔。扶梯等上下層貫通部位則需要采用防火卷簾進行上下層分隔。
4)影城部分影廳的防火分隔及設計問題
根據參觀總結及甲方的設計要求,購物中心內設置的電影院應該符合下列要求:
①應靠外墻設置;
②觀眾廳應采用防火墻、甲級防火門和極限不低于1.5 h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
③電影廳必須至少設置一個獨立的安全出口,且宜直通室外地面;通往放映層的樓梯應均勻布置且保證兩部通往放映層的樓梯均通向屋面;
④與其他防火分區通道連通處應設置甲級防火門,與下部樓層共用的疏散樓梯應采用防煙樓梯間;
⑤a)每個觀眾廳的疏散出口不應少于2個;當觀眾廳面積大于400 m2時,不應少于3個;b)超過130座的影廳應對角線布置疏散出口,130座以下宜對角線布置;影廳門均為甲級防火門,門內外標高應一致或緩和過度,疏散出口的門內外1.5 m范圍內不應設踏步,且門必須向疏散方向開啟,并不應設置門檻;c)疏散門的寬度:大于170座的影廳,門寬不小于1.8 m;小于170座的影廳,門寬不小于1.5 m。影廳內的入場過道寬度:大于170座的影廳,過道土建凈寬不小于2m2;小于170座的影廳,過道土建凈寬不小于1.8 m;d)兩個影廳的疏散門相對開設同一走廊時,兩門應錯開布置,錯開距離大于0.5 m;走廊寬度大于1.5倍門寬,兩門開啟后凈距大于1倍疏散門寬度;且門應安裝在雙層墻靠廳內側的墻上;e)影廳放映窗口應設置帶有熔斷器的甲級防火隔斷門;f)廳內座位的布置:橫走道到后墻不應超過12排,縱走道之間座位不宜超過35個,單側布置走道時座位不應查過13個。單側走道凈寬不宜小于1.2m。大于170座的影廳,走道寬不小于1.2m;小于170座的影廳,走道寬不小于1 m。
⑥在觀眾廳及等候廳內的地面上,應設置能保持視覺連續性的燈光疏散指示標志,間距不應大于5m。
按照《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高層建筑內的觀眾廳、會議廳、多功能廳等人員密集場所,應設在首層或二、三層;當必須設在其它樓層時,應符合下列規定:一個廳、室的建筑面積不宜超過400 m2。如IMAX廳等建筑面積雖然超過400 m2,但是每個觀影座位設計標準較高,人均使用面積大,觀眾廳人數不超過400人。
可在得到當地消防部門認可后進行設計。
①一個廳、室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兩個;
②必須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③幕布和窗簾應采用經阻燃處理的織物。
5)其它:
兒童用品及兒童活動場所不應設置在四層及以上樓層。
6)步行街直通室外的疏散們應采用平開門,不應采用轉門、推拉門等不利于疏散的門。
7)室內、外疏散樓梯的凈寬度不應小于1.1m,進入樓梯間及其前室的門的凈寬度不應小于1.1 m。疏散門的凈寬度不應小于0.9m。
8)購物中心內的電纜井、管道井、排煙道、排氣道、垃圾道等豎向井道,應分別獨立設置,井壁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 h的不燃燒體,井壁上的檢查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
消防疏散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與財產安全,在設計上必須保證每個防火分區及整體的疏散出口寬度滿足要求,并力求疏散路徑簡單快捷。
1)疏散寬度及疏散人數的計算
疏散寬度的計算是由計算出的疏散人數決定的,如何確定一個防火分區內的疏散人數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難點在于按照相關法規規范的要求準確定性該防火分區的使用性質。萬達廣場之類的商業綜合體建筑為多功能用途,各種場所有可能同時開放,這就有盡可能在設計時在水平方向讓各種功能有相對獨立的安全出口,在垂直方向按樓層使用人數最多一層來計算疏散寬度。
①按防火分區面積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6.2.9條規定的每100人1m的疏散樓梯寬度計算出需要多寬的疏散樓梯,其中營業廳面積可以刨除配電間、風井的面積,空調機房等設備用房因實際使用時,每個機房工作人員最多2~3人,且顧客不能到達,因此可不計入營業廳面積??照{機房等設備用房宜靠近樓梯間,盡量做單獨疏散,這是機房不計入疏散寬度的前提;
②在計算每個防火分區安全出口個數和寬度時,可將通向與其相鄰防火分區的防火墻上符合疏散規定的甲級防火門計入該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個數和寬度,但計入總寬度不應大于3m,且不超過該防火分區疏散總寬度的30%。同時被借用防火分區的疏散寬度應在同時滿足本區疏散要求和借用寬度要求。
③各個業態對人數的計算方式。
商業(營業廳、超市):商店的疏散人數應按每層營業廳建筑面積乘以面積折算值和疏散人數換算系數計算。地上商店的面積折算值為50%~70%,地下商店的面積折算值不小于70%;疏散人數換算系數(人/平方米)地下二層為0.8,地下一層、地上第一、二層為0.85,地上第三層為0.77,地上第四層及四層以上各層為0.6。其中營業廳的建筑面積是包含營業廳內展示貨架、柜臺、走道燈顧客參與購物的場所,以及營業廳內的衛生間、樓梯間、自動扶梯等的建筑面積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5.3.17.3的條文解釋)。對于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分隔開且疏散時無需進入營業廳內的倉儲、設備房、工具間、辦公室等可不計入該建筑面積內。這在設計中就需要將倉儲類的附屬用房的疏散路徑規劃好,使其可有路徑可直達安全出口,與營業廳人流不交叉,顧客不能到達,該區域便可不計入營業廳面積,以減少需要計算疏散人數的面積,確保安全出口的寬度滿足要求。根據計算出來的疏散人數按照每百人不小于1 m的凈寬度計算出安全出口需要的寬度。
影院:影院的人數是以座位數及影廳數為基礎計算出來的:觀眾廳的固定座位數+工作人員數+候場人數。其中工作人員數可按每個觀眾廳6人計算;候場人數取1個最大影廳設計人數與等候大廳的建筑面積X0.5(人/m2)計算值的較大值。其中影院大堂、休息廳的合計面積不宜小于0.35m2/座才可保證侯影空間足夠正常使用。
KTV、電玩:KTV、電玩等娛樂場所是商業綜合體內的有機組成,由于人員密集是在消防設計上是需重點考慮的地方。由于此類場所的房間均屬于無標定人數的房間,應按房間的人員密度值進行折算。萬達要求KTV的人數計算應按照包廂的建筑面積×0.5(人/m2)+等候大廳的建筑面積×0.5(人/m2)+工作人員總數。萬達所提供KTV條件中包廂的建筑面積所占比例約為70%,疏散走道可不計算人數,工作人員數量按1.2人×包廂總數確定。在設計中,是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不分包間大廳,均按營業面積×0.5(人/m2)來從嚴計算的,待內裝修包間劃分完畢后,核對疏散人數,確保滿足疏散要求。
電玩的人數計算按照營業廳或公共區的建筑面積×0.5(人/m2)來計算;電玩設備、器材等所占建筑面積的比例約為40%。建筑面積×0.5人/m2是《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對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疏散人數的計算規則,萬達廣場的設計標準滿足并略高于規范中的要求。
酒樓:萬達廣場的餐飲場所分為兩類:大型餐飲(酒樓)和步行街兩側的餐飲類商鋪。餐飲場所人數具有較大不確定性,技術措施上規定的餐廳的人均最小使用面積是1.1m2/人,但商業綜合體中的餐飲吸引的人流可能遠超過常規的餐飲吸引的人流。因此在計算疏散人數時大型餐飲(酒樓)根據高規,按照餐飲營業廳面積×0.5(人/m2);按照萬達要求,步行街兩側的餐飲類商鋪計算按照營業廳面積×0.77(人/m2)+包間內的設計人數。其中廚房及備餐間的建筑面積比例約占50%,營業廳的人均使用面積為1.3m2,包間的人均使用面積為2m2,包間的建筑面積所占比例按20%考慮。由于在商鋪銷售中很難確定哪些商鋪會做為餐飲使用,因此二層及以上步行街鋪均按照《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營業廳的疏散人數計算規則來計算疏散寬度,相對比較保守,可盡量保證設計上的疏散安全。
上述關于營業廳或公共區域的建筑面積包括衛生間、疏散樓梯等顧客能到達區域的建筑面積,不包括設備房、庫房和辦公用房等。這樣可以相對精確的計算出可能需要疏散的最大人數。需要強調的是整個購物中心的總疏散寬度必須同時滿足總面積核算出的疏散寬度,因為部分防火分區存在借用相鄰防火分區疏散寬度的情況。
2)疏散距離
地下汽車庫應保證內部任一點至最近的疏散口的直線疏散距離小于60 m,為達到直線疏散距離的要求,可在防火墻上開設甲級防火門。
房間及設備用房內任一點至房間門距離不超過15m。
營業廳、觀眾廳、餐廳、多功能廳內任一點至房間門距離不超過30 m(《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6.1.7條)。
3)房間疏散門的設置
房間疏散門的設置直接關系到房間內人員安全迅速的疏散到相對安全的走道或室外安全區域,是整個建筑物消防疏散的基礎環節。房間門設置的寬度和數目是由房間面積的大小以及房間與疏散走道的相對位置決定的。在萬達廣場的設計中,牽涉到多種類型,需要區別對待。
①地上1~3層臨室內步行街安全區域面積大于75m2的商鋪應設兩個出口,75 m2是《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對盡端房間的要求,因這些商鋪均直通安全區,故面積規定為大于75m2而非60 m2;
②地上1~5層面積大于60 m2的房間設兩個門;(《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6.1.8條);
③地下室設備用房及辦公用房面積大于50m2設兩個門;(《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6.1.12.2條);
④電影院每個觀眾廳的疏散出口不應少于2個;如果觀眾廳面積大于400m2,則不應少于3個。超過130座的影廳需要對角線布置疏散出口,130座以下的影廳如果有條件也要對角線布置疏散出口,這樣可以最大限度保證影廳內疏散通道的可靠性。大于170座的影廳疏散門寬不小于1 800mm,170座以下的影廳疏散門寬不小于1 500mm;
⑤地下的消防控制室不應直接開向前室,在此次設計中通過增加短走道間接通向前室疏散。如圖6所示。

萬達廣場作為一個大型城市綜合體,由住宅、辦公、商業、影院、酒店等多種功能構成,不用功能的火災危險性不同,火災救援時的方法和難度也不同,同時又分屬于不同的業主持有,有不同的物業管理。在消防控制上分為三個相對獨立的系統,其核心就是消防控制室。
1)大商業持有部分
此部分消防控制室設置在首層,面積約120m2,有兩個出口可直通室外,由商業管理公司和酒店管理公司接管。
2)出售物業
此部分消防控制室設置在地下一層,面積約60 m2,有一個出口可直通室外,另有一個出口通向地下車庫,由物業管理公司接管。
3)百貨
此部分消防控制室設置在首層,面積約60m2,有兩個出口可直通室外,由百貨管理公司接管。
按照萬達公司的相關規定,鑒于消防控制室是建筑物內防火、滅火設施的顯示控制中心,也是火災時人員疏散引導和撲救指揮中心,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應布置在首層,并應設置能直通室外的出口,該出口門的門扇外側必須設置明顯標志。
本項目現已通過消防圖紙審查,在消防圖紙審查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下面將列出一些在其它項目中也較普遍的問題:
1)外保溫及外裝修材料燃燒性能等級均不應低于A級。
答復:本次設計外保溫材料為巖棉,滿足燃燒性能等級不應低于A級的要求。補充說明:外裝修材料燃燒性能等級應不低于A級。
此條提示:在建筑說明中應增加裝修要求,根據工程實踐及相關規范要求,要對以下區域的建筑裝修做出如下限制:
①室內步行街公共區域的裝修材料和固定設施的制作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店招、采光頂應采用不燃(A級)或難燃(B級)材料,其它部位的裝修除扶手、導向標識外,宜采用A級材料;
②室內、外步行街公共區內不應布置攤位、展示臺等阻礙人員疏散或可能導致火災蔓延擴大的物品;
③地下商業區域各部位的裝修宜采用A級材料,且各裝修部位不應低于下面要求:頂棚A級、墻面A級、地面A級、隔斷B1、固定家具B1、裝飾織物B1、其它裝飾材料B2;
④疏散走道、疏散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間的前室及合用前室、避難走道內各部位的裝修應采用A級材料。
2)設置在建筑內的倉庫、儲藏間等用房均不應儲存甲乙類物品。
答復:補充說明:圖中倉庫、儲藏間用房均改為丁戊類物品儲藏或庫房。
3)地上4層電影院部分應明確各個廳室的建筑面積、疏散人數、廳室建筑面積不應大于400m2,并按照百人疏散寬度指標1米校核疏散寬度。
答復:4層影城各廳面積、人數詳見觀眾廳明細表。影城設置在4層,其中5#觀眾廳、8#觀眾廳均大于 400m2,《高規》4.1.5.1 條:一個廳、室的建筑面積不宜超過400m2。非強制性“不應”超過400m2,5#觀眾廳為IMAX觀眾廳,其面積設計有專業技術參數要求;8#觀眾廳人均面積大,級別較高;設計觀眾廳若小于400平米則不滿足使用要求。為保證火災時人員的安全性,在其消防設計時除滿足《高規》的要求外,還增加以下相關消防安全措施:
①每個觀眾廳作為一個消防分區單元,以防止觀眾廳發生火災時煙氣向大堂及走道蔓延,作為獨立的消防分區單元后即使發生火災,人員疏散出影廳就相對安全;
②觀眾廳內按規范要求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機械排煙系統和自動報警系統等消防設施;
③觀眾廳的頂棚裝修材料為A級;墻面、地面材料不低于B1級;窗簾及帷幕不低于B1級;
④觀眾廳出入口設為甲級防火門。
⑤為保證觀眾廳人員疏散安全水平,單個觀眾廳最多座椅數控制在400座。
4)應明確地上1~3層商業亞安全區頂棚做法。
答復:采光頂為輕鋼玻璃頂棚,具體由專業廠家制作。該通高區域作為人員疏散的安全區域,其全部位于高層建筑裙房內且需滿足以下條件:
①頂棚兩側設置火災時能確保開啟的排煙裝置;面積不小于步行街天井投影面積的25%,高度不小于1.6m的自動開啟排煙口,具有自動、手動、遠程啟動功能,且另有機械排煙設備;
②該區域頂棚材料的燃燒性能不低于A級,且公共走道上不應設置可燃物和影響安全疏散的其他物品;
③該通高區域兩側建筑間的最小凈距離為9.6 m,滿足《高規》對相應耐火等級高層裙房建筑防火間距的要求;
通高區域也其他區域之間應采用相應的防火分隔措施條件。具體措施有:步行街公共區域與其他店鋪之間采用“鋼化玻璃+窗噴保護”和特技防火卷簾結合的方式作為防火分隔,玻璃上檐至樓板處采用耐火極限不小于2 h的不燃材料進行封堵,為保證“鋼化玻璃+窗噴保護”的分隔有效性,窗噴火災延續時間按3 h設計。
本文僅針對在萬達廣場購物中心項目設計過程中所遇問題的總結,其措施僅針對該項目本身,僅作為探討。進行大型商業購物中心的消防設計應以相關國家規范、規定和當地消防部門的意見為依據,嚴格執行,并在建造及運營過程中加強監督管理,方能為公眾創造一個安全可靠的生活空間。
[1]GB50045-95,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S].
[3]GB50067-97,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S].
[4]DBJ41/T085-2008,大型商業建筑設計防火規范[S].
[5]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M].規劃·建筑·景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