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邃
蘇聯演變包含蘇共垮臺與蘇聯解體兩層意思。蘇聯解體20年了,對中國的影響巨大而深遠,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隨著時間推移,可以看得越來越清晰。
第一,敲響了警鐘。蘇聯演變促使中國增強憂患意識。首先是增強黨的自身建設與執政能力的意識。蘇聯共產黨是國家的靈魂,是人民的精神支柱,是各加盟共和國的聯系紐帶。黨垮,國家必然垮,蘇聯解體乃是蘇共垮臺帶來的直接后果。蘇聯的信仰危機首先是從黨內出現并泛濫起來的。中國共產黨人應引以為戒,從思想建黨、組織建黨、作風建黨和形象建黨等各方面加強黨的建設。
其次是增強防范和應對外部敵對勢力和平演變的意識。蘇共亡黨、蘇聯解體,盡管內因是主要的,但外因也不可低估。西方為促成蘇聯和平演變,花了幾十年工夫。針對蘇聯東歐劇變,鄧小平審時度勢,站在戰略高度,先后形成“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于守拙、決不當頭、有所作為”28字方針,具有長遠指導意義。

再次是增強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的意識。中國改革開放起步之日,正是蘇聯陷入停滯時期最嚴重之時。蘇共垮臺、蘇聯解體,使得我國領導人進一步堅定改革開放的意志和行動。
第二,改善了環境。蘇聯雖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歷史證明,列寧之后的歷屆領導人都含有沙俄軍事封建主義的遺傳基因,患有嚴重的大國沙文主義。隨著國力的增強,侵略擴張意識愈來愈濃厚,到勃列日涅夫時期尤其囂張,對中國形成強大壓力。蘇聯解體一分為十五,情況大為改觀。
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面臨與中國相似的振興國家的歷史使命,且經受多重外部壓力。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之采取弱化其綜合國力、擠壓其戰略空間的戰略,實施北約東擴、“顏色革命”和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三部曲”,迫使俄羅斯增強與中國合作的愿望。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意義深遠,上合組織的影響巨大。俄羅斯和中亞國家對華友好,政治上互信、經濟上互補、文化上互通、外交上互商,出現讓中國得以實行能源進口多元化等積極因素。
第三,提供了機遇。隨著冷戰時期的兩極格局終結,中國在多極化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明顯上升,以至于被外界不適當恭維,出現所謂“美中共管世界論”。當今世界上存在多種三角關系,影響最大的則是美中俄三角關系。而在這個大三角中,美國雖然實力占優,但中俄關系密切。
其四,招來了壓力。社會主義中國的地位被突出,正所謂“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中國實際上成為那些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者的主要防范和打擊對象,“中國威脅論”由此而生。人們關注國外媒體渲染“中國模式”的用意何在?三種情況:一是認識現實,二是心存畏懼,三是制造“中國威脅論”新借口。
(作者: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