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雅華
(陜西電視臺新聞頻道,陜西西安710082)
讓經濟在法制的軌道中運行
■ 魏雅華
(陜西電視臺新聞頻道,陜西西安710082)

2012年4月17日,幾乎國內大小媒體都以最醒目的位置報道了國家民航總局停收已經征收20年備受詬病的機場建設費的通知,又同時開收“民航發展基金”。民航總局表示,此舉沒有加重消費者的負擔。但如此“體恤民情”的舉動召來的卻是鋪天蓋地的罵聲:“換個馬甲,我就不認識你了?”
按照2002年的規定,機場建設費于2005年執行到期,但后來又將執行期延至2006年年底。可到了2007年仍在收取,直至當年的10月9日,民航總局又正式公布,機場建設費繼續征收到2010年。到了2010年底,財政部又發布通知規定,從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繼續征收機場建設費。在兩會上,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是這樣評價“機場建設費”的,該費用是“收費時間最長、收費范圍最廣、最沒有法律依據、最不公開透明、引起最多反對聲音”的收費。“機場建設費”的收取一直伴隨著激烈的輿論抨擊,面對公眾的冷嘲熱諷,“機場建設費”聲名狼藉,或許,喚醒了民航總局的羞恥心,為此不得不作出停收的反應。
機場建設費征收20年來,征收總額超過了1000億元,消費者向機場繳納了“機場建設費”,可消費者得到了什么?同時人們都在詢問,如此一筆巨款用到哪了?也許有人會說,你不是得到了機場使用權嗎?但得到機場使用權的是各航空公司的飛機。他們都支付了昂貴的機場使用費,事實是乘客還要再繳一次。而這有悖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四大基本原則。換句話說,這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當然,如果民航總局的邏輯可以成立,以此類推,一系列的邏輯便都可以成立,在中國的各行各業通用。比如:如廁要繳公廁建設費,吃飯要繳飯店建設費,走路要繳道路建設費,夜間走路更要繳路燈電費及路燈養護費、建設費,看病也要繳醫院建設費等等。
如果民航沒錢,需要從老百姓募集資金,可以發行股票或發行建設債券,這才是正道。而強加給乘客“機場建設費”,則是一種霸道。
同理,初裝費、建設費、電力增容費均屬亂收費,均應取締。
中國的銀行業究竟有多少種收費?所有的人都說不清楚,就連銀行的工作人員也說不清楚。但不清楚并不影響收費,而且不會錯。因為銀行靠電腦收費。軟件的程序是銀行自己編制的,既不講理,也沒地方講理。你跟電腦沒法數黃論黑。和銀行的管理人員講理,他們對你說,是電腦收的費,不會有錯。
銀行收費查下來多達3000多種。即便每種收費用100個字來表達,也需要30萬字才能說清,“精煉”得如磚頭般厚重的《刑法典》一般。讀一遍都得好幾天,誰能記得清?
據悉, 銀行業從今年4月份起公布收費價目。可就算公布了,三四十萬字的收費項目又怎么讀怎么查?簡單說說銀行現行的收費項目中的一項:“輔幣兌換費”。聽上去很生澀,很體面,很隱晦。說白了就是“換零錢”。如果你拿上10 元錢面值的錢到銀行換零,銀行會給你9 元錢。那1元就是繳納了這項既不文雅也很不體面的“輔幣兌換費”。
這事如果發生在大街的一輛出租車上,的哥會一分不少地找零給您。去買菜,菜販會一分不少地找零給您。即便你攔住任何人換個零錢,人家也會一分不少的換給你。誰給你9元錢,那準是找罵。這么刮皮的人,不好找。可銀行就這么刮皮,而且冠冕堂皇,有根有據。銀行的收費項目中至今仍有“輔幣兌換費”一項,收費額按照兌換金額的1%收費,每筆最少收1元。所以,銀行會有理有據地收10元給9元。
中國銀行業改制帶給老百姓的是“無法無天的銀行收費大爆炸”。這些年來,銀行成批推出幾千種新的收費項目,而“違法”率幾乎百分之百。因為,儲戶與銀行之間的關系作為一種商業合同關系,銀行業的任何一種未經儲戶同意的單方決定的收費,均為違法。
可以說,銀行收費是在拷問并挑戰著中國的法制。
近年來,在強拆中不斷有惡性對抗的命案發生。我們不斷讀到被拆遷戶屢屢以自焚這種極端慘烈的方式與暴力強拆對抗的新聞。此種強弱懸殊的激烈對抗愈演愈烈,而且中國似乎對這樣不斷發生的新聞,已開始變得麻木。
這種沖突和流血,已發展到了連拆遷死人的撫恤費用,都進入了拆遷預算。在開發商的預算中,便有死人補償一項,死個人幾十萬元,對于動轍數億的開發成本來說“毛毛雨啦”。
當自焚都不能阻止暴力拆遷的時候,自殘便會演變成殺戮。先有2003年8月22日,南京的被拆遷戶翁彪,提著一桶汽油去了拆遷辦自焚,拆遷辦5名人員被火燒傷。后有2010年11月29日,哈爾濱強拆現場3名男子點燃身上的汽油帶著一身烈火沖向執法者。
面對這樣的形勢,2011年9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于堅決防止土地征收、房屋拆遷強制執行引發惡性事件的緊急通知》。“凡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當事人以自殺相威脅等極端行為、可能造成人身傷害等惡性事件的,一般應當停止執行,或首先要確保當事人及相關人員的人身安全”。《緊急通知》在法院的執行中劃出了執行的底線,有不可愈越的示范意義,讓強制拆遷對生命保持敬畏。
2012年1月12日,光明日報報道了國務院對2011年發生的11起強拆致人傷亡案件,給予57人黨紀政紀處分和問責處理。其中副省級1人,市廳級4人,縣處級20人。3人涉嫌犯罪,被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同時,監察部的《追責令》不僅使長春、盤錦、哈爾濱、棗陽的市長們受到了處分,還對全國所有的市長包括市委書記們發出警告。

在這里說一個來自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的段子:竇文濤說,現在微博上有一個作文叫“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某一天,你們家門一下子被撞開,一百個拆遷隊員進來,說許子東,趕快搬家,要不推土機把你們家推了。這個時候,幸福是——,你微微一笑說,許子東家在隔壁,這是竇文濤家。
這段時間,在繼蘇丹紅、地溝油之后工業明膠著實火遍了全國。
據悉,僅浙江省新昌縣一地的43家膠囊生產企業全年的產能便達到了1200億粒。如果平攤給13億中國人,平均每個中國人一年便要吃下近100粒。不知道在我們體內會積攢多少重金屬鉻。
然而,據浙江新昌縣膠囊協會會長王偉良說,2000年我們這里就出現過不少企業用劣質明膠做膠囊的情況。12年,很難統計得出有多少毒膠囊流入了醫藥市場,又有多少毒膠囊吃進了我們的肚子。讓人驚駭不已的是,在中央電視臺的《每周質量報告》中,赫然出現的9家使用毒膠囊的藥廠,居然都是中國大名鼎鼎的超級藥企。就在此新聞播出的當天,股市醫藥板報整體大跌,領跌孱弱不堪的中國股市。而這9家藥企生產的藥品中,13個批次藥品鉻含量超標,都是家喻戶曉的大牌名牌藥。看看這張“黑名單”,你會發現,許多藥你或你的家人正在吃著,或不止一次地曾經吃過。中國不止這一地在生產毒膠囊,除了浙江省新昌縣,在山東沂水縣也發現了毒膠囊生產企業。他們生產的毒膠囊除了用于生產藥用硬膠囊,還用來加工藥用保健品用的軟膠囊。“黑名單”中的藥品中,部分藥用空心膠囊鉻含量居然超標90倍。
讓我們更加憂心如焚的是,毒膠囊正在以其低廉的價格,擊敗并打垮了優質膠囊。按照目前市場行情,合格的藥用明膠成本在5萬元/噸左右,而工業明膠只要2萬元/噸。毒膠囊正在以不可阻擋的燎原之勢,蠶食并占領著中國的醫藥市場。
老百姓說:不吃藥會死,吃藥死得更快。
“讓經濟在法制的軌道中運行”其實是一個大話題,列舉的例子只能證明現實的緊迫。對于處在經濟轉型期的中國,這件事尤為重要,對于壟斷依舊的中國,這件事刻不容緩。讓我們共同努力,讓經濟法制催熟市場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