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青,張南征,朱 云,江興松,馬曉春
消化性潰瘍(peptic ulcer,PU)是一種青壯年常見病,在軍人等職業中發病率高于普通人群。為了解某地軍隊官兵消化性潰瘍的發病特點,筆者以在我院消化內科胃鏡室接診的患者為調查對象,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
1.1 對象 2001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經胃鏡檢查的現役官兵6624 例,其中消化性潰瘍為1312 例,年齡18 ~60 歲,平均25.52 歲,女性9 例,余為男性。
1.2 研究方法 回顧1312 例經胃鏡檢查而確診為PU 的病例床資料,對其發病與年齡、發病季節、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病變部位、并發癥進行統計分析。消化性潰瘍患者采用快速尿素酶試驗及14C 呼氣試驗檢測Hp。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 統計軟件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測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測;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PU 的檢出率及分布比例 6624 例中共檢出PU 1312 例,檢出率為19.81%。其中檢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duodenal ulcer,DU)1114 例,檢出率16.82%;胃潰瘍(gastric ulcer,GU)173 例,檢出率2.61%;復合性潰瘍(combined ulcer,CU)25 例,檢出率0.38%。PU 軍人患者中DU 患者占絕大多數,約86.9%。
2.2 PU 患者的Hp 感染率 1312 例PU 患者中Hp陽性者977 例,總感染率74.47%。1114 例DU 患者中Hp 陽性者863 例,感染率77.47%;173 例GU患者中Hp 陽性者103 例,感染率59.54%;25 例CU患者中Hp 陽性者17 例,感染率68%。每年PU 與Hp 感染檢出情況見表1。
2.3 PU 的年齡分布 PU 患者年齡(25.9±7.5)歲,其中DU 患者年齡(25.6±7.0)歲,GU 患者年齡(27.7±9.9)歲,CU 患者年齡(26.3±10.8)歲。DU 患者的發病年齡小于GU 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1)。
2.4 PU 的發病季節 PU 的檢出以每年1 月、3 ~4月、11 ~12 月為高發季節,2 月及6 ~7 月檢出數較低。1312 例PU 在1 ~12 月中檢出數的分布情況見表2。
2.5 PU 發生部位及并發癥 1312 例PU 發生部位分布為:173 例GU 中胃竇潰瘍82 例,占47.40%;胃角潰瘍49 例,占28.32%;幽門管潰瘍42 例,占24.28%。1114 例DU 中,前壁潰瘍541 例,占48.56%;小彎潰瘍283 例,占25.40%;大彎潰瘍91例,占8.17%;后壁潰瘍63 例,占5.66%;對吻性潰瘍及多發潰瘍136 例,占12.21%。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者106 例,占8.08%;幽門梗阻者29 例,占2.21%;同期因PU 穿孔住院者14 例(不在本統計總病例數中),均為十二指腸球部前壁潰瘍穿孔。
軍人是以青年男性為主的一類特殊職業群體,具有職業風險高、工作強度大、工作環境復雜惡劣等特點。外軍有報道[1]軍人消化性潰瘍的發病率高于一般人群。與我國針對普通人群的類似研究相比(天津17.03%[2],北京13.83%[3]),本研究檢出率相對偏高,與其他部隊相比較一致(駐杭州某部19.91%[4],駐重慶軍人20.54%[5])。軍人消化性潰瘍檢出率高,除職業因素外,也與該群體以青年男性為主有關。
本組數據中DU 患者平均年齡低于GU 患者,符合一般人群規律特點。并且本組資料顯示軍人中DU 顯著高于GU,兩者之比為6.44∶1,較國內以往普通人群資料[6]顯示之比1.5 ~5.6∶1 偏高。考慮原因應為本統計人群多集中在18 ~35 歲年齡段之間,是DU 的高發年齡段,而GU 高發年齡段人數比例較普通人群明顯偏少之故。
Hp 感染是PU 的最主要病因。本研究人群中Hp 感染率達74.47%,高于普通人群PU 患者的感染率(天 津52.14 ~58.99%[2],北 京53.9 ~55.6%[3])。王雯等[7]對南方某部軍人的研究及國外資料顯示,軍人Hp 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部隊由于集體生活、野外訓練可能是導致群體中Hp 感染率較高的原因。
近十余年來,我科針對PU 患者予以正規抗Hp治療。這些措施可減少人群中Hp 的交叉感染,降低人群中Hp 的整體感染率,使得PU 患者中Hp 陽性率較前整體下降。從PU 患者檢出數及Hp 感染數分布表(表1)可以發現2004 年以后PU 患者Hp感染率較前下降,可間接反應人群Hp 感染率呈下降趨勢。但2004-2008 年間PU 患者檢出率環比偏高,考慮原因為這一時間段該地區部隊訓練頻繁,每年一半以上時間官兵們在野外訓練場駐訓,艱苦的訓練、惡劣的野外生活環境,及持續的精神應激狀態,是導致這一時間段軍人PU 檢出數增高的主要原因。
另外,吸煙也是增加PU 發病率的因素之一。但有研究[8-9]認為吸煙并不單獨構成PU 的獨立危險因素,而是與Hp 感染等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導致PU的發生。本研究軍人群體中,吸煙比例相對較高,達70%~85%,該因素可能參與使軍人群體中PU 發病率增加。

表1 2001 年至2010 年PU 患者檢出數(例)及Hp 感染率分布

表2 2001 年至2010 年PU 每月檢出數分布(例)
本地區PU 患者以1 月、3 ~4 月以及11 ~12 月為發病高峰,2 月及6 ~7 月發病率較低。這一結果與重慶、天津、北京等全國多地文獻報道的發病規律相似。秋冬季節及冬春交替時節因氣候變化導致潰瘍病高發。同時新兵入伍、新兵訓練也是在每年10~11 月展開,年輕士兵剛剛入伍,對新環境的陌生、難適應,都加重了其緊張焦慮情緒,也增加了PU 發病的風險因素。北京、天津等地資料[2-3]顯示,普通人群以6 ~7 月為發病低谷。本次統計中所示發病最低谷為2 月,與駐重慶部隊[5]軍人潰瘍病發病規律一致。結合本統計人群特點考慮原因為:隆冬季節,人體已相對適應這一季節氣候,氣候影響因素減弱;入伍新兵已基本適應軍營生活,環境變化、緊張訓練等應激因素相對偏低;這一時期為春節前后,部隊訓練相對較少,因此PU 的發病相對減少。到了每年3、4 月份新兵進入相應連隊,開始適應新環境、學習新專業,新的環境變化與精神壓力增大等應激因素再次增強,同時部隊常規訓練普遍展開,加之季節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3、4 月份消化性潰瘍的發病出現第二次高峰。
DU 好發部位依次為前壁、小彎、大彎、后壁,其中對吻性潰瘍與多發潰瘍中較大潰瘍也多位于球部前壁。黃鋼丁等[10]的統計與之相似。提示十二指腸球部前壁好發潰瘍與該部位黏膜血流量最低有一定關系。對吻性潰瘍及多發潰瘍可能是由于一個部位先出現DU,引起十二指腸球部痙攣畸形,胃酸潴留、食物摩擦增多導致潰瘍對側或附近部位也出現新潰瘍。
因PU 出血而就診的官兵在PU 患者中占8.08%,PU 出血已成為平時軍隊非戰斗減員的因素之一。但這一比例相對軍內外(杭州、北京、重慶)其他資料明顯偏低。原因為近十余年通過加強健康宣教、技術幫帶及正規抗Hp 治療,提高了部隊官兵衛生常識及體系衛生單位業務水平,使有消化道癥狀的官兵能夠及時進行胃鏡檢查,從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規范治療,降低了潰瘍出血的發生率[11-12]。
通過適當的健康教育、衛生宣教、科學訓練、高危人群的藥物預防,以及早期、規范診治有消化道癥狀的病員,可減少消化性潰瘍的發病率及潰瘍出血率,從而保障部隊的戰斗力。
[1] Hayashi T,Ohrui N,Kobayashi M,et al.Peptic ulcer data from 4 years of endoscopy in 955 pilots of the Japan Air Self Defense Force[J].Aviat Space Environ Med,2003,74(10):1067.
[2] 郭慶捷,曹澤偉.天津地區消化性潰瘍的流行病學分析[J].新醫學,2010,41(2):104-106.
[3] 成 虹,胡伏蓮,袁申元,等.北京地區消化性潰瘍流行病學分析[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7,15(33):3518-3523.
[4] 葉曉芬,來 波,梅琴娜,等.駐杭某部官兵消化性潰瘍分析[J].武警醫學院學報,2006,15(4):364-365.
[5] 金宏偉,游 斌,譚秋芳,等.駐重慶地區軍人消化性潰瘍的流行病學特點[J].西南國防醫藥,2001,11(2):100-102.
[6]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2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866-1877.
[7] 王 雯,王曉君,王 蓉.消化性潰瘍在某部軍人中的發病情況及相關因素調查[J].解放軍醫學雜志,2006,31(9):869-872.
[8] Blum AL.Helicobacter pylori and peptic ulcer disease[J].Scand J Gastroenterol Suppl,1996,214:24-27.
[9] Konturek SJ,Bielanski W,Plonka M,et al.Helicobacter pylori,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smoking in risk pattern of gastroduodenal ulcers[J].Scand J Gastroenterol,2003,38(9):923-930.
[10]黃鋼丁,劉達云,唐國都,等.21310 例十二指腸潰瘍流行病學分析[J].山東醫藥,2009,49(16):9-11.
[11]戴 英,張南征,程香玲,等.軍人消化性潰瘍患者健康相關行為調查及護理對策[J].東南國防醫藥,2006,8(2):128-129.
[12]朱 云,張南征,馬文青,等.根除幽門螺桿菌對降低部隊官兵消化性潰瘍復發率的價值[J].東南國防醫藥,2011,13(4):29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