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達濤,沈 弘
患者,男,50 歲,管理人員。因咽痛、咳嗽、發熱及胃納差1 d,于2010 年5 月19 日就診。患者發病后未服任何藥物,既往無藥物過敏史。體格檢查:T 38.5 ℃,P 80 次/min,R 20 次/min,BP 110/72 mmHg,咽部充血,扁桃體不腫大,頸無抵抗,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啰音,心率80 次/min,心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部平軟,無壓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觸及,雙下肢無水腫。實驗室檢查:白細胞10×109/L,尿常規、X 線胸片正常。診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給予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0 ml(重慶萊美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091119)2 次/d,靜脈滴注;利巴韋林0.4 g 加入生理鹽水250ml,1次/d,靜脈滴注。先靜脈滴注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0 ml,30 滴/min,3 min 后,患者左手背靜脈進針處皮膚有癢感、發紅,不腫脹,隨著時間的推移,左手背沿橈靜脈向上皮膚發紅,瘙癢,不腫脹,約10 min發展至左肩部;患者無心慌、頭暈及惡心等。有一條界限清楚、1.0 cm 寬的紅色皮疹從左手背進針處沿橈靜脈向上直至左肩部,皮膚彈性好,壓之皮疹退色,不腫脹、無破潰及液體滲出,有強烈的癢感。診斷:靜脈滴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皮疹、皮膚瘙癢。處置:①立即停止滴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靜脈推注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②改用維生素C 注射液1.0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中靜脈滴注;③觀察用藥后皮膚皮疹、瘙癢逐漸緩解,30 min 后整個左前臂的橈側皮膚皮疹減輕,瘙癢消失。改服左氧氟沙星片,上述癥狀未再出現。
左氧氟沙星為人工合成的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是氧氟沙星的左旋光學異構體,其抗菌作用與氧氟沙星相同,強度為氧氟沙星的1 倍。具有抗菌譜廣,抗菌力強,口服吸收效果好,組織濃度高,與其他抗菌藥物無交叉耐藥性,不良反應少等特點,已成為臨床治療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藥物,其不良反應為:惡心、嘔吐、腹部不適、腹瀉、食欲不振及腹痛腹脹等胃腸道癥狀,失眠、頭暈、頭痛等神經系統癥狀以及皮疹、瘙癢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在0.1%~5%,一般均能耐受,療程結束后迅速消失。本例患者用藥10 min 后,出現的不良反應——左手背橈側皮膚出現皮疹從手背延續到肩部,且有較強的瘙癢,實屬少見。通過本病例,筆者體會到在臨床工作中不僅要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而且也應提示醫生在藥物使用過程中應遵循能口服用藥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靜脈給藥的原則,以減少藥物不良反應。
[1] 陳新謙,金有豫,湯 光.新編藥物學[M].15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06
[2] 王麗麗.左氧氟沙星致精神障礙1 例[J].新醫學,2009,40(1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