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勇,繆婷婷,游云鵬,王 潁,潘士勇
老干部平均年齡較高,處于心腦血管事件高發階段,且慢性病多,多系統病變也同時存在,易受疲勞、情緒波動、環境氣候變化等應急影響,導致突發病情的危象[1]。老干部出現需要急救的意外情況常常在醫院外,此時“第一目擊者”通常多是在其身邊工作的公勤保障人員。筆者在工作中發現,由于老干部身邊公勤人員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平時接受院前急救訓練少,因此院前急救知識和技能掌握較少,應著重進行培訓。我們對老干部身邊公勤人員的院前急救技能進行規范化培訓,取得了良好效果。
1.1 培訓對象 選取駐南京市區老干部身邊公勤人員175 人作為本研究對象,年齡(23.4±3.6)歲。初中24 人,高中或中專144 人,大專7 人。
1.2 培訓方法 成立急救技能培訓小組,干部保健科主任任組長,制定培訓計劃,結合老年急病特點制定了具體的急救技能培訓內容。培訓時間為10 d,每天集中培訓2 h。請地方三級甲等醫院急救中心經驗豐富的中級職稱以上的醫師、科室主任為技能指導員,指定科室急救經驗豐富的高年資醫師、護理骨干擔任培訓員和示教員。選用《現場急救教程》[2]。采用理論授課、模擬場景培訓、檢查考試等培訓形式。授課內容包括:常見急救的程序,急性心肌梗死、心絞痛、腦血管意外及高血壓危象等的急救;除顫儀的操作;創傷的現場止血、固定、包扎及安全轉運的方法;心肺復蘇、中暑急救、海水浴淹溺。
1.3 考核方法 通過問卷調查方式,由培訓的調查員培訓前及培訓后發放并回收自制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包括老年常見急救知識和技能25 個問題及對培訓方法是否滿意。培訓前后均發放調查問卷175份,有效回收175 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0.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配對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培訓前后被調查公勤人員的院前急救知識和技能的調查結果顯示,培訓后公勤人員的院前急救知識和技能相關問題的正確率與培訓前比較,回答25 個問題正確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對培訓方法的滿意度調查示滿意152 人(86.9%),一般23 人(13.1%)。
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長,腦卒中的危險性持續增加,55 歲以后每10 年腦卒中的危險性增加1 倍,且腦卒中為老年人的主要死因[3]。近30 年來,我國中老年人冠心病的發生有明顯升高趨勢,冠心病成為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軍隊老干部平均年齡較高,處于冠心病和腦卒中的高發階段。一項調查表明[4],院前急救病種中內科“昏厥”排在第一,包括心源性和腦源性昏厥;外傷病種主要是車禍(交通意外傷)。總體上來說腦卒中、冠心病及交通意外傷為軍隊老干部院前急救常見病種。
院前急救的主要特點是“急”和“救”,如何讓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救助,縮短急救反應時間是關鍵。正確及時有效地進行院前現場急救,是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致殘率的關鍵,其中,呼救響應間期、呼救反應間期和開始現場搶救時間是院前心肺復蘇成功的核心問題[5]。而縮短急救反應時間,其中一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第一目擊者”的院前急救水平。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心肺復蘇技術熟練的人不但能夠挽救生命,還可以幫助患者更好的支撐到救護車的到來。老干部身邊公勤保障人員是老干部院前急救的“第一目擊者”,他們是老干部發生院前急癥的第一施救者。因此,提高老干部身邊公勤人員的院前急救水平意義重大。然而,目前我國社區居民的急救知識普及明顯不足,據報道,2007 年北京市掌握急救技術的人僅為1/150,這和發達國家如美國要求的1/3 以上公民學會院前急救技術的比例相比還相差很遠。并且在其他的城市和地區公眾急救培訓普及的比例可能更低[5]。在本研究的問卷調查中,戰區老干部身邊公勤人員對基本的急救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不盡人意,對25 個問題掌握率較低,平均15%左右。這與以下原因有關:入伍前在社區及學校基本從未參加院前急救教育;入伍后軍隊注重其所從事專業技能的培訓而忽視院前急救培訓;公勤人員年齡(23.4±3.6)歲,普遍年齡較小,其所經歷的院前緊急情況較少,故思想意識上重視程度不夠。因此,目前老干部身邊公勤人員院前急救的知識和技能水平較低,亟需定期安排相關培訓以提高老干部危急重癥搶救的成功率。
在我國,不同城市紅十字會和急救中心的院前急救培訓時間也有所不同,通常初級院前急救培訓安排8 ~16 h 集中學習[6]。本次公勤人員院前急救培訓中,在培訓時間上安排10 d,每天集中培訓2 h,既保證培訓時間又克服了工學矛盾;在培訓方法上采用對醫務人員急救培訓中最有特色模擬場景教學法[7],培訓教員設定急癥搶救模擬場景,以多功能急救模擬人為對象,按照急救程序和操作規程,遵照指定的角色和指令執行操作項目,通過反復模擬實踐訓練,提高急癥搶救應急能力,使急癥搶救工作規范化。通過對培訓前后勤人員的院前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相關問題的正確率與培訓前比較均有明顯提高。公勤人員對此次培訓的滿意率也達到了86.9%。為進一步鞏固培訓的效果,建議每年安排復訓,并統一培訓和復訓標準,培訓考核結果要列入公勤人員年度績效考核中去。
[1] 徐利平,陳賽錚,張麗娟.療養院急救護理安全管理的認識與思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7B):56257.
[2] 劉治民,楊昌南,潘三強.現場急救教程[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7-49.
[3] 陳灝珠,林果為.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826-2827.
[4] 陳文元,何明豐,劉紹輝,等.院前急救的臨床特點與對策[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06,11(6):446-447.
[5] 賈晨光,宋建亭.29 例猝死患者院前急救體會[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6,18(7):412.
[6] 蒲曉煜,馬 靜,席淑華.國內外公眾院前急救培訓現狀及我國院前急救培訓展望[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4):39-40.
[7] 周滿臻.療養科培訓護士急救技能的實踐[J].東南國防醫藥,2009,1(6):5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