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商貿速覽
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愈來愈高,而供應鏈越來越長,如何讓生鮮產品高品質到消費者手中?6月12日,兩岸在臺北舉辦首次低溫/冷鏈物流產業合作會議,冀發揮兩岸物流產業優勢,進軍全球市場。
商務部副部長、海貿會名譽會長姜增偉在會上指出,近年來,大陸居民消費水準提高,消費升級加快,農副產品冷鏈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年均增長率達到26%,為兩岸冷鏈物流合作提供巨大市場。
他指出,去年在兩會框架下成立了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以天津和廈門作為大陸首批試點城市,啟動了一批合作專案。其中,廈門還專門出臺了推動兩岸冷鏈物流產業發展合作的實施意見,在經費保障、財稅扶持和用地優惠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
兩岸經合會臺方首席代表梁國新表示,目前已有133家企業加入“兩岸冷鏈物流技術與服務聯盟”,涉及制造業者、物流業者、品牌業者等,借此以建立兩岸低溫物流標準、促進兩岸低溫品的貿易及投資。
他稱,未來將整合兩岸各大相關領域,包括從農業產銷、食品加工、物流中心、多溫配送到市場通路等企業,串接成一個完整的低溫物流產業鏈,通過兩岸合作,發展出國際知名品牌及大規模高階系統能力。
梁國新指出,今天,兩岸食品制造業、批發及零售業、倉儲運輸業等業界代表簽署六項合作協議,將進行水果、技術、設備、倉儲等項目合作,延伸全球市場。(中國新聞網)
首屆兩岸現代商業服務業合作發展會議12日在臺北舉行,與會兩岸人士針對連鎖加盟、電子商務等方面的熱點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為兩岸持續推動商貿物流領域的合作出謀劃策。
此次會議由臺灣商業發展研究院與大陸的流通產業促進中心共同主辦,商務部副部長、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名譽會長姜增偉來臺出席會議。
與會大陸業界人士包括國美電器總裁王俊洲、蘇寧電器副總裁王哲、京東商城首席營銷官藍燁等一批商業服務業龍頭企業的代表。
姜增偉在致辭時表示,希望通過兩岸現代商業服務業合作發展會議的舉辦,促進兩岸各界交流、加強溝通與拓展合作空間,并助推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后續有關服務貿易協議的商談。
臺灣當局經濟部門副負責人梁國新在致辭時表示,臺灣的商業服務業有相當程度的發展,但市場規模有限,兩岸若能截長補短、優勢互補,將有助共同提升商業服務業的發展水平。
臺灣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管中閔則提出,兩岸可從消費者研究、創新模式、服務業人才培育以及拓展全球市場4個層面展開合作。兩岸商業服務業可以大陸市場為基礎,建立自有品牌后向亞洲市場拓展,進而共同打造世界級的品牌。(新華網)
作為大陸經濟發達城市,上海已經成為臺胞臺商投資、工作、移居的首選地之一。針對他們日益多樣化的需求,以“一站式”為特點的上海市臺胞服務中心綜合平臺近日正式開通上線。
臺胞綜合接待服務平臺,由上海市臺胞服務中心委托開發。這個綜合平臺可實現來電顯示及實時彈屏登記、自動語音應答、一鍵式快速轉接相關部門公共服務熱線、涉臺政策知識庫編輯等服務功能。借助這個平臺,在滬臺胞臺商只需撥打臺胞服務熱線,就可獲得免費咨詢、求助、查詢、投訴等“一站式”的綜合服務。
統計顯示,上海歷年累計批準設立臺資企業8655家,合同臺資268.9億美元。目前,在滬常住臺胞超過20萬人。
據了解,成立于2005年11月的上海市臺胞服務中心,隸屬上海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領導,為在滬臺胞臺商提供涉臺政策及法律咨詢與指導,協調處理各類涉臺信訪與投訴案件,提供特殊困難救助服務,協助有關部門處理在滬發生的涉臺突發事件等。
上海市臺胞服務中心主任汪友華表示,隨著滬臺交流交往和經貿發展不斷深化,在滬臺胞臺商的服務需求日漸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的趨勢。綜合服務平臺開通意味著上海已經構建起工作時間窗口接待、24小時電話接待和網上咨詢等“三位一體”的臺胞服務體系。(新華網)
本屆海峽論壇重要活動之一的第四屆海峽兩岸商會經濟論壇于6月17日至18日在泉州舉辦。本屆兩岸商會經濟論壇以“海峽兩岸中小企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由全國工商聯和臺灣八大工商社團等主辦,福建省工商聯和泉州市人民政府承辦,將有兩岸工商界精英及專家、學者近500人參加,兩岸工商社團還將就商會合作長效機制等問題進行探討。(中國臺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