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體育部 潘月仙
后奧運時期國內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
東華大學體育部 潘月仙
本文首先簡略分析了SWOT與休閑體育產業,然后結合SWOT詳細闡釋了后奧運時期國內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最后提出了后奧運時期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的SWOT戰略選擇。
后奧運 休閑體育產業 SWOT分析
SWOT又被稱為態勢分析法,是美國管理學韋里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該分析方法對組織的優勢、劣勢、機遇與威脅四個部分進行綜合的評估分析,并通過系統分析思想,將不同因素相互匹配,從而獲得相應結論的分析方法。SW0T包括SO戰略、WO戰略、ST戰略與WT戰略四種戰略。SO戰略是通過實現內部優勢最大化,獲取外部機會的戰略;WO戰略是通過外部機會對內部劣勢進行改進的戰略;ST戰略是將優勢因素最大化,同時最大限度降低威脅因素趨于最小的戰略;WT戰略是通過弱勢與威脅因素的最小化,克服內部劣勢及外部威脅的戰略。
體育和休閑是密切聯系的,休閑體育既是組成體育運動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休閑活動的重要組成。休閑體育產業表現為體育服務市場與用品市場的形式,體育服務作為產品,在進入市場轉換為可供買賣的商品,通過活動的組織策劃的形態表現,而休閑體育的用品的屬性與普通的商品是相同的。當前,人們在滿足溫飽與物質消費的需求后,已經逐漸開始熱衷于休閑活動,這為休閑體育產業的開發與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同時,休閑體育產業的開發既能夠為人們提供一個在閑暇時間健身鍛煉、參加體育活動的心理需求,還能夠通過參加休閑體育活動,改善人際關系,為人們提供一個增進交流的環境。因此,休閑體育的發展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1)休閑體育的健康功能具有廣闊的市場開發前景。休閑體育有助于使人的身心愉悅,恢復亞健康狀態。豐富多彩的休閑體育活動,能夠活躍人們的身心,緩解人們的緊張狀態,對預防心理疾病具有很好的作用。休閑體育產業的開發發展,不僅能夠滿足人們健身鍛煉、參加體育活動的心理需求,還能夠通過休閑體育減輕工作壓力,改善人際關系,為人們創造一個增進交流的的和諧氛圍。當前人們多通過休閑體育、醫療保健等方式累計健康資本,而休閑體育是人們在閑暇時間參與最為普遍的身心放松方式。
(2)休閑體育存在豐富的潛在資源。當前,我國國內的休閑體育產業的市場較為單一,難以充分滿足市場的需求。我國獨特的地域特點與深厚的文化積淀為休閑體育產業提供了良好的資源基礎,但是還有許多潛在資源未得到充分的發掘利用。統計顯示,國內向社會開放的體育場館只占現有體育場館總數的44%,近35%的體育場館不對外開放,休閑體育資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3)休閑體育產業能夠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休閑體育產業和其他產業相比,具有啟動成本低、輻射滲透強的優勢,休閑體育產業發展本身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還能拉動其他產業,諸如旅游、交通、餐飲等行業的發展。作為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休閑體育不僅能夠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是推動全民健身計劃落實的重要手段,能夠發揮推進經濟與體育結合,充實體育市場、改善產業結構的作用。
(1)發展理念落后。由于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當前國內體育的運行機制仍然是以競技體育為中心進行機構的設置于資源的配置,對廣大人民群眾對休閑體育的消費需求不夠關注,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內休閑體育產業的培育開發。經營開發理念落后,行業管理標準不規范,發展方案脫離實際,可操作性差等問題的存在嚴重地影響了休閑體育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2)經營模式不合理。由于缺乏對休閑體育產業的識存在一定的偏差,當前休閑體育產業開發資本仍主要依靠政府通過經費劃撥、體育贊助的方式投入,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會資本的投入,同時投資者無法直接進行管理,阻礙了休閑體育的發展。這就要求改變不合理的經營模式,實現休閑體育產業的市場化經營。
(1)國家政策的引導與推動。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為推動體育事業的發展,我國相繼頒布了《體育產業發展綱要》、《奧運爭光計劃綱要》與《全民健身計劃綱要》。2002年黨中央國務院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意見中提出了“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的體育事業的發展目標。國家政策的大力引導和扶持為后奧運時期國內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2)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帶動了國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休閑體育消費需求迅速增長,這為休閑體育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直接受到國家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經濟的發展拉動了居民消費水平的增加,而居民的消費支出中娛樂用品與服務類的支出占有較大的比重且在不斷增長,人們對體育的需求也日趨多元化的需求發展,人們日益熱衷于追求符合自身消費需求的健身、娛樂、休閑類的體育活動,快速增長的休閑體育需求對于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而同時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又將推進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3)國民的休閑觀念增強。當前,國民一年中約有1/3的時間為余暇時間,余暇時間的增多,使得大眾參與休閑體育活動需求的釋放提供了客觀條件,這同時也是國內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的良好的機遇。余暇時間的增多也推動了人們休閑觀念的改變。以前,由于收入較低,余暇時間較少,人們的休閑方式也較為單一,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國民的休閑觀念不斷增強,休閑方式也呈現出多樣化,人們在休閑方式的選擇上閑適與身體健康并重,越來越多的人將隨意性強、自由度高的的休閑體育活動作為自己休閑方式。
(4)北京奧運會帶動了體育觀念的創新。北京奧運會的舉辦為國內休閑體育產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奧林匹克精神的傳播,使人們對體育運動有了全新的認識,人們參與體育運動的激情得到了充分激發,群眾體育發展出現了新的高潮,這為后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1)區域經濟與產業結構發展不均衡。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不平衡,東部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的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具備良好的軟硬條件,而通常大型的體育賽事也大多在這些地區舉行。這些地區的經濟發達,休閑體育消費市場巨大,休閑體育產業開發早,投資規模大,服務水平高。但在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雖然也十分注重休閑體育的發展,但要真實現休閑體育的商業化還要經歷較長的過程。同時,當前休閑體育的產業結構中休閑體育本體產業明顯落后于體育用品的發展,主體產業的發展并不理想,產業結構行業間的融合不好,難以充分發揮規模效應,休閑體育產業尚未形成完善的產業體系。
(2)缺少行業協同推動機制。休閑體育產業作為一個涉及諸多產業、部門的系統配套工程,各部門只有協調發展,才能推動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近年來,“假日經濟”消費火爆的同時,也暴露出了社會各行業間發展不協調的現象,休閑體育消費尚缺乏一個統一的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的協同推進的機制,休閑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也未形成符合地區規劃的完整的戰略規劃。
(3)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體育產業回報率高,世界各國都在極力搶占市場,中國加入WTO之后,在500家跨國公司當中,其中,就有400家在我國投資,全球體育用品產值前10名的企業均進軍中國,另外,還有一些年產值超過10億美元的跨國公司,目前,以上各公司在國內的全部高檔體育用品市場中獨占鰲頭,加上國內體育產業起步晚,使我國的休閑體育產業面臨著極大的競爭壓力。
因為我國各地區在社會、資源、文化、經濟等方面有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此,不同地區要按照本地的實際開發各具特色的休閑體育產業活動。當前,國內的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需采取點—軸—面的順序,第一,在東部沿海等比較發達的地區發展適合本地情況的體育競賽觀賞產業,且逐漸向地區發展。在優化產業布局的同時,要注意尋找其與別的相關行業發展的內在發展聯系點,調動相關行業與其共同發展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通過挖掘、整合、依托、聯動其他的相關產業,使休閑體育產業與房地產業、商貿業、交通業有機結合,全面發展休閑體育產業鏈,實現休閑體育產業的整體發展,綜合提高其產業的區域競爭力。
休閑體育文化屬于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參與休閑體育活動不僅是文化體驗休閑,同時是在進行文化的傳播。因此,要進行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就要發展體育文化,注意休閑體育活動中時尚和傳統因素的融合,在追求休閑體育活動發展的同時,還要重視當地傳統的體育項目,做好當地體育文化的宣傳工作;在發展體育活動的同時,注重文化內涵的注入,使人們享受休閑體育的同時,接受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整體素養;大力開發體育項目,打造屬于自己的民族品牌。
鼓勵支持民間社會資金參與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解除運動項目管理協會和中心對非公有經濟成分、非體育系統參與體育項目發展的限制。在結構發展上,改變以往以政府為主體的單一發展形式為政府、非營性組織、企業、社會團體與公眾共同投融資的多元主體。在其投融資的方式上,從以往單一的政府撥款轉變為體育彩票、體育基金、體育債券、體育風險投資、體育投資基金、體育股票、政策性銀行低息貸款等立體化的投融資發展模式。
以市場的宏觀調控為指導,形成間接管理為主體的休閑體育產業機制。依附在體育行政單位上的生產經營企業要區分政企、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全面推行事業單位向企業的改制。在加強對休閑體育產業宣傳的同時,還要利用各類的推銷策略,吸引群眾的眼球,培養其休閑習慣,提高其滿意度,發掘更多的潛在消費群。培養及引進高素質的管理人才,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在體育院校及綜合性的大學增設和休閑體育產業有關的專業及課程,設置高層次的學位點。第二,設立和休閑體育產業相關的科研機構及新學科,研究休閑體育經濟理論,以更好地指導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第三,在休閑體育的經營單位中,鼓勵工作人員參加在職進修、崗位堵訓等活動,培養高素質的休閑體育產業管理人才。
國內體育基礎設施建設與發達國家有著很大的差距:美國人均占有籃球場比國內高出73倍,游泳場是28倍,網球場是19倍,田徑場是16倍。假使籃球場、游泳場、網球場、田徑場、足球場、排球場這6類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占日本人均擁有量的1/3,就需要投資300~400億RMB。這給其他相關產業帶來的拉動作用是很可觀的,當然,這也需相關企業和政府的投資和大力支持。
我國幅員遼闊,戶外運動資源十分豐富,是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的天然運動場。如河流、山川、草地、森林等,同時這也是城市居民十分青睞的大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以上資源,能夠進行漂流、游泳、爬山、劃船、踏青、騎馬等的休閑體育活動,這樣一來,在豐富體育休閑活動的同時還帶動了周邊地區旅游業的發展,另外,還為市中心分散了人流,緩解了其交通問題,為休閑體育產業的長期穩定發展打下了基礎。
[1] 釧薛濤.體閑體育產業與假日體育消費探析[J].體育與科學,2006,27(6).
[2] 梁強.基于體驗經濟背景的城市休閑產業集群構建研究[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08(2).
F724
A
1005-5800(2012)08(a)-2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