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涯 王文清 張潔 王寧
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自1998年正式啟動以來,已初步建成分布式中國高等教育數字圖書館系統[1],目前正進入第三期的發展階段。CALIS的三期建設是基于云計算、Web2.0、SOA、社會網絡SNS/OpenSocial、知識網絡等核心技術,面向高校館開展數據/知識服務、軟件租用服務(SaaS)、接口服務(OpenAPI)、業務支撐服務以及技術支持服務、培訓服務。其建設目標是為成員館提供標準化、低成本、自適應、可擴展的數字圖書館統一服務和集成平臺,這些館通過彼此互聯,構成全國高校數字圖書館三級共建和共享服務,以及多館服務協作的聯合體系,共同為高校師生提供全方位的文獻服務、咨詢服務、電子商務和個性化服務[2]。
如何擴大CALIS各個系統在成員館中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一直是CALIS中心與成員館雙方面臨的難題。在大多數應用實踐中,CALIS提供的各種系統作為單獨的應用,湮沒在高校圖書館眾多系統之中,其使用效率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CALIS三期致力于提供軟件租用服務、接口服務等,并重新設計了單點登錄模塊,旨在實現CALIS應用系統與成員館管理系統之間的深度整合。重慶大學圖書館自2006年開始,自行研發了具有圖書館2.0理念的圖書館系統,以用戶為核心重新設計了B/S的系統架構,構建了以館員為主導的圖書館全面管理系統ADLIB2、以讀者為主導的SNS知識服務社區和圖書館知識搜索LKS三大系統,突現服務的個性化和管理的人性化[3]。CALIS系統與重慶大學圖書館系統均屬于自主研發,雙方對于技術的掌控較深,因此具備了深度整合的基礎,雙方自2010年6月起,就需求設計、接口調試、安全控制進行了整合實踐,并于9月通過多次聯調后,實現初步的整合。從系統整合的效果看,大大提升了圖書館的文獻共享水平,具有進一步推廣應用的價值。
CALIS共享域是指按區域、學科,或共同興趣組成的圖書館聯盟,彼此協作,共享資源、服務。它有兩種類型:(1)實體共享域:是指部署云平臺的共享域,為成員館提供各種云服務,如SaaS等。(2)虛擬共享域:是無需部署云平臺的共享域。圖書館按學科或服務組成聯盟,在服務和數據層面實現共享。各成員館與共享域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各成員館與共享域的關系
CALIS利用云計算技術構建了共享域云服務平臺,部署在各個省中心、園區中心和其他共享域中心,為成員館提供各類軟件租用服務(包括統一認證、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參考咨詢、特色庫、學位論文、云盤等)。各高校圖書館可以免費租用CALIS各級云服務來實現本館服務與云服務的整合,利用該共享域云平臺形成完整的圖書館服務,無需購買和建立本地系統,也不必進行系統維護,就能獲得全局性的整合服務和規模效應,不僅實現了最大程度的資源共享,也能更專注于業務管理和信息服務。
目前,CALIS對于高校圖書館的系統部署和集成模式主要有以下4種:
(1)模式1:純本地模式(無認證集成)?;谶@種服務模式下的圖書館也就是原本地版,且不支持共享域中的本館認證,僅維持其現有服務形態;
(2)模式2:純租用模式。基于這種服務模式下的圖書館沒有屬于其自身的本地系統,所有資源全部在共享域平臺中進行租用,最大程度上實現了資源的共享,但也就無法從本館進行統一認證登陸;
(3)模式3:純本地模式(支持認證集成)。基于這種服務模式下的圖書館雖然所有的系統和硬件軟件都由其自己負責建立和維護,但因其與CALIS共享域平臺做了對接,故可采用從本館或CALIS統一認證中心兩種不同的方式登陸平臺,其館際互借系統雖然是原本地版,但支持本館認證,基本上實現了最大程度的資源共享;
(4)模式4:本地+租用模式(支持認證集成)?;谶@種服務模式下的圖書館將本館的統一認證和CALIS統一認證做了集成,可選擇采用從本館或CALIS統一認證中心兩種不同的方式登陸平臺,其共享域統一認證和館際互借系統是租用的。其中,對共享域統一認證的租用是作為中介而存在的。
重慶文獻信息服務中心結合CALIS三期建設目標與已有的建設成果,在重慶市大學城資源共享平臺“網上圖書館”的基礎上,建立或完善重慶市文獻信息保障系統,力求將CALIS重慶中心建設成為面向重慶市各級各類高校圖書館和讀者的資源整合中心、信息服務中心、技術支持中心以及宣傳培訓中心,并將CALIS各項信息服務推廣到重慶市15所本科院校和部分高職學院。
重慶文獻信息服務中心于2010年7月初確定了重慶市共享域和重慶大學圖書館的集成方案,9月初完成重慶市共享域平臺安裝和調試。目前,重慶大學、重慶師范大學、重慶科技學院、重慶工商大學、重慶交通學院已經加入到共享域中,且陸續開通UAS、ILL租用服務。為了便于與CALIS的其他應用系統進行對接,以及各個應用系統在重慶市其他高校圖書館的推廣應用,重慶文獻信息服務中心的系統總體框架采用CALIS系統建設的總體架構。該系統共分為6層:基礎設施層、數據資源服務層、公共基礎服務層、業務邏輯服務層、用戶界面與終端層,通過數字圖書館技術標準與規范、系統運行維護體系、系統安全管理系統來實現對于讀者的各類型文獻共享服務。
各個業務子系統也統一安裝部署在重慶文獻信息服務中心,各個成員館主要通過云計算方式使用重慶市共享域中心的各種CALIS文獻服務。CALIS共享域中心的應用系統軟件由共享平臺管理、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系統等7個部分組成,它們的系統功能分別是:
(1)共享平臺管理:共享域中心對各個租用館進行管理;為各租用館提供與本館所租用的其他系統之間統一的用戶身份認證、統一的用戶管理和單點登錄服務,能與本館的本地統一認證系統實現聯合認證,能與CALIS全國認證中心系統集成,實現聯合認證。
(2)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系統: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服務(ILL讀者網關子系統、館際互借事務處理子系統);各個租用館之間以及租用館與其他圖書館之間都能彼此進行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業務,實現館館結算、館與讀者結算。
(3)虛擬參考咨詢系統:參考咨詢服務(實時咨詢、非實時咨詢、知識庫查詢,知識庫編目和管理、咨詢員管理、專家管理等);能與CALIS參考咨詢服務中心系統集成,能與CALIS數據交換平臺實現知識庫數據的交換和共享。
(4)通用特色數據庫管理系統:各類資源的特色資源編目、管理,支持14種元數據類型(圖書、古籍、圖片、音頻、視頻、家譜、期刊等),新數據類型的添
加、擴展,數據上傳、管理和發布,與CALIS特色庫服務中心系統集成,與CALIS數據交換平臺數據交換、共享。
(5)教學參考信息管理系統:提供本館相關的教學信息和教參書的編目與管理,支持教參書與本館OPAC和電子書的關聯,與CALIS教參服務中心數據庫系統集成,與CALIS數據交換平臺實現數據交換和共享。
(6)數據共享服務管理系統(即云盤系統):提供各類文件資源的上傳、下載、分發、共享、管理等功能,提供個人云盤和機構公共云盤服務,與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系統集成和共享。
(7)學位論文信息提交和管理系統:提供面向本校的學位論文的提交、審核、編目和管理,具有SaaS管理和服務功能,與CALIS學位論文服務中心系統集成,與CALIS數據交換平臺實現數據交換和共享。
重慶大學圖書館于2007年10月8日正式啟用了基于面向服務的系統架構的圖書館系統,整體采用B/S運行模式。重慶大學現代圖書館管理系統(ADLIB2)以用戶(讀者和館員)為核心,包含基于館員的圖書館管理系統、基于讀者的知識服務系統和圖書館知識搜索,系統采用J2EE、FLEX、AJAX等新技術構建[4]。為了更好地讓ADLIB2系統和CALIS共享域進行整合,重慶大學圖書館對本館LIB2.0系統進行了改造,包括統一認證系統、知識服務系統LKS、SNS系統、門戶頁面以及編目系統。
重慶大學圖書館對本館系統的改造包括:
統一認證系統:支持CALIS聯合認證,實現讀者在重慶大學圖書館、重慶市共享域、CALIS中心的全網漫游;
知識服務系統LKS:與CALIS的eduChina/E讀和CCC進行集成,以實現eduChina的一鍵搜索;
SNS系統:開發API和iGoogle小應用,與CALIS個性化門戶系統(iGoogle Server)進行集成,以實現CALIS個性化門戶(iGoogle)與重慶大學圖書館“我的書齋”SNS、知識檢索平臺LKS、集成管理系統ADLIB2.0之間的無縫集成;
門戶頁面:在主頁上增加相關的菜單和鏈接,如館際互借、參考咨詢、個性化門戶、外文期刊網等,并支持CALIS的聯合認證;
編目系統:基于新的WS接口將重慶大學圖書館的編目系統與CALIS聯機編目系統進行集成,以便上傳和下載MARC數據,實現整個共享域平臺內成員館的聯合編目。
隨著重慶市共享域平臺安裝調試工作的結束以及重慶大學圖書館系統改造工作的完成,2010年9月,重慶中心共享域與重慶大學圖書館ADLIB2系統進行了整合。事實證明,整合以后的主頁平臺運行穩定、使用效果良好,受到了讀者的普遍歡迎,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文獻共享、數據共享、知識共享、設備共享、軟件共享以及人力共享。
3.3.1 整合模式
在CALIS三期重慶文獻信息服務中心的建設中,其業務模式主要以CALIS中心提供的各項文獻服務為核心,重點將各個應用系統納入重慶中心的業務流程中,在此基礎上進行推廣應用,實現與其他成員館的協作。
重慶大學在與CALIS三期重慶中心共享域做系統整合的時候是采用的模式4:本地+租用模式,支持聯合認證。如圖2所示。
具體來說,就是把本地服務器上重慶大學圖書館的“我的書齋”SNS、知識檢索平臺LKS、集成管理系統ADLIB2.0與在共享域平臺中所租用的重慶市共享域的館際互借、統一認證和CALIS管理中心的eduChina、E讀 (Global、Local)、個 性 化 門 戶(iGoogle)、統一認證中心整合在一起。3.3.2 數據集成

圖2 重慶大學的集成模式
數據集成是為了實現讀者在重慶大學圖書館與CALIS中心之間的雙向訪問和互動,主要工作在以下三個方面展開:(1)將重慶大學圖書館的 MARC數據和電子書目次上傳到CALIS的系統共享平臺,以實現eduChina的一鍵搜索;(2)將本館的動態館藏接口與CALIS共享域平臺對接,以即時揭示本館的館藏書目在架狀態;(3)開通了在eduChina、CCC中的Local服務,使共享域中的其他用戶能在CALIS中心檢索本館、本市的文獻及館藏信息。

圖3 讀者先訪問eduChina,再進入重慶大學圖書館門戶

圖4 讀者先訪問重慶大學圖書館門戶,再進入eduChina、重慶市共享域中的ILL租用版
3.3.3 訪問流程
重慶文獻信息服務中心與重慶大學圖書館的系統整合后,讀者進行數據訪問的流程有以下兩種:一是讀者先訪問eduChina,再進入重慶大學圖書館門戶。若需要用戶登錄的話,則引導讀者到重慶大學圖書館登錄,成功后自動返回eduChina并處于已登錄狀態;已登錄用戶進入重慶大學圖書館(門戶、OPAC),仍處于已登錄狀態。具體流程如圖3所示。二是讀者先訪問重慶大學圖書館門戶,再進入eduChina、重慶市共享域中的ILL租用版。若在重慶大學圖書館已登錄,進入eduChina時則自動處于已登錄狀態,并可正式進入ILL租用版。具體流程如圖4所示。
3.3.4 開放的iGoogle組件研發
重慶大學圖書館在與重慶中心共享域整合的同時,還開發了18個iGoogle插件,以實現CALIS個性化門戶(iGoogle)與重慶大學圖書館主頁系統的集成。
其中11個不需要身份認證的iGoogle插件是:通知公告、最新書評、最新微博、最新相片、最新求助、熱門期刊、熱門電子書、最熱數字資源、文獻檢索、借閱排行、FAQ。9個需要身份認證的iGoogle插件是:我回復的問題、最新解決問題、我已借圖書、我預約圖書、我的推薦列表、電子訂單推薦、我的賬號、我的藏書架、館員咨詢。
重慶大學圖書館在改造本館ADLIB2系統的基礎上,與CALIS三期重慶中心共享域系統進行了整合,實現了CALIS省中心共享域和圖書館系統之間的單點登錄、資源交互、統一身份認證等功能。重慶大學圖書館以CALIS三期項目建設為契機,著力于建設重慶市大學城“網上圖書館”,繼續完善應用系統改進和集成,采編流程與CALIS聯機編目中心整合等工作,實現各個成員館與CALIS的無縫集成,提高重慶市文獻信息共享率,同時也促進CALIS三期項目建設的進一步發展。
1 王文清.中國高等教育數字圖書館系統建設回顧和展望.數字圖書館論壇,2008(12):22-31
2 王文清,陳凌.CALIS數字圖書館云服務平臺模型.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4):13-18,32
3 Yang Xinya,Wei Qunyi,Peng Xiaodong.System Architecture of Library 2.0.The Electronic Library,2009,27(2):283-291
4 魏群義,彭曉東.圖書館2.0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圖書與情報,2009(4):16-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