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貴
所謂教學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教學活動。“境”是教學環境,既指物質環境,也指教學雙方的人文環境。“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學雙方即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情因境生,境為情設,情與境和諧統一方為情境。思想政治課教學相對比較抽象,理論性強,在教學中就更要創設情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政治課時效性強,教學內容更改快,與生活聯系少,增加了政治課教學的難度,特別是情景創設應采用何策略和有何要求的問題難以明析。下面就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談談對這兩個問題的看法。
教學情境創設的策略多種多樣,它因人因時而異,同時也要依靠教師的經驗和教學規律來擇定。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幾種:
一.問題法
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學生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欲望,撥動學生的心弦,點燃學生好奇之火。教學中的學生的思維一旦處于積極狀態,他們就會感到發現問題的快樂,解決問題的喜悅。此時,渴望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就會格外強烈,通過恰當的問題情境的創設,以及師生雙方的交流,學生產生了學習動力,發展了認知能力,特別是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師生關系也進一步融洽了。
二.主題討論法
這是創設教學情境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是教師事先確定一個主題,組織學生有的放矢地開展定向式討論;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圍繞有爭議的中心論題進行自由式討論,以獲得多樣、獨特、合乎條件的答案;也可以根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將學生分為正反兩方,對有爭議的問題進行針鋒相對的論辯式討論;還可以圍繞一個中心,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以社會調查的結果作為論據進行調研式交流討論。在討論中,學生唱主角,積極探究,使其思維處于最佳狀態。在教學中,有一個政治教師曾經組織學生針對“我們如何與父母、老師相處”的問題展開自由式辯論。學生熱情高漲,在課前作了認真的準備。課堂上,他們你一句我一句,爭得面紅耳赤,足足用了三十分鐘仍未分出勝負。在這場辯論中,有的學生言之有理,有的學生概念模糊,有的則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而這恰恰鍛煉了他們隨時辨別正誤的判斷能力。同時,學生通過提出自己的不同主張,并申述理由,也鍛煉了自己靈敏的思維能力。而那些沒有發言的學生,處在這樣一個教學情境中,也沒有無動于衷,也作了一些深層次的思考。雖然這堂課的所謂“教學任務”沒有完成,但我覺得學生對于這一部分知識印象特別深刻,理解也特別透徹。總之,通過這類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深刻領會教材知識點的內涵,也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也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了。
三.運用網絡或多媒體手段
運用這種手段創設情境是思想政治課保持活力的一種有效手段,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趨勢,可促使教學方法、師生關系有突破性的變化。運用網絡或多媒體手段能節約時間,增加教學容量,還可利用音樂、錄像、圖片等新的形式來創設情境,全面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創設情境對于不同的教師、不同的時間地點、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的要求,除了一般課堂教學的要求以外,應著重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在利用情境解決問題時要注重學生思維變通性的訓練
近年來,中、高考試題內容靈活、取材廣泛、知識跨度大。這就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發散思維能力。發散思維的品質就是變通性、流暢性、獨特性。其中變通性是學生從事創造性活動的重要思維品質之一,它是指思維能變化多端、不拘常規、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品質。當我們創設一種情境時,教師要能舉一反三,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概念和原理,并把所學的概念和原理應用于不同的情境中,以實現知識的遷移。只有當學生明確了一個概念或原理后,能夠在不同的情境中運用這一概念或原理,才可以說他們是真正掌握了。
二.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
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機智之光的閃耀,出人意料的教學創造,關鍵在于教師自身的素質。就思想政治課的情境創設而言,我覺得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素質:
1.廣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知識
教師只有具備豐富的社會知識,才能及時地捕捉社會熱點,游刃有余地提供豐富的情境材料,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地學習,關注國際、國內社會的發展變化情況。教師也只有具備了廣博的專業知識,看待問題才有深度,才能看得準、看得遠,而這也正是學生所崇敬的地方。
2.在教學上要有民主精神
不管采取哪種手段創設情境,教師都應讓學生暢所欲言,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也應承認學生的認知過程,允許學生保留不同的看法。這樣可以消除師生之間的心理障礙,增強學生的心理相容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益。
3.要有較強的課堂組織能力
當我們創設情境后,往往會引起學生的討論甚至爭論,組織學生辯論則更是如此,這就要求教師能控制課堂節奏,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防止偏離中心,甚至成為某些學生的“談話課” 。
4.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
創設的教學情境首先要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或動力,這就要求情境材料既具有時代性、新穎性,也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可以說,能否迎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在課堂上激起一個“高潮”是創設情境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5.用于創設情境的教學材料要精,不能濫
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克服那種認為教材中每一個知識點都可以創設情境的誤區,事實上教學情境的創設也要有合適的教學內容。其次,要注意經常變換創設情境的方式,否則,學生會認為這太“濫”了,“沒味道” ,而情境激趣的功能則蕩然無存。再次,運用的情境材料不能是學生已經了解得差不多的熱點,而應當是學生不太了解的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社會現象或自然現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力。
教學情境絕非僅僅是為了博得學生的掌聲、笑聲。它旨在追求知識與情感兩者結合的美妙境界,使知識的吸附和情境的熏陶凝成一種制勝的力量,從而喚起學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來的熱情。讓我們共同努力,不斷探索,創造出更多的情境教學的新經驗。
(作者通聯:562300貴州省興仁縣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