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欲玉
生命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只有一次,所以安全教育成為各所學校工作中的重要一環。特別是幼兒園,安全教育工作尤為重要。幼兒是自我保護能力最差的群體,近年來,幼兒事故頻頻發生,抓好幼兒安全工作成為幼兒教師迫在眉睫的任務。如何搞好幼兒的安全工作,讓幼兒健康、茁壯地成長呢?下面來談談本人的幾點做法。
一.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我保護教育是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的。只有讓幼兒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傷害。例如:熱湯熱水吹一吹再喝才能避免燙傷,鞋帶系牢固可避免跌倒摔傷,吃飯不嬉笑打鬧可避免氣管進異物。平時注意幼兒這些生活細節的訓練,孩子能做的事讓孩子自己做,決不包辦代替,這樣,孩子在自己的勞動實踐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起到了自我保護的作用。
二.培養幼兒的交通意識和規則
我園在公路旁,園外來往的車輛多,還有不少幼兒的家也住在公路旁,每天都要遇到許多來往的車輛,為了安全起見,我狠抓幼兒交通意識的培養。每天我都給幼兒孩子強調,上學放學走公路兩側,橫穿公路要小心,兩眼望遠處,步調要放慢,不急跑,不來回跑,看見車輛要讓邊,不追趕車輛,不搭乘摩托車、拖拉機等。經常講,反復講,孩子們的交通意識就增強了,每天都能平安上學平安回家。
三.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安全常識,知道哪些事不能做,做了會傷害身體。教育幼兒不玩弄燈頭、電線、插銷,以免觸電,不玩弄刀具,雷雨天不在大樹下、電線桿旁和高層墻檐下避雨,以免雷擊。教育幼兒不亂采食花草、種子,不亂服用藥品。服藥一定在醫生或大人指導下進行。不能吃腐爛變質的食物,以免中毒現象的發生。教育幼兒不爬墻、不上樹、不戲弄牲畜。不從高樓窗臺向下張望,不跳高坎,玩耍時不得動拳腳,游戲時要遵守規則。別針、硬幣、玻璃球、黃豆、紐扣等不能放入口、鼻、耳中。當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安全常識,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加上老師的反復強調、提醒、教育,學生的安全意識也就自然增強了。
四.家園合作,加強幼兒自護能力
教育脫離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就不會取得成功,特別是幼兒自護能力的培養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因此,我常召開家長會,向家長介紹需要配合的事項。有了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幼兒自護能力的培養也就得心應手,家園合力是培養幼兒自護能力的關鍵。
幼兒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保護希望,保護未來,”是我們的職責。讓我們時刻牢記安全第一,警鐘長鳴,常抓不懈,給孩子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教給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使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作者通聯:616250四川省金陽縣燈廠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