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梅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江蘇連云港 435100
玻璃體切割加硅油填充術是治療視網膜脫離、玻璃體積血的主要方法[1]。術后患者必須采取俯臥位,此體位是一種被迫體位,要求患者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常會引起患者不適,通過恰當的護理干預,可增加患者的舒適率。
2009年6月~2010年6月期間,共收治98例玻璃體切割加硅油填充術患者,所有患者術后均采用俯臥位。其中男62例,女36例,年齡45~72歲,平均(56.5±0.5)歲。隨機將98例患者平均分為2組,其中實驗組49例,男32例,女17例,平均年齡(58.7±0.3)歲;對照組49例,男30例,女19例,平均年齡(59.7±0.5)歲。兩組在年齡、性別、職業、病情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基礎護理 兩組患者術前常規進行血常規、出凝血時間、血糖、眼壓、肝腎功能、大小便常規、眼底、視力、生命體征等檢查,對照組予入院指導和術后常規護理。
1.2.2 實驗組 除上述護理方法外,實驗組增加了以下護理措施:(1)術前準備。①心理護理[2-3]。患者多有視功能受損,情緒低落,心理壓力非常大,害怕手術失敗及視功能嚴重受損,所以應重視患者心理疏導,及時和患者溝通,體貼、關心患者,介紹主治醫生和病房環境,使患者產生信賴和安全感,增加信心,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②體位訓練[4-5]。詳細向患者及家屬解釋術后特殊體位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主動配合。為了增加患者對體位的耐受力,術前3 d由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俯臥位的訓練與指導。患者俯臥位與低頭坐位時,頭與地面水平,在其前額下方墊一“∩”字型海綿墊,胸前墊一軟枕,雙上肢放在頭部兩側,使患者口、鼻、眼部與床墊之間有一定空隙,這樣可使患者保持正常的呼吸,注意勿壓迫術眼。體位訓練3次/ d,30 min/次,循序漸進,直至患者適應。(2)術后護理。①護士做到勤巡視,多關心患者,協助做好各種生活護理,保證患者每天堅持有效臥位時間在20 h以上,定時為患者按摩頸椎及肩、背部的肌肉,指導患者在保持頭部不受震動的情況下,緩慢交替活動上肢促進血液循環。雙膝部墊以軟枕,防止壓瘡的發生[6]。②囑患者多食蔬菜、水果,術后1周內進食面條、稀飯等半流質軟食,以防止大便干結。
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患者自我評估術后的不適感和舒適度,根據以下公式計算舒適率,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的舒適率。舒適率=(基本舒適例數+舒適例數)/每組例數×100%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x2檢驗。
兩組患者術后舒適率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舒適率比較[n(%)]
由于玻璃體切割加硅油填充術后采取俯臥位,導致患者呼吸方式、睡眠習慣改變,易引起肌肉酸痛,頭面部腫脹等不適。通過恰當的護理干預可增加玻璃體切割加硅油填充術后俯臥位的舒適度[7]。為玻璃體切割加硅油填充術后俯臥位患者提供適時、必要的幫助,使護理干預措施落到實處。經調查,對照組2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窒息感,但血氧飽和度正常;12例患者難以入睡;34例患者頸肩、背部肌肉酸痛;19例患者有其他不適。而實驗組只有5例患者有輕微的窒息感;3例患者難以入睡;3例患者有其他不適,其余患者均感舒適。由此可見,通過術前訓練可使患者基本適應俯臥位呼吸,并能適應每天20 h以上的俯臥位睡眠;因此,有效的護理干預可增加玻璃體切割加硅油填充術患者術后采取俯臥位的舒適度。
[1] 周玉紅.視網膜患者行玻璃體切割術的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1,9(30):76-77.
[2] 張秀偉,姜安麗.護理人文關懷理念的研究現狀與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6):540.
[3] 苗金紅,張巖,張英萍,等.不同健康教育內容對一日白內障手術患者焦慮程度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30):3135-3137.
[4] 董方田.以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開展玻璃體視網膜手術[J].中華眼科雜志,2001,37(3):161-163.
[5] 方積乾.討論醫院服務質量的評價與保障[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2,18(10):630-632.
[6] 陳梅,王燕群,肖秀英.護理敢干預對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手術并發癥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22):2151-2152.
[7] 朱秀英.玻璃體切割聯合硅油填充術后早期高眼壓臨床分析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下旬刊),2011,1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