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芝貞
(甘南州衛生學校,甘肅 甘南 747000)
藏醫學經過兩千多年的磨礪與豐富,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近年來,隨著從寺院的師承教育走向學校的正規教育,以及教育層次的不斷提高,藏醫學得到了普及。如何使藏醫學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更好地服務于各族人民,有待于新一代藏醫學工作者的繼承、創新和發展。在藏醫學教學中,既要注重系統理論知識的傳授,又要注重臨床實踐技能的鍛煉,更要重視對學生素質與能力的培養,應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知識、技能、素質和能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下面就我校藏醫學臨床課教學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培養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
各領域人才的競爭,已從最初的單一型逐漸向復合型轉變。藏醫學作為民族醫學,不但需要得到傳承與發展,而且需要與現代醫學相結合,推陳出新,使理論更趨完善,臨床實踐經驗更趨豐富。因此,新一代的藏醫學生應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學習中完善自我,提高個人的素質與能力。
在醫學領域,既需要領頭雁,帶領同行去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又需要大雁南飛中的團結與協作精神,去攻克新的難題,才能保證為每位患者提供優質服務。同時,具備雙語(藏語和漢語)交流能力,能與患者及同行相互交流溝通,加深彼此了解,取長補短,才能為做好臨床工作奠定基礎。
近年來,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醫學領域中的廣泛應用,使醫療水平得到顯著提升,這也促使每位醫學工作者不斷學習、不停努力,了解新的醫學知識和技能。藏醫學生作為一名未來的醫學工作者,也應具有這種能力。
醫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患有身心疾病的患者,要想實施診療計劃,就必須具備清晰的思路和綜合分析能力。
教師多從學校畢業就直接登上講臺,在藏醫學臨床課教學中,理論豐富,經驗缺乏,教學方法單調,缺少臨床教學病案;同時臨床課時安排少、見習少,教學內容繁多、枯燥、復雜等,均使學生不易掌握藏醫學臨床課內容,認為臨床課難學,產生厭學心理,失去學習興趣。傳統藏醫學教學,注重背誦,許多藏醫學教師也認為只有背誦才能掌握藏醫學的知識與理論,忽視了臨床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藏醫學臨床教學實踐性很強,必須重視臨床教學與技能訓練,讓臨床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臨床教學,從而提高臨床教學水平。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臨床病例和臨床實踐,進行病歷、病案分析,傳授獨特的藏醫治療方法;亦可結合教學課件,使深奧的藏醫學理論形象化、生動化,使學生易于接受,從而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大多數臨床課教師缺乏臨床經驗,臨床操作技能不熟練,導致教學理論與實踐脫節。因此,應增加臨床課教學時數,每學期安排1/3或1/2的時間,到醫院見習、實習,進行臨床病例討論、病歷分析,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選擇典型病例示范臨床操作技能,安排學生去病房觀察患者,詢問病情,提高溝通能力和臨床實踐能力,強化學生基本技能訓練,并讓學生在實踐中樹立團結協作精神,具備較熟練的實踐操作技能。
藏醫學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但臨床課的教材至今仍未得到統一和完善。目前,我校使用藏醫學專、本科自編教材及《四部醫典》等,雖然做到了基礎理論聯系臨床實踐,但學科分類不明確,教學大綱與教材脫節,各學科內容又有不同程度的重復,部分學科內容多而繁雜,重點難以突出,許多教學內容無法按課時完成,學生接受困難,不易理解。學校根據社會對藏醫學人才的要求,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改革教學方法,制定教學大綱、教學目標與課時計劃,結合實際改進藏醫學臨床課教材內容,減少重復,突出重點,增強實用性,力求符合學生的接受水平,使學習過程整體化、系統化。
“打鐵還需自身硬?!弊鳛榻處?,應豐富個人內涵。只有教師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首先,教師應積極參加各類繼續教育與培訓,拓展、更新知識;學校應定期選送部分專業教師到臨床進修學習藏醫學臨床知識,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知識水平與臨床實踐技能。其次,聘請教育學專家、學者,定期對非師范類學校畢業的教師,進行教育理論的講授和教學方式方法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授課能力。臨床課教師應熟練掌握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及教學課件的制作,在臨床課的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課件,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教師利用課堂教學和臨床實踐的機會,積極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及知識理解程度,適時進行教育,引導其及時糾正錯誤,既提高了教學效果,端正了學生的思想,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與學習動力。這樣,在教師素質提高的同時,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有了保障,為臨床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師資隊伍的建設在優化臨床課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總之,藏醫學臨床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往往是多方面的,只有在多方的協調與配合下,才能得到妥善解決。民族醫學的傳承與發展,需要各級政府的支持和幫助,更需要廣大藏醫學工作者不斷的努力和創新,確保藏醫學人才的全面發展,使藏醫學得到傳承與發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