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饞國,賈曉餿 ,曾 智,饒 莉 ,張衛東
(1.四川大學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四川 成都 610041;2.成都市食品藥品檢測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5)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研究并建立醫學科技成果轉化路徑、方法和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的需求于也不能適應醫療衛生醫學事業自身的發展。近年來,國內熱議的“轉化醫學”并不是一個新的理念[1]。通過大力發展轉化醫學,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醫學研究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機制,以期逐步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矛盾,進一步推進我國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健康、快速的發展。
1996 年,轉化醫學(translational medicine) 一詞首次出現在著名醫學雜志Lancet上[2], 提出把生物基礎研究的最新成果快速有效地轉化為臨床醫學技術,即從實驗室到臨床, 再從臨床到實驗室的一種連續過程。轉化醫學研究的對象是人, 人的健康除與人體結構與功能的復雜變化相關外, 還涉及生態系統、生物圈、種群、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等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這決定了轉化醫學必然是一個跨學科、跨行業、跨單位大協作、復雜的系統工程, 涉及基礎研究、臨床研究、開發研究、市場營銷、基金籌集、政策法規等多個環節。需要與從事基礎科學的研究者和了解病人需求的醫生之間建立起有效的聯系,例如:對新產品、新技術、新標準具有法規批準權力的機構,如果沒有強烈的轉化意識和具體的對策措施,與開發研究和產業化市場營銷部門不能協調,也就無法有效地快速轉化,并會妨礙轉化醫學的健康發展[1~3],影響我國衛生適宜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發與應用。
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旨在診治基層廣大群眾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是具有較好安全性、有效性,并且適宜在縣、鄉(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推廣應用的簡便易行、經濟適用的技術。具體分為縣級適宜技術、鄉鎮級適宜技術和村級適宜技術三大類。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重視農村衛生事業的建設與發展,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早在1991年,衛生部就開始實施施“十年百項工程程”,面向農村和基層社區推廣醫藥衛生適宜技術,共推廣200余項適宜技術。從2001年開始至 2010年,衛生部實施了第二輪程“十年百項計劃”,這些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部、省兩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建立了醫藥衛生適宜技術庫,供各地衛生行政部門及其醫療衛生機構選擇性推廣應用。
從“十五”開始,為了進一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國家科技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有計劃、有步驟地首次聯合開展了10余個?。ㄖ陛犑?、自治區)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縣、鄉(鎮)、村三級診療技術]推廣示范研究工作。對于緩解“看病難、看病貴”起到了積極、重要的作用,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和范例,為“十二五”全面開展我國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應用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前我國西部農村(縣、鄉、村)衛生事業發展存在資金和人才短缺、素質不齊、技術水平較低、適宜技術推廣的補償機制和配套政策等不完善,績效評價與激勵機制及其適宜技術的篩選評價有待加強等亟待解決的問題[4]。我國縣、鄉、村三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擔負著絕大部分患者的診治或首診制的任務,特別需要針對常見病和多發病且安全有效、價廉、便捷、可行的診療技術及其產品。
另外,在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的推廣應用過程中,絕大部分技術為衛生部和(或)衛生廳組織相關專家通過認真、細致篩選而確定并列入醫藥衛生適宜技術,確保適宜技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推廣應用的安全性、有效性等。但是,在實際基線調查、技術確定和推廣應用中,我們發現,隨著我國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廣大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及其患者對于適宜技術的需要日益增長,部省兩級醫藥衛生適宜技術庫中推薦的適宜技術已經不能完全滿足農村衛生事業快速發展的需求,有待加快研發和推廣應用更多、更適宜的農村衛生適宜技術及其配套產品。
因此,農村衛生適宜技術及其配套產品的研發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應該成為轉化醫學主攻的目標之一,成為保障國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進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主要途徑。然而,基層非營利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著低價位、公益性的醫療衛生服務[5],在現有的醫療衛生服務的價格體系和補償機制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生存與發展,除了爭取有限的政府財政資金外,必須依靠自身努力積累資金,提高職工待遇,改善工作條件,增加必要的儀器設備,這樣才能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廣應用適宜技術的效率與品質。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由于衛生資源有限和承擔醫療衛生任務的限制,不可能也沒有不必要具備提供高精尖或較為復雜醫療技術服務的能力?;鶎俞t療衛生機構的診療任務主要是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工作,因而要求與之相適應的簡便、價廉、快捷的醫療衛生技術服務,對于疑難重癥患者,可以通過雙向轉診及時將患者介紹到相應的高等級醫療機構進行進一步診治。因此,在追趕和超越國際前沿研究及其開發應用水平的同時,我們應該進一步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努力推進轉化醫學發展,大力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應用工作。
我國衛生發展模式是以基層衛生、預防保健為重點,實行政策傾斜。針對基層醫療機構面臨的疾病譜及其醫療條件(包括技術力量、儀器設備等),政府應該深入總結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示范研究的寶貴經驗和成功案例;綜合考慮不同區域的社會經濟、地理、交通、醫療衛生發展水平,堅持防治結合,城鄉兼顧,完善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的長期發展規劃;進一步緊密結合農村地區醫療衛生、計劃生育服務的現狀與需求,研發、優化、推廣應用適宜不同社會經濟、醫療衛生等狀況下的農村醫療衛生技術。統籌安排,合理配置資源,完善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研發與應用的組織和管理機制,建立穩定、精干、高效的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隊伍,建立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研發與應用的轉化醫學平臺。
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不僅需要依靠高等院校的牽頭和示范縣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更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通過政府、高校、基層醫療機構三者密切合作,逐步實施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的長期發展規劃[6]。不斷完善適宜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的組織形式,提高衛生適宜技術研發與推廣組織化程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為主導,以技術推廣組織、醫科院所、行業學會與協會以及企業等為依托,建立廣泛參與的分工協作、適應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的多元化與多層次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研發與推廣體系,大力促進適宜技術及其儀器設備的普及化。
政府應從組織、政策、人員、經費等主要方面予以保障,加強制度建設和機制創新,保證技術推廣示范工作取得實效[6]。以各縣(區)中心衛生院為龍頭,全面加強鄉鎮衛生院建設,改善醫療條件,配備基本的、必要的檢驗與檢查手段,提高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建立技術研發、教育、示范、推廣為一體的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發展模式,克服科技與醫療衛生工作脫節的弊端,大力研發、推廣應用安全、有效、廉價、便捷的醫療衛生技術及其儀器設備;繼續開展農村衛生適宜技術及其產品評價指標體系的規范化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績效考評和激勵機制(精神、物質等),建立適宜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基金及其獎勵制度,將此項工作納入當地衛生管理部門和醫療機構目標責任考核,并且與技術實施者年終考核、績效工資、職稱晉升等掛鉤。同時還應該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加強對醫療衛生事業和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的財力支持,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體,以企業、高校院所、民營機構等為輔助的多元化融資體系,加大對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推廣應用的投入力度,建立獎勵適宜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的補償機制,鼓勵鄉村衛生醫療機構及其人員大力推廣應用“安全、有效、價廉” 的適宜技術。
管理工作大致分成計劃管理和成果管理兩大部分。其中,計劃管理負責組織申報、全方位管理科研項目及其經費;成果管理負責成果與專利的申報與管理等。項目研究類別一般分為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開發應用研究等。目前,存在計劃管理與成果管理各自成為一體,基礎研究與開發應用脫節的現象,不同類別的研究者關注并從事一類或兩類的科技研究,少有研究者從一開始立題研究就瞄準產品或技術應用,這既有研究者自身知識和能力的局限性,也有科技管理機制的局限性。因此,大力發展轉化醫學,就必須不斷進行科技管理機制的創新,搭建科學研究及其成果轉化應用平臺,如轉化醫學研討會、轉化醫學研究中心等。加強多部門、多領域、多學科、多專業的交叉與合作,能更好的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于醫療衛生技術和服務的需求,這既是科技工作的立足點,也是科技工作的歸宿。科技管理部門應該加強自身的建設,加強內部的溝通與聯系,逐漸打破計劃管理與成果管理的界限,努力探索項目研究及其成果應用連續管理的科技機制,提供全程服務與支撐,保障項目研究終極目標——成果轉化與應用的實現。
此外,必須深入基層第一線,認真開展基線調查,充分掌握不同地區社會經濟和衛生事業的發展狀況,以及疾病譜等重要信息,找準不同地區醫療衛生技術的需求。從國家和省級醫藥衛生適宜技術中篩選適宜的技術加以推廣應用,同時進一步強化“三級預防”的理念,針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實際情況,研發安全性和有效性較高、價廉適用,便捷易行的醫療衛生技術及其產品。
綜上所述,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借助轉化醫學平臺,在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指導和支持下,盡快完善配套政策,加大經費投入,積極促進高校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密切合作;不斷完善農村衛生適宜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體系,努力研發和推廣適宜農村醫療衛生需求的技術及其產品。通過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實現安全、有效、價廉、便捷的醫療衛生技術服務的全覆蓋,從根本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1]鐘世鎮.對轉化醫學與人才培養的感受[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1,5(2):208-210.
[2]李亞子,錢 慶,王 敏,等.美國國家科研資源中心(NCRR)戰略計劃及對發展我國轉化醫學的思考[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1,31(3):339-343.
[3]桂永浩.轉化醫學:用多學科交叉策略推動醫學發展[J].復旦教育論壇,2007,5(6):86-87,91.
[4]孫榮國,曾 智,饒 莉.四川省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推廣影響因素的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2):309-311.
[5]孫榮國,曾 智,饒 莉,等.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的倫理價值取向與對策[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20):3862-3864.
[6]孫榮國,饒 莉,曾 智.充分發揮政府在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推廣應用中的主導作用[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1):6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