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明, 王興武
(1.濰坊醫學院,山東 濰坊 261053;2.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濰坊 250002)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醫療體制改革也不斷深化,民眾與社會要求建立和諧醫患關系的愿望也越來越迫切。和諧醫患關系簡單講是指以醫生為中心的群體(醫方)與以患者為中心的群體(患方)在診療活動中建立起來的相互溝通、理解的關系。所以,不難看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需要兩大主題—“醫方”與“患方”共同的作用。當前,醫療糾紛已成為醫院管理的難點,時常困擾著醫務人員,有時甚至嚴重干擾醫院的正常工作,據醫療投訴資料分析顯示:80%的醫療糾紛與醫患溝通不到位有關,只有不到20%的案例與醫療技術有關[1]。據報道,患方向醫務人員施暴的惡性事件在全國各地時有發生[2]。另據報道,北京醫師協會對北京71家二級以上醫院的統計表明:近3年共發生毆打醫務人員事件502起,其中致傷、致殘90人[3]。眾多問題迫切要求我們對“患方”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中所起的作用做出一個正確的定位,以便更好的處理醫患關系。
患方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會出現幾種情緒障礙,大致可分為情緒持續障礙、情緒發生障礙、情緒協調障礙等。具體則表現為情緒低落、淡漠、焦慮、高漲等。情緒低落:患者心境憂郁低沉、悲觀失望、不愿與人交往、少言寡語、患者總表現為悲傷的心情。情緒淡漠:患者對周圍環境的變化缺乏情緒反應,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均表現冷淡,面部表情經常是呆滯無情緒狀態,對意外事情也不驚訝。焦慮:患者通常緊張不安,心煩氣躁,經常會有大禍臨頭的不幸心境,患者常常伴有心悸出汗、手足發冷等植物神經反應。情緒高漲:患者情緒活動增強,愉快、幸福等情緒經常占優勢,表情喜悅開朗,語言行動增多,喜歡與人交談,對人愛說什么就說什么,別人討厭也不在乎。所有這些情緒都會對病患的病情起到重要的作用,從而影響醫患關系。
患者情緒對病患及時有效地醫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認為,情緒管理是通過研究個體和群體對自身情緒和他人情緒的認識、協調、引導、互動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個體和群體的情緒智商、培養駕馭情緒的能力,從而確保個體和群體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并由此產生良好管理效果的一種管理手段[4]。因此,這就要求患者和醫務人員共同對情緒進行調節和改善,以便建立更好的醫患關系。
醫患溝通是順利完成診療計劃、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醫療過程是一個密切協作的過程,除醫護之間的合作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如對某些重要的手術、特殊的檢查、某個診療方案的確定等,都要及時、有效地加強與醫務人員之間的溝通,詳細說明情況,這樣可以避免某些醫療糾紛的發生,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醫患溝通有助于發現和解決患者的社會心理問題,有助于治療效果的改善。患者到醫院看病很希望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減少痛苦,早日康復。同時醫務人員應該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采取換位思考方法,按照“假如我是一個病人的思路”,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真正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耐心、細致、熱情、周到,使患者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使治療效果得到顯著改善。
每一位患者在感覺自己身體不適后,首先會盡可能地了解自己的患病信息,而全面詳細的了解自己的病情,才能更好地配合醫務人員的治療。假如患者對自身病患知之甚少,極易出現盲目求醫的現象,會導致治愈過程事倍功半,造成極大的物質浪費和精神壓力,從而會影響對醫務人員的信任感,會使醫患關系變得難以處理,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醫務人員要對患者的病患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同時患者也要配合醫務人員切實了解自己的患病信息,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主動和被動相結合的醫療過程,更好地處理醫患關系。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日新月異的醫療器械及藥品不斷問世,醫學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衛生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首先,我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蓬勃發展,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社區衛生與醫院服務分工合理、密切協作、雙向轉診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正在逐步建立。其次,各級政府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等農村衛生工作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積極推進、穩步實施,取得了明顯成效。這些都為普通大眾的看病問題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平臺,醫療器械的不斷發展,使醫生的診斷更加明確,當患者對現有醫療條件和水平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后,會主動配合醫務人員的治療,更有利于醫患關系的協調。
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是“醫方”與“患方”共同的責任,筆者著重對“患方”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過程中的作用,提出以下建議:
患者應調整自身情緒,使自己心情平靜、豁達,有利于舒緩疾病造成的壓力,把自己調整到最佳的治療狀態。
缺少溝通,容易造成醫患的誤解而導致糾紛的產生,因此,“患方”應與“醫方”積極溝通,有利于緩解醫患雙方信息不對稱的矛盾,有利于消除疾病對自身的壓力。從而以良好的心態配合“醫方”治療。
一方面,要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目前醫療條件的情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要了解相關的衛生政策及法律法規,一旦發生醫療糾紛,要理性面對,避免過激行為及違反法規的情況發生。
[1]范景敏.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及對策[J].中華現代醫院管理雜志,2004,(2):96.
[2]朱衍馨,楊國斌,錢 崢.從醫患關系的現狀及成因論加強醫患溝通在改善醫患關系中的重要性[J].中華現代醫院管理雜志,2004,(2):2.
[3]王建琴,王啟敏.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相關因素淺析[J].現代醫學雜志,2006,(2):2.
[4]喬建中.情緒研究,理論與方法[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