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杰
(衡水衛生學校,河北 衡水 053000)
淺談如何在職業學校的語文課堂上滲透普通話教學
劉英杰
(衡水衛生學校,河北 衡水 053000)
單音節詞語;多音節詞語;朗讀
推廣普通話是職業學校文化教育中最主要的任務之一,它跟語文課有著“骨肉相連”的關系。目前,職業學校的現狀是語文課不被重視,普通話課程開得不足甚至不開。而普通話水平測試又是每名學生都需要面對的。因此,不妨把普通話和語文這兩個密不可分的課程“合二為一”,這樣既能提高語文課的“實用性”,又不會因為普通話開設較多課時而影響專業課,還能解決學生普通話水平測試達標的問題,可謂“一舉三得”[1]。
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方式是讀和說,語文課上重點字詞的理解、文章的感悟、口語交際課的口語表達又都離不開這兩種方式,所以,針對普通話測試的4個部分——讀單音節詞語、讀多音節詞、朗讀、命題說話,在語文課上教師應本著“潤物細無聲”而又不喧賓奪主的原則點撥滲透。
字永遠是語文課堂上的“主角兒”,任何一堂語文課都離不開“咬文嚼字”。尤其是點題字、重點字、生僻字,課堂上不妨拿出一點時間講讀它們,進行正音訓練,告訴學生怎樣讀是陰平,怎樣讀是陽平,上聲去聲該怎么讀才算標準。尤其要注意與方言讀音相差很大的字。
例如:河北邯鄲、邢臺和部分衡水方言中r和l不分,如把“肉”說成“lòu”。高教版中《離太陽最近的樹》一文中重點,要講人和紅柳的關系,課堂上教師不止一次地提到“人”,并且“人”這個字要強調指出。當遇到方音很重的學生說到它時,應順便說說它的讀音。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告訴學生l如何發音,發音部位在哪,并造幾句帶有這兩個聲母的特殊句子來練習,如“讓日子仍然浪漫”、“肉要熱熱再吃”等。同時,教師還要告訴學生讀單音節詞的評分標準——聲母、韻母和聲調有一個方面讀錯即判為語音錯誤,方言習慣導致的語音錯誤如何減分等。語文課堂上這一小小的插曲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潛移默化中糾正訓練了普通話發音。
每篇課文中都有需要強調指出或重點點撥的字詞,任何寫作練習中都需要在遣辭造句時仔細斟酌。借此機會師生共同讀一讀這些詞語,讓學生知道讀多音節詞應注意聲母、韻母、聲調和變調、輕聲、兒化讀音。
如:莫泊桑的《項鏈》一文中,有幾個文后注釋的詞語“寒傖”、“搭鉤”等。“寒傖”的“傖”,告訴學生不要讀成“cāng”的同時,又要告訴學生應讀“chen”,輕聲,讀這個詞的時候應讀重輕格式,它的意思是丟臉,不體面。而“搭鉤”一詞在讀時,應讀輕重格式,重音放在“鉤”上。另外,有些音變現象在詞語教學中也應注意到,如:上聲的音變。老舍的《我的母親》一文中,“絞臉”是需要解釋的詞語。解釋這個詞語不光要說明什么是絞臉,它盛行于什么年代,還要告訴學生兩個或多個上聲連讀時前面一個(或幾個)要讀得接近陽平,并順便舉幾個例子,“永遠”、“打靶場”等都屬于這種情況。在讀中感悟詞意、用法,以“蜻蜓點水”的方式訓練學生的普通話,這樣,語文教學就與普通話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了。
用普通話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學習普通話的一條捷徑。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學生在朗讀中體味到語言的魅力,領會文章的寫作意圖和藝術特色,變文字這種視覺形象為聽覺形象,結合普通話水平測試,可以嘗試多種方法[2]。
(1)聽名家朗讀課文。教材中的重點課文一般都配有朗讀光盤。課堂上,學生跟隨名家的朗讀進入到作品中去,甚至讀到課文的精彩部分時,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模仿。如在聽丁建華朗讀《致橡樹》時,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課文內容的同時,還應要求學生模仿朗讀,要求學生既要注意吐字歸音,又要學習名家朗讀的語調、語氣等。
(2)找經典篇目進行朗讀比賽,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班中如果樹立起幾個好的榜樣,那么學習朗讀的氛圍就會建立起來,這種相互之間的學習還會延伸到課堂以外。
(3)專項訓練。這主要針對的是普通話水平測試時的減分點,主要采取的方法有:①準確朗讀訓練,要求學生在讀課文時盡量做到無增、漏、減現象,字字準確,句句無誤;語音專項訓練,根據班內學生方言的特點針對句子中易讀錯的聲、韻、調進行糾正。②語調訓練,主要糾正語流中顯現的與普通話語調不一致的問題。漢語里的各個不同的方言,聲調與普通話存在著比較整齊的對應規律,我們可以利用自己方言的聲調推斷普通話的聲調。如音節調值和調型不準確,詞語的輕重格式不恰當,音節的長短配合不合理,連讀音變不自然,語調的輕重、快慢、高低、停連的配置與普通話語調有差異等。③停連訓練。主要糾正割裂詞語、肢解句子、產生歧義等現象,一般只有少數學生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可以一對一糾正,不必占用太多課堂時間統一糾正。
以上專項訓練不可能在同一堂課中進行,畢竟是語文課。教師在朗讀中發現學生有哪方面的問題就及時糾正訓練,一次訓練一點,時間久了,就是一筆不小的積累。
表達是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之一,語文教材中的口語交際課是最好的命題說話訓練機會。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命題說話的目的是測查應試人員在無文字憑借的情況下說普通話的水平,重點測查語音標準程度、詞匯語法規范程度和自然流暢程度。這跟口語交際課的目的是相輔相成的。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糾正和訓練。
(1)避免方言詞、書面語、口頭語、重復最后幾個音節等訓練。很多學生說話時雖然是普通話的語調,但帶有很多方言詞,如“日頭(太陽)出來了”“我扒了個頭兒(看了一下)”等,這有礙于普通話的學習,必須注意改正;也有的學生喜歡用書面用語如“那時我還年幼”、“時間尚早”等,這些話用于公文、論文適合,但在口語表達中就顯然不得體;還有不少學生說話喜歡帶口頭語,如“這個”、“那個”、“嗯——”、“啊——”、“就是說”、“然后”、“的話”等;有些學生習慣于在說話時重復某些音節,尤其是一句話最后的幾個音節,如“當時我看得很清楚,很清楚”。這些習慣都應在練習中改掉。
(2)內容訓練。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①言之有“境”——根據特定的情景采用得體的用語,針對話題采用合適的表達方式。②言之有“物”——要摒除不合實際的空話、套話或含糊不清的語言,力求清楚、明白、簡潔。比如在以往的普通話測試中有不少人說著說著就沒話可說了,于是就羅列一些人名、菜名、動物名稱等,使說話沒有實質內容。③言之有“序”——要注意事物內在的聯系及因果關系,力求意明句暢。說話時要有一定順序,不要“頭上一句腳上一句”。
(3)方法上,可以嘗試多種方法。小組選優,樹立榜樣;一人說,眾人聽后挑毛病,做到知己知彼;把每次訓練錄音,然后回放等。
語文課上訓練普通話的方法還有很多,不同的教師可以嘗試自己得心應手的方法。但須注意,普通話訓練必須把重點放在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上,不能上成講授課、分析課,還要讓學生知道普通話水平測試的評分標準。利用好語文課堂。教學生說好普通話是教師的職責,更是學生就業的需要。因為在就業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對職校學生來說,學好普通話就像穿上得體的服裝,走到哪里都會給自己帶來一份自信[3]。
[1]李莉.淺談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的普通話的強化和內部語言的訓練[J].語文學刊,2006(8):120.
[2]劉強,李鳴釗.談談朗讀與語文教學[J].臨沂大學學報,1997(4):83-84.
[3]鄭永.職專普通話課應重視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J].科技風,2011(8):163.
G420
A
1671-1246(2012)18-00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