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月
(河南職工醫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思想觀點、價值取向,豐富專業知識和技能,逐步提高自身專業素質,成為一名優秀教育工作者的歷程。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其終身學習的過程和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也是提高高職教育質量的必然選擇。醫藥高職教育涉及教育與衛生兩個最為直接的民生問題,醫藥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關系到對高職教育和衛生服務的要求,因此,促進醫藥高職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高職教師專業發展是教育觀念不斷轉變和更新的過程,因此,加強高職教育理論的學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首要任務。醫藥高職教師通常是普通醫學院校畢業的本科生或碩士研究生,接受的是普通高等教育,擁有系統的醫學知識和技能。而醫藥高職院校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質、較強實踐能力和崗位適應性的醫藥衛生領域的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醫藥高職教師牢固樹立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高職教育理念,創新培養模式,更新教學內容,培養符合崗位需要的人才。
醫藥高職教育涉及教育和衛生兩個領域,教師既要學習高職教育理論,又要深入學習最新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意見,關注醫藥高職教育發展趨勢,領會醫學教育改革精神,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和臨床實踐能力,強化醫學人文建設,加強醫師職業精神培養。
任何教育歸根結底都是培養人的活動,一位優秀的醫藥高職教師不應是一個狹隘的專業主義者,應該是知識淵博的大教育者。首先,要有廣博的知識。只有具備深厚的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知識,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能給予學生更廣泛的影響。其次,要具備系統與扎實的專業知識。只有掌握所教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了解該學科的歷史、現狀、發展趨勢以及與相鄰學科的關系,才能在教學內容的組織安排上靈活機動,將新知識滲透到教學中,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要具備一定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掌握高職教育基本特點和規律,為教育教學活動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方法。此外,醫藥高職教師還應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技術。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學科、新理論、新材料、新技術、新方法等大量涌現,醫藥高職教師必須不斷更新知識,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并且要把普通文化知識、學科專業知識、教育心理學知識和現代教育技術等有機結合起來,努力構建一個科學的多元知識結構。
高職教育的本質屬性是職業性、實踐性和社會性,高職教育是能力本位的教育,其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從業能力而不只是知識水平。因此,高職教師職業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從業能力。高職教師具有的職業能力一般包括3個方面:(1)教學基本能力,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基礎,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圍繞階段能力培養目標,起到有效傳遞知識的作用,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基本條件。(2)教學實施能力,包括課程開發能力、教學設計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1]。要培養學生的從業能力,高職教師的教學實施能力尤為重要。(3)職業發展能力,主要包括技術創新與教學科研能力、合作共事與社會交往能力等[1]。
醫藥高職教師大多是非師范專業畢業生,需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并通過教學實踐掌握必要的教學技能、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基本能力;通過團隊合作,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以及深入醫院或企業鍛煉,掌握熟練的專業技能,積累豐富的臨床經驗,取得相應的崗位執業資格證,提高教學設計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通過參與教學和科研工作,逐步提高職業發展能力。
高職教師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堅定自己的教育理想,具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把敬業和愛生作為自己生命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使自己的職業狀態由“生存型”、“享受型”提升到“發展型”[2]。職業精神不僅體現為愛崗敬業的傳統教書育人品德,更表現為一種反思型的教研精神。這種反思包括對授課內容的反思、對教學方法的反思和對育人過程的反思。教師需要具備將個體實踐中零星的、分散的、片斷性的經驗逐步總結歸納,從而形成新的專業體驗與感悟的能力。當高職教師形成了反思的習慣,其職業精神也就得到了提升。這種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的反思過程,必然會成為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3]。
高職教師本人的職業精神對學生職業素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醫藥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大多從事衛生工作,要具有救死扶傷、關愛和尊重患者、樂于奉獻的人文精神,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的敬業精神,以及努力鉆研業務、更新知識、提高專業技能的科學精神。醫藥高職教師應在職業生涯中逐步樹立尊師愛生、愛崗敬業、自主探索、持之以恒等職業精神,并在教學活動中用這些精神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使教師的職業精神成為學生職業精神形成的典范。
終身學習包含了終身性、自主性、發展性等特征。自主性指作為專業發展的主體,教師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參與中反思,自覺地促進專業發展,將外在知識、文化以及他人的創造內化為自身的發展與成長[4]。高職教師只有成為自己發展的主人,變被動為主動,才能真正實現專業發展。
醫藥高職教師應樹立自我專業發展意識,在完成日常教學工作的同時,加強反思,了解自身在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方面的不足,加以針對性的學習。這種自覺自愿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才能更有效地汲取知識,培養能力,為自身職業發展奠定深厚的基礎?;ヂ摼W的飛速發展,使學習打破了時空限制,也為教師自覺進行終身學習提供了便利。
醫藥高職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個體發展的需要,也是醫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和發展的需要。醫藥高職院校要將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人才培養和自身發展緊密結合,創造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環境。(1)醫藥高職院校要建立和完善針對職前、職初和職后3個階段的系統化、常態化、專業化的校本培訓模式,從教育理論、職業教育改革理念、課程開發、教學組織與實施、教學方法與手段方面開展系統的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2)鼓勵教師進行教學團隊建設,通過團隊共同開展的專業建設、課程改革、教學改革,促使教師開展反思性教學和行動研究,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能力。(3)鼓勵教師進修,參加專業研討會、骨干教師培訓班等,進行學術交流,實現教師學歷和知識結構的優化。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促進了教師的成長,也為高職院??沙掷m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與人力保障。
實踐能力提升是醫藥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要素,醫藥高職院校要與醫院及相關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搭建教師專業發展平臺。(1)醫院或企業要為教師提供頂崗實踐的機會,使高職教師置身于真實的工作環境,了解行業企業的新技術、新方向和相應崗位的技能要求等,積累實踐經驗,提高實踐能力,進而提高實踐教學水平。(2)醫藥高職院校要從醫院及相關企業選聘專家作兼職教師,優化教師結構,構建具有“雙師型”素質的教師團隊,創造“雙師型”教師專業發展環境,為高職教師專業發展創造條件。(3)雙方要共同開展應用技術研究、開發項目,提升高職教師的科研能力與學術水平。通過強化企業經歷與教學能力的雙重培養,使教師職業能力得到提高。
醫藥高職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既需要教師個體的積極主動發展,也需要醫藥高職院校、醫院及相關企業、政府積極創造適合教師專業發展的環境,為其專業發展提供保障。
政府方面:首先,應建立醫藥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使醫藥高職教師專業發展有法可依。其次,政府應加大經費投入力度,為醫藥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資源和機會。再次,政府要運用政策引導、資源保障的手段,推動衛生行業及相關企業為醫藥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搭建平臺。最后,政府要用督導、評價、經費下撥等方式,使醫藥高職院校明確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責任。
醫藥高職院校方面:首先,進行醫藥高職教師管理制度的改革,從“固定制”向“彈性制”轉變,最大程度地保障醫藥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其次,建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導向的績效評價機制,實現由事后考評向以能力發揮為主的激勵式績效考評的轉變,激發教師專業發展的自覺性。教師只有把自身發展當做自己認知的對象和自覺實踐的對象,才能構建自己的內部世界,只有達到這一水平,教師才在完全意義上成為自己發展的主體[5]。再次,建立醫藥高職教師培養與保障制度,開展多元化的培養渠道和多樣化的培訓方式,為大多數教師提供發展機會。
[1]雷昌祥.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下高職教師職業能力架構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0(11):61.
[2]李伏忠.高職教師個體專業化發展及對策探究[J].福建教育研究,2011(3/4):24.
[3]楊彬.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下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1(10):53.
[4]李向輝.終身教育視野下教師職業發展問題及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11(5):48.
[5]葉瀾.教育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