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霞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9章第78條規定,醫院感染指住院患者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但是在出院后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處于潛伏期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醫院感染。
促使婦產科感染發生的原因非常多,諸如管理不當、診斷治療的失誤、引起醫院感染的病原體自身特性的改變及醫院感染對象的復雜性等,這些均有助于婦產科感染的發生。現針對我科具體情況,對婦產科醫院感染的易感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女性生殖器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1],包括陰道的自凈作用,子宮頸粘液栓塞以及子宮頸粘液和羊水的殺菌作用。女性在分娩后難免會降低或破壞防御功能,在宮腔內、子宮頸、陰道和外陰部留下了大小不等的創面。外陰切口鄰近尿道和肛門,易被污染,產后惡露流經手術切口,易成為細菌的良好培養基[2],這些都增加了細菌侵入生殖道的機會。
醫源性感染也是很重要的一種感染方式。手術器械是否嚴格無菌、空氣消毒是否規范,一次性醫療無菌用品是否合格,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著感染的發生。一些容易被忽視的細節,如手術室的腳墊等也應引起我們的關注。對無菌物品、物體表面、產房與病房空氣、一次性醫療無菌用品等進行定期監測是非常必要的。
我科在患者會陰切開術后,按常規給其抗菌素以預防感染,局部給紅外線照射以保持干燥,并定期進行局部消毒護理,但外陰切口感染率依然難以降低。預防外陰切口感染就要加強圍產期保健,保持外陰清潔,加強無菌觀念,正確處理分娩,減少產道損傷。
我科探視陪護人員多而雜,因而發生交叉感染的幾率很大。產婦由于特殊生理狀況,分娩后大量褥汗,體質虛弱,機體抵抗力下降,此時易受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襲而且非常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3]。
我國傳統的產后休養方式缺點是:產科病房門窗緊閉,空氣流通不暢,空氣質量較差。我科定期的病房空氣監測資料顯示,細菌菌落總數超標。常見呼吸道感染多經空氣傳播,而保持空氣的潔凈對于降低呼吸道感染的發病率至關重要。病區一定要堅持消毒隔離,加強病區管理,減少陪護,減少探視,并做好衛生宣教工作,定時開窗通風,采取紫外線照射等方式定時對空氣進行消毒,保持房間清潔,改善病區空氣潔凈度,從而防止呼吸道感染。
女性尿道短而直,接近陰道,故易引起泌尿道感染。婦產科手術幾乎都需要留置導尿管。經調查,發生泌尿道感染者多數有導尿史。留置尿管時間最短3天,最長7天。導尿時間一般都在手術前1天或手術當天。導尿屬侵入性操作,手術后留置尿管極易造成尿道粘膜損傷,這是泌尿道感染發生的主要因素,并且,留置尿管時間越長,感染率越高。這與國內外報道基本相同[4]。有研究表明,66%~80%的泌尿道感染與導尿管有關。如一次導尿后有1%~5%的患者發生菌尿癥,而多次導尿者有5%發生菌尿癥,留置導尿管3天以上者,90%以上的患者會發生菌尿癥。國外報道,帶管患者中有2%~4%發生菌血癥和敗血癥,其死亡率可高達13%~30%[5]。
所以,泌尿道感染的預防重在應用導尿管上。這就要求醫護人員掌握導尿的指針,簡單手術盡量避免導尿,在不得不插尿管的情況下,應嚴格掌握無菌技術,操作時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尿道粘膜,加強觀察及護理,盡量縮短導尿管留置時間。此外,醫務人員要有自覺防范意識,嚴防交叉感染的發生。
胃腸道感染與醫院的衛生設施、人群的衛生習慣、衛生宣傳教育有密切的關系。另外,濫用抗菌素導致腸道菌群失調者易患胃腸道感染。我科的抗菌素使用率為56.1%,而全院抗菌素平均使用率為71.2%,與全院平均水平相比,無顯著性差異。
預防胃腸道感染的關鍵在于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飲食衛生,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等。這樣就切斷了“糞-口”的傳播途徑,可有效降低胃腸道感染的發病率。
我科在患者會陰切開術后,按常規給其抗菌素以預防感染,這對抑制外陰部細菌滋生有良好的作用。但就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來說,盡量減少抗感染藥物的預防用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中規定:“醫院應對抗感染藥物應用率進行統計,力爭控制在50%以下”。而對于具體的臨床操作來說,要想達到這一指標,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如何合理使用抗感染藥物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經空氣傳播是醫院感染的主要途徑之一。尤其在醫院這個易感人群集中的環境中,如何進行有效的空氣消毒,減少因空氣污染造成的感染,這一直是人們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
我科多采用傳統的紫外線照射和過氧乙酸噴霧方式進行空氣消毒,但對于母嬰同室來說,這種方法是不適當的。因為這兩種消毒方式都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因而不宜在有人時進行。如何快速、簡便、安全可靠、效果又比較好,且又不需要騰空病房就能直接進行空氣消毒,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總之,婦產科感染的控制是一項綜合性的防治措施,需要各方面的協作。婦產科感染管理工作應得到醫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協調各部門的關系,在人、財、物上給予相應的支持,合理投入,完善設施,特別是在可能造成交叉污染隱患的功能區一定要合理布局,更新設備,使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漸走向規范化。
[1]鄭懷美.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
[2]糜琛蓉,李和姐,張麗君,等.婦產科醫院感染調查分析與護理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2):16.
[3]李紅霞.產科感染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1,11(2):104.
[4]徐秀華,于宗河.臨床醫院感染學[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5]C.S.Beyan,K.L.Reynold.Community-Acquired Bacteremic Urinary T ract Infection:Epidemiology and Outcome[J].J Urol,1984,132(3):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