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鋒,徐曉艷
(1.甘肅中醫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2.甘肅中醫學院附屬醫院,甘肅 蘭州 730020)
風濕?。≧heumatism)系以肌肉、關節等疼痛為主的一大類疾病,主要侵害人體的結締組織,與免疫系統損傷有一定關系。風濕病不僅病因復雜,癥狀也多樣化。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表明,風濕病在全世界發病率高達5%,在我國發病率超過1%。由于現代風濕病發病機制的不斷闡明,對中藥中的大分子活性物質的抗風濕病研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中藥材中抗風濕病的藥物成分主要包括黃酮類、皂苷類、生物堿類、揮發油類等。本文對近年來中藥抗風濕病的活性成分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從而為開發針對病因抗風濕病的中藥活性成分提出見解和線索。
主要包括:羌活、獨活、防己、雷公藤、秦艽、五加皮、威靈仙、木瓜、徐長卿、絲瓜絡、川烏、青風藤、南蛇藤、海風藤、白芍、牡丹皮、馬錢子、祖師麻、山茱萸、黃芪、紫草、茜草、兩面針、雪蓮、桑寄生、透骨草、臭梧桐、丁公藤、桑枝、狗脊、千年健、鹿銜草、路路通、月見草、鐵棒錘、穿山龍、銀蓮花等。
實驗研究表明,黃酮類具有抗炎鎮痛、免疫調節等作用。南蛇藤中含有黃酮類。
南蛇藤系衛矛科南蛇藤屬植物(Celastrus orbiculatu,Thunb),主要含倍半萜及倍半萜衍生物、黃酮等成分,其提取物具有抗炎鎮痛作用,可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楊蒙蒙等[1]以動物模型實驗研究了南蛇藤乙醇提取物的抗炎鎮痛作用??梢杂^察到南蛇藤乙醇提取物能顯著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急性腹膜炎的毛細血管通透性,且高劑量對毛細血管通透性的抑制能力高于低劑量。南蛇藤乙醇提取物高劑量可顯著抑制角叉菜致大鼠足腫脹,且隨時間的延長其抑制作用也逐漸增強,致炎12 h后抑制作用最強。在鎮痛實驗中,南蛇藤乙醇提取物表現出顯著的鎮痛作用,但無劑量依賴關系。佟麗等[2]用Lewis大鼠經Mtb免疫8 d后,使大鼠四肢關節開始出現皮膚發紅、腫脹的炎癥,15天左右,炎癥達峰值,后期關節逐漸硬化,與臨床類風濕關節炎的癥狀接近。在進行南蛇藤乙醇提取物預防給藥及治療給藥時,發現其對大鼠關節炎癥有顯著抑制作用。組織學分析表明,大鼠給南蛇藤乙醇提取物12 d和24 d,與模型組相比關節炎癥細胞浸潤減少,滑膜增生減輕,軟骨及骨損失也降低。
實驗研究表明,苷類具有調節免疫、抗炎鎮痛的作用。穿山龍、銀蓮花中含有苷類。
穿山龍為薯蕷科植物穿龍薯蕷(Dioscorea niponica Makino)的根莖,主要有效成分為甾體皂苷類,包括不溶水性皂苷薯蕷皂苷、纖細皂苷和水溶性皂苷,其具有抗炎鎮痛作用,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佟繼銘等[3]采用小鼠耳廓腫脹實驗、小鼠棉球肉芽腫法及小鼠腹腔液滲出法對同時、同地采收的穿山龍地上部分和根莖水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進行比較研究。結果發現,穿山龍地上部分總皂苷(Total saponins of aerial part of 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TSAPDN)與根莖總皂苷(Total saponins of the raclicular of Dioseorea nipponica Makino,TSRDN)都可以明顯減輕小鼠的耳腫脹,降低肉芽腫的程度,減少小鼠腹腔液的滲出。呂婧等[4]研究了穿山龍對由尿酸鈉晶體所致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治療作用。分對照組、模型組、秋水仙堿組以及穿山龍A、B、C及 D組進行實驗。造模后 2、4、6、8、10、24、48和 72 h觀察關節同一部位的周徑、腫脹及活動情況,并于造模后72 h后取血測定血漿白細胞計數和血清白細胞介素1β含量。結果觀察到造模后各藥物治療組各時間點關節腫脹程度比模型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與模型組相比,穿山龍各劑量組白細胞計數和白細胞介素1β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中、高劑量穿山龍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有一定療效,且其療效有一定劑量依賴性。仇華泉等[5]對中藥穿山龍的有效成分、治療風濕病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進行了綜述,引證說明了穿山龍治療風濕病的顯著療效。
銀蓮花系毛茛科銀蓮花屬(Ranunculoideae Anemone L.)植物,其干燥根莖作為傳統藥物使用,主要含皂苷類、內酯類、揮發油類、生物堿等化合物,具有抗腫瘤、抗炎、鎮痛、抗驚厥等作用。趙艷[6]將銀蓮花的乙醇提取物經大孔樹脂柱色譜分離得到的70%乙醇洗脫組分,并對小鼠耳腫脹和大鼠足腫脹的影響進行實驗,由藥理統計學分析得出,銀蓮花的總皂苷組分有抗炎作用,三萜皂苷類可能是其有效部位中的抗炎活性成分。銀蓮花抗風濕病研究的文獻報道較少,關于其進一步的研究開發有待深入探討。
實驗研究表明,生物堿類具有調節免疫作用。馬錢子中含有生物堿。
馬錢子系植物馬錢(Strychnos nux-vornica L.)或云南馬錢(S.Pierriana A.W.Hill)的成熟種子,具有止痛、消腫的功效。由于該藥毒性強大,臨床常限劑量配伍治療風濕病。魏世超等[7]提取馬錢子的總生物堿(Strychnos Crude Alkloid,SCA),并比較了與士的寧(Strychnine,ST)對佐劑性關節炎的影響。SCA對原發及繼發性關節炎具有較好療效,且高劑量組療效更為強烈,而ST僅16 d對原發性炎癥有一定療效。喬衛平等[8]觀察了馬錢子對大鼠佐劑性關節炎(AA)動物模型細胞因子的影響,研究了其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免疫調節機制。對正常組、模型組、馬錢子高劑量組、馬錢子低劑量組、甲氨喋呤組犬鼠取血測定細胞因子,發現馬錢子高劑量組和甲氨喋呤組細胞因子水平與模型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馬錢子低劑量組細胞因子水平與甲氨喋呤組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馬錢子高劑量組細胞因子水平與馬錢子低劑量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可以得出,高劑量馬錢子對風濕病有明顯療效,且有明顯的量效關系。其機理可能是馬錢子干涉風濕病,導致免疫紊亂而達到免疫調節作用。
實驗研究表明,揮發油具有抗炎鎮痛作用。海風藤中含有揮發油。
海風藤系胡椒科植物風藤[Piper kadsura(Choisy)Ohwi]的干燥藤莖,其不同部位提取物都具有抗炎作用。李曉光等[9]闡述了海風藤有效成分的藥理作用和研究進展,其除了具有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保護局部缺血組織等作用外,還具有明顯的抗炎和鎮痛作用。劉艷菊等[10]采用熱被法、篩球肉芽法及耳腫脹法,確定了海風藤揮發油的抗風濕作用。海風藤揮發油各劑量組均可提高小鼠對熱板耐受力;能抑制棉球肉芽組織的生長。這說明海風藤揮發油具有較強的抗炎鎮痛作用。方袁林[11]對海風藤揮發油、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以及正丁醇部位進行活性篩選,在熱板法、棉球肉芽法及對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脹法中發現,海風藤揮發油、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均具有明顯抗炎作用,既能提高小鼠對熱板的耐受力,又能抑制棉球肉芽組織的生長,還能明顯抑制小鼠耳腫脹,證明了海風藤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此外,抗炎、抗風濕成分還有香豆素類、多糖類、鞣質類、有機酸類等。
目前,風濕病的主要治療目的是延緩病情進展,降低殘疾發生率,盡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治療風濕病常用中藥較多,本文僅介紹了南蛇藤、海風藤、穿山龍、馬錢子及銀蓮花5種單味藥材?,F代風濕病的研究已進入細胞、分子以及基因水平,隨著治療風濕病的生物制劑不斷出現,為抗風濕病新藥的研發注入了活力。中藥抗風濕病具有辨證論治,整體調節,迅速減輕癥狀,有效減緩疾病進程等特色。而且中藥作為比西藥更具優勢的國家新型扶持產業,在今后的抗風濕病領域中,中藥活性成的研究和開發潛力更加巨大。
[1]楊蒙蒙,佟麗,陳育堯.南蛇藤乙醇提取物抗炎鎮痛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醫藥學刊,2005,23(1):51-52,57,60.
[2]佟麗,Kamal D Moudgil,陳育堯,等.南蛇藤提取物對Lewis大鼠佐劑性關節炎(AA)預防及治療作用[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8,24(5):421-423.
[3]佟繼銘,楊宇杰,石艷華,等.穿山龍地上部分和根莖總皂苷抗炎活性比較[J].河北醫學,2009,15(4):381-383.
[4]呂婧,苗志敏,閻勝利,等.穿山龍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效果[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09,45(4):389-391,394.
[5]仇華泉,蘇酩,田景振.中藥穿山龍治療風濕病的研究進展[J].山東醫藥,2011,51(11):115-116.
[6]趙艷.銀蓮花抗風濕的有效部位抗炎藥理作用的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11):1308-1309.
[7]魏世超,徐麗君,張秀橋.馬錢子總生物堿對大鼠佐劑性關節炎的作用[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1,17(4):479-480.
[8]喬衛平,金合,徐林.馬錢子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動物實驗研究[J].吉林中醫藥,2009,29(2):168-169.
[9]李曉光,羅煥敏.海風藤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藥材,2002,25(3):214-215.
[10]劉艷菊,文莉,黃麗,等.海風藤揮發油抗風濕作用的藥效學[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7,27(2):218-219.
[11]方袁林.海風藤抗炎活性成分研究[D].武漢:湖北中醫學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