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紅樓夢》英全譯本譯者主體性對比研究

2012-03-20 01:06:33劉迎姣
外國語文 2012年1期
關鍵詞:文化

劉迎姣

(湖南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1.譯者主體性的內涵

傳統譯論,包括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前后的語言學翻譯論,都局限于“一味地在譯者標準的制定上分絲析縷地完善對譯者的要求,滿足一種唯主觀的理想化譯者的標準,忽略了譯者作為主體的人與客體、與他人主體以及社會文化等構成的諸多張力”(葛校琴,2006:18)。20世紀八九十年代,翻譯研究出現后現代轉向,后結構主義、新歷史主義、新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后殖民主義等翻譯研究的興起與發展打破了文本中心論,瓦解了作者的權威,在傳統翻譯觀下被誤解了或被擱置了的譯者作為主體重新登場。

譯者主體性指“作為翻譯主體的譯者在尊重翻譯對象的前提下,為實現翻譯目的而在翻譯活動中表現出的主觀能動性”(查明建、田雨,2003:22)或是“譯者在翻譯活動中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主體意識,在翻譯策略和翻譯方法上凸顯譯者的獨特性的過程”(劉軍平,2008:53)。文本的意義必須依賴于讀者的閱讀才得以實現,文本的接受成為作品自身的構成部分。對于一個文本,作者是創作主體,讀者是接受主體。原文文本由翻譯家閱讀再進行翻譯,產生譯本,譯本再由譯語讀者閱讀,翻譯的過程才得以完成。因此,譯者既作為原作的讀者是接受主體,又作為譯本的譯者是創作主體。譯者主體性應包含譯者的接受主體性和譯者的創作主體性。譯者的接受主體性體現在譯者對原作的理解和闡釋過程中。譯者需調動自己的情感、意志、審美、想像等文學能力以及知識結構與原文本對話,與原作的文本意識達至融合,進入一種莊周夢蝶般的虛無狀態,還需發揮其文學鑒賞和文學批評的能力,挖掘原作的思想內涵和美學意蘊,分析原作的文學價值和社會意義。譯者的創作主體性體現在譯本的生成過程中。譯者需調動其在對所選文本的接受過程及理解—闡釋過程中所獲得的理解和審美感悟以及其譯語語言文化素養,根據譯本的潛在讀者的期待視野采取相應翻譯策略,以實現其翻譯目的。人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受制于一定的自然關系和社會關系。因此,譯者主體性不僅體現在其“對翻譯活動起著直接而重要的影響”的“個性、氣質、心理稟賦、知識面、語言運用能力、立場、道德”(許鈞,2001:22)等方面,還體現在權力關系、意識形態、贊助人、詩學觀念等對其的制約。筆者將這些因素歸為兩類:一類為譯者個體性主體因素,指譯者自身能力素質與態度;一類為譯者社會性主體因素,指意識形態、詩學形態、話語權力等制控譯者的因素。

2.《紅樓夢》全譯本譯者主體性研究現狀

《紅樓夢》自問世以來,到目前為止僅產生了兩個英文全譯本:霍(David Hawkes&John Minford)譯本和楊、戴(Yang Hsien-yi&Gladys Yang)譯本。不少學者從不同角度對《紅樓夢》的譯本進行了單本或對比評析。筆者在《中國知網》上搜索到有關“紅樓夢翻譯”的期刊論文(1980~2009)共645篇,其中外語類有影響的16種期刊①有影響的16種外語類期刊為:《外語教學》、《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外國語文》(原《四川外語學院學報》)、《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外國語》、《外語教學與研究》、《外語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語言與翻譯》、《外語學刊》、《中國翻譯》、《外國語言文學》(前身為 《福建外語》)、《現代外語》、《山東外語教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共90篇、《紅樓夢學刊》12篇。經筆者對這102篇論文統計,目前對紅樓夢翻譯的研究多局限于微觀層次,如譯例分析或翻譯技巧分析的有87篇,占85.3%,綜合評價幾近一致,認為楊、戴譯本“典雅、莊重,以異化為主”,霍譯本“簡潔、樸實,以歸化為主”(伍小龍、黃菁,2006:59)。對譯本指瑕的文章或觀點也屢見于期刊或網頁,而且多認為霍譯勝于楊譯,如“霍譯比較符合英語的習慣用法”(張南峰,2004:223)、“霍譯本最大的好處在于它能傳原書之神,讀來往往使讀者不覺它是翻譯品”(周鈺良,1994:220)、“若無霍克斯譯本同時出現分庭抗禮,楊氏文彩不足的地方,常人也不易看出來,可是拿霍氏譯文對照一下,不必專家也可看出楊譯技遜一籌”(趙武平,2009)。原著相同,而對兩個譯本的評價卻如此懸殊,這顯然不是視翻譯為純客觀的語言轉換或機械的解碼和編碼過程的傳統譯論能闡釋的翻譯現象。后現代翻譯研究將譯者提升到主體地位,給我們探究這一現象提供了新的視角。在筆者所搜集到的這102篇論文中,研究兩譯者差異的期刊文章僅有1篇(張曼,2006),而且僅僅分析了譯者的翻譯目的與策略并選擇性地舉例證明。因此,兩譯者的主體性差異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3.譯者個體性主體因素對比分析

3.1 譯者雙語語言文化能力對比分析

《紅樓夢》乃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其文學特色與藝術價值非一般讀者能領會與感悟。作為接受主體,譯者必需具備扎實的漢語功底和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文學翻譯的最高目標在于成為翻譯文學,翻譯作品本身首先必須是文學作品。”(馬紅軍,2006:241)這就要求譯者作為創作主體具有高超的譯語寫作能力和深厚的譯語文化底蘊,能使譯本與譯語文化交融為一體,成為譯語的文學作品。

西方翻譯理論界將“翻譯方向”分為“順譯”(由外語譯成母語)、“逆譯”(由母語譯成外語)和“合作翻譯”(母語譯者同外語譯者合作)(Baker,1998:63-67),并普遍認為,“翻譯最好是譯成譯者自己的母語”(Graham,1965:37),因為“真正能熟練掌握雙語的人是不常見的”,“一個人只可能對一種語言掌握到家,對于所有其他語言再不陌生,也只是‘像住旅館,到不了家’”(譚載喜,2004:186)。 一般而言,外國學者對中文的理解可能不如中國學者,往往抓不住原著的精髓,因此在中國古典作品外譯中,倡導“逆譯”的中國翻譯家不在少數。但中西方皆認為最理想的譯者類型是 “合作翻譯”,“中外的學者作家兩相合作,中國人的中文理解力配上英美人英文的表達力,當可無往不利”。 (余光中,2002:66)

楊憲益童年時期一直讀私塾,讀中學和大學時常利用課余時間博覽群書,涉獵較廣,古今中外不限,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其扎實的漢語功底及深厚的漢文化底蘊從其翻譯名著的數量之多與體例之繁便可見一斑。霍克斯曾在牛津大學修讀中文,習讀四書五經等中國古典文學作品,1948~1951年遠赴中國,來北京大學作研究生,研讀漢語和漢文化,1951年回國后,曾任講師,并于1960~1971年開始擔任牛津大學漢學講座教授。霍雖進大學后才習中文,后僅在中國研讀三年,但因其對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的摯愛,短短的時間內已學會用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寫舊體詩,中國文化并已深深“浸到”了他“骨子里”(鄢秀,2009)。然而,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即便是中國傳統文化專家也難說對其了如指掌,甚至也難說皆有所聞,何況霍克斯是個外來學者,而且是半路起家。因此,盡管霍克斯漢語功底深厚,但終究難以窮盡中國文化之寶藏。他曾說自己的“中文從來就不好”,雖然這僅為謙虛之詞,但也說明他已意識到深諳中國文化何其艱難,他還指出“這種‘不好的中文’還反映在《紅樓夢》的譯作里”(鄢秀,2009)。

楊憲益雖然母語為漢語,但他自小便有外教在家中教他英語,后就讀于天津英國教會學校,1936年赴牛津大學學習,獲希臘拉丁文及英國文學榮譽學士、碩士學位。戴乃迭出生于北京,6歲回英國,認識并愛上了楊憲益之后改學中文,21歲隨楊來到中國。楊1940年回國后歷任重慶等地大學教師,1943年起與戴供職于國立編譯館,開始共同的翻譯生涯。霍克斯除了在北京大學研讀了三年外,都在國內學習工作。從霍與楊、戴的經歷可以看出:霍在英文化中浸泡的時間要比楊、戴長,雖然他教的是中文,但在牛津大學工作,教學對象是牛津的學生;楊憲益與霍克斯恰恰相反,戴乃迭從1940年起就生活在中國,1943年起開始翻譯,雖然沒有丟開英語,但她幾乎可說是吃老本,因為在那樣的歷史時期,肩負著那么繁重的翻譯任務,她很難有機會在英文化中徜徉。

如果說因先天性的條件,霍克斯的漢語功底和中國文化底蘊與楊憲益相比略遜一籌,同樣,因先天性的條件,楊憲益的英語功底和英語文化底蘊與霍克斯相比也是稍差一分,而因后天的語言環境影響,戴乃迭的英語功底和英語文化底蘊與霍相比,亦仍有差距。霍譯《紅樓夢》屬“順譯”,楊、戴譯《紅樓夢》屬“合作翻譯”;從譯者類型來分析,楊、戴譯模式優于霍譯模式,但這并不意味著楊、戴雙語語言文化能力高于霍。

3.2 譯者態度對比分析

“不勞無獲”這是中西皆認的公理。態度的好壞決定著付出的多少,因此態度與收獲成正比。在文學翻譯中,譯者一直處于尷尬的境地,孜孜矻矻譯出的譯本不一定能得到認可或褒揚,但是得到褒揚的譯本必定由譯者的心血鑄就。要較為客觀地評價譯者,翻譯評論者必須“熟知譯者對其所譯文本的態度”(Wilss,1983:221)。 除了對待原著的態度外,譯者對翻譯事業以及翻譯任務的態度也是譯者個體主體性中影響譯者能力發揮的主要因素。筆者將從對待《紅樓夢》、對待翻譯以及《紅樓夢》英譯兩個方面的態度對霍、楊譯者主體性進行對比分析。

3.2.1 對待《紅樓夢》的態度

霍克斯在牛津讀書時,就與《紅樓夢》有了初次接觸。雖然由于紙張印刷質量太次影響閱讀,而且《紅樓夢》開篇第一回奇異難懂,霍克斯沒能深入地研讀下去,但他“了解了關于《紅樓夢》的一些事情,知道這是一本重要的著作”(鄢秀,2009)。興趣使然,他費盡千辛萬苦自費來到中國學習中文,就“選了這本書作教材”(鄢秀,2009)。霍克斯在學習過程中,被《紅樓夢》深深感染了,“深愛”上了《紅樓夢》,并期望能通過翻譯讓英倫讀者和他一起來感受這部偉大著作帶給他的愉悅,于是便有了《紅樓夢》英文全譯本。

楊憲益自幼聰明、好讀書,但自小有些懶散,甚至有些叛逆,隨性發展。雖“稍微念一念書就能考第一”,但他“從不好好念書,總是考第二名”。因而他雖然涉獵了諸多中外古今名著,但他竟沒有讀完過《紅樓夢》,因為他“不喜歡看《紅樓夢》”(丁衡祁,2009)。

文學翻譯的本質是“詩化”(曹山柯,2006:22)的,譯者需將全部情感投入到原語文本的接受與再創作過程中,才能達到 “主體意識與文本意識的高度融合”(曹山柯,2006:25)。霍、楊對待《紅樓夢》的態度決定了二者主體意識與原語文本意識融合的程度高低以及譯本能否體現《紅樓夢》原作者曹雪芹的辛酸血淚。

3.2.2 對待翻譯以及《紅樓夢》英譯的態度

霍克斯在研讀《紅樓夢》倍感欣悅之余,誕生了將《紅樓夢》譯成英文的想法,后與企鵝出版公司簽約,著手翻譯《紅樓夢》,列入其古典叢書。他“花了整整15年時間翻譯《紅樓夢》”(鄢秀,2009),《紅樓夢》第三卷 1980 年出版,由此推算,霍應從1965年就著手翻譯了。從第一卷1973年出版、第二卷1977年出版、第三卷1980年出版來看,他翻譯一卷大概需三至四年,而從他1965年著手翻譯到第一卷出版共花了八年時間,可見,他花了四、五年時間做翻譯準備工作,這在古今中外整個翻譯界是鮮見的。他所譯的三卷卷卷有序言、卷卷有說明,可以看出,他對《紅樓夢》確實“作了相當仔細和全面的研究”(姜其煌,2009)。除此之外,霍自知《紅樓夢》英譯之難,于1971年辭去牛津大學教授職務,專心從事《紅樓夢》的英譯,將翻譯當成自己的畢生事業。因此,霍是自發地走上《紅樓夢》英譯之道,后得出版社資助,嘔心瀝血也心甘情愿。

楊憲益在牛津求學時,曾“用英文的英雄偶句體”翻譯了《離騷》,但他僅僅是出于“好玩的心理”,也是為了“向牛津的老師顯擺一下中國也有悠久的文學傳統”(丁衡祁,2009)。楊“并不喜歡翻譯”,而“更喜歡搞歷史研究”(陳潔,2009);甚至到現在,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做一個翻譯家”,“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會“選擇研究中國古代史”。(丁衡祁,2009)戴乃迭雖也懂中文,但“教書到底吃力,一起作翻譯對她比較好一點”(陳潔,2009)。因此,楊憲益雖然并不喜歡翻譯,但還是接受了當時國立編譯館翻譯委員會負責人梁實秋的邀請,“把中國的經典著作翻譯成英文介紹到西方”(丁衡祁,2009)。嘗試了合譯之后,楊發現了他們夫婦在翻譯方面具有中西合璧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從此走上翻譯之路。因此,楊走上翻譯之路不是興趣愛好使然,而是陰差陽錯。至于翻譯《紅樓夢》,楊、戴二人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力。楊不喜歡看《紅樓夢》,如果由他自己選擇,他很可能就不會選擇《紅樓夢》。但翻譯是他的職業,在他的職責范圍內他只能接受分配的任務,如他自己所說,“我在外文出版社里面工作,他們要我翻譯什么我就翻譯什么吧,人要吃飯嘛”(丁衡祁,2009),反正“有了戴乃迭的幫助,似乎沒有什么是不可以翻譯的”(丁衡祁,2009)。除了受自身的愛好影響以外,楊憲益對翻譯《紅樓夢》的態度還受到當時的社會歷史環境的影響。他們翻譯的黃金時期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正值我國的大躍進時期,強調高速度、高效率。楊憲益自己也評價說,“就是要快”,“無所謂質量”,“像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一個禮拜就譯完了”(陳潔,2009)。受到這種風氣的影響,對待翻譯的態度就有些身不由己了。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霍、楊對待翻譯以及《紅樓夢》英譯的態度有迥然之別:霍出于興趣,出于愛好,以翻譯為事業,并為此不惜放棄職業;楊出于偶然,出于生計,以翻譯為職業,并為此無奈放棄興趣。譯者是否具備與原語文本對話融合的興趣與意愿必然影響著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付出的多少或是譯者的心態好壞。霍克斯(Cao,1973:46)曾在譯序中寫道:“《紅樓夢》是一位偉大藝術家以其一生心血澆灌而成的作品。因此,我認為書中的一句一字皆有目的,都必須翻譯出來。”而楊、戴翻譯模式是楊“拿著書直接口譯”,戴“打字,打得飛快,然后再修改”(陳潔,2009)。《紅樓夢》的底蘊如此之深,即便是研究漢語及中國文化的專家,不通讀多遍,不廣泛查證,絕無可能觸及內核。那么,楊、戴的這種態度對翻譯名著而言,難避草率之嫌。

4.譯者社會性主體因素對比分析

雖然文學翻譯是一種 “原創性、主體性活動”(Baker,1998:27),只是“以源語文本為基礎”(Vermeer,1987:173),譯者對原作無需如仆人般忠實,但勒菲費爾認為翻譯(勒稱之為“改寫”)自始至終被意識形態、贊助人和詩學這三要素所操控(Lefevere,2004)。贊助人作為權力的化身,根據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和詩學形態設定翻譯目的,改寫者為了達到贊助人的目的往往會對原作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調整。這一切構成譯者的社會性主體因素。因此,同一原作在不同的改寫者手里,在不同的時代都會出現不同的形態。

4.1 贊助人的目的對比分析

威密爾(Hans J.Vermeer)(1987:29)認為,翻譯是“在的語條件下為達到特定目的面向的語讀者在的語情境中創造文本的過程”。“翻譯的目的由翻譯行為的發起者或委托人確定”(Nord,2001:20),譯者與發起者或委托人,即贊助人達成協議后,生產出滿足翻譯要求、實現翻譯目的的文本。“的語文本的意向讀者乃確定翻譯目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Nord,2001:12)“翻譯絕不是在真空中產生,也絕不是在真空中被接受”(Bassnett&Lefevere,2001:3),翻譯目的也絕非在真空中設定,而需受意識形態與詩學形態等權力因素左右,主要體現在設定的意向讀者方面。譯者所認可的意識形態與詩學形態可能與贊助人有所不同,但在翻譯或是改寫中,譯者只能屈從于贊助人才能實現翻譯目的。

在源語文化和的語文化的較量中,源語文化具有話語權力,的語文化處于弱勢地位。贊助人的目的在于掠取源語文本為的語意識形態服務。霍克斯因喜愛《紅樓夢》而自發地走上《紅樓夢》英譯之路,目的是想讓英倫讀者同享他所獲得的愉悅。霍克斯作為翻譯行為發起者,他的目的在其譯本第一卷的序言中寫得很明確,“如果我能將這部中國小說給予我的快樂轉達給讀者,哪怕只是一小部分,我也算不枉此生了。”(Cao,1973:46)霍后來得到企鵝出版公司的贊助并達成協議,贊助人企鵝出版公司欲將列入古典文叢,而不是當作外國名著。他們的目的并不相左,都是為的語意識形態服務,意向讀者并非一般英倫讀者,而是嚴肅的讀者,他們不僅僅是為了“獵奇”或“消遣”(郭建中,1982:17),還期待著欣賞到原著獨特的藝術感受。

雖然楊譯也是中譯英,但是楊譯的意向讀者并非英倫讀者,而是“巴基斯坦和印度”(陳潔,2009)的英語讀者。在中國文化與印巴文化的較量中,中國文化無疑占據強勢地位。贊助人外文出版社為主流意識形態服務,“有系統地對外介紹中國的文化”(丁衡祁,2009),反映了權力對翻譯的制控。雖然楊譯《紅樓夢》是應贊助人的要求,并非遵從自己的意愿,但出版社的目的與楊的民族主義情結殊途同歸,楊認為英譯中國古典名著需奉行“以忠實的翻譯‘信’于中國文化的核心、中國文明的精神”(張南峰,2004:103),盡可能將中國文化傳播于海外。

4.2 詩學形態對比分析

詩學形態是改寫者進行創作時所處的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認為,從詩學來看,譯者必定受益于或受制于其所處時空的原著學術研究和主流翻譯思想研究。

《紅樓夢》英譯在全譯本出現之前先后被當做“在華外國居民學習英語的教材”和“具有異國風情和傳奇情節的單純愛情故事”(陳宏薇、江帆,2003:48)。海外紅學的發展讓西方讀者對《紅樓夢》的認識越來越深入,這給英譯《紅樓夢》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滿足“獵奇”之外,還需滿足譯者的“文化藝術”(陳宏薇、江帆,2003:48)期待。 除此之外,“紅學”發展這一歷史文化因素不容忽視。20世紀50年代起,紅學研究沿兩條主線發展:在大陸,傳統方法論被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紅學研究取代,以階級斗爭的方法分析《紅樓夢》在學術界占據主流地位;在海外,紅學研究繼承了“新紅學運動”、“小說批評派”的研究方法。此外,海內外都對《紅樓夢》的不同版本做了極為嚴謹的考證。

從霍克斯翻譯《紅樓夢》的時間推算,當時英國最具影響力的翻譯理論家是薩瓦里(Theodore Horace Savory),其代表作《翻譯藝術》(The Art of Translation)1957年出版,后增訂再版。薩將“古典作品的高質量的翻譯”歸于“綜合翻譯”:“這類翻譯的難度最大,形式同內容一樣重要,甚至比內容更重要”;“從事此類翻譯的多為飽學之士,服務對象也不是一般讀者,而是嚴肅讀者”,其“求知欲遠遠超出于對精彩故事情節的追求”;譯者“需展現高尚的情操”,因為譯者“投入的大量心血和時間”所能指望獲得的是“翻譯活動能給他帶來的精神享受和歡愉”;“胸懷如此情操的譯者,每當讀到優美的原文作品,心里就會產生一種沖動,急于想用自己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以便別人能分享自己的快感”(Baker,1998:204-206)。從翻譯動機和翻譯結果分析,霍克斯的翻譯理念很有可能得益于薩瓦里的翻譯觀。

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對翻譯理論的研究相對比較滯后。自嚴復提出“信、達、雅”以來,雖然 “雅”頗惹爭議,但“信”一直指導著我國的翻譯實踐。雖后來出現了“神似”說、“化境”論等,但“信”仍被視為翻譯的最高準則。楊憲益再三強調,在翻譯過程中,他“重視原文,比較強調‘信’”(周謹,2009)。

4.3 譯者的翻譯策略對比分析

“目的決定手段”(Nord,2001:101),“目的法則”成為決定翻譯過程的最高法則。威爾斯(Wilss,1982:221)指出:“要較為客觀地評價譯者,翻譯評論者了解譯者的翻譯目的和各種決策。”。翻譯目的不可能在真空中產生,也不可能在真空中實現。贊助人屈從于主流意識形態與主流詩學形態制定了翻譯目的,并傳達給譯者,譯者需服從于贊助人的翻譯目的,即同樣受到意識形態和詩學形態的制控。“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Nord,2001:124),因此,譯者在具體翻譯過程中采用的策略都是為了實現翻譯目的。

在中國文化影響并不強勢的英國,讀者難以理解地道的中國文化,因而難以接受以文化輸出為主要目的、以原作為中心、以異化為主要手段的譯本。為了讓更多的讀者來分享快樂,霍克斯采用了以讀者為中心的翻譯策略,將意向讀者的期待視野置于主要地位,盡可能地將自己的文學享受都傳遞給讀者。霍克斯為了讓意向讀者感受原作的藝術特色,殫精竭慮采用各種手段:霍“考慮到情節的完整性……第一回主要依從程高本,接下來的章回經常參閱手抄本,在一些晦澀之處還自行修訂了一些細節”(Cao,1973:45-46),并“結合了不同版本的長處,創建了自己的版本,以保持原著的藝術價值和前后一致”(陳宏薇、江帆,2003:46);選用《石頭記》這一書名來避免誤導譯作讀者的期待視野。

楊譯《紅樓夢》是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推行霸權的一種手段,這種文化輸出是一種強勢輸出,譯者只需對原語文本負責,向作者靠攏。至于讀者能否接受或感悟似乎并不是那么重要了。譯本的意向讀者必需得先具有容納外來文化的心胸,對漢語和中國文化有著強烈意愿和興趣愛好,要做好不惜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困難的心理準備,或是心甘情愿臣服于漢文化。從原著的地位來看,《紅樓夢》的經典地位讓譯者對原著的態度只能亦步亦趨。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紅學研究影響,《紅樓夢》是“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的產物”,“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Cao,1978:99)譯者在當時的社會政治大環境中更不敢有絲毫自由。為了更多地傳播漢文化,楊憲益 “考慮到手抄本更接近曹雪芹原著,文化藝術價值更高”(陳宏薇、江帆,2003:46),前 80 回選擇了原本是 “1911年左右上海有正書局出版的石印本”、“乾隆年間戚蓼生保存下來的一種抄本”的“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出版的影印本”,并“參照其他版本,修訂了抄本中的錯誤”。 (Cao,1978:3)

5.結語

翻譯不只是語碼轉換,還受到歷史、文化、政治等因素的制約,可以說,翻譯是一種文化和政治的行為。譯者作為個體,其雙語語言文化能力及其翻譯態度影響著譯文的質量;更為重要的是,譯者作為社會的一員,并非總是中立的,而常常要聽命于某種權力,其主體作用的發揮受到各種各樣權力關系的限制和制約。當譯者的意識形態和翻譯目的與以贊助人為權力代表的主流意識形態和翻譯目的一致時,譯者的主體性得以張揚;然而,當二者不一致時,譯者的主體性受到限制。不同的翻譯目的決定譯者采用不同的翻譯手段,因而會產生實現不同翻譯目的、滿足不同意向讀者期待的譯本,這就是對霍譯本和楊譯本“評價迥異”現象的最強有力的闡釋。然而,譯者的主體性因素,無論是個體性因素還是社會性因素,都有可能成為譯者無法逾越的障礙和無法掙脫的桎梏,譯本接受效果的好壞與譯者能力高低不一定成正比,因此譯文讀者和翻譯批評者不能以譯作是否滿足自己的期待而評判譯作的優劣,更不能據此來評價譯者孰優孰劣。

[1]Baker, Mona.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1998.

[2]Bassnett,Susan &AndréLefevere.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y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Cao, Xueqin.The Story of the Stone[Z].trans.by David Hawkes.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 Ltd.,1973.

[4]Cao, Xueqin.A Dream of Red Mansion[Z].trans.by Yang Hsien-yi&Gladys Yang.Pek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78.

[5]Graham, A.C.Poems of the Late Tang [Z].Harmondsworth:Penguin,1965.

[6]Lefevere,André.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y Fam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7]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8]Vermeer, Hans J.What does It Mean to Translate? [J].Ind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87(2):25-33.

[9]Wilss, Wolfram.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Problems and Methods[M].Tübingen:Gunter Narr, 1982.

[10]曹山柯.文學翻譯:一種詩化意義上的探討[J].中國翻譯,2006(1).

[11]查明建,田雨.論譯者主體性——從譯者文化地位的邊緣化談起[J].中國翻譯, 2003(1):19-24.

[12]陳宏薇,江帆.難忘的歷程——《紅樓夢》英譯事業的描寫性研究[J].中國翻譯, 2003(5).

[13]陳潔.楊憲益:云淡風清了無痕[EB/OL].[2009-08-17].http://www.gmw.cn/content/2006-02/14/content_372966.htm.

[14]丁衡祁.楊憲益:陰差陽錯成翻譯大家[EB/OL].[2009-08-17].http://hi.baidu.com/sportsenglish/blog/item/2399d717f38 0ff09c93d6dba.html.

[15]葛校琴.后現代語境下的譯者主體性研究[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16]郭建中.翻譯中的文化因素:異化與歸化[J].外國語,1998(2).

[17]姜其煌.讀《紅樓夢》霍克思英譯本的幾個序言[EB/OL].[2009-08-17].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ID=20999.

[18]劉軍平.從跨學科角度看譯者主體性的四個維度及其特點[J].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8(8).

[19]馬紅軍.從文學翻譯到翻譯文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20]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增訂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1]伍小龍,黃菁.《紅樓夢》兩英譯本回目翻譯再比較[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

[22]許鈞.文學翻譯的理論與實踐——翻譯對話錄[C].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

[23]鄢秀.D.Hawkes與中國語文[EB/OL].[2009-08-17].http://resources.edb.gov.hk/~chinjour/75/75_13.htm

[24]余光中.余光中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2.

[25]張曼.楊憲益與霍克斯的譯者主體性在英譯本《紅樓夢》中的體現[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6(4).

[26]張南鋒.中西譯學批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7]趙武平.《紅樓夢》英譯者霍克思的訪談[EB/OL].[2009-08-17].http://www/ce/cn/books/main/czrw/200605/06/t2006050 6_6886164.shtml.

[28]周謹.真水無香——記翻譯家楊憲益先生[EB/OL].[2009-08-17].http://www.people.com.cn

[29]周玨良.讀霍克斯英譯本《紅樓夢》[C]//周玨良文集.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女人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国产色婷婷|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欧美日韩91|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91视频精品|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网2014|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国产JIZzJIzz视频全部免费| 欧美不卡二区|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九色视频最新网址|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天天色综网|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亚洲αv毛片| 成人中文在线|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国产欧美高清|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国产色伊人| 午夜a级毛片|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高清不卡毛片| jizz在线免费播放|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91免费片|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久久国产乱子|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2020亚洲精品无码| 在线a网站| 亚洲天堂久久| 视频二区欧美|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久久青草热| 熟妇丰满人妻|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观看|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人人爱天天做夜夜爽|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午夜日韩久久影院|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国产va在线观看|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久久综合激情网|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亚洲一区网站| 天堂亚洲网|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