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心靈》中建筑習俗及其和合文化意蘊考論——紀念德國漢學家衛(wèi)禮賢誕辰175周年

2012-03-20 04:39:02李麗娜宮慧欣
文化學刊 2012年5期
關鍵詞:建筑文化

李 成 李麗娜 宮慧欣

(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大連 116600)

德國漢學家衛(wèi)禮賢在中國生活了25年,他在《中國心靈》中考察了中國宮殿、農村民宅、城市園林、居住、宗教、陵園、石窟等建筑,涉及的地域包括中國江南的江蘇省蘇州和浙江省的杭州,北方東部地區(qū)的山東青島、濟南、曲阜、泰山,西部地區(qū)的山西大同,北部地區(qū)的皇都北京等地,他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歷史變革的角度,對中國建筑文化及其特征如結構布局、朝向、原料、形狀、色彩、功能等方面進行了歷史性與共時性的文化掃描與解讀,運用比較的方法將中國南北地區(qū)建筑文化的異同以及中國與歐洲等建筑文化加以比較,揭示了中國建筑習俗獨特的文化內涵,極為精確地向西方傳播了中國建筑文化習俗及其蘊含的天人合一、崇尚中和之美等美學思想與文化內涵,在中國文化傳播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一、中國農村和城市民居建筑習俗與文化特征

(一)山東東部地區(qū)農村的建筑習俗

衛(wèi)禮賢描述了山東東部地區(qū)農村天人合一的田園牧歌式的民居建筑文化:“房屋前墻一般用蘆葦和泥土為皮,里面三間互相貫通。院子以墻環(huán)繞,形成一個打谷場。谷物用連枷脫皮,用簸萁吹糠。”[1]“院子另一角是豬圈,皺巴巴的幾只黑毛豬擠在食槽邊爭食,食槽里竟是殘羹剩水。一只卷尾雜種狗朝路人狂吠,如果你看著不像壞人,就有人投石于它,讓它住嘴。母雞咯咯咯叫著,到處刨食吃。村里的池塘里浮著幾只鵝,其黃色的喙部有一個奇怪的隆起。貓為數不多,甚至可以說較是罕見。”[2]在衛(wèi)禮賢描繪的田園生活中可以讀出陶淵明詩歌中“狗吠深巷里,雞鳴桑樹顛”的意境,在田園奏鳴曲中呈現出與農村建筑相關的田園生活與打谷場上脫谷、拉磨等農事生產習俗。

衛(wèi)禮賢在第十章《中國的農村生活》中翔實地描述了山東青島等地區(qū)農村建筑的風貌。他首先介紹了山東青島地區(qū)漁村房屋建筑用料的特點:“這一帶絕大部分的農舍是用花崗石和斑巖建造的。圍墻一般不是用灰泥,而是用粘土勉強地粘著在一起,非常粗糙。”“這些石頭極易加工,一個人壘堵墻綽綽有余。地面系干打壘而成。”[3]其次,描繪了屋頂形態(tài)、庭院與打谷場:“房頂或者用草覆蓋或者用刷著白堊的粘土做成看似完美的平面。所有的建筑物都是平面。”“庭院和打谷場連在一起,院門是雙扇的木質門,沒有把手,只能在里面用門閂關起來。”

作者按方位結構布局描繪青島農舍民居建筑、介紹房屋的結構——正屋、居室、火炕等及其功能。農舍正屋:“進門之后穿過庭院就是正屋。正屋的地面是夯實了的粘土,只有富人家的房屋才有天花板,房頂的結構就是隱藏在天花板的后面。”[4]灶間與正屋的設施:“再往后走就是灶間了。鍋灶的上方掛著彩色的畫像。除了墻上開一個小洞權充煙筒外,灶間再沒有專門的出氣孔,供做飯時產生的煙氣流通。”排煙、采光、通風的方式:“正屋除了房門外也再無通風通光口,因此門就得整天開著,只有北墻上開著一個低矮寬大的窗戶,以便夏天時對流產生過堂風,到冬天則用磚把它砌起來。”[5]

山東青島地區(qū)房屋朝向有尚南的特點,“所有的房屋都是坐北朝南”,體現了以面南背北為尊的文化意識。中國古代天文中有“四象”之說,東西南北,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北方玄武為尊。按照《周禮·考工記》房屋建造的方向來說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屋結構,坐北朝南,古代君王在朝堂都是坐北面向南,而朝臣皆面向北朝拜,故以面南背北為尊。同時在東西方向上,也有以面東背西為尊。這是中國建筑傳統(tǒng)朝向選擇的依據。

北方民居堂屋的布局和窗戶特點及其功能:“堂屋的左右兩邊是兩間內室,通過掛著簾子的門廊和堂屋相連,內室都開著向南的窗戶,窗戶是用木格做成的,冬天就用紙把它糊上,抵御寒風。”[6]室內家具與設施:“這種農舍里家居極少,廚房用具和其它日用物品都放在正屋里。正屋靠墻的地方一般都有一張粗糙的桌子或幾張凳子,也就僅此而已。”

山東農村民居冬季取暖方式——獨具地方特色的睡覺休息之處火炕“石床”、臥具用品及其功能:“靠著后墻有一個實砌的煙道,灶間的熱氣就由此通過,這樣冬天的時候你就可以睡在熱炕上了。”“石床即所謂的‘炕’,是家庭中女性成員最喜歡待的地方。炕腳通常放一個小柜子。衣服如果不放在箱子里,那么就是在這柜子里了。炕通常用簾子隔著,床上的東西既可以鋪在身下,也可以蓋在身上。人們把頭靠在一個中國式的枕頭上,但這枕頭的作用只是支撐脖頸而已。”火炕取暖的缺陷:“如果煙道的泥灰封的不夠嚴實,那么你想睡得暖和,就得忍受煙熏火燎。”冬、夏之際遭煙熏、蟲害與雨災等侵擾:“總的來說,到了冬天,這樣的房屋既煙霧騰騰又非常寒冷。人們之所以能夠忍受,是因為它畢竟可以遮風擋雨,特別是在北風肆虐的日子里。到了夏天,特別是雨季,還有其他各種麻煩:悶熱、成群結隊的蚊子。……再者,雨水可能會沖掉房頂和墻壁上的泥灰,每間屋子都有一部分有會塌下來的危險。泥灰上本來抹了一層白堊防止雨淋,……經常傾盆而來的大雨會毫不留情地滲下去,使房屋全面毀壞。”[7]作者揭示了當時農村房屋建筑質量的缺陷。

(二)山西大同地區(qū)建筑的龍、獅圖騰崇拜習俗與和諧意蘊

衛(wèi)禮賢介紹了山西大同云岡農村拱形洞穴式(窯洞)房屋:“村子里的房屋都像洞穴一樣是拱形的,上面又搭了一個平頂。”[8]還描寫了山西大同府房屋的窗戶形狀和修飾:“窗戶外邊一般都是拱形的,并用精巧的裝飾品加以修飾。”

衛(wèi)禮賢重點描述并揭示了山西建筑裝飾中龍、獅形象寄寓的圖騰信仰。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獅子是力量、吉祥與平安的象征。衛(wèi)禮賢描寫了西部地區(qū)山西大同府建筑龍、獅崇拜習俗,農村與城市建筑中的雕塑龍,龍形圖案龍的形象色彩及神態(tài)、龍墻與象征雄壯與吉祥如意的石獅子,以及龍墻雕塑的藝術手法,反映了中國建筑文化蘊含的和諧意蘊與對龍的崇拜情結。大同府城市建筑戲臺柱子上和房頂龍的造型圖案:“這里也有戲臺。戲臺的柱子仿照云崗寺廟的式樣,做成兩個彎著的龍頭形狀。”“房頂上,龍形的圖案構成一種奇特的錐形突出,這在別處根本看不到。”[9]大同府老城明朝的龍墻:“你會看到明朝時候用五彩斑斕的琉璃瓦修成的龍墻。龍看上去自由自在,充滿活力,色彩也非常和諧,整堵墻就是一件一流的藝術品。”“墻前面還有一些殘缺不全的石獅,殘留在它們身上的那種威風凜凜的神氣,依然讓我們想起當年浪漫主義的雕刻手法。所有的這些都屬于一座已廢的三官廟。”[10]三官廟龍墻色彩和諧,龍“自由自在”,富有活力。而具有鎮(zhèn)宅、辟邪功能和守護吉祥與平安象征意蘊的獅子威風凜凜,神氣威嚴:“每家的煙囪上都坐著一個泥塑的小獅子,猶豫的看著眼見的裊裊青煙”。具有浪漫主義風格的龍和石獅子獅,栩栩如生,風貌獨特。

官府在木制的門樓刻上古代的至理名言,如“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圣人之言,畏大人”,以用傳統(tǒng)文化來教化百姓。

此外,作者描寫了大同府畸形的歐式建筑:“除了個別又丑又怪的歐洲式的建筑之外,中國式的房屋矮矮地低伏在一片寧靜和平之中。這里居住著照相師、牙醫(yī)以及販賣日本和歐洲垃圾的小販。但是緊挨著那些畸形的建筑,也許就會有一條小巷引你走進未被改變的一隅老城區(qū)。”[11]作者反映了歐洲式的建筑文化元素在山西大同府滲透與融入的痕跡。

二、宗教建筑及其信仰多元和諧的信仰特征

在宗教建筑文化介紹中,衛(wèi)禮賢介紹了中國本土的道教、東傳后本土化的佛教、東進后的回教、西方的基督教等宗教及其建筑,反映了宗教建筑與信仰多元化發(fā)展的文化現象。

(一)道教建筑文化

青島嶗山“太清觀”:衛(wèi)禮賢在第九章“云岡石窟—我的日記片段”中簡記了青島嶗山的“太清觀”:“那道長已經70多歲了。他的道觀‘太清觀’坐落在嶗山入海的地方,里面住著他的四代門生。”

北京白云觀:衛(wèi)禮賢介紹了北京道教建筑白云觀,評價了道家老子、道教中著名的仙人——八仙之一的呂洞賓:“這是一座道教廟宇,在這里你會感到道教在中國依然富有生命力。老子的形象并不是魔力無邊的神,而是一位通過自我思考而體悟得道的老人。道觀有許多用來修煉的場所,僻靜的花園中,幾座小山丘上,人們可以坐觀遠處的平原,只見陰森的小叢林里,果樹和寶塔散布其間,就好像從安靜的港口向蒼茫的大海望去,海上游蕩著點點帆船。在觀里眾多的神仙當中,呂洞賓是可以預見未來的大仙。”[12]

(二)佛教建筑文化

山西大同農村的觀音廟:“廟門修的很大,一直延伸到了路上。門前是美輪美奐的龍墻,它是用明代漂亮的琉璃瓦制成的。”[13]是農村的觀音廟,但其建筑仍然具有 “美輪美奐”的藝術美和神圣的莊嚴感。

山西大同云崗石窟石佛寺的佛教建筑藝術:“繞過一堵似乎要關上山谷大門的墻壁,我們終于看到了一個村莊和云崗寺。明朝城堡的遺跡鑲嵌在隱約可見的巖石之間。沿著路邊修建的石墻先是轉向孤立的一隅,而后就到了一連串巖洞的面前,里面就是石雕了。”[14]告訴游客這里就是石佛寺:“寺廟的庭院里長著兩顆參天大樹。大廟孔雀藍琉璃瓦的大屋頂似乎和石墻粘在一起了”,“明亮的陽光照耀著整個庭院。瓦片之間生出的快樂的小花也在陽光下?lián)u曳。兩個四足動物的身軀和蹄子布滿了鱗甲,它們站在那兒守護著寺院和花朵,看上去可都威風凜凜。可惜的是,一個沒了嘴巴,一個沒了腦袋。后來的人根據原來的形狀用泥土補修了一下。”殘缺的建筑雕塑“守護著寺院和花朵”,仍具有“威風凜凜”的神威,富有生氣,令人感覺到“快樂的小花也在陽光下?lián)u曳”,字里行間表達了作者對中國歷史悠久精美的建筑文化藝術的熱愛之情和贊美之意。

北京萬壽山的皇家佛香閣:“這里 (萬壽山)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佛香閣。里面供奉著佛主,因為太后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

佛塔——一種在亞洲常見的有著特定的形式和風格的東方傳統(tǒng)建筑,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經、僧人遺體的或其他用途等高聳型點式建筑。衛(wèi)禮賢在第十五章《秀美的園林》中描繪了南方杭州錢塘江岸邊的一座六和塔建筑,以及站在塔上可以欣賞錢塘江美景的功能:“錢塘江江闊水深,在北方很少見,江邊是一列美麗的山脈,寬闊的江面上舟船橫行。”[15]

杭州雷峰塔與白蛇娘子的神話傳說:“有許多著名的傳說與這座不同尋常的塔有關。在一個不幸的故事中,白蛇娘子被佛寺長老囚禁起來,并用咒語把她壓在塔下。”[16]偷渡燒毀雷峰塔傳說:“在以前,在塔上還有一座觀望臺,站在上面極目四望,可以看見遠處的大海,當時日本海盜偷渡的行跡也盡在眼中,后來海盜人數積少成多,雷峰塔成了他們的眼中釘,于是他們便決定毀掉它。在濃霧的掩護下,他們在塔底堆積了許多柴捆,然后將火把投入柴堆,頓時火光沖天、烈焰飛騰。大火持續(xù)了好幾天,塔底的灰磚都變紅色,傷痕累累的雷峰塔最近才倒塌,而早期人們的描述和圖畫卻保存下來它的原貌,從而使它從毀滅中獲得解脫。”[17]

北方北京白塔山大理石佛塔:“在景山前面有一條連貫東城和西城的道路。它穿過故宮的一個通道,跨過一座拱形的大理石橋,被高高的墻分為兩段。南半部現在屬于總統(tǒng)府的花園,北半部用于公共交通。從這里可以一覽北海的風光,荷花碧葉接天,周圍岸邊小山疊翠、亭榭錯落。這一帶的中心則是那座巨大的白塔山,在山上坐落著一座高大的大理石佛塔,它已經成為北京北部的象征。”[18]

(三)回教建筑文化

西湖的回教寺廟:“在狹窄的街道上還有幾個著名的賣扇店鋪。那座回教寺院是一所早期建筑,富有許多傳說。當你穿過華麗的門廊,進入那令人驚奇的陰暗房間后,就會看到在又高又暗的房梁上,有一塊漢字匾,意思是‘殊途同歸’,‘我即真理, 別無它途’。 ”[19]同歸”等漢字反映了中國回教崇尚和諧的教義趨向。

北京紫禁城中香妃住過的回族小廟——衛(wèi)禮賢在介紹北京穆斯林回教寺院寺廟禮拜堂時,簡述了從西部地區(qū)來的突厥部落的穆斯林東來中國北京的歷程及其回教建筑的特點:穆斯林修建了他們的寺廟和禮拜堂,而穆斯林寺廟建筑形制、顏色“與紫禁城紅色的大門相反,他們用的是一種高大的兩層大門,起初墻上還畫滿了各種塑像”。[20]教和宗教廟宇門的樣式、顏色等具有與中原漢民族傳統(tǒng)建筑、塑像不同的藝術風格,富有西北地域民族建筑文化特色,不僅顯示了宗教文化的融合,而且也豐富了中國建筑文化與宗教文化的內涵:“大理石砌成的桌子,周圍還裝飾著華麗的巨龍,上面刻有突厥文、蒙古文、滿族和漢字,記錄著乾隆皇帝為穆斯林修造回教寺院的事跡。”大理石桌子上華麗的巨龍形象和上面用刻滿北方多民族文字,以及用漢字記錄乾隆皇帝為穆斯林修造回教寺院的事跡,是中國建筑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見證。

印度三官教建筑廟及在中國的傳播——印度教里的三相神與中國本土道教的融合:“所謂三官就是印度教里的三相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按中國的道教的裝束裝扮一番罷了。”[21]禮賢揭示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道教文化與印度宗教的融合,是中外宗教文化的融合的縮影。

三、陵園建筑與“萬物的諧”的文化理念

中國自古有“祖有功,宗有德”、“慎宗追遠”的文化禮儀,這在陵園建筑中有鮮明的體現,衛(wèi)禮賢對中國陵園建筑及其蘊含的“萬物和諧”陰陽相生的文化理念作了深刻的解讀。

(一)私人陵園建筑

1.孔廟與孔子陵園

曲阜孔廟是公元前478年修建的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廟宇,是由私人住宅發(fā)展成為規(guī)模形制與帝王宮殿相埒的龐大建筑群,是儒家祭祀禮儀文化遺產,體現了孔子和儒家禮教思想理念的建筑。衛(wèi)禮賢懷著崇敬的心情拜謁了孔廟:

“參天的古柏守護著曲阜的這座孔廟。廟內大理石的柱子上雕著器宇軒昂的盤龍,氣氛高貴而嚴肅。一些古柏已經只剩下向外伸展的枯枝,逐漸開始朽壞,而有的老根上又抽出了新的枝條,這些圣潔的古柏奇妙地展現了生長和形成的過程。這里確是一片圣土。每一個角落都帶有圣人生活過的痕跡,每一棵圣樹都以一塊紀念石,昔日刻寫在上面的文字揭示著這些古樹的含義。”[22]

作者在描寫孔廟建筑情景交融的意境中飽含了對儒家創(chuàng)始人的崇敬情感,運用議論、敘述、描寫相結合的藝術手法,揭示孔廟園林建筑神圣的象征意義和文化內涵。文中用詞以“圣樹”古柏、“圣人”生活過的“圣土”來表達對孔子的敬仰和尊重,以“盤龍”雕琢的大理石柱來象征儒家孔子的尊貴地位。

孔子陵園建筑——衛(wèi)禮賢描繪了莊嚴肅穆神圣的孔子墓建筑:孔子墓 “兩排柏樹相伴,道路向前延伸,直通孔子的墓地,越朝里走,氣氛越神秘。孔子的墓地相當簡單:一座泥土拱起的小丘,綠草覆蓋著,蒼柏掩映。一種叫聲奇怪的灰黑色鳥棲息在樹的枝椏上。它們似乎在用自己的語言討論著長眠地下的圣人。就連長在這里的草葉也具有魔力。一塊簡單的石碑立在墓前,告訴我們是誰安息在這里。”[23]作者運用詩化的語言、擬人等藝術手法來描繪孔墓,以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表達對儒家創(chuàng)始人圣人孔子的敬仰之情。

2.岳王墳、岳王廟——紀念愛國忠臣和英雄的陵園建筑:“岳王墳、岳王廟是西湖邊上重要的紀念物。岳飛是宋朝著名的忠誠將領,在抗擊金兵入侵的戰(zhàn)斗中屢立戰(zhàn)功,但是無論他作戰(zhàn)多么勇猛,惡毒的秦檜夫婦總在用陰謀詭計誹謗他。他們的陰謀進行得非常秘密,他們不敢伸張就用竹筷在灰堆中寫下,然后趕快擦掉。后來他們陰謀得逞,岳飛被殺害了,但是岳飛卻活在了人們心中。人們對岳飛的尊敬并不比對關羽的崇拜遜色,為岳飛修建了廟宇,尤其是辛亥革命后,他比過去更受人推崇,因為民國就是反對韃虜產生的。在岳飛墓前跪立著秦檜的銅像,幾百年來遭到人們的不斷唾棄。直到最近修岳廟時,才指定立了的牌子防止它損壞,非常奇特的巧合是,一些反抗?jié)M族斗爭的英雄們,在西湖邊上也建有廟宇。”[24]作者通過介紹祭祀抗金英雄岳飛廟宇建筑以及岳飛墓前跪立的奸相秦檜夫婦銅像,揭示了岳王廟寄寓的中國人對國家危難之時勇于抗爭的愛國忠臣和英雄的崇拜,以及對奸臣無情鞭撻的情感和象征意義。

(二)皇家陵園建筑

衛(wèi)禮賢重點介紹了明代皇家陵園十三陵建筑,并闡釋了其所體現的哲學思想與文化內涵。明朝皇帝墓葬群十三陵坐落在北京西郊燕山山麓天壽山的深山盆地之中,三面環(huán)山皇陵布局特點是建造時注重陵寢建筑與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諧統(tǒng)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設”的完美境界,體現了傳統(tǒng)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是中國古代帝陵的杰出典范,展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涵。因此,著名史學家李約瑟贊賞十三陵是“最大的杰作”。皇陵在中國建筑形制上是一個重大的成就,它整個圖案的內容也許就是整個建筑部分與風景藝術相結合的最偉大的例子。

衛(wèi)禮賢對十三陵園建筑、石像生的石雕藝術、墓室建筑作了描述,并闡發(fā)了拜謁明朝祖廟十三陵富有的歷史文化內涵:“陵園之前有一個兩層的建筑物,里面是大理石墓碑。沒有臺階,只有一個陡峭的拱形通道在角落里折了兩折,這些都是特制的,當你走進時,你發(fā)出的每一個聲響都有回聲的響應,所有的一切都在衰微之中,祖廟里華麗的雕刻,供獻犧牲的容器,都被用薄紙板做的玩意兒代替了,它們衰敗的現狀,正是對塵世的榮華富貴終有過眼云煙一天的一個冷酷的啟示。”[25]作者在介紹中國文化習俗時,善于將描寫、敘述、議論等表達方式結合在一起來揭示陵園建筑文化體現的歷史變遷及其蘊含的哲理。

清朝武力推翻了明朝,但是卻對傳統(tǒng)習俗文化具有文化認同感。他們保護了明代皇家陵園建筑:“北京北面的明朝帝陵也沒有遭到損壞,甚至還為崇禎在那里修建了陵墓,他許多親信太監(jiān)也伴他一起殉葬。清帝乾隆為了紀念前朝,還在通往十三陵的神路中央立了一塊石碑,表示對前朝的悼念,石碑上四角還有四只狗,仿佛向天無力地大聲呼喊似的。”[26]作者由北京十三陵陵園建筑洞悉了歷史的巨變,語言富有哲理,議論警醒深刻,引人深思。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將明代皇家陵園與埃及金字塔比較,揭示了不同民族陵園建筑蘊含的文化、哲學價值觀念的差異:“任何看到過這些墳墓的安排樣式的人都會對此留下富麗堂皇的印象。整個山谷被改造成一個巨大的建筑,石頭和河流的風脈都被包含在墓園的建筑之內,正是這種東西給人以深刻印象。這和埃及法老的意愿不同,金字塔是一座人造的山,這座山向周圍的平原挑戰(zhàn),也和這樣一種同樣高貴的文化形成對立,這種文化要把已故統(tǒng)治者的休息之地建造得與萬物和諧;而在中國,巧奪天工的技術使一切得以完成。”[27]衛(wèi)禮賢揭示了古埃及與中國皇家陵園建筑特點的文化差異:埃及金字塔墓葬建筑向周圍的平原挑戰(zhàn)對立,折射了天人相分的觀念;中國明皇陵建筑文化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萬物和諧”的理念。

四、皇都建筑與和合文化意蘊

衛(wèi)禮賢在解讀中國皇都建筑時,采取了南略北詳的方式,對于位于南方的南宋皇城建筑遺址及其高雅的南方皇城藝術風格僅作了簡要的記錄與評價:“過去的皇城坐落在靠近城邊的小丘山,殘破的殿堂廟宇依然健在,從中仍可看出宋代高雅的藝術風格,但是歲月的風霜將人們的精心雕琢侵蝕得面目全非。 ”[28]

衛(wèi)禮賢重點考察論述了富有中國文化內涵的北京的皇都建筑文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北京建都史與民族文化沖突、融合

衛(wèi)禮賢首先闡釋了北京的含義:“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隨時代的變遷它已經形成了一個整體并延續(xù)至今,盡管它目前也發(fā)生著新的變化。北京的意思是北方的首都。”[29]他還記錄了北京都城三次重建史,從地理與政權的關系角度,回顧中國歷代王朝由西周到清代政權更迭、政治格局的變化及都城由西向中原、南京和北京遷移的軌跡,描述了北京都城三次重建史:“在中國,都城的地理位置往往寓意著這個時代的政治格局。幾千年前,周朝的人們從中國西部出發(fā)征服了全國,他們建都在中國的西部,因而他們主要的力量就是防止西部蠻族入侵。后來朝廷逐漸衰弱,蠻族不斷入侵,首都便向當時中國的中心遷移,它標志著古老封建王國終結的開始。后來西部的秦國再度入主周朝的疆域,并建立了霸權。后來北方的匈奴入主,蒙古人和滿族人相繼占據優(yōu)勢。匈奴人被崛起的長城拒之門外。一千多年后蒙古人入主中原。宋朝都城則不斷南遷,終于被推翻。蒙古的首領成了中國統(tǒng)治者,他將曾駐扎在蒙古和中原之間的營地移到了首都。馬可·波羅曾訪問過蒙古可汗(首領),當時的大都就是最早的北京。”[30]作者概述北京都城的一建史,北方民族蒙古族繼金代女真族之后將大都作為首都。

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將都城自南京北移至北京,二建皇都:“強大的蒙古帝國沒過多久就被它的征服者推翻。新建的都城遷到了長江邊上、中國的腹地——南京。但在那里持續(xù)時間并不長。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永樂,從他的侄子那里奪取了皇冠,他是一個強大的統(tǒng)治者,非常富有遠見。他認為如果明朝都城偏安于南方,蒙古人在沒有邊防的北方很快就會東山再起,后果不堪設想,有必要將北方的長城重新修建,以防北方民族再次入侵。因此,他再次將都城遷回北方,就坐落在元大都的附近。這便是北京的第二次重建史。”[31]。此次遷都既為防北方民族南下,又在客觀上密切了同北方少數民族的聯(lián)系,以利于明朝的穩(wěn)定。

北方民族滿族推翻明朝建立清朝后,注重民族文化融合,保護前朝皇城、祭壇、皇陵等建筑,并對北京進行了第三次修繕重建:“明朝……國內的起義推翻了政權,這時就是滿族入侵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機會。當明朝最后那位不幸的皇帝崇禎帝,在皇宮后面的煤山‘歪脖樹’上自殺后,滿族人就以為明朝復仇的借口,蜂擁向中原殺來。滿族人的首領奪取了龍冠,當上了皇帝,北京依舊是首都。新興的朝廷自稱為‘大清’作為‘大明’的合法繼承人。因此明朝的祭壇沒有遭到破壞。北京北面的明朝帝陵也沒有遭到損壞,甚至還為崇禎在那里修建了陵墓,他許多親信太監(jiān)也伴他一起殉葬。清帝乾隆為了紀念前朝,還在通往十三陵的神路中央立了一塊石碑,表示對前朝的悼念,石碑上四角還有四只狗,仿佛向天無力的大聲呼喊似的。但是宮殿的珠寶卻被政府者占有了,并且進行了從實修繕,明朝的皇城依然被新王朝保護而保留下來。……這座城依然回墻環(huán)繞,而且更加堅固。”[32]衛(wèi)禮賢提示了北京第三次修繕重建的文化意義,使北京這座皇都得以保護,反映了滿族的清朝在觀念上對前朝文化的認同及其與漢族文化的融合。

衛(wèi)禮賢還揭露了英法遠征軍在1861年火燒圓明園的罪行,記錄了圓明園建筑遺存中外文化碰撞、融合的歷史印跡:“這里還有一座瑰麗的法國宮殿,沿著山坡的宮墻里坐落著美麗的宮殿和寶塔,而今已成了一片殘垣斷壁。這卻是英法遠征軍在1861年的所作所為,在華麗的瓷磚碎瓦間,沿著大理石拱橋兩岸,繁茂的青草已將廢墟掩蓋,只有破落的殿堂依然健在。”[33]

(二)北京皇城富有代表性建筑的文化意蘊

城墻建筑——長城外環(huán)防御作用:“長城的外環(huán)是真正用來抵御北方野蠻民族入侵的。現在鐵路已經距離它很近了,從這里開始,火車蜿蜒在山脈之間土質峽谷中,向西南方向駛去。河谷的河床上,眾多小河縱橫流淌。這一代也曾是邊境的前哨地帶。每個高處都有烽火臺,而河谷里有哨塔、圍墻環(huán)繞的地方就是當年安營扎寨之處。經歷了多年的風雨侵蝕,它們已都破敗不堪了。附近的村落和城鎮(zhèn)也都有城墻保衛(wèi),不過后來蒙古歸順了中國,不再存在入侵問題,這些防范措施就變得多余了。”[34]長城成為南方的漢族農耕文明與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沖突、碰撞到融合的歷史見證。

北京城墻:“(明朝時北京第二次重建)當時的人們建筑了可以說是不朽的工程。圍繞整座城市的城墻是多么地雄偉壯觀!它是由巨大的磚塊建成的,它是那么的寬闊,三輛客車可以在上面并行自如。整體建設都很細致,城墻的垛口上有射擊孔,又可以掩蔽,十分巧妙。如果要在上面環(huán)繞一圈也需要有一天時間。它的建筑成就也可見一斑:最近很一般的一小段城墻推倒的計劃也因費時費力而終止。要建成這樣的工程有多么困難也就可想而知了。即便用今天科學的方法,也難以找到一個經濟的辦法將這樣巨大的建筑從平地上建立起來。”[35]衛(wèi)禮賢對雄偉壯觀與堅固巧妙的北京城墻工程設計以及防御功能給予了熱情的贊美。

北京的鐘樓、鼓樓計時文化成就:鐘鼓樓在元、明、清三代專司更籌,銅漏壺、時辰香計時,鼓樓擊鼓定更,鐘樓撞鐘報時,這在沒有鐘表的年代,對農業(yè)生產、宗教及人們的起居勞作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是農業(yè)文明計時文化的載體。與一般鐘鼓樓東西對立排列不同的是,北京的鼓樓在南,鐘樓在北,一前一后地坐落在古城中軸線的北端,與南面的景山遙相呼應。北京皇城鐘樓始建于至元九年(1272),后毀于戰(zhàn)火。 明永樂十八年(1420)與鼓樓一起重建后再次燒毀。現北京鐘樓是清康熙三十五年由金、銀、銅,鐵、錫五金重新鑄成,上鐫刻《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衛(wèi)禮賢寫道:“今天的鐘樓和鼓樓的位置就是當時的市中心,現在鐘鼓樓還依然使用,它上面掛著的大鐘在夜里發(fā)出的聲音幾乎響徹全城,沒有什么比午夜時分的鐘聲更宏亮的了。”[36]鐘鼓樓還有神秘的鑄鐘、祭鐘傳說:“這個鐘充滿了神秘色彩。據說鑄鐘人需要將女兒作為祭物溶入鐘中才能使鐘發(fā)出美妙的音響,至今,當大木櫞撞擊大鐘時,仍然可以聽到一種幽怨的啼泣之聲。”[37]鐘鼓樓登高眺遠獨特的地理位置:“一段陡峭的樓梯通向黑色的通道,在古樓四周環(huán)繞著圍廊,欄桿延伸到每個角落。在屋頂上的鴿子發(fā)出咕咕的叫聲。登臨此處放眼四顧,北京城的樹木、建筑,盡收眼底,遠處的西北山脈將千里平疇懷抱起來。從那里吹來的強勁大風穿山越嶺撲面而來。”

威嚴華美的前門及其象征意義:“這被染成喜慶色彩的城門前門裝飾著華美的色彩,成為一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象征,那些在城墻上的城垛也烘托著前門的威嚴。”[38]皇都北京前門華美的色彩具有著 “天之下莫非王土” 的象征意義和政治含義。

(三)北京皇都建筑與察祀禮儀文化

衛(wèi)禮賢還提示了北京皇都建筑與帝王祭祀禮儀文化功能。祭祀是華夏禮儀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儒教禮儀中最重要的部分。禮有五經,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對象分為:天神、地祗、人鬼三類。天神稱祀,地祗稱祭,宗廟稱享。北京皇都建筑文化中體現了皇宮祭祀禮儀的文化遺存:

躬耕廟——農業(yè)躬耕祭祀文化禮儀,含有不忘稼穡農事、期盼豐收之意:“當年在這片土地上,黃帝在神圣的笛聲中,親自扶梨耕耘,他的大臣們也同樣地仿效他勞動。”[39]

天年廟——“在閃光發(fā)亮的屋瓦下曾經是‘天年’廟,那里的木偶和天神肖像向人們揭示時令概念,并且時令對耕地是很重要的。”

圣樹壇——“當年那片長滿草藥和青草的叢林,以討‘地母’歡心的圣樹壇……曾經擺放上各種祭云、祭山、祭雨、祭風的貢品,并有人神奇地認為這些都應放在一棵松樹下。”

天壇——祭壇神廟,是明朝、清朝兩代帝王冬至日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禮的地方,主要功能是祭天、祈谷,以求國泰民安:“在古代大理石墻上設有三層祭壇,在高高的三個柱子上大紅燈籠徹夜長明,祭壇上放著地毯和提燈,牌位上供著天神和祖宗,他們被整個家族奉若神明,同樣是天神和地神的牌位也被王公大臣們取出來輪流供奉跪拜。在皇帝齋戒后的那天晚上,天子已不像往常那樣坐在上面,頭帶王冠面對南方,而是跪在地上面朝北方,表示對列祖列宗的敬意,而且對天父、大地、人表示尊敬。”[40]

(四)北京皇都宮廷建筑與和諧統(tǒng)一的文化理念

北京皇都宮廷建筑是中國宮廷建筑文化的典范。其文化價值在于北京、都城與皇家傺祀建筑、宮廷建筑文化中蘊含了崇尚和諧、統(tǒng)一的政治文化理念,具有鮮明的文化象征意義。衛(wèi)禮賢在介紹天壇等神殿建筑物的形狀、顏色、結構、功能布局時,揭示了龍鳳文化崇拜觀念、天地統(tǒng)一、和諧觀念等文化內涵與象征意義,論述了天壇神殿紀年月的禮儀文化功能、科學與實用價值。這也體現在作者描繪的除夕夜皇家天壇神殿祭祀天、地、祖宗的禮儀之中。

1.天壇神殿蘊含的“天圓地方”、天地和合理念

天壇壇域北呈圓形,南為方形,寓意“天圓地方”、天地和合統(tǒng)一,具有祭天祈盼天地、和諧保佑豐收的祭祀祈福功能:“沿著這條線南下,有一座三級藍屋頂的大型神殿,它便是象征北京的著名建筑——天壇。它是皇帝用來祭天保佑豐收的地方,這里建筑廣泛地象征著天與地的統(tǒng)一,從而使農作物五谷豐登”。[41]天壇建筑龍、鳳圖騰崇拜與天地和諧:“這里也是以天圓地方的原理進行布局設計,在屋廊里底部裝飾著白云,上面是鳳凰(表示地),最上面是龍(象征天),大殿的椽子上也同樣飾有龍、鳳圖案。天的顏色用藍色,綠色代表大地的顏色,天地和諧的象征是巨龍在綠地上空神游,彩鳳在藍天當中奮飛,并且龍放在下部,鳳置于上面。因為這寓意著天降福佑。地生吉祥二者和諧統(tǒng)一。這樣圖樣在圓廳中也有,底座四根大柱代表四季,上面環(huán)繞著圓形的樓檐,將圓支撐起來。下面十二根柱子代表十二個月圍繞一圈。如果有人明白古代,就能理解這些象征的意義。”[42]衛(wèi)禮賢總結了天壇建筑圖案、雕塑、形狀、數量和顏色的構思與表現藝術手法,及其蘊含的“天降福佑”“地生吉祥”與天地和諧統(tǒng)一的象征意義。

2.日壇和月壇——蘊含的陰陽和諧相生之道

“象征宇宙?zhèn)ゴ罅α康募缐植荚诒本┙纪獾乃慕牵谀线叺奶靿蕡A形,北邊的地壇是方形,東邊是日壇,西邊是月壇。這些都是從周朝就開始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因為在那時太陽表示陰性位于南方,月亮則成為陽性的象征位于北方,而在東方的雷公(陽),在西方的大海(陰)。”[43]衛(wèi)禮賢解釋了皇家祭祀文化分布在北京郊外四角的祭壇建筑文化的底蘊——表達對自然神的崇拜敬畏之意。天壇、地壇寓意天圓地方,東面的日壇、西邊的月壇則象征天地人和與陰陽和諧的文化理念。

3.社稷壇——五色土象征掌握權利和統(tǒng)一國家的意蘊

社稷壇為北京明清兩代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壇,其位置依照《周禮·考工記》“左祖右社”的規(guī)定,置于皇宮之右(西)。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稱,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由五種顏色圣土構成的社稷壇,是農業(yè)社會國家統(tǒng)一政治意義的象征:“五谷之神屬于大地的神靈,它們的祭壇就在皇宮附近。因為五谷(社稷)是國家和社會的神靈,無論誰擁有了它便可得到整個國家。在祭壇上堆有五種顏色的土壤,中間是黃色,東邊是藍色,南邊是紅色,西邊是白色,北邊是黑色。在過去封建時代,王子曾得到祭壇上的一點圣土。如果朝廷被推翻了,征服者就會將被征服者的神壇關閉起來,以排除從那里發(fā)出的天光。”[44]

國子監(jiān)建筑形狀也體現了“代表穩(wěn)定和統(tǒng)一”的期盼。國子監(jiān)是中國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學,即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北京國子監(jiān)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 (1306),是我國元、明、清三代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關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滿族統(tǒng)治者對儒學推崇備至。在城北(北京)部有一座巨大的孔廟,旁邊就是國子監(jiān),有一座大殿,在圓池中有一四方的房間 (代表穩(wěn)定和統(tǒng)一),在這里皇帝親自向天下仕人宣讀講義信條。”[45]受《周易》的影響,北京孔廟圓池中四方的房間,天圓地方的形狀具有代表穩(wěn)定和統(tǒng)一的文化象征意義。

4.皇宮建筑與數字“三”的文化意義

道家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家重數字“三”,倡導“三生萬物”,衛(wèi)禮賢對天壇蘊含的思想進行了解讀:“這種祭祀非常深奧。環(huán)形代表著天,經過三九二十七步通向三重殿宇,中間的圓形石頭周圍環(huán)繞著九塊石板,從祭壇通向四方的門上裝飾著用石頭雕刻的祥云,圍繞最里層一圈的紅色墻上覆蓋著藍瓦,再外一層是正方形的圍墻,同樣覆蓋著藍瓦。在這墻與門之間只有一條筆直的道路,由大理石石板和臺階鋪成,方向正對北方。這意味著皇家權利是上天賜予,神圣不可侵犯。”[46]天壇建筑除形狀寄寓了天圓地方、天地合一的理念外,還重數字三、九,如“三層祭壇”“三個柱子”,距離“三九二十七步” “三重殿宇” “九塊石板”,在建筑文化中將道家“三生萬物”的內涵與象征意義形象地顯現出來。

5.皇宮布局蘊含的中和對稱之美

中國文化崇尚“和合”、重對稱與中和之美,這是中國古代文化與文學的審美理想和藝術特征。北京皇宮建筑布局不僅在建筑命名上崇尚中和、對稱、平衡、和諧理念,而且北京皇城、宮殿建筑結構中蘊含著重和、尚中的思想,重中軸平衡對稱,使北京的皇宮紫禁城和它周圍建筑的命名、布局與空間關系獨具“和合”美學的文化特色:

“北京的皇宮卻獨具特色它不需要什么廣場或類似的空地,本身就是一座城,整個北京城區(qū)的百萬居民住房都以這里為中心布局……。從那里起有一條指向北邊的中軸線,大概有一英里長。在這條路的一端你大概看到前門的輪廓,路的東邊是天壇,西邊是先農壇。”[47]

以“中”為尊、中軸對稱的皇宮建筑布局:“中央的大門常常是關閉著,它是專門供皇帝使用的。車輛人流通常從左右兩邊的城門洞里通行。南大門或許是進入首都的門戶,因為從這里有一條連貫南北的大理石道路,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中軸。再往前走便是金頂紅墻的紫禁城,在金水橋前有兩條龍盤旋的華表,城的四角都設有角樓護衛(wèi)。……在如此寬闊的空間里錯落有致、協(xié)調一致。”[48]

北京孔廟體現的中和與對稱美。北京孔廟是中國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場所。孔廟,始建于1302年(元大德六年),建成于大德十年。門內院落共有三進,崇尚中軸對稱,中軸線上的建筑從南向北依次為大成門、大成殿、崇圣門及崇圣祠。從元朝建孔廟和國子監(jiān)建筑的命名表現了北方民族蒙古族和清朝滿族對儒學和圣人的崇敬以及儒學對事業(yè)大成具有重要影響的文化蘊含。

皇都北京宗教建筑的布局也具有崇尚中和與平衡對稱的文化美學觀念,以及祈求神靈賜福的意識。如觀音與關帝廟左右平衡對稱性及其神靈的崇拜意識:“在它(前門)的左右是兩座小廟,供奉著觀音和保衛(wèi)城市的關帝。 ”[49]

天壇和地壇南北對稱,日壇與樂壇東西對稱,既反映了天圓地方的文化內涵,又體現了對日月陰陽和諧統(tǒng)一的崇拜觀念:“象征宇宙?zhèn)ゴ罅α康募缐植荚诒本┙纪獾乃慕牵谀线叺奶靿蕡A形,北邊的地壇是方形,東邊是日壇,西邊是月壇。這些都是從周朝就開始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50]

6.中國建筑重天人合一與西方建筑尚天人相分的文化差異

在建筑命名、機構布局與形狀組合上,北京皇宮建筑崇尚和合、天地合一思想,與哥特式建筑崇尚天人對立意識形成鮮明的對比,凸顯了中國皇宮猶如 “大地那種平穩(wěn)莊重之感”:“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色彩艷麗的宮殿給人一種蘊含豐富距離遙遠的全新感覺。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望便知的那種直插云霄的哥特式建筑,哥特式的尖頂又細又高,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這里的中國宮殿,在我們看來,充滿了大地那種平穩(wěn)莊重之感。寬大的房間一列列有序地排開,富有貴族氣息,基礎都是牢固的石頭,更顯得不可動搖,與大地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黃色和鮮亮的色彩搭配起來更顯得具有特色,在藍天映襯下渾然一體,它表示了天地合一的思想。皇宮便向人們昭示著權力的威嚴和永恒。”[51]中國宮殿不僅“更顯得不可動搖,與大地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而且皇宮建筑色彩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藍色代表天,黃色象征地,天地和合統(tǒng)一,是“權力的威嚴和永恒”的象征與詮釋。

綜上所述,在中國文化傳播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熱心于傳播中國文化的外國學者中德國的衛(wèi)禮賢堪為典范。他懷著對中國文化憧憬與熱愛的情懷和客觀的態(tài)度,學習、研究與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民俗文化,在《中國心靈》中考證、解讀了中國建筑文化習俗重和尚中、陰陽和諧、崇拜龍鳳等情結的文化內涵,運用對比的研究方法比較中歐建筑文化的不同風格與天人對立和“物我的諧”的文化差異,不僅具有史料價值,而且具有跨文化學科研究的開創(chuàng)性學術價值與思想價值、拓展了中國文化承傳路徑與傳播方式,以至于影響了榮格等在內的西方學者,為中外文化的交流、傳播與比較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2]衛(wèi)禮賢.中國心靈·第一章·初到東方[M].北京:國際出版公司,1998.5-6.6.

[3][4][5][6][7][34]衛(wèi)禮賢.中國心靈·第十章·中國的農村生活 [M].北京:國際出版公司,1998.117.117-118.118.118.118-119.101.

[8][9][10][11][13][14][21][25][27]衛(wèi)禮賢.中國心靈·第九章·云岡石窟——我的日記片段[M].北京:國際出版公司,1998.105.102.103.102-103.105.106.103.116.116.

[12][18][20][26][29][30][31][32][33][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衛(wèi)禮賢.中國心靈·第十六章·北京[M].北京:國際出版公司,1998.224.223.210.208.206.206-207.207.208.225.207-208.207.207.217.214.212.213.213.214.214-215.209.212-213.215.216.217.214.217.

[15][16][17][19][24][28]衛(wèi)禮賢.中國心靈·第十五章·秀美的園林 [M].北京:國際出版公司,1998.193.192.192-193.195.195.195.

[22][23]衛(wèi)禮賢.中國心靈·第七章·孔府之旅和孔子后裔的婚禮[M].北京:國際出版公司,1998.79.79.

猜你喜歡
建筑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yè)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建筑的“芯”
現代裝飾(2020年6期)2020-06-22 08:43:12
山居中的石建筑
現代裝飾(2020年4期)2020-05-20 08:55:08
誰遠誰近?
聽,建筑在訴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啪啪啪亚洲无码|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5555国产在线观看| 亚欧美国产综合|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亚洲精品另类|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成人网|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尤物国产在线|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97国产在线播放|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av在线人妻熟妇|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性爱网站|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免费毛片视频| 欧美无专区| 成人蜜桃网| 蜜臀AV在线播放|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av永久|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福利片91| 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精品99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自拍中文字幕| 亚洲无码电影|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色婷婷在线影院|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99精品免费在线|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综1合AV在线播放| 99re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欧美激情成人网|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亚洲第一色网站|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 国产97色在线|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第七页|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区|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性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网视频| 青青青草国产| 国产黄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