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何廷明
(文山學院 政史系,云南 文山 663000)
八里坪村隸屬于云南省麻栗坡縣董干鎮,位于縣城東北部113公里處,距鎮政府所在地1.3公里,距中越邊境線20多公里,是一個漢民族聚居的邊境村寨。2010年,全村90戶農民共353人,以種養殖業、外出務工為主要經濟來源,是麻栗坡縣自然條件較好的村寨之一。該村民風淳樸,在風俗與禁忌方面,保留了很多傳統的特點。筆者在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規劃課題“當代中國邊疆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典型調查·云南部分”的調研過程中,對八里坪村的風俗與禁忌進行了走訪調查。
月子酒。在八里坪村,夫婦生育第一個小孩滿月后,要辦月子酒。產婦在月子期間,親友拿母雞、雞蛋、紅糖、糯米或糯米面去看望產婦和小孩,也有送小衣小褲、布料或以錢代禮的。辦月子酒這天,主人家要邀請送禮的親友和鄰居來做客。外婆家來的客人是結婚時送親的女賓。她們帶的禮品有背帶、小片、衣褲、貓頭帽、虎頭鞋、雞蛋、紅糖、糯米等。親友與小孩見面,爭相抱看,說些吉利、祝福的話語或逗笑取樂。下午,主人家煮糖雞蛋、湯圓、甜白酒等招待客人,辦三天四頓飯,5~10桌不等。散客時,主人家要給遠方的客人每人幾個紅雞蛋。
辦周歲,俗稱抓周。小孩滿一周歲時,要請親友、鄰居來做客,客人帶著禮物(或以錢代禮)來慶賀。外婆家來的還是做月子酒的客人。辦周歲這天,孩子穿個全新。抓周前要敬獻祖宗,祈求祖先在天之靈保佑孩子無災無病。在堂屋正中鋪一張席子和一床毯子,席子上擺放肉、紅雞蛋、粑粑、筆、算盤、秤、蔥、蒜、書、錢、柴等物。孩子坐在毯子上,隨心所欲去抓,一般抓三次即可。肉、蛋、粑粑代表生活主體;筆、算盤、蔥、蒜、書代表智力;錢、柴代表本領。通常以抓筆、算盤、蔥、柴、書為好,但不論抓到什么,主持者都會說得好上加好,例如抓著粑粑、蛋、肉等,主持人就說:“孩子以糧為綱,抓住根本。”抓著筆就說:“孩子今后字寫得好。”抓著書就說:“孩子以后讀書努力、學習好。”抓著蔥就說 :“孩子長大聰明透頂。”[1](P100-101)盡是恭維話、吉利話,主人家滿心歡喜,客人笑不絕口,整個場面洋溢著歡樂的氣氛。周歲生日之后,孩子一般都不過生日,村里有一句俗話叫做“大人生日一頓肉,小娃生日一頓打”。
殺年豬。殺年豬是農戶最喜慶的日子之一。養豬為的是賣錢貼補家用和過年殺吃。殺豬后,將豬油和肉加工存儲起來,平時食用。殺年豬日子有講究,一般殺“肥日”,如屬牛、屬蛇日最好,但如果主人屬牛、屬蛇要避開,屬豬日不殺。殺豬的人一天內殺單不殺雙,如果一家人要殺兩頭過年豬,須請兩個人來殺。
吃殺豬飯。殺豬前,要將日子告知親友,邀請他們來吃殺豬飯,殺豬這天還要再去邀請或電話通知。主人家要將豬身上最好的肉、肝臟、排骨等烹調來招待客人。親朋好友聚集一堂,大家邊吃邊喝邊交流,其樂融融,增進了親友間的情感。
起房蓋屋。這是一家人的大事,須提前準備錢、木料和選地基。選地基要請 “地理先生”用羅盤正方位。房子蓋土木結構的三格兩層瓦房,其中中梁的選擇最重要,主人家要精心挑選,無論選到誰家的杉樹,都要封一個紅封給杉樹的主人作為禮金。砍樹的時候,前三斧要念口訣,即“一砍山中王,二砍主人用你做中梁,三砍主人幸福萬年長”。中梁抬回來后要看管好,不能讓人從上面跨過,如果被人跨過,主人家會認為不吉,還得另選。
蓋房還要請“先生”用主人一家的生辰八字推算出吉日吉時,并告知親友屆時來幫忙。一面請木匠做屋架,一面平整屋基。立屋架這天,親友、寨鄰一起來幫忙。屋架立起來后,在柱、梁上貼“吉星高照”、“姜太公在此,諸邪回避”等紅紙條幅。上中梁是蓋房的重頭戲。中梁被染成紅色,中間鑿一小洞,用紅布包五谷雜糧填塞其間,用3、5個硬幣將一塊紅布鑲于中梁正中。梁的兩頭用繩子拴好,屋架上有兩個小伙子準備拉繩子上梁。選一只雄壯的大公雞,灌點酒后交給木匠師傅。吉時到,木匠師傅用雞冠血點梁,邊點邊高聲念:“雞血點梁頭,代代兒孫做諸侯;雞血點梁尾,代代兒孫當縣委!”點完后,將雞站立在梁上,并高聲喊道:“上梁!姜太公在此,諸邪回避!”放長長的鞭炮,屋架上的小伙立即拉起繩子,梁的兩頭還有兩個小伙幫著抬梁蹬梯而上。這時,木匠師傅又高聲念道:“一踩步步高升;二踩二紅有喜;三踩三山淘銀;四踩四季發財;五踩五子登科;六踩祿位高升;七踩吉星高照;八踩八方來財;九踩福祿壽喜進家門;十踩十全十美!”
上好梁,木匠師傅上到屋架上象征性地朝下拋撒兩樣東西:一是撒混有硬幣的五谷雜糧,邊撒邊念:“一撒東方甲乙木,主人金銀堆滿屋;二撒南方丙丁火;三撒西方庚辛金;四撒北方壬癸水。”為主人家祈求風調雨順、四方來財、平安幸福。小孩爭撿硬幣,大人在一旁起哄,十分熱鬧。二是拋撒粑粑,叫“拋梁粑”。男主人面朝屋外跪地,雙手將后衣拉起,接住木匠師傅拋下的最大一塊粑粑。之后,大人、小孩都爭搶木匠師傅拋下的粑粑,以沾喜氣。
新房建成,主人家擇日舉行搬家儀式,請“先生”或年長者來幫忙“打掃”新房,驅逐邪魔,之后即正式搬家使用新房。現在,人們多建蓋磚混結構的新房,很多傳統習俗逐漸消失了。
喝烤茶。在董干八里坪村,人們喜歡喝烤茶和用烤茶來待客,一年四季幾乎烤茶不斷。喝烤茶是祖宗傳下來的習俗,起于何時,無從查考,但人們都有一種感覺,即喝烤茶出門干活或走遠路,很少口渴。于是,久而久之,喝烤茶便成為當地民間的一種習俗。
烤茶很有講究。烤茶用的小罐子有銅罐、鋁罐、陶罐等。陶罐便宜,使用者較多。烤茶時要先將罐烤熱、烤燙后才放入適量茶葉,置于火邊烘烤,要隨時抬起罐子搖晃、翻顛,使茶均勻受熱。待茶烤香、烤黃,將開水倒進罐里,煮沸兩、三分鐘即可倒入杯子里喝。茶不能烤得太過,烤過了就不能喝了。
裝茶水的杯子是飲酒用的小陶瓷杯,僅倒三分之一杯,喝時要小口細品,而且要趁熱喝,冷了變成土色就不能喝了。烤茶的顏色深黑,澀味濃重,微苦,烤得好的茶喝后有甘甜回味。一罐烤茶反復加水可倒十二、三次,之后顏色逐漸變淡,茶味也不足了,需換茶重烤。
倒茶時,第一杯要先敬老人,其次是客人、家人。喝烤茶是敬客的一種表現,大家圍坐火邊,細品茶味,邊喝邊聊,氣氛特別融洽。
以酒待客。八里坪村民熱情好客,有親友來訪,必定熱情招待。客人落坐后,邊烤茶邊喝白酒或啤酒邊聊天,此亦是開展鄉村工作交心的最好方式之一。飲酒時不吃菜,喝完再倒,叫“喝冷淡杯”。客人喝得越盡興,主人越高興。如此待客習俗形成已久,家家如此。
吃年夜飯。進入臘月以后,村民們開始備過年柴、舂粑粑、殺年豬、置辦年貨。大年三十這天,所有農活都停了,一家人忙著貼春聯、門神和準備晚飯。敬神、獻天地時要獻豬頭和豬尾巴,寓意有頭有尾;吃飯之前,先敬獻祖宗,祈求祖宗保佑一家人來年身體健康、平安幸福、風調雨順、萬事如意,然后燃放長長的鞭炮。一家人圍著桌子吃團圓飯,無論男女都要飲點酒。
守年。在新、舊交替的大年三十夜,守年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村里有句俗話叫做“三十的火,十四的燈”,意即大年三十晚要燒一堆地火,紅紅火火;三十晚上獻飯時神桌上點亮的燈要一直點到正月十四日送年為止。因此,除夕晚上,家家都燒一堆旺火,希望來年紅紅火火,興旺發達,全家老小一起圍坐火旁,熬夜守歲。村里還有一個習俗是“三十晚上地火燒的疙瘩越大,來年養的豬越粗(即大)”。是夜,長輩要給小孩發壓歲錢。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除夕夜看“春晚”成為村里人們最高興的事。深夜12點一過,即燒香點燭接天地,鞭炮聲此起彼伏,預示著新的一年開始了。
大年初一搶新水。八里坪村有大年初一搶新水的習俗,村民把搶新水叫做“搶銀水”,即凌晨至天亮前去水井里挑水,去得越早越好,誰家第一個挑到水,誰家一年的運氣就最好。因此,夜間12點一過就有人打著火把、電筒,拿著三炷香、紙錢去挑水。到了水井邊,先點香、燒紙,祈求神靈保佑,然后才挑水。現在村里用自來水,搶新水的習俗逐漸淡化、消失了。
大年初一進財。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希望有一個好的開端,特別希望能進財。于是,村里的一些小男孩就會早早地象征性地抱幾根柴(財)來敲門,意在給主人家送“財”來。“童子送財”,主人家非常高興,第一個來敲門的給紅封,第二個給鞭炮,第三個不給,所以,小孩都力爭第一個去敲門,敲開的門越多,得到的紅封就越多。陳明清村長說,2008年春節大年初一凌晨,夏宗田家的兒子就來敲門了,邊敲邊說:“大爹,快開門!我給你‘送財’來了!”他接連敲了很多家的門,一早上得了70多元錢的紅封。
大年初一吃素、玩耍。大年初一天一亮,村民就用搶來的“銀水”煮茶、煮齋飯敬獻神靈。敬獻神靈的碗筷要擦洗干凈,不能沾半點油葷,否則就是對神的不敬。這一天,全天吃素,以示虔誠,但多為老年人,年輕人不信這一套。
大年初一人們盡情玩耍,玩撲克,打陀螺,跳繩。很多年前還挨家挨戶跳獅子拜年,主人家很高興,給紅封、餌塊粑粑,收到的禮物很多。陳村長說,他年輕時跳獅子頭,重達60斤,給主人家拜年時要三鞠躬,獅子頭不能落地,否則,主人家不高興,難度很大,一天下來,手酸腰痛,很辛苦,但組織者占了紅利的絕大部分,參與者積極性不高,后來就不跳了,很遺憾。
大年初二打牙祭。村里有句俗話:“年三十接天地,初二打牙祭。”初二清晨,家家戶戶都要殺一只大公雞敬獻財神,意即接財神進家,祈求財神保佑新年里做生意順順利利,財源廣進。因此,村里人都很看重打牙祭,敬神時要燃放鞭炮。
這一天,人們開始拜年,走親串戚,外出游玩,或帶點食品到已故親人的墳上祭掃,給過世的老人拜年。特別是近三年內有老人去世的人家,要去給新墳掃墓,敬獻水果,在墳前吃一頓飯。
拜年。分為拜外婆家、新婚拜年和拜干爹干媽三種情況。
拜外婆家。大年初二要到外婆家、舅舅家拜年,禮物是一塊肉、兩個餌塊粑粑。外婆家或舅舅家要給拜年者拜年錢。拜年是對外婆家的感恩,只要外公、外婆健在,就年年去拜年。
新婚拜年。新婚第一年,要拜娘家和結婚時參與送親的人家。禮物是一塊肉、兩個餌塊粑粑。第二年以后只拜娘家和分家另過的哥哥、弟弟家。三年以后可拜可不拜,但只要父母健在,都要去拜年,去看看老人家。
拜干爹、干媽。為孩子拜寄干爹、干媽的人家,過年期間要帶孩子去拜年,禮物有肉、粑粑或煙、酒、茶等,拜三年之后較隨意。
請春客。春節期間,親戚間互相請客吃飯,成為親戚間互相走動、聯絡情感的方式之一。現在生活好了,請春客的逐漸少了,原因是請客要收洗碗,很麻煩。
送年。春節期間,人們很少到田地里勞作,大多數走親串戚或在家里休息、娛樂,這是一年難得的農閑時間。到正月十四日送年,家家戶戶做一頓豐盛的晚飯敬神、獻祖宗,燃放鞭炮,一家人在一起吃一頓飯,亦很隆重。年一送就意味著春節結束,新一年的勞作就要開始了。
落氣。老人病危,家人要為其準備后事。老人落氣,子女接氣,放一封鞭炮告知鄉鄰,燒紙錢,為其剃頭、梳洗穿戴,在正堂屋搭一簡易床,頭內腳外停放。床下點一盞香油燈,為死者照明通往陰間的路,守靈者要時常添加香油,不能熄滅。同時請“先生”根據死者的生辰屬相查看歷書,確定入棺、掩蓋、起櫬、出殯、下葬等時間、時辰,選擇陰地。
入殮。按“先生”看好的時辰將死者入殮,蓋棺停放。若死者生前鑲過“金牙齒”或身上有金屬的東西要取出,不能帶入棺材。棺木前懸掛魂幡,安放香案,上面擺放靈牌、香爐、香、紙錢、供品,點一對蠟燭。前來吊唁的親友即在魂幡、靈牌前磕頭、燒紙錢。
趕信。出殯時間確定后,請村里一至二人去向至親報喪,稱為“趕信”。如果路程較遠且方向不同,趕信的人要分組去通知。過去交通、通訊不便,步行去趕信。現在大都使用電話通知遠方的親朋。
幫忙。從老人去世到出殯,子女輪流在棺木前守孝,喪事由總管安排幫忙的人料理。老人死后,村里的人都來安慰家屬和幫忙料理后事,來幫忙的人都要送點禮。為了更加有序地處理好喪事,八里坪村成立了“紅白事理事會”,設會長、副會長,分別由上、下村長擔任,骨干成員12人。他們負責組織幫忙的人做好各項工作。會長、副會長即是總管、副總管,他們先將死者起櫬、出殯的時間張貼出來,再將幫忙的人分為家里和野外兩個組,寫清楚張貼于死者家門口,讓來幫忙的人一目了然,久之則固定下來,以后家家如此。家里組主要負責喪事期間的伙食,又分為趕信、登記禮金、采買、撿菜洗菜、廚師、燒火、煮飯、抬菜、擺碗和收、洗碗等小組,各有負責人。野外組分為抬棺木、挖墓穴和壘墳小組。壘墳組提前將碑、石頭、沙、石灰或水泥、磚等運至墳地備用。挖墓穴小組則在出殯前一、兩個小時開挖。出殯時,抬棺木組將棺木抬到墳地,大家一起將墳墓壘起來。有組織的分工協作,使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為死者家屬減輕了負擔和壓力。
吊紙。老人死后,親友拿一把香、幾刀紙來給死者上香燒紙,包孝帕,撫慰家屬。孝子、孝媳在靈堂棺木兩側跪拜回禮。
上祭。出殯前一天,后家、嫁出去的姐妹、女兒、女婿、侄女、侄女婿等來上祭。上祭時,孝子出門跪迎,兒子、兒媳在棺木兩側跪拜回禮。上祭送大錢、祭幛、果品、禮金等。上祭者要向死者上香、燒紙錢、磕頭、包孝帕。
超度亡魂。上祭當晚,家屬要請先生為死者念經超度亡魂,請神開路。孝子、孝女要繞棺虔誠跪拜,反復多次,直至深夜。
出殯。按先生看好的時辰將棺木移出室外停放,稱為“起櫬”。棺木上蓋一床紅毯子,放一袋5至10公斤的包谷或大米。抬棺的大杠上放一只灌過酒的大紅公雞,叫“占材雞”。出殯時,一人在前撒買路紙錢開路,抬大錢、祭幛、金童玉女的緊隨其后。棺木前后各有一男子拉繩子,各有一人放鞭炮。孝男在棺木前,頭戴三靈冠及孝帕,手扶繩子,長子捧靈牌,次子執引魂幡,弓腰送行。孝女在棺木后,手扶繩子,弓腰送行。因對死者的不舍,親屬沿路痛哭不已。
搭橋。送喪隊伍在行進途中或遇橋,孝男孝女要一個接一個地面朝來的方向跪、撲于地,讓棺木從上方經過,稱為搭橋。通常要搭兩、三次橋。
繞官,又叫“回靈”。送喪隊伍行進到中途寬闊地帶時停下,由先生敲鈸念經引帶孝男、孝女繞棺正、反三周。繞棺畢,孝男下跪向幫忙的人磕頭致謝,吃幾顆糖,拴一小條紅線即返回家,到家時要洗手。棺木被抬到墳地按時辰下葬。
燒擦汗布。老人落氣時,家人用一塊白棉布為其擦汗,下葬當晚將布燒毀。據說,布的灰燼會變,如果變成字,死者來世就會變成有文化的人;如果變成花,來世就會變成女人。劉萬福、陳村長說,他們親眼見過燒擦汗布的變化。
送火。火對于人類至關重要,死人也不例外。安葬死者后,要連續三天給死者送火。安葬當天,家屬在墳前燒一堆火給死者,并告訴死者第二天到半路來取火。第二天傍晚,家屬到距墳地半路遠的地方燒一堆火,一邊叨念死者來取火,一邊告訴死者明天回家取火。第三天傍晚,家屬在自家房屋附近燒一堆火,一邊叨念死者來取火,一邊告訴死者火已經送完了。
赴山。安葬后的第三天,家屬、至親帶著香、蠟燭、紙錢、飯菜等到墳前獻飯,在新墳上添點土,插一掛墳錢,叫“掛青”。如果墳前的月臺未做好,可以續做。在墳前煮一頓中午飯吃,俗稱“赴山”。
回煞。下葬后,死者的魂魄會回家來收生前的腳跡,但不會驚嚇家人。“先生”根據死者的生辰、屬相推算,知道死者在兩、三天內的白天或晚上回來,叫“回煞”。按照先生看好的日子、時辰,死者回煞時,家人事先在大門坎后、神桌前和死者生前睡過的床前撒上薄薄的細灰,死者回來后會在細灰上留下雞、狗、豬、貓等動物腳印。根據細灰上顯現出的動物腳印,可知道死者已變成該動物。據說,變貓最好,雞次之。死者回煞時,家人要回避一下,如是夜間就早睡,是白天就出去避一下。如果死者生前在陽間罪孽深重,死后到陰間會被閻王爺用鐵鏈子拴著,回煞時會拖著鐵鏈子回來,細灰上會顯現出鐵鏈子印,如果家里是木板梯和木樓板,鬼魂經過時會發出“哐啷、哐啷”的響聲,很嚇人。
守孝。老人死后,家人要守孝三年。三年內,不得起房蓋屋,不得栽茄子(意即不得讓下一代“缺子”),要在死者的忌日給死者燒紙錢、獻飯。正大門的對聯,第一年貼白色的,要圍繞思念亡人的悲痛心情來寫,一年后換貼紅色的。
守孝三年的程序大體是:死后滿7天,家人要給死者燒紙錢,叫燒“頭七”,以后滿21天燒“三七”,滿35天燒“五七”,滿四十九天燒“七七”;滿100天,死者的家屬與至親到墳前煮飯吃,給死者燒香、燒紙錢、獻飯;滿一周年,除燒香、燒紙錢、獻飯外,家屬要殺一只羊招待客人;滿三年,家屬與至親一起給死者燒香、燒紙錢、獻飯,家屬做一頓飯菜招待客人。至此,守孝結束。古人說:“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弟子規》語)為死者守孝,寄托了活著的人對死者的哀思。
婦女生孩子的第一天,碰到不知情的人來家里,主人家要剪下來者的一點褲腳,稱為逢生。
月子里,小孩夜哭不止,打一碗水放在神桌上,碰到有外人來家里(男女不限,動物如豬、雞、狗均可),將水倒掉,把孩子拜寄給他(她、它)做干兒女,孩子就不哭了。
產婦在月子期間,奶水被“采”走,小孩無奶吃。主人家拿三張紙錢、三炷香、一碗水到一棵樹下,點香、燒紙、念口訣,被“采”走的奶水就會被取回。為避免奶水被“采”走,產婦擠點奶水在臥室門的鎖眼里,將鎖按下鎖住,任何人都采不走奶水。
生小孩后到外婆家報喜,生男孩抱母雞、生女孩抱公雞去報喜,外婆家來吃月子酒時亦要拿相反的雞來。
父、母帶未滿周歲的孩子外出走親串戚,白天要在孩子的額頭或臉上涂擦少許鍋底黑灰,叫做“擦花臉貓”;在背孩子的背帶上插桃葉、茅草或拴剪刀、小刀;夜間走路要點一炷香抬著走,其目的都是為了避邪,讓邪惡鬼魂遠離孩子。
小兒夜哭不止,用紅紙寫上“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夜哭郎,君子過路念三遍,一覺睡到大天明”貼于路邊的電線桿、墻壁、道路交叉口,讓過路的人讀一讀,念一念,小孩夜間就不再哭鬧了。
嬰、幼兒衣褲、小片等洗后晾曬在屋外,太陽落山前要收回家,忌在房外過夜,否則,孩子穿了會生病,面黃寡瘦。
懷孕婦女不得坐或橫跨在別人家的大門檻上,否則,會被視為不吉利,該孕婦將被認為不懂規矩,會被主人家咒罵;不得進入辦喜事的人家和參加別人的婚禮,更不得進入新人的房間;不能去看坐月子的產婦,否則會將產婦的奶水采走,使嬰兒無奶吃,如果碰到這種情況,就要到該孕婦家要點鹽或米湯來給產婦吃,產婦才會有奶水,該孕婦則會被視為無知。
產婦做月子期間忌出大門,不得在神桌前站或坐,因為身子“臟”。生孩子40天內不得到鄰居家串門,否則,主人家不高興;不得洗冷水,否則,以后手、足關節會疼;頭不得被風吹著,否則,以后會經常頭疼;不得吃辛辣和生冷食物,否則,以后胃會經常疼。
二月初一至初四,是白龍會、毛蟲會、土蠶會忌日,這幾天不動土,不做農活,否則,以后田地里害蟲多,危害莊稼。生產隊年代放假休息,人們趁機走親戚,至今如此。
過去,女人不犁田地。據說,女人犁田耕地,牛會流淚。現在,男的大部分外出打工,在家的婦女承擔起此項農活。
大年三十晚不掃地,不外出倒垃圾,否則會破壞來年財運;繩子、竹竿要收好,不得亂放,否則,大年初一看見繩子、竹竿,以后上坡會遇到蛇。
正月初一,小孩不能花壓歲錢,即“初一不出財,初二、初三滾進來”;不揭甄蓋,否則,以后蒼蠅多,還會飛到甄子里;不開正門,女人不能進別人家正門,如果男孩進來,被認為是“進財”;不得吹火,吹火莊稼會火風(即無收成);不得燒粑粑,燒粑粑有可能吹火,玉麥會火風;燒火煮飯,不得敲灶內的火柴頭,否則,犁地時犁頭會常斷;老人不叫孩子起床,靠自己醒,自己起,如果老人叫孩子起床,跳蚤會跟著一起起來,以后跳蚤特別多;婦女不得做針線活,否則,蟲子會鉆進莊稼、糧食里;不得掃地,否則以后風大,會損害莊稼,玉麥會火風;要吃豆面、花生面裹的湯團,否則,家里的雞下的蛋會很小。
正月十六不做農活。這一天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不能動土。否則,你動它一天,它動你一年,會遭鼠害。
正月二十祭風雨,不挖地,否則,這一年風會很大,會吹倒莊稼。生產隊年代放假一天。
忌貓從死者身上或棺木上經過。據說,貓身上帶有靜電,從死者身上或棺木上經過,死者或棺木就會站立起來,十分嚇人。因此,守靈者要嚴防貓進入靈堂。
老人辭世,忌戴孝帕進入他人家,否則,會被認為給該戶主人家帶來惡運,須賠禮道歉、放鞭炮、掛紅。
老人辭世的一段時間內,家屬不得進入他人家,否則同樣會給他人家帶來惡運,主人家會非常不悅。
風俗與禁忌雖然沒有理論和事實依據,但一旦流傳,人們都有一種敬畏感,不愿去觸犯,都希望給別人留下好印象。這樣,風俗與禁忌得以在民間世代相傳。
[1] 麻栗坡縣民族事務委員會.麻栗坡縣民族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