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芳,柯衛東,劉義滿,李雙梅,劉玉平,彭靜,李峰,葉元英
(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430065)
水處理對芋生長及產量的影響
黃新芳,柯衛東,劉義滿,李雙梅,劉玉平,彭靜,李峰,葉元英
(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430065)
為闡明水旱環境和深水脅迫對芋生長和產量的影響,選用1個綠柄多子芋品種江漢芋,設計缸栽試驗,采用4個處理,即淺水栽培、旱地栽培、7月上旬和8月下旬分別采用深水脅迫20 d后恢復淺水栽培,各處理重復3次,比較芋在各種處理下的生長狀況及產量。試驗結果表明,水處理對芋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差異不顯著,表明芋對水旱生態環境有一定的適應能力;水生環境使芋的葉片數減少,根變短,使母芋質量增大,子孫芋總質量變小,球莖總質量減小,芋形指數增大,延緩和阻礙干物質從上一級球莖向下一級球莖的分配和積累。深水脅迫處理的時期越晚,變化趨勢越明顯。芋宜旱栽,在栽培過程中應保持充足的水分供應。
芋;水處理;生長;產量
芋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中國、印度、馬來半島等熱帶沼澤地方,世界上廣為栽培。芋的原始種生長在水濱地帶,隨著水的漲落而發生形態變異,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及人類干預,形成了水芋、水旱兼用芋、旱芋3種生態型[1]。在實際栽培過程中,栽培者往往根據當地長期形成的習慣來選擇品種和栽培方法,隨意性較大。因此,有必要對芋的水旱生態適應性進行研究。
芋分為多子芋、多頭芋、魁芋3種類型[1~3],多子芋分為3個品種群,即綠柄品種群(葉柄綠色,芽白色)、紅紫柄品種群(葉柄紫色,芽白色)、烏綠柄品種群(葉柄烏綠色,芽淡紅色)[4]。多子芋是我國芋栽培中最為廣泛的一種芋類型[5]。因此,利用多子芋類型品種進行水處理對芋生長和產量的影響具有代表性。
1.1 試驗材料
江漢芋,綠柄多子芋品種,湖北武漢地方品種,為國家種質武漢水生蔬菜資源圃保存的芋資源。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04年在武漢市蔬菜科學研究所進行。采用缸栽,缸高33 cm,直徑40 cm。栽植前,將土曬干,敲碎并混合均勻,每缸裝土至缸3/4處。栽植前,先育苗。2004年4月16日,選擇球莖完整、頂芽健壯、質量約50 g的子芋或孫芋作種芋,在準備好的苗床上育苗,正常管理。5月25日,當芋長有3片左右真葉、苗高20 cm左右時帶土移栽至缸中,每缸定植1株。試驗為完全隨機排列,4個處理。
4個處理分別為,對照(CK):淺水(保持0~5 cm淺水層)栽培27株;T1:旱栽處理,缸底鉆一小孔,土壤保持疏松濕潤,種植27株;T2:用淺水栽培CK作為處理樣本,6月16日至7月6日深水處理后恢復淺水栽培,種植18株;T3:用淺水栽培CK作為處理樣本,8月3~23日深水脅迫處理后恢復淺水栽培,種植18株。T2淹水深度為25 cm(最長葉柄長平均為31.4 cm),T3淹水深度為40 cm (最長葉柄長平均為58.8 cm)。每次深水脅迫處理20 d后及芋最終成熟收獲后取樣測試,每次測試取其中3次重復即9株,整個試驗缸數共90缸,即90株。
1.3 測定指標及方法
①農藝性狀 株高、葉片數、分株數量等地上部分性狀于每次深水脅迫處理完畢后測定。單株母芋質量、子芋質量、子芋數量、孫芋質量、孫芋數量、球莖縱徑、球莖橫徑、芋形指數等球莖性狀及根部性狀于每次深水脅迫處理完畢后及11月6日芋成熟采收后測定。芋形指數是指新鮮球莖的縱徑與橫徑的比值,即芋形指數=球莖縱徑/球莖橫徑[6]。
②葉綠素含量 每次深水處理完成后,立即采摘完全展開的最新功能葉,采用《現代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南》中的光電比色法測定[7]。
③干物質含量 烘干法,每個樣品兩次平行測定,取平均值。
2.1 水處理對芋的葉和根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株高表現 T1>CK>T2(T3),除第二次深水脅迫處理(T3)后各處理間株高差異不顯著外,第一次深水脅迫處理(T2)后各處理間的株高、葉片數及第二次深水脅迫處理后各處理間的葉片數差異達極顯著或顯著水平。第一次深水脅迫處理后,旱栽處理T1分株數顯著高于CK和T2;第二次深水脅迫處理后,旱栽處理T1極顯著高于CK和 T3。芋的分株是指新生子芋或孫芋在膨大的過程中,因感受高溫而萌發的植株,分株的多少反映了芋球莖形成的早晚和多少??梢钥闯觯翟蕴幚淼姆种陻底疃?,其子芋或孫芋的形成時期最早,數量最多。
從表1還可以看出,水處理對根數的影響差異不顯著,但對根長的影響達差異極顯著水平,表現為T1極顯著高于CK、T2、T3,表明旱栽處理對根數的影響差異不顯著,但卻使芋根長極顯著地增加。
從表1還可以看出,水處理對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差異不顯著,說明在水旱生態環境中,芋植株葉色的變化不大,表明芋對水旱生態環境有一定的適應能力。
2.2 水處理對芋生長過程中球莖質量和數量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第一次深水脅迫處理后,各處理間除單株母芋質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外,單株子芋質量及數量、單株孫芋質量及數量、單株子孫芋總質量的差異都不顯著,但從第一次深水脅迫(T2)到淺水對照(CK)到旱栽處理(T1),單株母芋的質量,單株子芋、孫芋的質量和數量呈增加趨勢。而第二次深水脅迫處理后,各處理間除單株母芋質量、單株子芋數量差異不顯著外,旱栽處理(T1)的單株子芋質量、單株孫芋質量、單株子孫芋總質量、單株孫芋數量極顯著或顯著地高于水生環境中的處理T3或CK,且從第2次深水脅迫處理(T3)到淺水對照CK到旱栽處理T1,所有項目數值都逐漸增加。對以上2次深水脅迫處理結果分析表明,水生環境不利于芋球莖的生長;同時,深水脅迫處理的時期越晚,對芋球莖的形成越不利。

表1 水處理對芋的葉和根的影響

表2 水處理對芋生長過程中球莖質量和數量的影響

表3 水處理對芋球莖最終產量及芋形指數的影響
2.3 水處理對芋最終產量及芋形指數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各處理間單株母芋質量、單株子芋質量及數量、單株子孫芋總質量、單株球莖總質量差異不顯著,各處理間單株孫芋質量及數量的差異達顯著水平??梢钥闯觯h境使單株母芋質量變大,而使單株子孫芋總質量及單株球莖總質量變小,深水脅迫處理的時期越晚,變化趨勢越明顯。另外,旱栽處理T1的曾孫芋質量及數量極顯著地高于其他處理。從單株母芋質量、單株子孫芋總質量及單株球莖總質量的變幅來看,T3、T2及CK的單株母芋質量分別比 T1增加 45.4%、23.2%、26.0%,T1的單株子孫芋總質量分別比T3、T2及CK增加139.5%、85.2%、36.0%,T1的單株球莖總質量分別比T3、T2、CK增加61.2%、48.0%、19.3%。說明深水脅迫處理及淺水對照不利于芋球莖的形成,深水脅迫處理的時期越晚,對芋球莖最終產量的形成越不利。
芋形指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芋的形狀,芋形指數越大,表示芋越長。從表3可以看出,水生環境(T3、CK、T2)中母芋的芋形指數與旱栽處理(T1)之間的差異達極顯著水平;不同處理間子芋的芋形指數差異不顯著;不同處理間孫芋的芋形指數差異達顯著水平。從T3、T2、CK到T1,母芋、子芋、孫芋的芋形指數呈變小趨勢,僅個別處理間的母芋、孫芋的芋形指數有較小的波動,可能是由試驗誤差引起。
2.4 水處理對芋球莖干物質含量的影響
在表4中,從縱向來看,2次深水脅迫處理完成時,芋同級球莖干物質含量表現為T1>CK>T2(T3)。芋成熟收獲后,芋同級球莖干物質含量表現為T1> CK>T2>T3,僅T2的孫芋比T3略低。從橫向來看,當第一次深水脅迫處理 (T2)完成時,T2和淺水對照CK的母芋的干物質含量都比子芋高,而旱栽處理(T1)球莖的干物質含量已出現子芋高于母芋的情況。當第二次深水脅迫處理(T3)完成時,T3和淺水對照CK球莖干物質含量表現為母芋>子芋>孫芋,而T1球莖的干物質含量表現為孫芋>子芋>母芋。當芋成熟收獲時,T3、T2、CK球莖的干物質含量才出現孫芋>子芋>母芋,而T1的球莖干物質含量已出現曾孫芋>孫芋>子芋>母芋。不同水處理間球莖干物質含量的這種關系變化,表明水生環境延緩了干物質從上一級球莖向下一級球莖的分配和積累,深水脅迫處理的時期越晚,影響越嚴重。
2.5 水處理對芋球莖干物質分配率的影響
干物質質量=鮮質量×干物質含量。在表5中,從縱向來看,2次深水脅迫處理完成后,各處理間同級別球莖的干物質分配率表現為從T2(T3)到CK到T1,母芋逐漸減少,子芋和孫芋呈增加趨勢,僅第二次深水脅迫處理完成后,T3的孫芋略高于淺水栽培對照(CK)的孫芋。到芋成熟收獲時,從T3、T2、CK到T1,母芋和子芋逐漸減少 (僅T2的子芋比CK略低),孫芋呈增加趨勢,且旱栽處理(T1)的干物質已分配至曾孫芋。從橫向來看,第一次深水脅迫(T2)完成后,T2、CK與T1的干物質分配率都是母芋高于子芋。第二次深水脅迫處理(T3)完成后,T3、CK的干物質分配率以母芋最高,而T1是以子芋最高,且孫芋高于母芋。到芋成熟收獲時,干物質分配率表現為T3的母芋最高,而T2與CK已出現子芋最高的情況,而T1卻已出現孫芋最高的情況。以上結果進一步表明水生環境阻礙了干物質從上一級球莖向下一級球莖的分配和積累。

表4 水處理對芋球莖干物質含量的影響 %

表5 水處理對芋球莖干物質分配率的影響 %
本試驗研究表明,水處理對芋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差異不顯著,同時,深水脅迫處理未出現根腐爛現象,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芋對水生環境有一定的適應能力。水生環境使芋的葉片數減少,旱生環境使芋的葉片數增加,從而導致水生環境中芋葉片光合作用的合成物質減少,而旱栽處理中芋葉片光合作用的合成物質增加。水生環境使芋的根變短,而旱栽處理使芋的根變長,從而使旱栽處理植株可吸收深層土壤營養,這與已有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8]。由于水生環境中芋葉片光合作用合成的物質減少,根部吸收的營養減少,致使水生環境中植株的球莖總質量減小,這與黃新芳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
同時,研究還表明,水生環境延緩和阻礙了芋干物質從上一級球莖向下一級球莖的分配和積累,結果在球莖總質量減小的前提下,植株母芋質量增大,子孫芋總質量變小,深水脅迫處理的時期越晚,變化趨勢越明顯。彭靜等[10]研究表明,多子芋在實行水栽時,不僅球莖的干物質含量下降,而且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也降低,僅蛋白質含量略升高。因此,芋雖然是喜濕作物,但水分過多對芋生長不利。我們認為,芋適宜旱栽,但旱栽時,應保持充足的水分供應,尤其是在7~8月的高溫季節,葉片蒸發量大,植株進入生長盛期,畦溝內可保持少量淺水,滲濕上壟,切不可長期淹水[11~14]。本試驗以多子芋為試驗材料進行研究,多子芋以食子孫芋為主,母芋的食用價值較低,一般不食用。對多子芋而言,水生環境不利于芋的生長和產量的形成。而對于以食用母芋為主的檳榔芋而言,水生環境對其生長和產量的影響還有待研究。
[1]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中國蔬菜栽培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7.
[2]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植物志(第13卷第2分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68-74.
[3]張志.芋的起源、演變和分類[J].江西農業科技,1982(7):24-25,31.
[4]黃新芳,柯衛東,葉元英,等.多子芋葉柄及芽色的多樣性及芋形觀察[J].中國蔬菜,2002(6):13-15.
[5]張谷曼,楊振華.中國芋的染色體數目研究[J].園藝學報,1984,11(3):187-190.
[6]黃新芳,柯衛東.芋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26-28.
[7]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市植物生理學會.現代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95-96.
[8]周廣生,徐才國,靳德明,等.分蘗期節水處理對水稻生物學特性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2005,38(9):1 767-1 773.
[9]黃新芳,柯衛東,李峰,等.多子芋3個品種群球莖質量和數量的差異顯著性及變異性比較[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08,9(1):73-78.
[10]彭靜,黃新芳,柯衛東,等.水旱生態環境對芋品質性狀的影響[J].長江蔬菜,2010(14):46-48.
[11]鄭世發,趙應忠.通山多子芋生長動態與產量構成的初步觀察[J].中國蔬菜,1985(1):17-19.
[12]周雙慶,張庚林,李粉林,等.金壇紅香芋地膜覆蓋高效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08(2):29-30.
[13]邢兆光,趙長花.覆膜芋頭豐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11):38,41.
[14]王康.荔浦香芋高產無公害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08(2):20.
EffectsofWaterTreatmentsonGrowthandYieldofTaro[Colocasiaesculenta(L.)Schott]
HUANG Xinfang,KE Weidong,LIU Yiman,LI Shuangmei,LIU Yuping, PENG Jing,LI Feng,YE Yuanying
(Wuhan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Wuhan 430065)
To explain the effects of aquatic and xer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deep water stress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taro [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a bowl experiment including four treatments was designed by using the green-petiole taro cultivar Jianghanyu with numerous cormels as material.The four treatments were shallow water cultivation,xeric cultivation,and 20 days'deep water stress in the first ten-day period of July and last ten-day period of August and then being regained the shallow water cultiv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water treatments on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in leaves,which indicated that taro had both adaptability to aquatic and xer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s.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the leaf number and root length of taro reduced,with the yield of corm increased,the yield of cormels and total yield of corm and cormels reduced,the index of corm and cormels enlarged,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dry matter delayed and blocked.The later the deep water stress treatment carried out,the more obvious the above changing trends were.Taro should be cultivated in drylands,in addition, enough water should be supplied in the cultivation.
Taro;Water treatment;Growth;Yield
10.3865/j.issn.1001-3547.2012.16.016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2AB097)資助
黃新芳(1968-),男,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芋種質資源研究,E-mail:huangxinfang99@163.com
柯衛東,通信作者,推廣研究員,主要從事水生蔬菜種質資源及育種研究,E-mail:wdke63@163.com
201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