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謝雙雙
近兩三年,溫州眼鏡產品出口呈弱態發展,根據溫州市眼鏡商會提供的數據,2011年1至5月份,溫州眼鏡產品前四個月的出口金額同比均為負增長,下降幅度在20%至40%之間,只有到了5月份才實現小幅增長,同比增長6.4%。溫州眼鏡業生產形勢不容樂觀,國際競爭力穩中呈弱化態勢,如何保持和提高其國際競爭力,搶占更大的國際市場份額,促進溫州區域經濟的發展,保證溫州中小企業的穩步成長和社會穩定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2008年因為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增長率略有下降。溫州眼鏡產品出口總值5.7131億美元,占全國眼鏡出口值的40%,占浙江眼鏡出口值的81%。同比增長10.9%,產品80%以上銷往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太陽鏡出口量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0%。2009年出口總額達5.23億美元,增幅為-6.3 %,首次出現負增長。溫州眼鏡產品在2010年出口達到6.36億美元,占世界眼鏡產品總出口額的 4.7%。2011年,溫州眼鏡產品出口出現增速緩慢,出口額達到7.6億美元,占世界眼鏡產品總出口額的5.9%(數據來源:溫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溫州眼鏡行業協會)。
溫州眼鏡的國際市場占有率指兩種產品占世界此產品出口總額的比例。
其計算公式如下:IMSij =Xij/Xwj
該指數IMSij的數值介于0和1之間,數值越高則說明i國j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越強,反之,競爭力越弱。根據溫州統計局、海關數據統計所得,溫州眼鏡產品中的眼鏡架及其零部件的國際占有率從2007年至2011年分別是2.5%,2.6%,1.9%,1.9%,1.8%;成鏡的國際占有率為5.5%,5.2%,3.7%,3.6%,2.7%。溫州的成鏡出口國際占有率在2008年高居榜首,2009~2011年有所下降,競爭力稍有弱化,但溫州眼鏡架出口額占全國出口總額的 7.9%,溫州成鏡占全國眼鏡出口總額的11.9%,跟其他國家競爭對手和國內競爭對手相比, 其較高的國際市場占有率說明了溫州眼鏡產業是出口導向型產業。
產品的出口貢獻率表示其產品的出口額在總的出口額所占比例,說明了產品對于總出口額做了多大的貢獻。
計算公式如下:
Ci=Xit/Xt
根據溫州統計年鑒2007~2011年、海關信息網數據統計所得,2007~2011年溫州眼鏡架及其零部件的出口貢獻率分別為1.6%,1.5%,1.6%,1.4%,1.4%;成鏡的出口貢獻率分別為3.5%,3.2%,3.1%,2.7%,1.9%。
2007~2011年,溫州眼鏡產品中的眼鏡架和成鏡兩類產品在溫州市外貿總出口額的比重比較穩定,出口貢獻率前者在1.3%到31.6%之間徘徊,后者在1.9%到3.5%有所變動之間,尤其是最近兩年,增長有所下降。
溫州眼鏡以下兩種產品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指溫州眼鏡的出口額占溫州外貿總出口額的比重除以世界上同類產品除以世界總出口額的比重。當指數大于2.5時,說明此類產品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數值越大,表明競爭力越強大。2007~2011 年溫州眼鏡架及其零部件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分別為6.8、6.9、4.3、3.7、3.8;成鏡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分別為15、13.8、8.6、7.2、5.6。
溫州的眼鏡架及其零部件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在2009年后有所下降,說明2009年開始溫州眼鏡的國際競爭力受到一定影響。
溫州眼鏡產品的出口在最近兩年中競爭力穩中有所下降,制約著溫州整個眼鏡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其主要因素分析如下:
缺少中國馳名商標和全國知名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不夠強。企業文化不健全,不注重塑造品牌。政府對溫州眼鏡國際品牌的打造,沒有足夠的支持力度,產品的宣傳途徑單一,廣告宣傳投入較少,消費者的認知度低。溫州較有知名度的眼鏡品牌數量較少,如浙江溫州最大的眼鏡企業信泰集團的“海豚”牌,遠洋的“海浪”牌;而泰恒“ Tornado”太陽鏡則是溫州眼鏡行業目前唯一的中國馳名商標。
企業缺乏創新意識和進取意識,民工荒以及高科技人才的缺乏阻礙了企業轉型升級,例如,溫州的部分眼鏡制造企業還停留在貼牌生產,缺乏高科技和管理人才的支撐,自主創新開發能力較薄弱,產品嚴重同質化,無法從產業的轉型升級中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民間資本投資轉入“股市”“煤市”“房市”和“民間放貸”。溫州大部分產業投資和民間資金集體流向非實體部門,比如旅游業和娛樂業產生了“過度金融化”的問題。企業缺乏資金和融資渠道。溫州眼鏡行業資深人士紀仁美指出,減少的企業并不是完全消失,很多搬到了外地(例如江西余江等地)。眼鏡制造產業逐漸轉向地大、勞工相對少的中西部地區。
在2012年開春,用工短缺形勢緊張加劇。2011年底,溫州政府職能部門組織的座談會上,溫州中小眼鏡生產企業普遍反映,企業的流水線生產受阻,用工荒是阻礙企業發展的最大因素,一線工人的招聘難上加難,訂單因此流失嚴重。
日益增多的知識產權糾紛、貿易壁壘對溫州眼鏡企業的較大打擊和人民幣升值等,對于眼鏡制造業具有推動和倒逼作用。從2001年土耳其啟動對中國眼鏡出口產品的反傾銷調查程序,牽涉到溫州10余家眼鏡生產企業,此后一發不可收拾。2004、2005年每年溫州遭受貿易壁壘事件至少7起。2009年的米蘭國際眼鏡展期間,溫州某一企業卷入了和國外企業的知識產權糾紛的官司。這些案例造成的結果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影響到其信譽,外貿成交額受到限制,且削弱了國際市場競爭力。
溫州的眼鏡和配套企業大約1800多家,產值超億元企業僅10家。具有一定規模的溫州眼鏡生產企業有信泰、遠洋、泰恒,黎東眼鏡有限公司、正大眼鏡有限公司、愛氏光學實業有限公司、三彬光學有限公司、恒輝眼鏡廠、中民眼鏡有限公司、八達光學有限公司、甌海長虹眼鏡有限公司、甌海眼鏡有限公司、金達眼鏡有限公司等,余下的一批屬于小企業,規模偏小,產品采用海外代理商,貼牌生產,設計外包等方式賴以生存。
從2008年蔓延的歐美市場國際金融危機、次貸危機和歐盟債務危機,人民幣接連升值等共同作用下,全球經濟疲軟,溫州眼鏡產品對歐盟,東盟國家的出口最近兩年縮減。
鼓勵溫州眼鏡企業在境外營銷,設立營銷機構。目前,經過兩年時間的磨礪,溫州企業在亞洲最大的網絡銷售平臺淘寶網上開出了1000多家網絡銷售店,總數排在全國城市的第12位,其中眼鏡企業的專營店少之又少,眼鏡企業可以仿效鞋服企業著力做淘寶商城上的銷售平臺,擴大營銷范圍。對于眼鏡企業的海外投資要進行積極引導,鼓勵其抓住機遇,搶占海外市場。
展會是眼鏡企業營銷計劃中的重點,成功的眼鏡企業營銷是要帶動本身企業的整體銷售業績。因此,展會營銷是眼鏡企業國際業務拓展的好渠道。要積極組織溫州眼鏡企業參加米蘭、巴黎、香港、上海等國際性專業眼鏡展會。
要大量地投入到科技進步和招攬人才上。注重與國內外大學和科研所進行技術合作,在外部要形成一個高技術團隊,生產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為主要戰略,利用產品的優勢大力開拓國際和國內新市場,同時帶動企業內的技術人員在技術科研上快速成長起來。除了一批產科研的高級人才,還需要熟悉外貿規則、懂得反傾銷和特保措施的外貿人才在開拓市場上發揮重要作用。
首先,四大國有大銀行應當設立專門針對中小眼鏡生產企業的信貸部門,制定扶持中小民營企業的長期規劃和措施,能夠引導民資“突破重圍”,健康發展,改善投資環境,解決融資問題。
溫州醫學院近年來重視科技成果產業化,在生物制藥、醫療器械、眼視光產業等方面均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工作。溫州眼鏡行業應該充分聯系大學、科研單位,促使產學研一體化,提升自己產品的高科技含量,打破貿易壁壘,提高產品的國內外競爭力。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建議說,面對眾多的知識產權糾紛,溫州民營企業應該從產品研發設計到原材料采購,生產過程控制都要建立起系統的知識產權管理標準。要始終把發展的質量放在首位,正確處理好速度與結構、效益、環境保護的關系,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從對產品數量的追求轉向對產品高品質的追求。
[1]理查德·維爾特(Richard H.K Vietor).國家競爭力(How Countries Compete)[M].劉波,徐晴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林俐.民營企業國際化經營研究——基于溫州的實踐[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3]魯桐.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戰略選擇[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6).
[4]應祖備.金融危機對民營企業對外貿易影響的評價分析——基于對117家溫州企業的問卷調查[J].經濟研究導刊,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