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晨風
香港東區醫院外科醫生黃浩卿今年1月跳樓自殺身亡,不久前被發現是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引發港人恐慌。香港醫管局及衛生署近日召開第二次專家會議后,決定采取行動。衛生署專家組稱,這次事件風險較以往個案高,首次進行“回顧調查”,從27日起緊急追查過去兩年由黃浩卿進行手術的140名病人,為他們進行快速艾滋病病毒測試及輔導。
據香港《明報》27日報道,衛生署專家組認為,由受感染醫護人員傳染艾滋病病毒給病人的可能性很低,但基于審慎預防原則,首階段會先“回顧調查”曾在過去兩年內接受黃浩卿手術的140名病人。他們大部分都曾接受包括切除胃部、大腸及膽囊等復雜手術,感染機會相對較高。
香港醫管局26日起聯絡140名曾接受黃浩卿手術的病人,安排他們自愿進行快速病毒測試及輔導,同時還設立保密熱線方便市民查詢,由醫護人員評估是否需要跟進。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林大慶表示,專家組自1994年成立至今,共接獲20起醫護人員感染艾滋病個案,之前19起因醫護人員參與的醫療程序風險低,沒有追查病人,但考慮到這次事件的獨特性及傳播風險相對較高,因此首度決定展開“回顧調查”,下一步會根據測試結果,研究是否需要進一步擴大跟進范圍。
負責統籌血液檢測的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曾艾壯說,檢測過程將嚴格保密,預計在一兩天內就會有結果。一旦發現有呈陽性反應,會進行分析以確定其感染途徑。
外號“靚仔醫生”的35歲外科醫生黃浩卿今年1月13日從灣仔住所跳樓,自殺原因尚在調查,他出事前已有艾滋病初期病征,但并未向院方呈報。輿論質疑醫管局沒有強制要求醫護人員呈報個人健康是罔顧病人利益。但醫管局回應表示,目前醫護人員自愿呈報感染艾滋病,十年來運作良好,強制呈報反而可能弄巧成拙。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岳3月中旬證實黃浩卿患艾滋病后,就有媒體批評當局在自殺事件發生后兩個多月才正式對外公布實情,反應遲緩。還有媒體批評說,當局不斷強調醫生將艾滋病傳染給病人的機會不高,但始終不能排除病人不會受感染,沒有立即主動跟進有感染危機的病人“實在離譜”。
環球時報201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