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韓國、美國、日本、法國、德國記者 李大明 蕭達 李珍 楊明 青木 ●韓相烈 汪析 柳直
朝鮮27日打破連續幾天的沉默,宣稱決不放棄衛星發射計劃。日本《讀賣新聞》稱,朝鮮“是與國際社會為敵”。就在朝鮮發出聲明兩個小時后,50多個國家領導人參加的首爾核安全峰會在朝鮮半島另一端閉幕,峰會發表公報誓言“避免核恐怖主義的風險”,《韓國時報》強調,公報內容繞開了朝鮮。過去兩周,從朝鮮宣布衛星發射到奧巴馬踏足三八線隔著防彈玻璃觀察朝鮮,朝鮮半島暗流涌動。美聯社稱,朝鮮衛星發射計劃劫持了首爾核安全峰會。事實上,在美日韓的推動下,以“增進核材料安全、防范核恐怖主義”為主題的這次峰會,過去兩天很多時候更像一個宣傳朝鮮有多危險的劇場。27日,韓國媒體總結說,“國際社會異口同聲批評朝鮮衛星發射”是峰會的一大成果,是韓國的勝利。但從昨天看,這種批評沒有壓住朝鮮。《韓國時報》稱,“朝鮮衛星發射逼近攤牌”。
《首爾公報》避免提及朝鮮
“溫和的核安全峰會公報尋求‘更安全的世界。”路透社如此評論昨天下午閉幕的首爾核安全峰會,稱公報的長期承諾很多,但缺乏具體的東西。澳大利亞新聞網則強調,世界各國領導人面對核恐怖主義威脅展示了團結。美聯社強調峰會的必要:“盡管核恐怖主義的威脅現在低于10年之前,尤其是在拉登死后,但一名恐怖分子在一座大城市引爆核彈的夢魘并不像牽強的電影情節那么遙遠”。報道還說,人們普遍擔憂如下國家的核材料安全:前蘇聯國家、巴基斯坦、朝鮮、伊朗和印度。
“峰會避免在公報中提及朝鮮。”《韓國時報》27日第一時間得出這樣的結論。該報稱,世界各國領導人在首爾核安全峰會的聲明中繞開了朝鮮,“阻止了它以下月發射衛星偷走峰會焦點的企圖”。報道稱,朝鮮在首爾核安全峰會開幕前10天公布發射衛星,一些人認為朝鮮試圖以此擾亂峰會。
27日上午,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在峰會上批評朝鮮稱,“朝鮮不久前宣布的導彈發射計劃,與國際社會不擴散努力相悖,違反安理會決議。”路透社評論說,“日本首相的發言偏離了既定議程”。
就在《首爾公報》發表前,朝鮮外務省發言人發表講話稱,朝鮮決不放棄衛星發射計劃,美國政府最高領導人妄稱朝鮮準備進行的衛星發射是“威脅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挑釁”,這是極其錯誤的觀點。美國因為敵視朝鮮,不能從對抗觀念中擺脫出來,所以將和平的衛星發射看作是發射遠程導彈。朝鮮的衛星發射是和平利用宇宙的科技事業,和任何軍事目的無關。德新社評論說,“盡管世界反對,朝鮮在火箭發射上仍目中無人”。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朝鮮的聲明沒點奧巴馬的名,與每天抨擊韓國以及韓國總統李明博的調子相比顯得溫和。韓國《東亞日報》認為,正與美國保持談判接觸的朝鮮點名批評美國非常少見,朝鮮外務省發言人批評的“美國政府最高領導人”指的就是奧巴馬。
《韓國時報》27日稱,首爾核安全峰會結束,地區的注意力開始聚焦朝鮮下月的遠程火箭發射計劃,如果朝鮮堅持發射,首爾和華盛頓可能將問題提交到安理會,“在那里,他們經常與朝鮮的盟友,尤其是中國,就平壤的挑釁行為發生沖突”。報道稱,“朝鮮衛星發射逼近攤牌”。《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27日引述菲律賓官方的話說,他們已做好應急計劃,一旦朝鮮衛星發射升級為全面危機,將撤離在韓國工作的5萬多菲律賓人,菲駐韓使館在網站上已貼出10頁的應急計劃公告。澳大利亞《世紀報》27日稱,“一個核國家試圖通過瞄向澳大利亞,來完善其洲際導彈”。文章引述悉尼大學學者杜邦特的話說:“從上一次試射看,他們只能打到新加坡以南。不過,可以想象,這一次或今后5年,朝鮮導彈將可能直接打到澳大利亞。”
27日,日本防衛大臣田中直紀在防衛省召集自衛隊統合幕僚長等高官,下達了對朝鮮“人造衛星”實施攔截的準備命令。自衛隊將在東京首都圈和沖繩縣7處部署地對空導彈攔截系統,以防止朝鮮的“衛星”碎片落在日本境內。德國《焦點》周刊稱,朝日正進行一場“肌肉展示比賽”。日本富士電視臺27日評論稱,在沖繩以及東海、太平洋和日本海做好應對朝鮮導彈發射的日本自衛隊,現在準備就緒。這一經驗也可用于保護尖閣諸島(釣魚島)上,同時對于在東海上活躍的中國海軍也是一種防范。
首爾核峰會,韓國的峰會?
“美韓兩國全力通過首腦外交構建‘朝鮮包圍網,野田首相卻連正式的兩國間首腦會談日程都沒有,事實上處于‘蚊帳之外(日本習語,形容被無視的人或物——編者注)。”日本時事通訊社27日對日本在首爾核安全峰會的表現感到失望,評論稱,野田同奧巴馬的談話只有3分鐘,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談話只有5分鐘,與李明博作為東道國總統活躍在峰會上大不相同,
環球時報201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