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對外交流:深圳建設國際化城市的必由之路
■湯麗霞/文
2011 年5 月,《深圳市推進國際化城市建設行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以市政府文件形式正式印發,成為深圳國際化城市建設的綱領性文件。該《綱要》提出了深圳國際化城市建設兩個階段的目標:在未來十年里,深圳將建成東南亞地區的明星城市、亞太地區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性國際城市。至2050年,將深圳建設成為生產要素的國際配置中心、決策運營的國際管理中心、知識技術的國際創新中心、信息資源的國際交流中心、生態多元的國際宜居中心。要實現這兩個階段的戰略目標,加強對外交流是必由之路。
過去32年,深圳肩負著改革開放“窗口”的使命,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大膽創新、勇于實踐,在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開展了廣泛深入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外資金、先進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參與世界分工、融入國際社會,鼓勵本土企業國際化,使城市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經過多年努力,深圳的經濟總量已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外貿出口額已連續19年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到2011年,深圳經濟以年均增長25.8%的速度迅猛發展,當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5萬億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較大改善,當年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3萬元;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超過540億美元,在境外投資項目800多個,在深的世界500強企業達到180家;成功舉辦了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承辦、協辦300余場重要國際會議和大型展會、13屆高交會和8屆文博會,在匈牙利、以色利等國舉辦了高交會海外分會;締結國際友好城市13個、友好交流城市23個。此外,深圳在經貿、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等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水平不斷提升,成績斐然。廣泛的對外交流與合作,使深圳創造了快速發展的奇跡,成就了拓荒牛32年奮斗的輝煌歷史。如今,深圳已經從昔日的一個邊陲小鎮迅速崛起為一座產業發達、交通便利、功能完備、設施先進、環境優美、科技創新、文化繁榮的現代化大都市,為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深圳未來怎么發展?城市發展的目標是什么?加強對外交流,積極推進國際化城市建設,是深圳經濟特區引領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必然選擇。經過32年的發展,深圳面臨著土地、資源、人口、環境等的承載力在傳統發展模式下已經難以為繼的局面。與世界先進城市相比,深圳在經濟實力、對外貿易、外資利用、國際交往、城市功能、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集聚國際資源的能力、城市文明和文化軟實力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與毗鄰的香港相比,亦“稍遜風騷”。目前香港的服務業占GDP比重超過93%,而深圳服務業占GDP比重為53%;香港擁有跨國公司總部10家、分支機構487家,深圳僅有跨國公司總部2家、分支機構180家;香港是亞太金融中心城市,是國際性銀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全球最大的100家銀行中有76家在香港開展業務,深圳目前只有外資銀行45家。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使生產要素快速且大規模在世界流動,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利用世界資金和技術的機會,加速了經濟增長。深圳必須抓住經濟全球化和我國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機遇,進一步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吸納更多的國際先進元素,進一步促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更加包容的開放理念,進一步完善涉外政策和服務體系,為開展國際間人員、資金、技術、商品、信息等往來創造良好環境,為自身發展創造更大的空間和更有利的條件,才能在國際競爭中搶占制高點、創造新優勢。
建設國際化城市,深圳必須實施全方位的開放,以高水平、深層次、寬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提高城市品質,提升“深圳質量”,擴大城市吸引力。首先,擴大對外交流,將促進城市社會環境的優化,將促使深圳加速學習借鑒國際先進城市的治理經驗,強化社會管理,促進平安和諧,營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秩序,建立完善的社會誠信體系和涉外服務體系,大力建設和完善以交通、信息、能源、環保、防災等為重點的國際化城市基礎設施,強化資源要素支撐,增強城市國際化功能,形成“宜業”并“宜居”的城市特質。其次,擴大對外交流,將促進依法治市理念的貫徹。深圳既要保持開放胸襟,不斷學習借鑒世界先進的法治理論、法治經驗,更要堅持用社會主義法制理念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迅速構建具有深圳特點、體現中國特色的特區法規體系,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第三,擴大對外交流,將促進市民的文明程度的提升。以擴大對外交流來推進城市文明建設,就是要積極吸收人類文明和文化發展的有益成果,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積極培育城市人文精神,大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著力塑造城市文明形象。擴大對外交流,重在提升城市居民的文明素養和文化品質,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強化城市居民世界的眼光、開放的思維和胸襟,讓市民逐步把國際先進文化融入自己的生活習慣,增強文化多元性和城市包容度。
創新就是生產力,就是活力,就是生命力。深圳在推進國際化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需要以開放思維與國際“對話”,以創新銳氣突破體制機制瓶頸,為改革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首先,擴大對外交流,將加快創新要素的集聚。為此,深圳要善用“拿來主義”,凡是有利于人類社會進步的文明成果,凡是有利于深圳國際化城市建設的發展經驗,都應吸收借鑒,為我所用,并結合深圳實際大膽創新,勇于突破過去固有思維的束縛,以更加寬廣的視野、更加開放的思維、更加謙虛的品質、更加博大的胸懷,向世界一流城市看齊,站在巨人肩上前行,并努力實現超越。其次,擴大對外交流,將加快發展方式的創新。建設國際化城市,深圳一方面要向國家爭取更加開放的政策,增強開放能力,拓展國際空間;另一方面,要用好用足特區“四個先行先試”政策,大膽嘗試新的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的方式,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促成國際化城市建設戰略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只有這樣,深圳才能更好地發揮改革開放“領頭羊”的引領和示范作用。與此同時,還要堅持走“綠色發展”的道路,創新發展環境產業,努力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共贏。第三,擴大對外交流,將加快制度體系的完善。有人說,21世紀世界的競爭將是制度之間的競爭。誰的制度好,資源就會流向那里。改革開放30多年來,深圳一直承擔著制度創新“試驗田”的職能。面對世界發展的新趨勢,深圳將加快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步伐,著力營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制度環境,以開放促改革發展、促制度優化。
深圳建設國際化城市,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須借助許多方面的力量,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至關重要。首先,擴大對外交流,有助于拓展國際空間。增強城市的國際關聯度和認知度,是地方外事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國際化城市建設的重要方面。目前,深圳已申請加入“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聯合組織”(UCLG),將與UCLG組織的1300個世界大城市開展多邊國際交流活動,同時也將充分利用亞太經合組織、東盟經濟自由貿易區擴大發展的契機,加強區域合作。深圳計劃在5年內大幅增加國際友城數量、優化布局,進而形成以政府拓展為主渠道,“請進來”和 “走出去”相結合, 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民間組織及廣大市民全面參與的資源共享、互促互動、合力并進的立體對外交流格局。特別是大力支持深圳企業抓住機遇,奮發進取,在國際競爭中磨礪、成長、壯大,實施標準化戰略、專利化戰略和品牌戰略,擴大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其次,擴大對外交流,有助于深圳國際形象推廣。進一步擴大對外交流、推廣深圳的國際形象,是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的重要內容,目的是樹立深圳的國際品牌形象,增強國際社會對我國改革開放政策和深圳城市發展的認同感,使“深圳創造”、“深圳質量”、“深圳風采”深入人心。通過城市國際形象推廣,讓五大洲的賓朋愿意并主動開展與深圳的交流,欣賞并密切與深圳的合作,理解并宣傳深圳的發展理念。第三,擴大對外交流,有助于形成全民共同參與國際化城市建設的合力。將充分發揮宣傳、文化、新聞媒體的優勢,深入開展深圳國際化城市建設的專題討論與宣傳,重點研究和系統介紹擴大對外交流、提升國際化城市水平的重大意義、重要內容和長遠目標,廣泛、深入地介紹國際一流城市的先進經驗和發展理念,激發廣大市民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努力營造全城開放、全民開放的良好氛圍。
我們已深刻地認識到,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科學把握城市發展規律,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逐步向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邁進的出路。只有進一步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不斷拓展科學發展的新空間,提高“引進來”和“走出去”水平,才能進一步增強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只有堅持不懈擴大對外交流,科學規劃、全面發展,循序漸進、重點突破,才能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領先者。深圳國際化城市建設任重而道遠,但深圳人有信心、有責任、有義務團結一心、奮力拼搏,共同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
(作者系深圳市外事辦公室主任)
(責任編輯:魏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