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昆 韓倩
解脲脲原體(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是引起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的主要病原體,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的濫用,導致支原體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性逐年上升,由于不同地區使用抗生素的種類和習慣不同,地區間也存在一定差異。為了解本地區支原體感染及耐藥情況,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我們對2010年1月~2010年12月疑為NGU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標本進行支原體培養及耐藥性檢測,現報告如下。
1.1 標本來源 標本來自2010年1月~12月我院皮膚性病科、婦科就診疑似支原體感染患者939例,男性626例,女性313例,年齡18~65歲。
1.2 標本采集 常規消毒外陰后,男性標本:用無菌棉拭子插入尿道2~3cm處,旋轉360度,停留15s獲得細胞后取出;女性標本:以陰道窺器擴張陰道后用無菌棉拭子取宮頸分泌物,標本及時送檢。
1.3 試劑 采用珠海銀科醫學工程有限公司的支原體培養、鑒定、計數、藥敏一體化試劑,抗生素包括強力霉素(DOX)、美滿霉素(MIN)、環丙沙星(CPF)、氧氟沙星(OFL)、司帕沙星(SPA)、羅紅霉素(ROX)、阿奇霉素(AZI)、克拉霉素(CLA)、交沙霉素(JOS)和壯觀霉素(SPE);培養陽性用固體支原體鑒定瓊脂培養基確證。
1.4 試驗方法 將棉拭子插入培養液中充分振蕩并在瓶壁擠壓棉簽,使標本滲入,充分混勻后吸取混有標本的培養液100μl加入有蓋板條微孔中,加入礦物油,放入(36±1)℃恒溫箱培養,24h、48h分別觀察記錄結果。判斷原則:培養基不變色為陰性,無支原體生長;培養基由黃色變為紅色且液體清亮,為有支原體生長。藥敏結果判斷:藥物低濃度孔和高濃度孔均不變色為敏感;高濃度孔不變色,低濃度孔變紅為中度敏感;兩孔均變紅為耐藥。固體培養基結果判斷:液體培養瓶微變紅時,滴加3滴20μl標本在固體瓊脂平板上培養24~72h,在低倍鏡下見棕黑色海膽樣或油煎蛋樣菌落判斷為陽性。
2.1 解脲脲原體培養結果 939例送檢標本中,單純解脲脲原體陽性242例(25.7%),其中男性626例,陽性95例(15.2%),女性313例,陽性147例(47.0%)。
2.2 藥物敏感情況 選取單純解脲脲原體陽性且菌落計數≥104CCU/ml共177例,藥物耐藥率結果如下:強力霉素2.82%、美滿霉素3.95%、環丙沙星65.54%、氧氟沙星72.32%、司帕沙星37.29%、羅紅霉素49.15%、阿奇霉素38.42%、克拉霉素30.51%、交沙霉素3.95%和壯觀霉素40.68%。
2.3 解脲脲原體在固體培養基上的形態呈多樣性,以棕黑色海膽樣、油煎蛋樣多見。
近年來,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在性傳播疾病中的比例逐年增加,解脲脲原體是引起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體之一[1]。本次試驗結果顯示,939例送檢標本中,單純Uu陽性242例,陽性率為25.7%,與國內其他地區報道[2-3]有所不同,這可能與檢測方法、檢測對象組成和標本量有關。
本次檢測中,男性為626例,陽性率15.2%,女性為313例,陽性率為47.0%,女性患者的檢測例數少于男性,陽性率明顯高于男性患者,男女之間有顯著差異(x2=110,P<0.01)。一方面,由于兩者的生理解剖特征不同,支原體的定植機會不同,形成男女支原體的檢出率有所差別,另一方面,與部分女性臨床癥狀不明顯,未引起足夠重視,未及時治療有關,因此,對疑有性病的女性患者應及時進行支原體的檢測。
由于目前Uu檢測多用液體培養基,根據顏色變化來判斷陰陽性,容易受到細菌等的干擾,產生假陽性的結果,我們用固體確證培養基轉種陽性液體培養基,根據培養基的菌落判斷陽性,發現菌落在培養基上顯示多樣性,以棕黑色海膽樣、油煎蛋樣多見,也有一些微小菌落,值得進一步研究。
解脲脲原體由于沒有固定的細胞壁,對作用于細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β-內酰胺類抗生素等不敏感,臨床多采用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和氟喹諾酮類藥物治療。近年來由于Uu感染率的不斷增加及抗生素的不規范使用,導致Uu對上述藥物的耐藥性不斷增加。藥敏統計結果顯示,Uu對10種常用抗生素的耐藥率中,強力霉素、美滿霉素和交沙霉素耐藥率較低,可作為經驗用藥的首選,環丙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羅紅霉素等耐藥率較高,與國內報道[4]類似,不適合作為經驗用藥。
綜上所述,臨床在診斷Uu感染時,對疑似感染者可用固體確證培養基培養,以排除假陽性的標本,治療Uu感染時,在用藥前進行支原體的培養和藥敏試驗,根據藥敏結果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提高治療成功率,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
[1]吳移謀,葉元康.支原體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93-199.
[2]王勇,祝曉瑩,袁紅英,等.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及耐藥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6):702-704.
[3]胡會霞,郭海波,張永軍,等.非淋病性生殖道感染解脲支原體培養及其耐藥性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8,18(11):2295-2296.
[4]任小榮,陳冰,張書嶺,等.解脲支原體藥敏及對氟喹諾酮類藥物的耐藥機制研究[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8,22(7):51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