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珠海市體育中心游泳館 范文博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當前市場對電子信息技術人才有著極大的需求,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作為我國提高電子信息技術人才的重要來源之一,畢業生步入市場時,應具備怎樣的素質才能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呢,當前我國的高職教育主要是培養面向生產、管理一線的高級管理人才,在工作中不僅要懂得一些專業的理論知識,還要有一定的生產操作和組織能力,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這就要求學校在對應用電子專業學生進行培養時,要結合企業和市場實際需要,分析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應具備的能力,設計出結構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
當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設置了應用電子信息技術專業,培養了一批掌握一定電子信息知識的專業技能人才。但是當前高效的教育教學過程普遍存在著理論性較強,缺乏一線實踐經驗的問題,盡管一些高校刻意為學生安排了一些實踐課程,但是由于缺乏市場的引導,實踐內容落后于當前技術發展,不能很好的適應市場需要。出現當前情況的原因除了學校財力狀況、師資狀況、學生的就業期望等因素的影響之外,還受到人才教學方案的設計的影響。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基本沿襲了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三段式的教學模式,專業技能課的實訓過程一般放在最后一個學期,要么在學校內的實訓室完成,要么到實訓企業走馬觀花的走一遍,不能很好的實現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自然造成這種學科設置的不合理的原因,是學校對電子人才培養目標的不明確,缺乏對市場的了解,不能了解當前市場對人才能力的需要。從而導致教學內容和方式與市場需要的脫軌。因此,要想設計出一個良好的人才培養方案,必須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學生要有精確的定位,結合當前市場需要,從理論內容和實踐兩個方面來加強學生的能力,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要包括“培養什么樣的人”和“如何培養”兩個方面的內容,這也是它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只有制定并設計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才能保證教學措施的正確實施,教學目標的真正實現。為了人才培養的目標的實現,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應包括:人才培養目標;學生能力體系;學校的課程教學體系。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服務地方經濟,只有高校對當地經濟進行廣泛而深入的調查,才能真正了解市場需要,然后根據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職業面向和崗位要求,確定學生在就業崗位應具備的能力,另外,在確定企業和市場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的基本需求之后,應考慮到學生在走上就業崗位之后的未來發展需要。實現就業人員的基本操作能力和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統一。
在明確了人才培養目標之后,應根據企業的崗位要求,確定學生的能力體系。對工作崗位中的具體工作過程和工作內容,以及工作范圍和典型的工作任務的分析,確定職業崗位對人才的能力要求,從工作能力、工作內容、工作要求等多個方面來構建一個具備基本操作能力的,具備可操作性的學生職業能力體系。根據崗位群對畢業生的能力要求,結合學生職業的未來發展方向,筆者以為,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學生應具備以下的能力體系結構:
1.具備扎實的電子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拓展知識和所在崗位的必備知識。
2.學生必須具備電子信息技術專業的基本基本操作技能和崗位工作必備技能。
3.畢業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和思想道德品質。
課程體系的建設是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基礎,學生能力的培養是通過課程的開展而逐步培養起來的。因此,應將市場要求的人才能力體系結構分解到相應的課程體系當中去,通過對知識點、能力點和人才素質的要求,使之與教學內容充分結合,以知識、人才能力體系和崗位人才素質培養目標構建起相應的課程體系。就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來說,應根據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四個發展方向來確定學生課程的設置,這四個發展方向:
1.家庭自動化和辦公自動化為方向的設計、安裝調試、維修。
2.電子產品生產線上的電子產品裝配、調試、檢測、維修。
3.電子產品開發應用為導向的電子線路的設計、研發制作、測試。
4.電子設備檢測和控制應用為方向的安裝、調試、維修。
要想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模式才能力體系建設和課程體系的建設需要學校、學生和企業之間的密切合作,只有實現學校和企業的密切合作,學校才能與企業進行更密切磋商、制定學生的培養目標,才能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只有實現學校、企業、學生的三方合作才能實現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只有實現三方合作才能實現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參與企業的生產、在師傅的指導下,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確定市場對人才的能力需求,需要學校通過多種方式來對市場進行調查,一般需要學校深入實地進行考察,針對當前市場的人才能力需求、就業崗位朝向、企業崗位任職條件需求等進行仔細調研,從而對學生的基本能力建設、素質要求和職業技術能力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以便建立起應用電子專業的能力培養目標和能力培養體系,自然,為了保證調研的準確性,調研方式盡量做到多樣,覆蓋盡可能多的用戶群體,除了深入企業進行實地調研之外,還可以采用網上調研、問卷調查、電話采訪等方式來進行。根據筆者采用多種方式調研結果表明,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可在電子產品制造企業當中進行電子產品的裝配、檢測和調試工作,也可以從事從事生產輔助設計等工作。具體的工作崗位可以是質檢員、電子產品維修工、PCB板輔助設計人員的的等。總之,要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和高超的專業技能水平,并能夠適應未來發展的全面高素質人才。
應用電子專業學生未來所從事的職業崗位有著層次的劃分。據筆者統計,應用電子專業畢業生的第一個崗位一般是生產線的一線操作人員,經過一到三年的鍛煉進入企業一線管理崗位或技術崗位,如設備維護、售后維護、運行管理、工藝管理等,另外大約有10%的人員進入研發部門,從事電子信息產品的技術研制和設計。因此,應用電子專業的首崗定位應是一線操作人員,從事產品生產、質量管理等工作。其次,是在中小型企業做一些簡單電子產品的研發工作。我們應根據應用電子專業工作崗位的能力從層次到內容上進行分解、從而確定人才培養的知識、能力、目標。在搞清楚了以上信息之后,然后一培養學生的能力體系為目標,以專業課程和職業素質為基礎,以提高學生的核心能力為重點,實現基礎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學課程體系。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在人才的培養前期應注重理論與事件的結合,在人才培養的中后期,應加強電工技能實訓,電子電路設計實訓,電子產品設計實訓和電子產品維修實訓。其實訓過程要采用真實的電子產品進行,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完成電子產品的裝配、設計和維修全過程。
盡管學校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不管學校如何建設實訓中心,都無法代替真正的實踐工作,因此,學校應企業建立盡可能密切的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職業教學環境,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工作實踐當中去,體會工作中所需的各種能力,通過在企業中的現場學習,發現自身的不足和未來的發展方向,提高企業學生的能力水平,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同時,學校也可以通過與企業的合作,盡可能多的吸收人才,加強雙師型人才隊伍的建設,實現與企業的優勢互補,構成二者的良性循環。在“實施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時,一定要引入一種有效的考核辦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高職教育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職業性,因此,在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時,應根據學生未來就業崗位的實際需求,來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通過各種方式的調查之后來確定,要保證教學內容是當前或者未來所需要的知識,也就是說要建立起一個完整的使用的教學內容體系,并根據市場需要,不斷調整教學內容。除此之外,一定要注重與企業的合作,做到應用電子專業的教學能夠與市場需要緊密結合,時刻緊隨技術發展潮流,確保應用電子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1]徐秀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09(6).
[2]張志勝.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27).
[3]趙宇.基于職業崗位的高職理實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探析——以湖州職業技術學院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為例[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
[4]祖建國,劉桂蘭.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綜合課程設計改革[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11).
[5]王夢宇.新時期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改革探析[J].新西部(下旬刊),2011(3).
[6]沈洋.應用電子技術專業高職教育實施"頂崗實習"過程管理的要點[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7(6).
[7]李民基.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與理論教學的關系研究平[J].科學時代(上半月),2010(9).
[8]蔣大元.“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下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的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