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長虹
顱內壓(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是顱內繼發病變的反應,是臨床常見的病理綜合征。持續顱內壓增高可引起腦血流量降低,腦供血不足,造成腦缺血、缺氧,導致患者預后不良,甚至發生急性腦腫脹死亡[1],是引起神經外科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持續顱內壓監測可以給護理建立早期預警系統,能夠在ICP增高的早期對患者進行預測,對治療方法的選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3]。
2012年1~6月我院EICU行持續有創顱內壓監測10例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例顱腦術后患者中男7例,女3例,年齡46~72歲,平均年齡57.9歲;均為重型顱腦外傷,入院后立即行手術治療并行ICP監測。
1.2 方法 采用美國Integar公司生產的Camino多參數顱內壓監護儀將ICP光纖探頭手術中置入患者腦室或者腦實質內,從而通過導線將顱內壓顯示在監護儀上。從術后進入監護室開始24h動態監測。
1.3 ICP評定標準[4]ICP正常<15mmHg,輕度增高15~20mmHg,中度增高20~40mmHg,重度增高>40mmHg。
所有患者術后均行ICP監測,在ICP監測指導下合理使用脫水劑。2例患者ICP>40mmHg,排除外界因素,各種脫水治療效果不明顯,各種降低ICP的治療均無效,術后2d死亡。8例ICP<15mmHg,效果良好,待病情平穩后轉入普通病房。
3.1 一般護理 (1)患者采取床頭抬高30°臥位,利于顱內靜脈回流,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2)10例患者均行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糾正缺氧,改善通氣,提高血氧含量,有利于減輕腦水腫,降低ICP[5]。(3)保持大小便通暢,避免因腹內壓增高而導致椎管內靜脈叢壓力椎管,影響腦脊液的吸收。本組均留置導尿。本組未因護理不當出現并發癥。
3.2 ICP監測的護理
3.2.1 確保ICP監測的準確性 影響ICP數值的因素很多,如ICP管受壓、患者躁動不安、翻身、扣背、吸痰等。應及時查明原因對癥處理。操作時動作輕柔減少刺激及時發現并排除外界干擾因素。如出現負值或不穩定應檢查接頭是否牢固,有無漏氣、漏液等。
3.2.2 ICP傳導線要妥善固定在頭部,并要妥善固定連接處,防止因重力過度牽拉而意外拖出。避免晃動患者頭部防止光纖探頭移位,避免損失硬膜或致硬膜外血腫的發生[6]。
3.2.3 ICP監測與病情觀察 動態監測ICP,設定合適的預警值連續觀察準據記錄。在觀察ICP變化時同時要注意神智瞳孔及生命體征的變化。在顱內壓上升的早期及時干預,調整脫水劑的使用,更改治療方案。ICP能反映顱腦術后的損傷程度及預后,本組2例患者術后ICP>40mmHg調整治療方案效果差,最終患者死亡。其余8例ICP在15mmHg以下,在ICP的指導下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案,取得良好效果。未出現原來憑經驗或常規盲目使用脫水劑,而導致患者內環境失衡、低顱壓等并發癥。
3.3 腦室引流管的護理 (1)嚴格無菌操作,仔細觀察敷料有無滲血、滲液,做到及時更換。更換引流袋時嚴格消毒接頭,防止發生倒流。(2)認真觀察引流效能,保持引流管適宜的高度和引流通暢。引流管最高距患者腦室平面10~15cm,引流管不可受壓、扭曲、折疊避免牽拉。可擠捏引流管:方法為雙手交替從近端致遠端擠壓。準確記錄引流量及顏色,根據顱內壓情況保持適宜的引流速度,以保持穩定的顱內壓[7]。禁忌引流過快,引流過量以防加重病情。
3.4 預防并發癥
3.4.1 感染 ICP一般監測3~4d,時間長感染幾率會增加。有研究表明,監測>5d感染機會增加,監測第11d感染幾率達41%[8]。重者會發生腦膜炎、腦室炎和腦膿腫等,嚴重影響患者康復,延長住院時間,增加費用。本組患者均為外傷所致顱腦損傷,有2例污染創面,術中徹底清洗傷口。本組未有顱內感染發生。
3.4.2 出血 顱內再出血發生率較低,但是顱腦手術后最危險的并發癥,多發生在術后24~48h內,與凝血功能障礙、監測系統的放置有關,故術后應密切觀察,避免顱內壓增高的因素發現出現征象立即匯報醫生,積極救治。本組未出現再出血。
監護室護理人員應隨時注意ICP變化,每小時觀察意識、瞳孔等生命體征變化并詳細記錄。動態觀察ICP可以全面或瞬時的反應護理質量和效果。持續動態觀察ICP可以及時調節脫水劑的使用,從而避免脫水劑引起的各種并發癥,如腎功能損害、水電解質失衡和低顱壓等[9]。持續動態監測ICP不僅可以提示顱內血腫、腦腫脹的變化,還可以提醒醫務人員注意呼吸、躁動、咳嗽、體溫等對顱內壓的影響,有助于采取措施減低顱內壓、減少并發癥、提高搶救成功率和救治質量。重型腦外傷術后持續有創顱內壓監測有利于臨床診斷及治療,減少并發癥,降低病死率。
[1]Stiefel MF,Heuer GG,Smith MJ,et al.Cerebral oxygenation following decompressive hemicraniec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J].J Neurosurg,2004,101(2):241-247.
[2]胡群亮,張賽.4050例顱腦創傷患者顱內壓動態監護的臨床報告[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08,3(2):76-78.
[3]楊立峰.早期腦室置管行顱內壓監護對中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預后影響[J].當代醫學,2012,18(15):111-112.
[4]耿炯,羊正祥,繆偉峰,等.顱內壓監護在顱腦損傷中的臨床體會[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9,4(4):180-182.
[5]徐亞玲.持續顱內壓監測的護理[J].天津護理雜志,2009,17(6):366-367.
[6]白志寶,李文清,鄺杏娥.持續顱內壓監測在顱腦術后的意義及護理[J].中外婦兒健康雜志,2011,19(7):311.
[7]農瑞芳.持續有創顱內壓監測及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雜志,2011,5(24):112-113.
[8]M ark S.Greenberg.神經外科手冊[M].5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956.
[9]毛霄鵬,馮東俠,葉富華,等.甘露醇和高滲鹽水治療外傷性腦水腫合并顱內高壓的療效[J].江蘇醫藥,2007,33(5):45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