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方文
目前在臨床上孤立性肺結節可以由不同性質的疾病導致而產生,現階段影像學家大多數是采用動態CT增強掃描技術對此類患者的病情進行定性的分析與研究[1]。為了對采用動態CT增強掃描技術對孤立性肺結節患者進行診斷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研究與分析,使臨床對孤立性肺結節患者的影像學特征能夠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為其臨床診斷提供相對比較有效的方法,使該類患者的病情能夠在就診的最短時間內得到最準確的定性,從而能夠采用針對性的有效措施對該類患者進行治療,我們組織進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個過程中,我們抽取在2008年7月~2011年7月這段時間以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人民醫院就診的經病理學檢驗證實為孤立性肺結節的臨床確診患者66例,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分別采用常規CT掃描技術和動態CT增強掃描技術對患者進行診斷,將兩組患者的診斷結果與病理檢查結果的符合率進行比較分析。以下為本次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結果報告。
1.1 一般資料 在2008年7月~2011年7月這3年的時間內,我們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到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人民醫院就診的經病理學檢驗證實為孤立性肺結節的臨床確診患者病例66例,將其隨機分為A、B兩組,每組33例。在A組患者中包含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最大86歲,最小21歲,患者的平均年齡在54.7歲左右;在B組患者中包含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齡最大83歲,最小24歲,患者的平均年齡57.2歲。患者的病癥主要包括肺癌、肺結核以及肺炎性結節等。兩組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前,都是經過一些相關的臨床檢查之后得以確診,并且由患者本人或者是其家屬在研究同意書上進行簽字。
1.2 方法 對于A組患者而言在治療前采用常規CT技術進行診斷;對于B組患者而言在治療前采用動態CT增強掃描技術進行診斷。并對兩組患者的診斷以及病例結果的符合率進行比較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 14.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對所有相關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對兩組的診斷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得出,在A組中的33例患者中確診病例為22例,診斷與病理結果的符合率在66.7%左右;在B組中33例患者確診病例為31例,診斷與病理結果符合率在93.9%左右。對于臨床診斷準確率和對病情的定性效果而言B組患者要明顯優于A組患者,且兩組之間差異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得出,采用動態CT增強掃描技術對孤立性肺結節患者進行診斷的符合率為93.9%,由此可知采用同層動態CT增強掃描技術對孤立性肺結節患者的病情進行定性具有相對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其主要特點包括以下幾點:(1)肺孤立結節的強化特點:肺炎性結節在影像學的表現方面主要以重度強化為主要治療內容,凈增值大多數情況下是在60HU(本次研究過程中有1例患者高達110HU)以上;肺癌一般主要以輕、中度強化為其最為主要表現形式,大多數情況下凈增值會在20~60HU;肺結核球主要的表現形式以輕度強化為主,凈增值一般會在20HU以下。在本次研究的過程中有3例患者患有肺錯構瘤,全都沒有出現比較明顯的強化表現。最終的檢測結果是:良性病灶的凈增值在20HU以下,惡性結節的凈增值在20~60HU之間,肺炎性結節的凈增值在60HU以上,本次研究所獲得的結果與過去的一些相關文獻所報道的數據結果基本上保持一致,這一現象能夠對在動態CT增強之后,肺孤立結節的強化程度能夠對凈增值的相應變化情況起到了一定的決定性作用予以充分說明,但是強化凈增值的高低與實際病灶內的微血管密度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3]。(2)肺孤立結節的時間-密度曲線:肺炎性結節呈現出逐漸上升的一種表現形式,大多數情況下其強化高峰會在135s左右的位置;然而肺癌則是呈現出緩慢持續升高的表現形式,其強化的高峰一般會從75s的位置開始;結核球一般呈現出平坦的表現形式,不存在比較特別明顯的強化高峰。因此,通過本次的研究分析我們認為,可以將肺孤立結節動態增強后的凈增值和時間-密度曲線作為對孤立性肺結節患者進行診斷的一項主要依據,能夠對臨床上大多數的肺孤立結節患者進行定性的診斷,這就說明采用動態CT增強掃描技術對患有肺孤立結節的患者進行鑒別診斷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4]。動態增強中CT凈增值的主要增加規律,雖然會對大多數患有肺孤立結節患者的良性或者是惡性進行判斷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但是該檢查的準確率還是沒有達到100%的程度,對三維表面重建技術予以及時采用對患者進行輔助檢查,能夠使動態CT凈增值的不足得到充分的彌補[5]。
總而言之,采用動態CT增強掃描技術對孤立性肺結節患者進行診斷具有很高的準確率,能夠在相對比較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最為準確的判斷,可以為進一步對患者進行治療爭取更多的時間,能夠使出現誤診或者是漏診現象得到有效地預防與避免。
[1]劉士遠,周康榮,肖湘生,等.周圍型肺癌CT動態增強與腫瘤微血管密度的關系[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07,16(17):171-172.
[2]阮凌翔,許順良,鄧先定,等.孤立性肺結節與血管研究的關系.CT-病理對照觀察[J].浙江醫學,2008,22(10):590-591.
[3]儲成鳳,徐秋貞,楊明,等.周圍型肺癌與肺結核球的同層CT動態增強研究[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8,19(13):113-114.
[4]范國華,陸之安,龔建平,等.孤立性肺結節三維重建成像的CT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8,21(14):237-236.
[5]劉淑萍,蘇秉亮,劉麗芬,等.螺旋CT增強掃描在孤立性肺結節診斷中的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0,22(17):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