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 明,李秀軍
(荊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眼科,湖北 荊州 434000)
金霉素眼膏致眼局部過敏1例
昌 明,李秀軍
(荊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眼科,湖北 荊州 434000)
金霉素眼膏;過敏反應;霰粒腫摘除術
患者女,30歲,因右眼上瞼霰粒腫在門診局麻下行上瞼霰粒腫摘除術,術中經過順利,術后患眼常規涂金霉素眼膏并包蓋;病人回家休息。約2h后病人返回醫院,訴回家后(約用藥后15min)即出現右眼瘙癢。體檢:右眼瞼腫脹,結膜充血,球結膜高度水腫,角膜(-)。處理:先用生理鹽水沖洗患眼結膜囊,以去除結膜囊中殘留的金霉素眼膏,再涂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并重新包蓋患眼。第2天,病人門診復查,眼瞼及球結膜水腫消退,結膜無充血,手術切口恢復良好。
金霉素屬四環素類藥物,抗菌譜廣,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立克次體及放線菌均有效。四環素類藥的不良反應主要有消化道反應、肝腎損害、影響牙齒和骨的發育、局部刺激、過敏反應和菌群失調等。過敏反應主要是皮疹、蕁麻疹、藥熱、光感性皮炎、哮喘以及其他皮膚變化[1]。本類藥物因刺激大,口服和靜脈用藥在臨床上已基本淘汰,但金霉素眼膏在眼科臨床應用上仍較為廣泛,主要用于治療敏感菌引起的眼部感染如結膜炎、角膜炎、沙眼等。在臨床應用中,眼局部過敏反應極為少見。
過敏反應屬Ⅰ型變態反應。變態反應是機體對抗原物質產生免疫反應增強而導致的病理損害,根據反應的時間分為速發型和遲發型,根據反應性質又分為Ⅰ型(過敏反應型),Ⅱ型(細胞毒型),Ⅲ型(免疫復合物型),Ⅳ型(細胞免疫反應型)[2]。其中Ⅰ型變態反應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其特點是:由IgE介導,肥大細胞和嗜堿粒細胞等效應細胞以釋放生物活性介質的方式參與反應;發生快,消退也快;常表現為生理功能紊亂,而無嚴重的組織損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3]。由于IgE多由粘膜分泌,所以Ⅰ型多引起粘膜反應。本例患者在涂金霉素眼膏15min即出現眼部瘙癢、眼瞼及球結膜高度水腫、結膜充血等過敏癥狀。經停用金霉素眼膏、并局部應用皮質類固醇眼膏后癥狀很快消失,無其他組織損傷,可判斷該患者為金霉素眼膏所致的Ⅰ型變態反應(過敏反應)。該病例提示臨床使用金霉素眼膏時應注意眼局部過敏反應的發生。
[1]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1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82.
[2]李鳳鳴.眼科全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545.
[3]肖純凌,趙富璽.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429-431.
[編輯]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0.030
2012-07-29
昌明(1961-),女,湖北荊州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眼科護理工作。
R593.1;R473.77
A
1673-1409(2012)10-R0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