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興
目前我國雖然在預防保健的口腔預防事業、老年養生保健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但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相關法律不健全、專業人才少等等。社區衛生服務作為社區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以基層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主體,以人們的健康為目標,將衛生服務落實到社區、到家庭、到個人。社區衛生服務的良好管理,能完善衛生服務體系,更好地在基層服務群眾。
醫學模式(medical model)的定義:又稱為醫學觀,是一種哲學觀點,這種哲學觀點是有關人類全方位認知健康與疾病及其相互轉化的看法,是在醫學發展和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觀察處理有關問題的思想與方法,是醫學實踐的指導準則[1]。
醫學的內容主要包含認識與實踐,而醫學模式相對應的就包含認識模式與行為模式,前者指的是一定的歷史時期人們對醫學的認知,也就是醫學認識論;后者指的是人們在一定的歷史時期進行醫學實踐的行為方式,也就是醫學方法論。形成的醫學模式,指導著醫學實踐。
1.1 傳統醫學模式 傳統醫學模式的重點是疾病的治療,預防是其次。隨著醫學科學的迅猛發展,傳統的醫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的醫學現狀與醫學水平,逐漸暴露了其種種缺陷,客觀上需要新的醫學模式來取代。
1.2 現代醫學模式 現代醫學模式,來源于生物醫學模式,從純生物學的角度對疾病的寄主、病因及其環境的動態平衡進行研究。現代醫學模式就是以生物-心理-社會為一線的醫學模式,被賦予了更多內涵,主要重點是關心病人、社會,重視服務的提高[2]。
1.3 醫學模式的轉變 醫學日新月異地發展,醫生也要靠不斷學習來追上時代的步伐。醫學模式的轉變是醫學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轉變后的醫學模式要求人們多方面、全方位地對疾病、慢性病等進行治療、預防,以便更好地保護人們的健康,更好地為人們服務。
預防保健和社區衛生服務管理,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重要工作。普遍提高人們預防保健意識,是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的共識。按照我國人口分布情況與特點,有側重點、有方向性、有計劃地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站點,能夠更有利于預防保健和社區衛生服務的開展。為提高人們對預防保健的認知度,更好地實行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筆者提出自己的看法,論述如下。
2.1 完善管理體制 一個良好的管理體制,是一項工作順利進行的保證。預防保健與社區衛生服務管理是一個國家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工作,是一種以人們健康為目標的重要公益性事業。相關人士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很多城市都投入了大量的經費,來進行醫院預防保健和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的建設。在管理中出現不足或缺點,經常會對管理體制進行積極修正,以達到更好的完善[3]。
2.2 加強相關工作人員能力素質的提高 相關工作人員的素質高低,決定著工作的具體成果。醫生的水平如何決定著這個醫院是否能夠在同行中具有競爭力,醫生的職業水平是醫院的無形資產,對患者則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因此,要注重預防保健相關人員的業務培訓,要重視社區衛生服務的工作人員能力水平的培養,為醫學的發展培養出一個高素質高水平的團隊[4]。
2.3 細節化工作的每個環節 無論是預防保健,還是社區衛生服務,它們的每個工作環節都與人們的身體健康甚至是生命息息相關,所以要將工作的每個環節細節化、擴大化,這樣才能使工作人員的工作完成的令人滿意,也能使工作人員對自己工作內容更加明確化。
2.4 進行多種形式的健康宣傳 社區衛生服務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健康教育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應貫穿于社區衛生服務的全過程[5]。
所以應當擴大健康知識、預防保健、社區衛生服務等相關知識的宣傳。可以與媒體合作,積極利用各種媒介手段來達到宣傳的目的,比如,報紙、電視以及現在最流行的網絡等多種手段方法,或者是在某些地點設置免費的專題講座,或者發放健康宣傳書籍等,使人們了解預防保健,了解社區衛生服務。
2.5 增加專業人士 社會的發展,民是根本。而對于我們來說,健康又是根本。能讓更多的人從事醫學相關的事業中來,就能更好地為人們服務。所以,增加人員的培訓,使更多的人成為相關的專業人才。
2.6 進行跟蹤回訪 可以抽選跟蹤回訪對象,從這些人還未對預防保健和社區衛生服務有任何認識開始,一直對其進行跟蹤回訪記錄,了解這些人對預防保健和社區衛生服務的認知過程,來為以后工作的更好開展做參考依據。
3.1 是為人們提供衛生服務的保障 發展預防保健與社區衛生服務,提供基本衛生服務,是提高人們健康水平的基本保障,可以讓人們接受的衛生服務不僅限于從前的醫院、衛生院,大大增加人們接受服務的機會,使衛生服務落實到每個家庭與個人,更好地方便群眾、為群眾服務。
3.2 深化衛生改革 人們很多的健康問題在基層就能夠得到解決,更加有利于衛生服務體系的整體完善。積極進行醫院預防保健與發展社區衛生服務,適應了我國現階段的國情與經濟體制[6]。
3.3 提高國民整體身體素質 人們的健康意識得到提高與完善,在意識的指導下人們逐漸重視自身的健康,每個個體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那么,整個國民的身體素質也就得到了提高。
3.4 符合基本醫療保障制度 人們就近接受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及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方面的服務,一方面在基層就能得到預防保健知識、技能的普及,從而使人們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模式,另一方面又保證了基本疾病治療的需求,不僅降低了疾病發生的幾率,更大大降低了醫療成本[2]。
多年的發展,我國的預防保健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而社區衛生服務事業也進入了一個全速發展的時期,這二者已成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新方向,順應了時代發展的特點,也適應了醫學模式的轉變[7]。加強醫院預防保健與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管理,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是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參與才能完成與實現,還需要更多人的探索與努力。
[1]朱坤,謝宇,栗成強.社區衛生服務管理體制面臨的挑戰分析——基于六城區的抽樣調查[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1,(8):83.
[2]陳伯梅,阮詩瑋,林秀明,等.中醫藥預防保健現狀與對策[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0,(3):66.
[3]葉渭軍,水黎明,杜麗軍,等.項目管理模式在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8,(5):58.
[4]黃智前,黃海瑜.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09,(8):73.
[5]鄧蝦,陳曉燕.社區服務管理中重防范也重糾錯處理的管理理念[J].中國全科醫學,2010,(6):78.
[6]曹建文,劉越澤.醫院管理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38-40.
[7]李杰.社區衛生服務健康教育調查及對策[J].當代醫學,2010,16(2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