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啟亮
(長沙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076)
利比里亞大學孔子學院建設中的幾點思考
扈啟亮
(長沙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076)
利比里亞大學孔子學院是在西非落戶的第一家孔子學院。該院以促進中利兩國友誼與互利合作為基本出發點,以滿足當地漢語學習者的需要為基礎和根本。學院開設多種特色課程,突出實踐性教學,注重文化推廣,吸引了大量求學者前來入學,使學院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非洲;利比里亞;孔子學院;漢語教學
由于利比里亞正處在戰后重建、政府致力于經濟復蘇的重要時期,利比里亞大學孔子學院因而得以在該國扎根、發芽、成長,并由此獲取了先期探索契機。在世界上最貧困的戰后重建國家建立一個非營利性的漢語教育與推廣機構,有著諸多探索、實踐和研究的課題。
我們深知,孔子學院是一個服務機構,是一個語言文化交流的平臺,同時又是增進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利比里亞大學孔子學院的建設和發展與中利兩國友好合作的大環境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利比里亞大學孔子學院始終把促進中利友誼和互利合作作為學院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學院在建設過程中,始終把促進中利友誼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積極尋找與創造機會,使孔子學院服務于中利友誼和互利合作的大局。在處理事務的過程中,對有利于中利友誼和互利合作的項目就做,對觸及中利友誼底線的事及時剎車,始終保持孔子學院友誼使者的角色。
誠然,孔子學院在建設中必然會遇到困難,在困難面前,我們遵循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訓導,在差異中求和諧,在合作中求發展,個人利益服從公眾利益,力求從磨合中找到契合點,鼓勵和調動合作方的工作熱情[1],贏得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并付諸良好的合作,這就是利比里亞大學孔子學院建設發展的關鍵。
商務部統計,2010年1~7月中利雙邊貿易額達25.6億美元,同比增長212%。利比里亞總統瑟利夫于2011年在其國情咨文中表示,中國現已成為利比里亞最大的貿易伙伴。在這個有利的背景之下,孔子學院在利比里亞得以生根發芽并發展壯大。但目前的現實情況仍然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依附于中利經濟貿易發展的漢語熱,并不具有我們所期待的中華文化的感召力、意識形態的影響力以及政治價值的吸引力。如此,改革孔子學院的教學方式方案,開設特色課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過程中注入新鮮的元素就顯得尤為重要[2]。為此,孔子學院因地制宜、科學定位、積極創新,根據當地漢語學習者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制定出相應的課程安排,將這些課程分為興趣班、學分班和電臺漢語廣播講座,以在逆境中拉升孔子學院的價值,增大文化傳播的附加值。
(一)興趣班
利比里亞的漢語人才需求,最初是從服務貿易行業開始的,如飯店服務員、當地經營中國商品的從業者、中資機構職員,等等。這些行業人員在接觸到中國人時,需要用漢語進行簡單的語言交流。隨著中利經濟貿易的進一步發展,這些行業對漢語人才的需求量增長很快。學院準確把握當地這一“基本需求”,開設了興趣班。興趣班的生源來自于利比里亞社會各界人士,包括公司職員、政府工作人員、演員、警察、記者,等等。每個學期開設多個新生班,并且上課時間安排也較為科學,一天中同一個班次安排多個時間段供學生選擇。學生們一般都是邊工作邊學習,學習四個學期共計兩年后,由孔子學院頒發結業證書。學生畢業后,漢語水平可達到其行業所需。
(二)學分班
隨著中利貿易的快速發展和各方面合作的不斷深入,在利比里亞,越來越多的領域需要漢語,學習漢語的人群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2009年,在孔子學院一班人的多方努力下,漢語成功地被列入利比里亞大學的公共外語體系,孔子學院開始開設漢語學分班,供全校各個專業的學生選修。學生需首先學完四個學期共兩年的基礎漢語課程,水平達到中等程度后,第三年選修學院開設的《中國文化概論》以及《中國歷史》等高級漢語課程。經過三年的系統學習,學生大學畢業后漢語水平可達到中高級水平。在社會重建與經濟復蘇的利比里亞,這些既懂專業又會漢語的畢業生倍受歡迎,滿足了當前利比里亞社會對高級漢語人才的需求。
(三)漢語廣播講座
由于14年的內戰,利國基礎設施遭到全面破壞,普通老百姓家里最常見的電器就是一臺小收音機。收音機成了大多數人接受外界信息最直接、最便利的渠道。學院在認清這一形勢后,決定開設漢語廣播講座,以便讓那些因貧困而無緣進課堂學習的利比里亞普通民眾也能夠學到漢語。
經過精心準備,學院與利比里亞大學LUX廣播電臺合作開設了名為“人民漢語”的廣播講座。
LUX電臺隸屬于利比里亞大學,其頻率為FM106.6,發射的電波可覆蓋整個首都蒙羅維亞地區,并可波及各縣市鄉鎮。“人民漢語”廣播講座每周播送2次,除向利比里亞聽眾教授漢語日常口語外,還向聽眾介紹孔子學院、中國國情等,使他們在學習漢語的同時能更多、更全面地了解中國的相關信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提高教學的效果。
從歷史淵源來看,利比里亞和美國關系特殊。美國文化在利比里亞有著強大的影響。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風俗習慣等方面,我們都可以找到美國的影子,甚至有的就是美國的翻版。這些美國的文化,不僅來自于相當一部分美國人的直接言傳身教,同時也來自于對利國文化產生深遠影響的宗教。利國約有40%的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信眾構成利比里亞社會主流,上層人士大多信奉基督教。基督教教義在憲法、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當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充斥在利比里亞多個領域。宗教的衍生,使美國傳教士很順利地在利比里亞全國各地扎根,美國版的文化也順勢傳遍了整個利比里亞的疆土。利比里亞人從宗教信仰到生活方式無不模仿著美國,很多地名也是照搬美國。
要讓中華文化真正走進他人的心里,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群所接受,必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更需要推廣者的耐心。
成功落戶西非利比里亞的孔子學院,不是存在于利國的單細胞體,而是一個與該國各個層面、各個領域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生命體,要求得長足發展,必須充分利用自身的優越性,從利國各個渠道吸收營養,這就讓孔院與外界的聯絡顯得十分重要起來。
加強與校內單位的合作。利比里亞大學孔子學院的利方合作院校利比里亞大學擁有悠久的歷史,是利比里亞最大的一所綜合性大學,目前擁有6個本科學院,3個專業學院以及3個研究生項目。加強與這些校內單位的合作,進一步調動合作院校各相關部門的積極性,有利于孔子學院進一步開辟新的發展領域,立足當地,深入開展工作。
利比里亞大學孔子學院的長遠目標是成為當地漢語教學中心,漢語師資培訓中心和中利文化交流與研究中心,這就要求孔院因地制宜,擴展加強與中利各方的精誠合作,在合作中求發展,進一步實現學院的可持續發展,為利比里亞乃至世界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作出更大貢獻。
[1]袁貴仁.在第四屆孔子學院大會閉幕式上的總結講話[J].孔子學院,2010(1).
[2]許琳.非洲國家孔子學院發展情況介紹[N].國務院參事室,2010-07-05.
Some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of Liberia University
HU Qi-Li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sh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sha Hunan 410076)
The first Confucius Institute in West Africa is set up in Liberia University.Based on the promotion of friendship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between Liberia and China,this institute takes local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needs as the base and foundation.By offering all kinds of special courses and emphasizing practical teaching and cultural promotion,it attracts substantial students,which in turn facilitates its development.
Africa;Liberia;Confucius Institute;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H195
A
1673-1395(2012)01-0142-02
2011 12 10
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1YBB011)
扈啟亮(1981-),男,寧夏同心人,講師,主要從事語言學和對外漢語研究。
責任編輯 袁麗華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