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哈薩克族的草原游牧文化(Ⅱ)——哈薩克族的游牧生產

2012-03-31 17:48:44阿利阿布塔里普張德罡師尚禮
草原與草坪 2012年5期

阿利·阿布塔里普,汪 璽,張德罡,師尚禮

(1.阿克賽自治縣林業局,甘肅 阿克賽 736400;2.甘肅農業大學 草業學院/草業生態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甘肅省草業工程實驗室/中-美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70)

1 哈薩克族的游牧生態文化

1.1 與環境相適應的生產方式

1.1.1 牲畜的分類放牧 哈薩克族能根據不同的牲畜選擇不同的放牧方式。馬、牛放牧在高山牧場。針對冬、夏季牧場的產草量和枯草質量的不同,盛行分類放牧。牧民在不同時間將牲畜放牧到不同的區域,畜群在各時期都能吃到最好的草。3月底,春牧場主要進行接羔、育羔工作。在進入夏牧場之前進行剪毛、羔羊去勢的生產活動。6月底,是羔羊斷乳和大畜配種的時節。由于畜群中除馬能自動避免近親繁殖外,為保證牲畜的質量,對其他種類的畜群,則靠經常換種畜的辦法進行。到9月,給羊群剪秋毛、配種。這一系列生產技能是哈薩克族牧民在長期的游牧實踐中,為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進行生存的有效手段。客觀上保護了自然環境和他們賴以生息的牲畜和草地。

1.1.2 草地游牧 哈薩克族俗語說:“草地是牲畜的母親,牲畜是草地的子孫”,“草肥則牲畜壯”。正是由于對草地的重視,哈薩克族對草地使用有一定的規則與習慣,解放前草地劃分都是以部落和阿吾勒(牧村)為單位,“由部落和阿吾勒頭人、元老和比官會議協調劃分,因而他人不能插手更不能隨意改變,是固定的”。哈薩克族長期以來習慣于游牧生產,常年在草原上隨四季的變化流動放牧。一年轉場有2~3次。3月底把牲畜趕往春牧場;6月底,畜群進入高山夏牧場;到9月,牧民將畜群趕到秋牧場;入冬,牧民又遷到冬牧場,利用那里凍干了的牧草過冬,補飼少量儲備的干草。游牧的目的就是為了盡可能合理地利用草地。同時,對草地的選擇也要依地形、氣候、水源等而定。不同的草地放牧不同的牲畜,草甸草原適合于飼養牛馬等大畜,典型草原則宜于放養綿羊、山羊等小畜,荒漠草原多放養駱駝。

1.1.3 狩獵中的規矩 狩獵業一直是新疆游牧民族的副業之一。狩獵業的存在一方面補充了人們的衣食,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草原生物的多樣性。哈薩克族狩獵時,不同的獵物要采取不同的獵取方法,如在獵取黃羊、狐貍、狼、野豬、兔、貂、鹿、虎時,所使用的方法就不同。從事狩獵生產應當遵守規矩,如打獵日期的選擇、保護獵物幼仔、迎獵、分配獵物等。至于狩獵工具,大致有動物類的(鷹、犬)、人工制造類的(弓箭、扎槍、鐵夾子、簽子、獵刀)。為了使狩獵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哈薩克人還形成了一些相關的禁忌,對狩獵行為做了規范,避免了盲目的不必要的濫殺。

1.2 哈薩克族的草原游牧生產特征

游牧民族自身既創造了一整套與自然環境相適應的生存技能,又使得自然環境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存在狀態。哈薩克族游牧文化的生產、生活方式及其技能是以與自然的適應作為前提條件。但是適應是通過對牲畜及產品的利用來體現的。適應的目的在于利用。二者是辯證關系,對牲畜及產品的利用體現了對自然的有效適應程度。對牲畜及其產品的利用行為實質造就了游牧文化中的物質生產的特征,進而決定了整個生產、生活方式的某些基本特征[1]。

1.2.1 游移性 哈薩克族傳統生產、生活方式最基本的特點其實質是憑借天然牧場飼料資源進行畜群生產和再生產。因此,必然建立在對天然牧場適應性利用基礎上的生產經營方式,牲畜需根據氣候、地形、水源以及草原牧草生長季節性的周期變化而遷徙。哈薩克族有句話,非常形象地概括了游牧民族四季游牧的原因:“開春羊趕雪,入冬雪趕羊。”從根本上講是人隨牲畜移動,以畜群的活動為中心,牲畜到了哪里,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也隨著到哪里,人的自主性要服從于畜群的生存需要,人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需求則降至第2位。

1.2.2 適應性 從人類自身的短期利益,尤其是從生活的安樂舒適來看,游牧的生活方式是不適宜的。但如果從生態以及從人類生存的長遠意義著想,以遷徙來適應的生活方式有其積極和科學的依據。游牧民周期遷徙活動一方面滿足了畜群的多樣性和足夠的食物量,另一方面也保存了地表植被的覆蓋面。從亞洲干旱草原相對脆弱的生態狀況來看,不是游牧民自愿選擇了“遷徙-適應”行為,而是環境促使游牧民做出了“遷徙-適應”的舉動。游牧的生產方式在歷史上對西北地區生態系統的維持所起的積極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適應性是游牧民族在這一環境中生存下來的前提與基礎。不論是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是生產生活技能,都是為了生存的需要而有意主動地創造出來,其中充滿了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生存智慧。正是由于游牧文化杰出的適應性特征及游牧民族非凡的適應能力,才使得這片神奇珍貴的土地得以保留至今天。當全球性生態危機日益加重,人們不得不開始反思盲目的改造自然,“人定勝天”所帶來的惡果時,古老的哈薩克游牧文化愈益顯示出了它的可貴與難得,其適應特征也愈益顯示出其科學與合理之處。

1.2.3 實用性 哈薩克游牧文化在生產領域,將與生活有關的物資利用達到了極限的程度,從而無論是在物質生產還是精神產品的創作上都貫穿著一種實用化的原則。在牧區,以對一只羊(物質產品)的處理過程為例,羊皮當作產品賣掉,換急需的生活用品。剩余部分的加工過程是本著“好吃”和“物盡其用”的原則來進行。哈薩克族這種生存方式,體現了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特征,保護了生態環境,為自己謀得了生存發展的空間,同時有效地保持了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如果說適應性特征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那么實用性特征則是對人自身而言,前述的生產、生活方式及技能都體現了這一特征。而且我們以后將要看到,正是由于哈薩克族生態文化的這種實用性,才為其精神層面、制度層面的生態文化打下了一定的實用性基礎。實用性的最大收獲就是節約了自然資源,而這恰恰是這片土地最寶貴、最珍稀的東西。

1.2.4 簡約性 哈薩克游牧民在一年四季里逐水草而移動,經常處于運動狀態中,這種生活方式不利于大量積累固定資產。若把棚圈、牲畜當作固定資產看待,那也同現代經濟學所指的工廠化的固定資產有所不同。因為游牧民的棚圈、畜群處于一種不斷變化的生態狀況中,而且就游牧經濟而言,生產資料和生產工具的劃分也是相對困難。例如,牲畜一方面是生產資料,另一方面又是生產工具(牛、馬都是交通和放牧的工具),與此同時牲畜也是牧民生產出來的產品。因此,游牧文化中的資產都具備綜合功能。這種綜合功能在物質生產方面蘊涵了簡約特征。一定資產功能的多樣化和材料的簡約化是辯證的。就一種產品而言,只有具備多種實用功能才能簡約生產材料。根據簡約材料原則設計的一項產品,只有具備多項功能時才能做到物盡其用。

1.2.5 穩定性 這是就其所具有的影響、意義或歷史價值而言。穩定性的存在對自然環境來說意味著被保護和良性循環;對人來說意味著生存權的被保證及可持續發展;對生態文化本身,則意味著發展進程不至于被生硬地打斷而得以保持下去;對人類文明,則更是意味著與生態多樣性同樣重要的文明多樣性的被尊重與保證。這里討論的哈薩克族生態文化的穩定性,并不是說這里就沒有“變化”的因素,實際上文化的變遷是時時存在。這里所說的“穩定性”只是就其核心部分而言,因為環境的變遷是“長時段”性,因而人類為適應這一環境而采取的手段在本質上是一貫的,變化的只是“量”而非“質”。在此討論的角度是從“能指”出發的,即“應該”是如此,這是因為在現實中情況并不盡如人意,與這片土地的生態環境同樣脆弱的游牧文化已面臨著太多的生硬、不合理甚至粗暴的干擾,生態文化所具有的一貫的穩定性面臨嚴重威脅,而這種穩定性,對人、對環境都不可或缺。

1.3 與環境相適應的生活用品

1.3.1 適應游牧的衣物 哈薩克族人冬天戴兩面有兩個耳扇,后面有能夠遮風雪、避寒氣的長尾扇的尖頂帽子。這種帽子是用羊羔皮或狐貍皮做的。而夏天則戴很薄的平條絨做的顏色各異的尖頂帽。克宰部落和阿勒班部落男子夏天戴的用山羊皮做的輕便的“克宰卡里帕克”,基本上繼承了古代先民的特色。哈薩克男子采用柔軟、輕便的白布縫制襯衣。哈薩克人的袷袢大皮衣實用且最具“生態”特征。袷袢即長外衣,有單棉之分。袷袢與生活的環境相適應,白天日照強烈,溫度較高,夜晚氣溫降低,寒氣襲人,一日之間溫差很大。長至膝蓋的袷袢穿脫方便,既可以抵御風沙,又可作為夜間的鋪蓋,極為實用。

1.3.2 適應游牧的食品 傳統的哈薩克人的食物分為肉食、奶食、面食和蔬菜類食品,其中,以肉食和奶食、面食為主。肉食的來源主要是牲畜和獵物,其食用方法很簡單,多以煮食為主,剩余部分曬成肉干備用。奶食的來源主要是飼養的各種牲畜,有鮮奶、各種奶制品(酸奶子、奶皮子、生奶油、乳餅、酥油、酸奶疙瘩、奶酪液、酸凝、黃奶疙瘩、奶豆腐等)、馬奶酒、發酵的駝奶、奶茶等,是牧民日常飲食中絕對不可缺少的部分。哈薩克牧民為了適應牧業生產的需要,便于遷徙,十分注意貯藏,常常把奶疙瘩和奶酪晾干曬透,長期保存,作為冬季口糧,也是招待客人的食品。把酥油裝進刮凈、干透的羊肚子里,然后把口扎死,既不滲油,也不走味,放上數年也不變質。“長期過游牧生活的哈薩克牧民的乳食種類非常多,他們善于做各種各樣的乳制品。這些乳制品,都是根據畜乳的性質(馬奶不能干儲)與需用的目的(即時飲用、久儲、攜帶、調換口味等)而制作的。”至于植物類食物,在傳統哈薩克人的飲食中是作為輔助性食物而存在,主要有馕、油炸的“包吾爾薩克”、馓子、油餅、面條等。另外,季節性差異在傳統哈薩克人的飲食習慣中也存在,如夏季以奶食為主、冬季以面食、肉食為主。

1.3.3 適應游牧的氈房 傳統哈薩克人的居所主要是氈房。哈薩克氈房是先民們對大自然天然選擇的結果。哈薩克草原上的芨芨草、柳條、獸皮、畜毛是大自然無私的饋贈,哈薩克先民對自然原料進行藝術般的加工,精心構思,形成了哈薩克氈房這種居住方式。氈房的構件除了支撐架子用木頭制作外,其余部分全部用毛氈、毛繩、毛帶等畜產品做成,并且符合游動生產生活方式的需要。哈薩克氈房以其易于搭卸、攜帶方便、堅固耐用、居住舒適、防寒、防雨、防震的特點而沿用至今。

1.3.4 適應游牧的家畜 哈薩克大規模牧養的牲畜有馬、駝、羊、牛,統稱“四畜”,馬居其中首位。根據考古材料,哈薩克族大規模牧馬的傳統可以追溯到塞種人居住在伊犁谷地的時候。烏孫時代的“烏孫馬”在中原頗負盛名。史載,“烏孫多馬,其富人多至四五千匹馬”,烏孫王曾以良馬千匹為聘,迎娶西漢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公主,足見古代烏孫游牧業及其養馬業規模之大。古代康居的養馬業也有很大規模,而且培養了優良的馬種。漢文史籍多有關于康居產馬的記載。哈薩克繼承了古老的牧馬傳統。直到今天,在哈薩克的畜牧業生產當中,馬的大規模牧養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傳統哈薩克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馬、駱駝以及木輪車。馬是用于騎乘的交通工具,人們在遷徙、狩獵、放牧時都要騎著它,馬已經成為哈薩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馬是男子漢的翅膀”,人們熱愛馬,用各種文學藝術形式來贊美它,積累了許多經驗來確保馬匹得到最好的照顧。

哈薩克族生活的地區干旱多戈壁,運輸比較困難,在這種條件下,使用駱駝馱運最為適當,而且駱駝載重量也超過其他牲畜,一向被譽為“沙漠之舟”。不僅用于騎乘,還用于拉車、負重。因而一些有駱駝的人家,多用駱駝轉場搬遷和馱運貨物。駝運一般不用帶草料,通常一早起身即行至午前,中午放牧,讓駱駝得到休息。日落前起身行至深夜,每走一段可以稍事休整,可以說駱駝在哈薩克族人民生活中起著很大的作用。

木輪大車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獨特的交通工具,游牧的先民們都曾使用過,這種車的車輪高大,結實耐用,適用于各種地形,而且載重量大,牧民們用它來拉水及各種物資,尤其是在遷徙時,已經成為哈薩克牧民“移動的家”。

每個哈薩克人家羊群里都有自己喜愛的領頭羊,在轉場過程中,有時遇到河流、湖泊、大雪封山或遇到險要狹窄山路,羊群迫使停留下來時,主人就會進入羊群里揚鞭大喊,這時領頭羊聽到主人的聲音就挺身而出,勇敢地往前沖,帶領其他羊群走出險要地段。如果沒有這樣幾只領頭羊,遇到這種緊急關頭,就無法將羊群趕到指定地點。

2 哈薩克族牧民放牧活動的特點

2.1 四季草地的利用標準

根據中國哈薩克族游牧生活區域以山區為主、平原、盆地為輔的特點,通過長期的游牧生活,逐漸掌握了自然規律,看看太陽、月亮是否有風圈,特別是細微觀察有蹄類野生動物的活動規律,對野生動物的遷移時間、路線以及進入交配期的時機進行長期觀察和研究,得出這些活動規律與氣候、自然界的微妙變化都有著密切的關系。野生動物如果進入交配期的時間比較早,表明來年氣候比較暖和;如果進入交配期時間比較晚,則表明來年氣候比較寒冷(野生動物的這一活動規律,在上世紀90年代與美國專家一起研究盤羊資源的活動規律時得到了驗證)。按照這一規律,哈薩克游牧民族就很好地掌握了自然界的變化規律,什么時候進行轉場、什么時候對羊群進行配種等等。另外根據游牧區地形地貌的特征、植被分布規律及氣候特征的差異性,按照春旱、多風;夏短,少炎熱;秋涼、氣爽;冬季嚴寒漫長、積雪厚等特點,把草場以平均氣溫為標準具體劃分為四季牧場。平均氣溫穩定在0~20℃劃分為春季牧場。是因為這一區域的海拔比較低、低山丘陵地帶,避風遮寒,氣候相對暖和,比較適宜羊群保存體力和接羔育幼。植被主要以禾本科牧草為主,還雜有豆科牧草;≥20℃劃分為夏季牧場。是指這一區域海拔較高,亞高山、高山草原占據優勢,氣候相對涼爽,牧草豐富,比較適宜各類牲畜抓膘。植被主要以禾本科牧草為主;0~20℃劃分為秋季牧場。是因為這一區域以低山丘陵為主的荒漠較濕潤草原為主,海拔較低,氣候相對涼爽,牧草以豆科、半灌木、蒿屬類牧草為主,這些牧草營養豐富,有利于牲畜固膘,為安全越冬打基礎;≤0℃劃分為冬季牧場。是因為這一區域以低山丘陵為主,主要利用雪水,雖然氣候寒冷,但避風性很好,牧草主要以半灌木、灌木為主的山地荒漠草場,這些牧草的特點是冬季下大雪不被埋壓,對各類牲畜取食有利,便于牲畜安全越冬。哈薩克游牧民族對四季草場的劃分具有很高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2.2 畜群結構的控制

隨著歷史的變遷,哈薩克族牧民們經過長期的摸索和經驗積累,逐漸確立了對四季牧場的區分和利用,形成了在一定的草原范圍之內,按照季節搬遷流動放牧的習俗。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草場資源,嚴格控制畜群結構,逐漸減少大牲畜的結構比例。優先發展小牲畜,是因為大牲畜主要用來交通、運輸等,經濟效益不明顯,而且對草場的破壞力也比較大。而小牲畜具有的利用率很高,繁殖能力強,經濟效益顯著,周轉快等特點,很適合畜牧業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小牲畜具有發展快、損失小、管理方便、適合各類草場放牧等優點。因此,往往游牧民族嚴格控制大、小牲畜間的結構比例來發展畜牧業。一般把大牲畜、綿羊、山羊、其他畜種年末存欄比例嚴格控制為12.8∶63.9∶18.3∶5,從這一結構比例看,大牲畜的比例遠遠小于小牲畜的比例,這個畜群結構符合減輕對天然草場的踐踏壓力和提高載畜能力的理論水平。

2.3 哈薩克游牧民族的轉場[2]

在中國這塊“候鳥”遷徙的大地上,哈薩克族深居大陸腹地游牧已有2000多年之久,四周高山環繞,與山脈相間或相鄰的有盆地、谷地、平原等。而有限的草地資源的合理利用關系到哈薩克族的生存與發展。

2.3.1 季節轉場 牧場按季節可分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轉場”,就是依牧草生長周期和氣候的變化,有序地為牲畜轉移草地,是按季節每年進行十幾次的循環輪牧的過程。春天把羊群趕放到山坡或山下平原地帶;夏天轉到高山深處;秋天到山腰,然后留一片草地,打草儲存讓牲畜冬天吃,冬天在山腳下羊圈周圍放牧。每年3月底至4月初,大批牲畜又必須從冬季牧場再次出發,開始新一年的轉場生活。

2.3.2 轉場距離 哈薩克族地區各季草地相距各異。山區牧民每次轉場路程不超過百公里,半牧半農的牧民轉場路程更短,在30km的范圍內。平原地區的牧民轉場路程往往較遠,近則幾十公里,遠則幾百公里。有條件的地方,牧民改用汽車運輸搬家,牲畜則由牧人趕著另行。由春牧場啟程時,要考慮到幼畜出生的時間,看是否長結實,能否隨群趕路。這時,日行程為14~15km,哈薩克語中有“羔羊程”的長度單位,指的正是這樣一段距離。

轉場頗具觀賞性。大批牧民成群結隊地如潮水般遷徙,幾乎在同一時間開始從夏季牧場向秋季牧場轉移。在一個海拔2 000m的山口觀看,一家接著一家的牧民騎著駱駝趕著羊群朝遠方一個湖的方向前進,從早到晚的大規模遷徙場面一直會持續半個月。

有一位美國著名探險家這樣描述哈薩克人的轉場:“我通過認真細致的調查研究,哈薩克人一出生就開始了轉場的游牧生活。近則十幾公里,遠則幾百公里,他們的生活處處都在轉場中度過,走到哪里,把游牧文化就帶到那里,傳播到那里。我和他們的長老談論了關于這次準備‘西遷’的事宜。有人懷疑哈薩克人遷徙近6 000km,能否把整個家庭和牲畜一起轉移到印控克什米爾?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他們天天就在轉移,習慣了馬背上的游牧生活,就轉移草場一樣輕而易舉到達克什米爾的,但別的民族就無法做到”[2]。

轉場取決于畜牧業經濟因素。轉場可以及時給牲畜提供優質牧草,保證牲畜的成長和數量的增加;可以使畜牧生產專業化;可以使各種牲畜自然淘汰,有利于品種優化。每一次轉場,都是哈薩克族人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寄托和希望。

2.3.3 轉場的路線和轉場過程 轉場有牧道,鄰里之間、牧村之間往來也有馬路,草地不能隨便踐踏。通常在各類草場之間都有固定、大小不等、坦險各異的牧道相通。牧民在山區轉場必須按牧道行走。按牧道轉場,這樣可以暢通無阻,保證安全,又可以防止轉場牲畜肆意踐踏牧草,破壞草原。不按牧道轉場,隨意踐踏他人草場,甚至有可能引起糾紛。

轉場前,阿吾勒(哈薩克語,意為“牧村”)內或阿吾勒之間的親戚、鄰居和朋友會事先商定時間、路線,約定途中宿營地點,仔細盤算每一個細節及可能遇到的問題,如轉場過程中將要出生的牲畜數目,老弱牲畜的處理,合理存欄,棚圈設施等。啟程要擇吉日,穿戴整潔美觀,轉場隊伍盡可能風風光光。路上,你追我趕,人人都不甘落后;甚者還有的分組相互對唱等,場面十分熱烈。因為先抵達宿營地者還可以落腳水清草盛的地方,并以主人的身份迎接后來者。不論是認識還是不認識,都要對后來者迎上前去,端上酸奶、奶茶等供他們喝,以便讓長途跋涉的人們歇腳解渴,同時也祝他們一路順風;如果這一后來者搬到或暫時停留在先來者的附近,那么先來的就會主動前去幫忙卸貨及整理家務等,同時還會給他們送過來一頓美味的便飯。如果這一家有小孩的話,還會禮節性地贈送小孩一匹馬駒或小羊羔等禮物,哈薩克游牧民族的這一傳統習慣一直保留到現在。轉場隊伍前,往往牽著健壯的駱駝,馱鞍上圍著潔白的圍氈,上面鋪上華麗鮮艷的斯爾馬克,然后坐著一位穿著華麗的年輕女子。馱隊的行裝要捆綁結實、整齊。凡是女人的乘騎要精悍講究。隊伍后邊是氣力十足的牛或駱駝,馱著鍋碗灶具和天窗架。這種“后勤”馱畜的領隊,一般都是一位經驗豐富的中老年婦女。到了轉場營地,男人們就從馱畜上卸下行李物品,給馱畜卸鞍,盡早拉好拴羔環套繩和拴駒索套繩等。只有按時拴住幼畜,才能給牲畜擠奶搭好帳篷。小孩要去附近撿干牛糞和干柴。女主人要盡快燃起篝火,支起茶壺和鍋準備食物,布置帳房是女人們干的細活兒。安頓好里外,擠完奶,飯也熟了,全家老少安坐帳內小木桌旁,吃著土豆燴牛肉,喝著奶茶,奔波了一天的阿吾勒這時才進入片刻的寧靜和溫馨。

2.3.4 轉場中的環保習俗 游牧是哈薩克民族的生產方式,同時也是哈薩克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所以哈薩克人對草原有著深厚的感情。尤其是在如何保護和合理利用草原方面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遺產,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哈薩克族很講究環保,幾千年以來放牧的草地上只留下了羊圈的底子,除此之外,看不到任何人畜留下的痕跡。這是因為哈薩克族在搬遷時要把所有的雜物、垃圾都要燒掉或深埋,還要拿出一些麥子、谷子等谷物拋灑在自己搭建氈房的底子上,這樣一方面要講究衛生、干凈,另一方面寓意來年自己的草場水草豐美。同時,每次搬到一個新的草場上,長者都會不厭其煩的向孩子們講解本民族的優良習俗:不要在外面隨意生火,亂拔、亂割剛長出來的青牧草;不要在水源地周圍隨意大小便或洗衣物,要保持干凈;轉移草場時對定居點周邊的環境進行徹底清理,不留任何痕跡,所有這些措施,是哈薩克民族對天然草原的愛護,是對水源地的保護,也是對自己生命的呵護。今天,哈薩克牧民雖然逐漸定居和半定居,但是對傳統的生活方式仍然情有獨鐘。

在游牧文明瀕臨滅跡的今天,對于它的內涵的認識和了解還遠不能與他們所具有的豐富程度成正比。游牧文明在旁觀者的眼里不過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習慣,而且相當原始。但是,在歐亞大陸上,正是這樣的游牧者與農耕人抗衡達30多個世紀,譜寫了自己民族的歷史[2]。哈薩克族歷史悠久而又豐富多彩的游牧文化就集中體現在貫穿一年四季的“轉場”生活中。哈薩克的游牧文化是在“轉場”中誕生的;是在“轉場”中傳播的;是在“轉場”中發揚光大。無論轉到哪里,哈薩克人都把游牧文化就傳播到那里。

3 哈薩克族游牧生產中的習俗[3]

3.1 哈薩克族信仰的牲畜保護神

古往今來,哈薩克族是世界上最喜歡牲畜和最善于飼養牲畜的民族之一。哈薩克民族世代以養畜為生,他們的乘騎、食物、飲料、衣服、日用品、氈房材料、生產工具等都來自牲畜,所以其文化創造也與四畜(羊、牛、馬、駝)密切相關。哈薩克民間信仰觀念認為駱駝神是奧依斯爾哈拉,馬神是康巴爾阿塔,牛神是贊格巴巴,綿羊神是紹潘阿塔,山羊神是謝克謝克阿塔。在古老神話傳說中這些神不僅是各類牲畜的保護神,而且是始祖,牲畜都分別繁衍于它們。因此,哈薩克牧民經常祈求這些牲畜保護神,以期自己的牲畜平安興旺。

3.2 哈薩克族在畜牧生產中的習俗

哈薩克民族的生產勞動主要是放牧四畜,所以其民間信仰也在這一基礎上產生,同時兩者相成相輔,構成顯著的民族特點。哈薩克民族為了使四畜興旺和便于區分,使用游牧民族的傳統方法給牲畜做記號和烙印。在做記號時,他們把割掉的牲畜耳朵尖收集起來,灑上牛奶放在螞蟻窩邊,認為這樣做可以使牲畜象螞蟻一樣多。牧民們不把自家灶里燃燒的炭火借給鄰居,否則認為把自己牲畜的力量給了別人;也不把半燃燒的炭火借給別人。在母畜懷胎時不把未燒盡的炭火扔到外面,否則認為母畜會早產。當母羊產頭胎羔時,牧羊人抱著羊羔向主人的妻子報喜并索取禮品,女主人則向羊羔身上拋撒硬幣、糖果、奶疙瘩、油炸果等,說一聲“愿你當一千只羊的頭領”,然后向羊羔的嘴里吹氣。哈薩克民間信仰認為頭一個生的羊羔,即拴在繩索第一個扣環的羊羔的毛是圣靈,是具有靈魂的神物,所以剪下來做成護身符戴在自己孩子們的身子上。主人常把頭一個生的羊羔作為布施而宰殺,若舍不得就將其口涎抹在其他羊頭上宰殺,把它放走。哈薩克俗語說:“駝羔嬌貴”。剛生的駝羔十分羸弱,既不能吃也不能走,需要把它安置在暖和的棚圈、地窩子或氈房里,用胎脂擦它的鼻面,身上蓋氈被。主人不馬上讓大家看到駝羔,而是將駝羔用芨芨草立著圍起來,甚至有時在駝羔的四周支起帷幔。駱駝的缺憾是母駝不象其他母畜一樣把剛生下的仔畜舔干。因此,哈薩克牧民像撫養搖籃里的嬰兒一樣精心照料駝羔,經常在它的腳掌胳肢,掰開它的嘴吹氣,往它的鼻孔灌酥油,用鹽水把它的眼睛洗三天,以期早日走路。

哈薩克民族在滿山遍野放牧四畜,吃苦耐勞,每年都精心地接羔育羔,以期積累財富,生活富裕,所以把自己的孩子也親昵地稱呼“小駝羔”、“小馬駒”、“小羊羔”、“小山羊羔”等,相習成俗。此外,在世代放牧過程中,哈薩克民族對四畜的交配期、懷胎期、哺乳期、生長期、體格形貌、毛色、內臟器官、營養價值、食用草料、習性、疫病、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等了若指掌,并形成一定的民間信仰觀念。在四畜中,哈薩克民族認為公馬、公牛、公羊是“尊貴的牲畜和福星”,絕不輕易宰殺、出賣或送給別人。而在舉行祭祀時,則把宰殺的牲畜4條腿都下鍋,這表示死者的食物斷絕和生命結束,讓周圍的惡靈拐彎走開。

3.3 哈薩克族在狩獵中的習俗

哈薩克先祖在以游牧為主的生活中也廣泛從事狩獵業。他們把動物分成“清潔”和“不潔”兩類,清潔動物是食草動物,不潔動物是食肉猛獸和猛禽。通常哈薩克人只獵取最喜歡的“清潔”動物食用。哈薩克人認為熊是從人類退化的動物,所以不食其肉;不獵取某些具有特殊標志的動物,如獨角黃羊,認為它們是具有神性的動物;也不多獵取盤羊、鹿、狍等,在獵取時和它們的幼仔一起獵取,否則認為自己將“失去雙親,孤苦伶仃”。對上述動物的頭領,若看到有猛獸追逐不是射獵,而是救助。不用雄盤羊的皮子做睡墊,否則認為男子和婦女要患不育癥。哈薩克先祖禁止濫殺濫獵動物,否則認為鬼魅要纏身,尤其絕對不能射獵被視為圣物的飛禽走獸,認為它們是圣人供養的,這一意識很強。所有這一切說明,哈薩克游牧民族自古以來保護自然、愛護自然意識早已形成。哈薩克人認為游牧民族的助手和伙伴狗也具有神靈,把狗不僅當作“七種財富之一”,而且認為“狗有其主,狼有其神”。哈薩克人把罕見的狗、特別值錢的狗稱“斯爾坦”,并認為“馬之優是白馬,狗之優是獵犬”,男子漢應該有3個伙伴,即快馬、獵犬和獵鷹。

4 哈薩克游牧民族的手工藝生產

哈薩克族的手工藝是構成其游牧文化的重要方面。形式主要有雕刻、刺繡、銀器加工、編織等手工藝品。牧民日常用品、服飾、氈房以及生產工具上都刺有和刻有民族風格的花紋與圖案。表達了他們愛美的生活情趣和精湛的手工藝技巧。有用樺樹皮精雕細鏤的碗盆、筷籠、馬鞍、馬鐙,上面都有鑲著刻有花紋圖案的銀飾或銅飾,有的馬鞍、馬鞭、腰帶上還鑲嵌著瑪瑙、寶石,非常精致美觀。刺繡的題材、內容、色彩是與哈薩克族牧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如花草是牲畜的糧食,象征永葆春常在;馬是人的翅膀和歌聲,鹿標志著吉祥和歡樂。這種民間手工藝藝術,姑娘們從小就要學著做,長大訂婚之后,專門在家把自己喜愛的花草、山鹿、駿馬等圖案繡在枕套、床幄、掛毯、布幔、被褥的罩單、窗簾和花氈等物上,作為結婚的嫁妝。哈薩克族手工藝品圖案豐富多彩,著色大膽而又十分講究,富有象征性,如藍色表示藍天,紅色象征太陽及光輝,白色象征真理、快樂和幸福,黃色象征智慧或苦悶,黑色象征大地或哀傷,綠色象征春天和青春。哈薩克族有自己獨特的民族工藝制品,主要有刺繡、雕刻等工藝品,其中,不少手工制品做工精細,技藝精湛大方美觀。

4.1 哈薩克族的金銀珠寶工藝品

用黃金、白銀以及寶石在馬鞍、馬嚼子、馬鞍帶、馬蹬帶上面裝嵌各種精美的圖案,還制作戒指、手鐲、耳環、腰帶、鳳釵和其他新娘頭飾等。工藝圖案豐富多彩,題材多樣。最常見的是日月星辰、動物、花草飛樹木及各種幾何圖案。

哈薩克人喜歡用金銀珠寶加工制作各種首飾和日用裝飾品,造形美觀,精巧玲瓏。過年過節或喜慶日子時哈薩克姑娘或媳婦都要用金銀珠寶來打扮自己,甚至女孩們自己的馬鞍子都要用金銀珠寶裝飾一番。

4.2 哈薩克刺繡

哈薩克婦女大都自幼學習刺繡,掌握挑花、刺花、補花、嵌花、鍛花、貼邊花等各種刺繡技術,能用絲線和金線在各種絨料、綢緞上刺繡,圖案多以花草紋、羊角紋、人字紋等組成,多用對比色,色彩大方、鮮艷,表現風格不落俗套,具有濃重的草原氣息,反映了哈薩克族樸實的審美觀。哈薩克族氈房內的掛壁、花氈、幔帳都是刺繡藝術品,使人賞心悅目,仿佛置身于藝術殿堂。

4.3 斯爾馬克

哈薩克人把做工精美,圖案鮮艷的花氈叫斯爾馬克,原料主要有毛氈、毛線、布料以及染料等,所有的哈薩克人家少不了斯爾馬克,這是哈薩克人的民族的代表物品。斯爾馬克是哈薩克最有代表性也是最為普及的家庭工藝品,哈薩克婦女人人會制,家家都有。斯爾馬克繡制工藝復雜,圖案繁多,耗工多,勞務量大,制品美觀大方,結實耐用,一條斯爾馬克可用十多年。俗話說:“千針萬線繡斯爾馬克”,可見繡一條斯爾馬克確實不容易。斯爾馬克規格有單人斯爾馬克、雙人斯爾馬克和扇形斯爾馬克3種。由底氈和面氈兩層合成,圖案布局多數為方框狀,如邊框圖案、次邊框圖案和氈心大長方形框內圖案,非常講究上下左右圖案的對稱。盡管各方框內圖案色調對比強烈、鮮明,但底色是統一的,有白色和土黃色2種。斯爾馬克圖案一般以動物的角來比喻,哈語稱角為“米依孜”。雙角圖案稱“好斯米依孜”,單角圖案稱“加勒哦孜米依孜”,毛角圖案稱“軍米依孜”。還有云彩圖案、菱形圖案(哈語稱“包爾沙克”,因為油炸的包爾沙克多為菱形,所以菱形代號為“包爾沙克”)。以花為圖案的有梅花,有四瓣花頭圖案,或六瓣、八瓣、十瓣等花頭圖案(繡壁毯時花頭圖案運用較多)。哈薩克斯爾馬克的形成經歷了一個古老而漫長的過程,從漢朝遠嫁到烏孫國的細君公主,在《黃鵡歌》里唱到:“為墻”,可見哈薩克族的斯爾馬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哈薩克族的斯爾馬克經過無數代哈薩克人天才般的藝術創造,花樣品種越來越多,圖案越來越豐富,創作的技藝越來越精湛,成為哈薩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氈房里生活用品和往來禮品及接待客人的主要鋪地用品。斯爾馬克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結構緊湊,多選用簡單的幾何對稱圖形作中心主圖案,四周配以對稱的羊角變形花紋,大氣清爽又顯柔美。

4.4 工藝復雜的圖斯克依格孜(壁毯)

圖斯克依格孜是每頂哈薩克氈房中不可缺少的裝飾品,掛在床內側緊挨墻,可起擋風御寒的作用。圖斯克依格孜長約1.7m,寬約1.5m,圖斯克依格孜是哈薩克刺繡品工程最大、工藝最復雜、用料最講究、做工最精細的刺繡品。整體設計采用方框線條構圖,多在3個以上的方框內才是毯心方框。在各個方框線空間內,采用各種角形、雙角形、毛角形及梅花、菱形等哈薩克民間圖案。制花方法有扣花、釣花、堆花、拉花等手法,一般快則15天,慢則1個月才能制作完成,是哈薩克姑娘出嫁不可缺少的嫁妝用品。

4.5 編織工藝

哈薩克民間的編織工藝十分發達,主要以各種規格的彩帶為主。在哈薩克氈房中用來固定房氈的多條彩帶、房內繞房一周的大花彩帶,其編制工藝都十分復雜而精致,除兩邊的裝飾線條外,中間都是很規律的大小菱形及其他圖案組成。要求圖案清晰,造型美觀,富有民族特色。

4.6 哈薩克族傳統的手工藝品

4.6.1 木雕 哈薩克游牧民族,經常遠離城市,而且轉場次數也比較多,所以,哈薩克牧民家里都能有或多或少的木制廚房用品。木制用品經久耐用,另外可以雕刻裝飾,可當贈品。木雕是哈薩克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他們用山楊木或柳木雕成精巧的大小不等各種式樣的木碗、木臼、木盆、木盤、木桶、木勺、馬鞍子等等,多在底邊和沿口周邊雕刻上韻味濃郁的哈薩克圖案花紋,也有的在用來喝馬奶酒的木碗表上,鑲嵌銀箔、金箔或銅箔的鹿角形圖案,非常精巧,金光閃閃,富麗堂皇,顯示了哈薩克人民的審美觀和藝術風格。

4.6.2 鑲嵌工藝品 哈薩克的“假金銀”鑲嵌工藝歷史悠久,在我國少數民族中是首屈一指的。例如,“假金銀”馬鞍及馬鞍配件的金銀鑲嵌,好像現代的電鍍金銀一樣,表面無任何鍛打痕跡,而且在制物上還出一些變色線條。

哈薩克的“假銀”馬鞍鑲嵌圖案和上述刺繡圖案相同,也是以角形圖案為主,其他裝飾小圖案如梅花釘、月牙釘、菱形釘、五星釘等的制做方法又不同。

哈薩克傳統的馬鞍式樣只有大圓頭馬鞍一種,前鞍橋呈半圓形,由于半圓面口大,鑲嵌成銀鞍美觀大方,深受哈薩克人民喜愛。有條件的人在銀鞍上鑲嵌金箔,金光燦燦,十分耀眼,如在鞍面上部鑲嵌珍貴的寶石更為富麗壯觀。哈密西山和巴里坤的鑲鞍制做業十分發達,據外地來的哈薩克干部評價,東疆的哈薩克銀鞍制做工藝,在北疆地區是名列前茅的。

哈薩克銀鞍之所以深受民間喜愛:一是馬鞍更加漂亮美觀;二是馬鞍更加結實耐用;三是家庭經濟狀況的標志。舊時姑娘出嫁,陪嫁的珍品之一就是銀鞍,新娘出嫁只有騎上銀鞍馬才是上乘的。

4.6.3 革皮編織工藝品 革皮編織是哈薩克生活不可缺少的技藝,俗話說:“馬是哈薩克人的翅膀”。要騎馬必須有馬鞭、馬龍頭、馬釵子、馬鞍、馬肚帶等附件。漫長的游牧生活使哈薩克人民創造出了獨特的革皮編織工藝。用駱駝、馬的熟皮,把革皮按需求用刀子分成寬均約5mm皮條,6~14根編成具有7棱或9棱的精美馬鞭;5根或7根的編成馬肚帶繩;8根的編成馬龍頭等各類馬鞍用具;還有用皮子編成長短各異的經久耐用的牽馬的皮繩等。

4.6.4 馬褡子 馬褡子用自制的毛線手工編織而成,騎馬時裝東西并背在馬背上的兜袋,上面用不同的色線編織著各種各樣的圖案,樸素大方,結構嚴謹,絲條均勻,大都是幾何紋樣,配以色彩協調的粗獷線條。在色彩處理上,往往使用強烈的對比色,以鮮明地體現哈薩克牧民的藝術愛好和審美情趣。

[1]馬青虎.哈薩克族生態文化[J].新疆社會科學,2008(2):92-96.

[2]John Hare.Mysteries of the GOBI[M].New york,2009:213-224.

[3]白賢.甘肅省哈薩克族文化形態與古籍文存[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20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伊人国产| 欧美在线国产|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女人一级毛片| 欧美中文一区| 国产91蝌蚪窝|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色噜噜在线观看| AV网站中文| 伊人久久婷婷|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97se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三级毛片| 香蕉精品在线| 久久精品丝袜| 亚洲天堂高清|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国产精品专区第一页在线观看|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99国产在线视频| 欧美一级色视频| 国产精品成|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主播| 国内视频精品| 久久一级电影|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亚洲天堂色色人体|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91青青视频| 天天躁狠狠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亚洲成肉网|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福利|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综合久久五月天|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97在线免费| 黄片在线永久|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777午夜精品电影免费看|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视频网| 国产精品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日韩第八页| 激情综合五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