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玲
(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骨科,湖北 荊州 434020)
劉明霞
(荊州市職業技術學院醫藥系,湖北 荊州 434020)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
萬 玲
(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骨科,湖北 荊州 434020)
劉明霞
(荊州市職業技術學院醫藥系,湖北 荊州 434020)
目的:總結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方法:對100例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患者進行科學、系統的護理。結果:出現假體脫位2例,無其它并發癥,出院患者能掌握正確生活方式。結論:科學有效的護理對人工全髖關節置換的康復意義重大。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 圍手術期; 護理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THR)是目前治療髖關節疾病、股骨頭壞死的手術方式之一。我科自80年代后期開展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以來,技術不斷完善,患者經過精心的治療和護理,圴取得較滿意的治療效果,疼痛得到明顯緩解,髖關節功能得到明顯改善。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100例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年齡60歲以上。對其中男58例、女32例患者制定周密的護理計劃,認真做好圍手術期的護理工作。
1.2結果
本組患者約術后14d出院,出院時能掌握正確的生活方式。住院期間未發生傷口感染、壓瘡、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住院期間1例腦萎縮患者燥動發生脫位。出院患者1例于術后1周、另1例于術后半年均因意外滑倒致脫位。
2.1健康宣教
向患者講解此病發生的相關因素,指導合理飲食,進食高營養、高維生素飲食,禁煙酒。酒精和香煙中的尼古丁是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保持合適的體重,提高機體抵抗力為手術創造良好的條件。
2.2心理護理
針對患者的精神狀況和心理狀況,制定具體的護理計劃。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溝通,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提供必要的幫助。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手術的必要性,并發癥的預防,恢復鍛煉的目的、方法,使患者心中有數,減輕恐懼心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3術前準備
評估了解患者全身情況,完善術前鋪助檢查,排除手術禁忌癥。了解藥物過敏史和用藥史,術前需停用阿司匹林等消炎鎮痛藥約10d,阿司匹林會抑制凝血加大手術出血風險。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訓練、有效咳痰的自理能力訓練、抬臀方法、床上大小便訓練。
3.1病情觀察
術后需去枕平臥6h,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變化,每小時監測血壓、脈博、心率、呼吸及血氧飽合度情況。觀察傷口出血、腫脹、庝痛情況,并觀察足背動脈搏動及足趾活動情況。保持引流管通暢、妥善固定,注意避免扭曲、折疊、壓迫,防止管道堵塞。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引流液每小時超過100ml,需及時通知醫生處理。同時應密切觀察患者神志、血壓、脈博、尿量的變化,做好止血及輸血的準備工作。
3.2術后體位
①搬動時體位。需由4人同時進行,其中3人平行搬動,1人保護患髖,保持患肢始終呈外展位30°。②平臥時患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在兩腿間放置梯形體位枕,患肢穿防滑鞋。同時抬高患肢20°~30°,以利血液回流減輕水腫。③側臥時采用健側臥位,須在兩腿間墊軟枕,患肢膝關節高度不得超過髖關節,使髖關節和同側下肢在水平線上。④使用便盆時,應站在患側平托整個髖關節,健肢屈曲向上,注意保持患肢體位,避免患肢的內收及內旋動作。
3.3疼痛護理
無痛治療是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庝痛已成為第六生命體征,疼痛給病人造成的痛苦還會引發一系列對機體有害的反應。無痛治療的原則即在疼痛發生之前開始用藥,并采用多種鎮痛方式聯合應用達到有效鎮痛。護士要多與患者溝通,充分評估疼痛的性質、程度、特點并采取恰當正確的措施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通過深呼吸、音樂、聊天等形式分散其注意力,提高對疼痛的耐受性。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效溝通,配合使用鎮痛泵、止痛藥物等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
3.4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
3.4.1 感染的觀察及護理 感染是最嚴重的并發癥,術后注意觀察敷料情況,如有滲血或滲液及時更換,保持切口干燥,注意觀察傷口局部有無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癥表現,切口有無疼痛、體溫變化等,如手術后3d體溫持續升高應及時報告處理。各項治療、處置、換藥需嚴格無菌要求。觀察患者有無貧血,加強營養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必要時給予輸血。指導患者作擴胸運動、進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協助拍背及霧化吸入,預防肺部感染。留置尿管者,每日行會陰沖洗2次,保持尿管通暢、妥善固定,觀察尿液顏色及性質。指導患者多飲水,每天不少于1500~2000ml,以利排尿,防止泌尿系感染,尿管早日撥除。
3.4.2 術后靜脈栓塞的預防護理 術后1~4 d是發生深靜脈栓的高峰,需密切觀察患肢是否腫脹,皮膚溫度及靜脈回流狀況,有無感覺異常及被動牽拉足趾痛、腓腸肌疼痛及壓痛,同時注意患者有無胸悶、氣短、心率增快、煩躁不安等肺栓塞癥狀[1]。①作好健康宣教。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酒,以低脂肪、低膽固醇、富含纖維素飲食為宜,保持大便通暢。②患肢予以抬高,并高于心臟水平以利靜脈回流減輕腫脹。③避免在下肢進行靜脈穿刺及有損傷性的操作以免引起靜脈內膜損傷。④功能鍛煉。術后6h開始指導患者主動或被動交替性做足部背屈或跖屈運動。術后第1天,做踝關節旋轉活動。術后第2天,適當屈膝屈髖,但屈髖不能超過90°。術后1周左右協助患者進行適當的離床活動。⑤機械性預防。氣壓泵、彈力襪、CPM等。⑥預防性藥物治療。肝素是預防術后DVT的主要藥物。
3.4.3 脫位的預防及護理 ①嚴格控制患者的體位。正確搬運患者,指導患者翻身,正確放置坐便器,避免患側關節內收、內旋,屈髖超過90°[2]。②正確早期功能鍛煉。開始走路后的一段時間用小步走,以避免髖關節大幅度伸展,站立時保持兩腿分開,與肩同寬,轉彎時髖關節隨身體一起轉動,行走時避免急停或驟然旋轉,以免導致跌倒或撞傷。③本組2例病人均是因為意外跌倒致脫位,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時要注意保護患者,指導患者正確行走,穿防滑鞋,加強自理能力的訓練。
①繼續堅持正確的功能鍛煉,逐漸增加訓練時間和強度。3個月內患肢不負重,可拄拐活動,術后3個月開始逐漸負重。②體位指導。6個月內患肢避免內收、內旋、屈髖>90°的動作,勿坐沙發、短凳,不翹二郎腿,不盤腿而做,彎腰不超過90°。③6個月后可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如散步、園藝、騎車、保齡球、游泳、跳舞等,以身體不感到疲勞為宜。④飲食指導。以營養豐富、易消化為宜,多食牛奶、魚類和貝類等含鈣豐富食物,戒煙酒,保持合適體重。⑤術后1、2、3 、6 、12個月來院隨訪,以后每年隨訪1次,目的在于指導患者進一步康復訓練和保護人工關節的使用,以達到手術的最佳效果。
[1]鄭成勝.骨科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42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7, 7(16) :578-579.
[2]王彩香,魏秀芝,劉春紅.全髖置換手術后的護理[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 , 2010,5(1):23.
[編輯] 何 勇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2.022
2012-09-27
萬玲(1982-),女,湖北仙桃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R473.6
A
1673-1409(2012)12-R0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