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偉欽 苗兵兵 黎運通
華南地區保護地白背菜周年栽培技術
莫偉欽 苗兵兵 黎運通
白背菜為喜溫植物,保護地栽培可實現周年生產,以微酸性至中性壤土或砂壤土為宜。白背菜以扦插繁殖為主,扦插后4~7天即可生根,12~15天即可正常生長;營養生長期長,要及時追施速效肥,并進行植株調整;病蟲害主要有白粉虱、薊馬、灰霉病,要注意及時防治;一般每667 m2每年產量可達7 500 kg,產值達3萬多元。
白背菜為菊科三七草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稱白子草,又稱菊三七、百子菜等,主要分布在中國華南、西南、臺灣等地。白背菜營養豐富,以嫩莖葉供食用,可炒食、做湯等。其食味清爽,口感脆嫩,有淡淡的清香,有瀉火、涼血、生津等功效,并具有提高人體抵抗力、清熱消炎等保健作用。白背菜為喜溫植物,生長適溫為20~25℃,低于15℃時莖葉生長緩慢,成株可忍耐3℃的低溫,-2℃時地上部分凍死。在華南地區一般10月至翌年3月生長緩慢,有時甚至停止生長,采取保護地栽培有利于白背菜周年生長,品質比露地栽培佳,外觀更鮮嫩,節間比露地栽培長,6片葉采收時可達20 cm長,一般每年667 m2產可達7 500 kg,產值達3萬多元。
1.1 地塊選擇
白背菜以排灌良好、微酸性至中性、上層深厚、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強、有機質豐富的壤土或砂壤土為宜。
1.2 保護地搭建
可以采用簡易大棚栽培,用鍍鋅管材料搭建,大棚規格為7 m×(30~36)m,拱桿間隔0.8 m,肩高1.8 m,頂高2.8 m,棚頭棚尾4個角用4條斜撐撐住,棚頂使用佛山產白色農用編織單紡膜,四周使用25目防蟲網(冬春季四周用透明薄膜保溫),這類簡易大棚結構簡單,價格低廉(25~30元/m2),夏季抗風力強,冬季保溫性好。
1.3 保護地灌溉系統
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建1個約15 m3肥水池,可供3 333.3 m2簡易大棚3~5天使用。1個簡易大棚安裝3條噴灌帶,每畦1條,用于白背菜水分養分供應。
翻耕前每667 m2施入干雞糞300 kg,三元復合肥25 kg。土地需深耕翻曬,每棚起3畦,畦面寬1.6~1.8 m,中間稍高,兩邊稍底,溝深15~20 cm,菜地四周注意起深溝排水。
白背菜以扦插繁殖為主,保護地栽培全年均可進行。一般1畦植5行,株行距35 cm×35 cm,667 m2植3 500~4 000株。從植株上剪取生長良好的健壯枝條作插條,剪成具有3~5個節位、約10 cm長的小段,除去基部葉片,將插條的1/2插入種植畦。有條件的可覆蓋遮陽網,防止陽光直射,減少插條水分損失,保持土壤和空氣濕度,以提高成活率。扦插后4~7天即能發生不定根、12~15天即可正常生長。
白背菜營養生長期長,要及時追施速效肥,可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每1 m3水溶入蔬菜復合肥1 kg,每日灌溉1~2次,每次3~5 min,夏季天氣炎熱,陽光較強,早晚都要噴灌。
白背菜生長旺盛,生長后期莖葉交錯重疊,不利于通風及田間操作,亦影響植株的生長,此時應將植株距離地面約15 cm以上的枝條全部剪除,同時增施有機肥和培土。修剪次數和修剪時間視植株的高度和生長勢而定。當枝條過密、過高及生長明顯減弱時,需進行植株調整。
保護地栽培白背菜病蟲害主要是白粉虱、薊馬、灰霉病,蟲害用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10%吡蟲啉1 000倍液防治。病害可選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50%撲海因(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防治。
保護地白背菜一年四季均可采收,扦插成活后20~30天就能采收嫩莖葉上市。在生長初期,及時采收主莖上的嫩莖葉,保留基部3~4片葉,促使植株側芽的萌發,迅速封行,以后每次采收嫩梢時保留基葉1~2片。采收幾乎每天都可進行,產品以長15~20 cm、具6片葉為佳。嫩莖葉連續采收后,植株分枝繁茂、矮化叢密,單位面積產量會明顯增加。在肥水充足和采收及時的情況下,一般每年667 m2產量可達7 500 kg,產值達3萬多元。

莫偉欽,苗兵兵,廣東東莞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523086,電話:0769-23668908,E-mail:qinweimo123@163.com
黎運通,東莞市洪梅農技推廣中心
20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