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雷(安慶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安徽 安慶 246052)
體育教學對學生優良心理品質培養的影響探究
魯 雷(安慶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安徽 安慶 246052)
心理品質是指一個人在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2個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本質特征,心理過程是指心理活動發生、發展的過程,也就是人腦對現實的反映過程,包括認識、情感和意志,個性心理特征是個體在社會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從心理過程(認識、情感、意志)和個性心理特征(能力、氣質、性格)這2個方面探討了體育教學對培養學生優良品質的影響。
體育教學;心理品質;認識;情感;意志;能力;氣質;性格
心理品質是指一個人在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2個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本質特征。良好的心理品質是學生成長、成人、成才、成功的基本條件之一。根據新課改的要求,體育教學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還肩負著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重要使命。下面,筆者從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這2個方面探討了體育教學對培養學生優良品質的影響。
1.1體育教學對學生認識過程的影響
認識過程,也稱認知過程,是人在認識客觀世界的活動中表現的各種心理現象,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和想象。體育活動中的認識活動是在肌肉運動和訓練比賽中完成的,因此,它同其他活動中的認識過程有明顯的區別。學生在體育課程的學習中,需要更多地依靠肌肉運動感覺來感知、理解和記憶,需要不斷根據對手和環境的變化做出調整,需要更多地依靠形象思維和操作思維來快速分析和決策。
1)不同的體育教學內容對學生感知覺的發展有不同影響 排球運動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深度知覺;足球運動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域;乒乓球、網球、羽毛球等小球運動項目通過培養“球感”來培養學生的敏感性;田徑等徑賽教學內容可以增進學生的速度感;體操、武術等教學內容能增進學生的平衡感。
2)體育教學能促進學生記憶能力的提高 在體育教學中,記憶具體表現為運動記憶,也稱動作記憶,該種記憶主要與肌肉活動密切相關,特點是容易保持和重現。動作記憶在形成的過程中需要人體開放更多的信息通道,將更多的信息輸入大腦。如在學習投籃時,不僅要利用視聽覺來接受老師的指導,而且還要通過觸覺、平衡覺、本體感覺等來體會動作要領。
3)體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操作思維水平 思維包括具體形象思維和操作思維,操作思維是反映肌肉動作和操作對象的相互關系及其規律的一種思維活動,是體育教學的主要思維方式。學生在學習運動技能的過程中,都需要發達的操作思維作為認識基礎,這在開放性體育教學內容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如籃球、乒乓球等球類運動。
1.2體育教學對學生情感過程的影響
情感是人認識客觀事物時產生的各種心里體驗過程,是人在認知輸入信息的基礎上所產生的滿意、不滿意、喜愛、厭惡、憎恨等主觀體驗。情感過程主要包括結果依賴情緒和歸因依賴情緒。結果依賴情緒是對結果直觀的情感體驗,情感過程迅速但不夠成熟,而歸因依賴情緒是一種相對穩定、成熟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中有學生思考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客觀、理性的分析問題。
體育教學中,無論是運動技能的學習過程還是一般的訓練比賽,都涉及到情感體驗,這時,體育教師的引導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一項運動技能學習完成后,對于體育差生的運動表現,體育教師如何反饋會影響學生的情感體驗。體育教師可以通過適當調整衡量標準增進學生的成功體驗,讓體育差生增強信心。這種情感過程還會遷移到學生其他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
1.3體育教學對學生意志過程的影響
意志是自覺地確定目的,根據目的支配、調節行為,從而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1]。堅強的意志品質是克服困難、完成各種實踐活動的重要條件。堅強的意志品質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生活中、在教育的影響下養成的。正如毛澤東同志在談及體育功能時曾說過:“體育之效,在于強筋骨,調感情,強意志”[2]。體育教學是培養學生良好意志品質的重要途徑。
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主要體現在學生在參加體育實踐過程中克服困難時表現的堅毅、頑強和果斷的品質。如在耐力跑訓練中,當學生出現“極點”反應時,嚴重的肌肉酸痛,呼吸不暢等身體感受,對學生的意志是個嚴峻的考驗,這時在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讓學生樹立戰勝困難的決心,以頑強的意志闖過困難,達到提高意志品質的目的。同時,體育教學還要利用不同的鍛煉類型來培養不同的意志類型,如射擊類的運動項目培養沉著、耐心的品質;長跑等耐力性項目培養的是堅韌精神;體操類運動項目培養大膽、勇敢、果斷的品質等等。
個性心理特征是個體在社會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
2.1體育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能力
能力是指人們順利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個性心理特征[1]。能力通常可劃分為一般能力(如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注意力等)和特殊能力(數學能力、音樂能力、繪畫能力、體育能力等)。如前所述,體育教學能促進學生認知過程的發展,也就是說,體育教學可以增進學生的一般能力。此外,體育教學可以增強學生體質,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也自然增進了體育能力這一特殊能力的發展。
2.2體育教學可以塑造學生的氣質類型
氣質是個人心理活動的穩定的動力特征[1]。氣質類型主要有4類: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郁質。氣質類型沒有好壞之分,任何一種氣質類型都能表現出積極和消極的心理特征。如膽汁質的人熱情開朗、精力旺盛,但缺乏教育引導會導致自制力不夠,脾氣不好;多血質的人反應靈敏,容易適應新的環境,但缺乏適當的教育就可能導致膚淺、注意力不穩定和缺乏應有的沉思的傾向;粘液質的人冷靜、沉著、自制、踏實,但缺乏教育引導會導致生活態度冷漠;抑郁質的人情緒敏感,情感體驗深刻,但缺乏教育引導可能會導致沉溺于個人體驗,過分靦腆等。一個人的氣質類型和氣質特征是相當穩定的。但是,氣質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氣質在教育和生活條件影響下會發生緩慢的變化。
體育教學內容選擇空間很大,如果利用得好,可以達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良好教育效果。體育教師要了解學生,采用多種教學內容引導教育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如對多血質的學生讓他們多參與乒乓球、羽毛球等球類運動,同時讓他們的對手有一定的競爭實力,培養他們專一和克服困難的精神;對膽汁質的學生,讓他們多參加如長跑、游泳等耐力性運動,幫助他們養成自制、堅忍的習慣;對粘液質的學生,讓他們參加排球類集體性的隔網對抗項目,發展他們的靈活性和積極性;對抑郁質的學生,在體育教學中要多鼓勵,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參加集體活動,在活動中培養意志的堅韌性,情緒的穩定性。
2.3體育教學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人在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征。例如,謙虛或驕傲、誠實或虛偽、勤勞或懶惰、勇敢或怯懦等。學校教育對學生性格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體育教學是以班集體的形式進行集體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組織性、紀律性、合群、自制、勇敢、利他和意志堅強等優良的性格特征。同時,體育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性格也有重要影響,體育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身教和管教方式,讓學生在民主的教學環境中學習,培養學生自尊心、責任感和安全感等性格特征。
體育教學對學生優良品質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體育教學中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多樣化,充分利用不同體育運動項目的特點,促進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同時,體育教師要注意自身形象建設,真正做到為人師表。要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尊重學生,培養學生自信心。
[1]葉奕乾 祝蓓里.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18-230.
[2]李祥.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編輯] 洪云飛
G633.96
A
1673-1409(2012)05-N170-02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5.057
2012-02-19
安徽高校省級優秀青年人才基金項目(2010SQPW077)。
魯雷(1979-),女,2003年大學畢業,碩士,講師,現主要從事體育心理學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