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學院韋磊與國際關系學院公共管理系劉穎在《中國社會科學報》第334期撰文探討近年來美國各大智庫對中國的研究所采取的不同方式。
這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智庫就是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等。
布魯金斯學會于2006年成立了約翰·桑頓中國中心,專門從事中國問題研究。同時也在清華大學開設了辦事處,即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目前,布魯金斯學會進行的中國研究的重點主要是中國經濟、中國貨幣問題、中國臺灣問題、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等。值得關注的是,該學會開設的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吸收了一批中國內地的專家學者。
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于1994年設立了費和中國研究講座,目前其研究重點是中美貿易、經濟、金融關系,關于中國參與全球衛生問題和發展援助問題,關于中國醫療政策改革的對話,關于中國的創新和競爭力政策問題,氣候變化,亞太地區的能源和環境問題,美臺關系,美中關系與朝鮮,兩岸信心構建的措施,中朝關系等。該中心涉及中國問題的研究項目還包括:全球老齡化研究、太平洋論壇、亞洲項目、國際安全項目、能源與國家安全項目、職能技術項目、東南亞項目等。
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目前設立的中國研究項目主要是中國環境論壇(China Environment Forum)和基辛格中美研究所(Kissinger Institute o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前者設立于1997年,該論壇每年舉辦大約15場關于中國環境以及能源問題的會議,其核心出版物為《中國環境期刊》。目前,該論壇的研究議題主要有“中國之瓶頸:水匱乏與能源需求”、“合作中的競爭者:建立起嶄新的美中氣候及能源網絡”、環境治理等。而基辛格中美研究所成立于2008年,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命名,主要研究中美關系問題,目前的所長為前駐華大使芮效儉(J.Stapleton Roy)。
目前,以地區研究作為研究導向的美國智庫,往往將中國問題置于東亞地區或亞太地區研究之中,或在相關地區研究項目范圍內設立中國研究項目。在進行研究區域的具體劃分時,有些智庫將中國內地與臺灣、香港等地分開進行區域研究,有些智庫則進行整體研究。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智庫有對外關系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和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等。
對外關系委員會在其亞洲研究項目之下將中國地區研究置于東亞地區之內設立相關項目,具體又將整個中國地區分為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區域進行研究。近年來,該智庫關于中國問題的相關研究項目主要包括2005年以來的中國崛起與東亞再造、作為新興大國的中國和印度、2011年以來關于國際貨幣體系與人民幣作用的北京討論會。
而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在亞洲地區研究中,分別就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地區展開研究。目前,該智庫研究的主題和重點主要是中美能源與氣候合作、中國經濟、中國國內政治、中國軍事發展、兩岸關系等。
美國有部分智庫在具體開展研究時主要以專題研究為導向,即設立當代世界熱點問題或直接關系美國國家利益的專題項目并開展研究。在這些智庫的相關專題項目之下,若有涉及中國的問題,就會開展相應的研究活動。這類智庫一般以兩種方式組織中國研究,一種是在設立的專題研究項目之下開展涉及中國的研究,另一種是在設立的專題研究之下分地區進行相關問題研究,而將中國問題置于東亞地區或亞太地區之內,或在設立的專題研究項目之下開展涉及中國問題的研究。
第一種以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為代表。目前蘭德公司設立了中國研究主題,此外,在其他專題項目下開展的有關中國研究的項目主要有:亞太政策中心項目、蘭德衛生研究項目、蘭德國際項目等。近年來,蘭德公司研究中國的重點主要是:中國大陸與中國臺灣地區以及中國與日本的軍事、政治、貿易關系;中國的環境、經濟、衛生政策和前景;中國的國際商業和知識產權方面的挑戰等。此外,蘭德公司還注重分析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美國對臺以及對中國大陸的外交和軍事政策的變化,近年來其重點關注的則是臺灣地區的經濟發展、臺灣地區政治以及臺獨等問題。
第二種以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美國進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等為代表。目前,企業研究所在外交和國防政策研究專題下分地區進行研究,而涉及中國的相關問題則被置于亞洲地區之內。此外,該智庫在經濟專題研究之下的貿易、國際經濟研究項目以及社會、文化專題下也涉及了大量中國問題研究。
卡托研究所在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專題、國際經濟與發展專題中將中國研究置于東亞區域之內。此外,貿易與移民專題之下設立了中美貿易研究專題。而美國進步中心目前在國家安全專題下的東亞區域研究中大量開展有關中國問題的研究,在經濟專題下的全球經濟項目中的能源與環境問題中的能源中心項目下設立了中國與競爭力主題研究。
通過上述對美國智庫當代中國研究的現狀總結可見,目前美國智庫關注的涉及中國的問題主要有:美國外交和美國國家安全問題(主要包括美中外交關系、美國的國防問題等)、經濟問題(主要包括中國經濟問題、美中經濟關系問題、全球經濟發展問題等)、臺灣問題(主要包括美臺關系、兩岸關系等)、環境能源問題(主要包括中國環境能源問題、美中在環境和能源方面的關系等)、中國政治發展問題、中國軍事發展問題。我們也應注意到,目前美國智庫形成了一批中國研究專家隊伍。這支隊伍的構成既有目前學術界開展當代中國問題研究的重要學者,也有來自美國政府的前任官員;既有來自美國本土的研究人員,也有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研究人員,更有來自中國大陸的研究人員。同時,美國智庫開始越來越重視與中國大陸相關機構的合作研究。他們也越來越注重獲取關于中國的第一手資料并開展研究,目前美國智庫的中國研究專家絕大多數已經可以熟練使用中文,同時隨著中國融入世界深度的加大,無論是獲取中文資料還是運用中文資料,都已經成為美國智庫研究人員研究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