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芳(無錫新區檔案館,江蘇無錫,214028)
無錫新區民生檔案工作的調查與思考
蔣麗芳(無錫新區檔案館,江蘇無錫,214028)
檔案工作是加強社會建設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是我國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舉措,檔案部門在切實履行為社會各方面提供檔案信息服務的職能過程中,如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把關注和改善民生作為今后的重要工作內容,強化“民生檔案”管理,積極參與和諧社會建設,已經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筆者通過對無錫新區國有土地、房屋產權、婚姻登記、征土拆遷等20多類民生檔案工作走訪調查,可以看出,基層民生檔案工作逐步得到重視和加強,主要有以下特點。
近年來,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高度重視民生檔案工作,把做好民生檔案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大考核力度,出臺一系列獎勵舉措,從而激發了廣大檔案干部抓好檔案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心,促進了檔案工作的順利開展。全區各級檔案部門緊緊依靠黨委和政府,努力把民生檔案工作列入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切實加強對民生檔案工作的領導和統籌協調。民生檔案管理部門把民生檔案作為本單位檔案的有機組成部分,納入檔案管理體系,明確分管領導、責任部門、工作人員,對開展民生檔案工作所需的人、財、物等各項需求予以保障,并按照統一的工作制度和業務標準扎實開展工作。
圍繞大局做好檔案服務工作,是黨和國家對檔案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檔案部門的根本職責。近年來,新區檔案館加強了對各單位民生檔案的指導工作,為構建民生檔案平臺奠定了基礎。
(1)全面貫徹落實省、市民生檔案工作意見,由檔案館牽頭組成調研組,分別走訪勞動局、民政局、教育局、衛生局、各街道等單位,采取實地察看、召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就“民生檔案的范疇”、“民生檔案的分布和分類”等主題展開了重點調研。在此基礎上,制訂下發了《關于加強民生檔案工作的意見》,明確了重點建設的民生檔案及其相關責任部門和單位,共有20多類民生檔案,涉及各街道和23個部門,將民生檔案工作納入年度考核范圍。同時,加強與相關主管部門的聯系與合作,和教育局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學校檔案工作意見》,進一步推動學校檔案的規范化管理。在全省率先開展“從業人員信息卡”辦理工作,為農民工建立電子檔案,將其身份信息、持證上崗情況、工地務工情況等納入信息系統統一管理,形成信息資源共享的良好機制。
(2)以新農村建設為載體,以檔案工作規范化管理為手段,突出重點、分類指導、整體推進,建成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范街道4個,全區街道、社區、村(居)建檔率達到100%,星級達標70個,實現了檔案工作與新農村建設全面協調、持續發展。
(3)積極宣傳貫徹《企業檔案工作規范》,通過廣泛宣傳、免費培訓、上門服務等工作形式,指導新建企業制定業務規范,收集歸檔材料,建立科學的檔案管理機制。穩步推進民營企業建檔工作,無錫尚德太陽能公司成為全國民營企業典型。
(4)關注重點領域檔案工作。近年來,新區全面貫徹落實溫家寶總理視察無錫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設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為完整、準確地保存和科學地管理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建設中形成的各門類各載體檔案,更好地為新區經濟建設服務,新區檔案館將“感知中國”示范區建設檔案工作作為今年檔案工作首要任務來抓,通過調查摸底,以黨工委、管委會辦公室名義下發《關于加強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建設檔案工作意見》,并通過“四個一”(召開一次專題會議,成立一個網絡組織,舉辦一期專題講座,抓好一個示范工程)扎實推進各項工作。
(5)認真貫徹落實《重大建設項目檔案驗收辦法》,加強對全區重大建設項目檔案工作的監督、指導,組織開展竣工項目檔案的專項驗收。全區276個重點工程項目通過檔案專項驗收。
1.受體制和機制影響,民生檔案資源整合進度緩慢,難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檔案提供利用快捷便利的服務需求。一方面,檔案法律意識的欠缺,對民生檔案實際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有個別單位不知道《檔案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民生檔案需要歸檔。另一方面,民生檔案的監管力度還不到位,個別條線檔案部門沒有很好地履行主管機關的監督指正,導致民生檔案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參差。
2.檔案信息化建設發展不平衡。只有少數單位實現了目錄、全文或部分全文數字化和信息的資源共享。資金不足是很大一部分原因,現在的數字化建設大多是外包給專門機構的專業團隊進行數字化掃描、錄入和對接,檔案數字化建設的服務外包離不開領導的支持和資金的投入。其次,檔案信息化建設意識的引導、推進也迫在眉睫,全文數字化和檔案信息資源共享是檔案事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3.檔案人員不能滿足檔案工作的需要。有些檔案工作人員兼職過多,影響了檔案工作的正常開展。檔案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也需要進一步提高。
民生問題錯綜復雜、涉及面廣,反映在社會的各個方面和不同層面,因此,我們必須花大力氣對民生問題和民生檔案工作開展廣泛的宣傳,宣傳民生檔案工作在改善民生、和諧民生、促進民生中的作用,全面營造關心民生、體察民情、善解民憂的良好環境。宣傳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在公眾場合可開展檔案咨詢,發放檔案宣傳介紹、檔案查閱利用指南等,有條件的地區、部門可開通熱線電話或設立網站,利用媒體宣傳民生檔案利用典型事例等。
要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按照建立新型民生檔案資源體系的要求,做好民生檔案的收集工作,努力構建覆蓋人民群眾的檔案資源體系。一是要徹底摸清家底。要深入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和農村、社區等基層部門,科學界定民生檔案歸檔和移交范圍,掌握本地區各類民生檔案的主要內容、數量、保管和利用情況。二是要科學界定范圍。將教育、勞動就業培訓、收入分配、醫療衛生等有關人民群眾生活的檔案納入民生檔案的工作視野,并及時調整檔案接收范圍,把所有涉及到人的檔案納入進館范圍,充實館藏民生檔案。三是要創新接收方式。對分散在各個機關和部門的與民生有關的各類專業檔案進行提前接收。同時,對一些利用率較高卻受各種因素制約難以提前移交進館的民生檔案資源,通過電子文件在線接收、全文數字化、目錄移交等方式,整合本區域各類涉及民生的現行文件和檔案信息。
以“民生工作開展到哪里,民生檔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為原則,突出工作重點,及時收集與民生有關的文件材料。一是要健全民生檔案管理體制。國家、省檔案局應出臺民生檔案工作的具體指導意見,民生檔案應納入綜合檔案館的接收范圍。二是要加強業務指導。一抓基層,把處于服務民生第一線的社區、村鎮、家庭等建檔工作作為加強民生檔案工作的重點環節,將民生檔案工作向社區、向基層單位、向百姓延伸。將計劃生育檔案、宅基地檔案、農村養老保險檔案、新型合作醫療保險檔案、失地農民檔案和農民股份制、農村換屆選舉檔案等列為管理重點。抓好社區檔案,建立完善社區人口管理檔案、困難家庭和低保對象檔案、失業再就業檔案、居民健康保健檔案、特殊群體檔案及社會救助等方面的檔案建設、管理。二抓專業,充分發揮《檔案法》所賦予的檔案業務監督指導和依法行政職能,通過開展檔案管理目標認定、示范檔案室創建和檔案工作年度評估,加強對與群眾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社會保障檔案、就業和失業人員檔案、房地產檔案、城市拆遷檔案、環境監測檔案、藥品與食品安全管理檔案、學籍檔案和企業職工檔案監督指導,進一步明確責任,規范管理。三抓源頭,結合國家檔案局8號令的貫徹實施,及時將民生檔案納入各單位文件材料歸檔范圍,作為年度評估考核的重點之一,確保民生工作管理、服務和實施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聲像、電子數據等不同形式和載體的文件材料系統,完整、準確、及時地歸檔。
圍繞群眾利益問題,著力提升檔案工作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拓展檔案服務的廣度和高度,努力使民生檔案的潛在價值得到充分實現,把“死檔案”轉化為“活信息”。一是開展便捷服務。在做好日常服務的基礎上.逐步實行函電代查、網上查詢、熱線服務、休息日服務等人性化服務方式。積極利用檔案信息網站,使民生檔案服務工作更加便利快捷。二是開展主動服務。要廣泛開展民生政策文件進社區、下農村、到街頭等主動服務,把黨和政府改善民生的政策性文件送到老百姓手里,使廣大百姓不出社區、不出村鎮就可以查閱黨和政府的民生政策文件。三是開放館藏資源。依據館藏檔案目錄,對照檔案實體,做好民生檔案的種類和數量統計,本著先用先整、突出重點的原則,加快館藏民生檔案的審查整理及開放步伐。為了使館藏的民生檔案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發揮更大的作用,應采取多種途徑和形式,開發民生檔案資源。如編制各種民生檔案的專題目錄,匯編黨委、政府關于改善民生方面的政策措施等。四是加快數據處理。要以婚姻檔案、土地檔案、房產檔案等民生檔案專題數據庫建設為重點,盡快啟動一批查閱利用率較高、社會影響大、有一定工作基礎的民生檔案信息專題庫建設工程,努力實現計算機檢索,提高民生檔案利用效率。五是擴大網絡共享。借助社區信息亭、城市數字電視網絡等基礎設施,以及局域網、檔案網、政務網、互聯網等網絡平臺,加快區域電子文件中心建設,實現民生檔案信息資源在不同范圍內充分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