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鳳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武漢 430079)
蒙哥馬利市是美國阿拉巴馬州的首府,為促進技術創新,實施了財產稅、公司所得稅、特許稅、銷售稅和使用稅的優惠政策。
1.財產稅優惠。蒙哥馬利沒有庫存稅,存貨、存料、在制品污染防治設備購置不需交納州財產稅。
2.公司所得稅優惠。蒙哥馬利的州企業所得稅稅率是6.5%,實際稅負為4.52%,不僅在全美的企業所得稅最低,也可以完全扣除聯邦稅。凡大企業投資200萬且提供20個以上就業崗位,以及中小企業者投資100萬并提供15個以上就業崗位者,可獲得所得稅記賬優惠。(1)公司營業凈虧損可分十五年減免。(2)購置污染防治設備支出可由營業所得扣減,以降低公司所得稅。(3)特定投資業在完成前,其5%的投資金可用以抵減公司所得稅,最長可分20年減免。(4)對于被批準的項目,企業為雇員提供基本技術培訓的教育性支出,且培訓難度低于12級,企業教育性支出的20%可享受企業所得稅的20%抵免。
3.特許稅優惠。為推動技術創新,激勵本地和外國公司的投資積極性,在特許稅方面給予一定優惠。(1)本地公司在蒙哥馬利不動產和個人財產免征股份特許稅(Corporate Share Tax)。(2)外國公司在阿拉巴馬州其他地區投資已交納經營特許權稅者,可從其應課特許稅的投資中減免。(3)外國公司投資于污染控制設備的支出免繳經營特許權稅。(4)外國公司投資由蒙哥馬利發行之股票、債券的支出,可從其應課經營特許權稅的阿州投資總額扣除。企業交納的經營特許權稅下限是100美元,上限是15000美元。但金融保險業例外,金融保險企業交納的企業經營特許權稅不超過300萬美元。
4.銷售稅與使用稅優惠。阿拉巴馬州的銷售稅與使用稅有4個稅率,制造業與農業機械為1.5%,汽車為2%,自動販售機銷售的食品為3%,其它為4%。蒙哥馬利有權征收本市的銷售稅或銷售使用稅,對達到要求的項目,有權決定是否全部免除建筑領域的設備、材料的州銷售稅與州使用稅及非教育行業的本地銷售使用稅。(1)零售業者若按時申報交納銷售稅,其應繳銷售稅在100美元可減5%,超過100美元者減2%。(2)制造業購買原材料免征銷售稅。(3)公司向外州購買支出,倘已繳外州銷售稅,且稅金超過該項物品在蒙哥馬利應繳銷售稅者免征銷售稅。(4)污染控制設備免征銷售稅。(5)品管支出及捐贈支出免征銷售稅。(6)制造業使用公用事業服務的支出免征銷售稅。
伴隨著稅收政策制定與實施,推動了企業的技術進步,科技創新,提升了本地區的科技水平,GDP不斷增長,地方政府收益也在持續上升,但在稅收政策制定與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1.稅收政策受政治家左右。政府有時會向企業提供可能超過投資本身經濟價值的整套“稅收包”的優惠政策。2002年,韓國現代在從6個城市中挑選投資地時,蒙哥馬利成功地成為投資地,同時現代也從當地政府獲得了價值252.8萬美元的稅收優惠包。地方政府的此種極端競爭行為的出發點不單單有經濟考量,更有政治考量,譬如為再次當選創造有利形勢。
2.稅收減免造成政府財政壓力。在減稅的同時要減支出。政府實施自主創新減稅政策,通常都是為了激發人們從事科技創新、擴大生產經營、增加投資與努力工作的積極性,推動經濟進步,增加財政收入,但從開始減稅到減稅產生效果之間有一個“時滯”,財政一般收入將會下降。在此期間,為了實現財政收支大體均衡,在減稅的同時也要克服壓力與困難,大幅壓縮財政支出與盡可能減少舉債,為減稅政策的推行鋪平道路。縮減開支的目的還在于精簡政府機構,減少政府干預,為市場充分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創造良好環境。但是,縮減開支的同時,也造成了一些不便,譬如,為壓縮公共開支,將一些公辦學校合并,解聘教師,與政府增加就業的舉措相違背,也給學生上學帶來麻煩。
3.政府間稅收競爭激烈。對互聯網電子商務免征商品稅也是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減免稅政策。該項政策極大地刺激了電子商務的發展。2000年以來,聯邦政府與州政府在誰有權制定商品稅的征收政策出現一些爭議,最終政府宣布,地方政府擁有商品稅的征收權,地方政府可以自主決定對互聯網電子商務征稅與否。但是,從目前經濟形勢看,為吸引電子商務方面的投資,地方政府皆難以率先對電子商務征稅,因此在一段時期內,電子商務還會繼續享受零稅率。
為支持創新,獲得技術進步的好處,實現科技企業與地方政府的雙贏,蒙哥馬利政府不斷完善稅收政策。
1.研究開發的稅收減免,降低政策的政治干擾。1986年美國的《國內稅收法》規定,所有商業公司與機構只要增加研發經費,那么該公司或機構就能獲取相當于新增值20%的退稅。同時,研發經費可由該公司或機構使用,也可由受委托研發的其他機構使用。研發費用可涵蓋雇傭研究人員的薪金、必要的物質投入(不包括土地與可折舊設備)、計算機上機費及為研發活動直接提供支持的服務性工作。除公司之外,個人從事的研發活動若有明確的商業化目的且研究成果確實已商業化,那么研發投入也可享受20%退稅。除了聯邦政府對R&D有稅收扣除之外,阿拉巴馬州也有對R&D的稅收扣除政策,稅收扣除的方式有銷售稅減免、使用稅減免及延期繳納,經由銷售稅與使用稅的減低或免除,使企業可以獲取額外的R&D資金,用于原材料采購與研究開發費用支出。這些研發稅收優惠對蒙哥馬利企業、高等院校及各種非營利機構等支持基礎性科學研究發揮了極大功效。并且,在政策制定時,盡量考慮社會成員的需要,規避政治家的干擾。
2.投資稅收減免,緩解財政壓力。企業投資的稅收優惠,向企業提供投資稅收優惠以刺激經濟增長,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符合條件的項目均可申請投資稅收優惠,來抵免當年應交納的州企業所得稅或金融機構應交納的特許權稅,每年稅收優惠的比例是投資金額的5%,有效期限是20年。此優惠政策的適用范圍有S級企業、C級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合作企業、信托公司與獨資企業。對達到標準的項目,企業可以獲得企業所得稅的抵扣、消減、扣除與免除的稅收優惠。這些項目有企業總公司、數據處理中心、再生能源設施、研發設施、替代能源企業及材料回收再利用企業。企業投資稅收優惠使得企業降低了資本、雇員及人力資本方面的投資成本,增加了企業投資于高新技術的積極性。此外,還有資本收益稅減免,經由降低個人投資者稅率以激勵私人資本投入到高新技術行業。并許可達到規定要求的產業推遲交納稅款。可轉讓的納稅扣除,允許高新技術企業經由轉讓其可享受的稅收優惠以獲取資金。經由減免,激勵企業與個人投資的積極性,帶動經濟活力,擴大稅基,增加了財政收益。
3.棕色地帶改造法案的稅收減免,規避稅收競爭。為推動棕色地帶(城中清除舊建筑物建新建筑物地區)的發展,根據棕色地帶改造法案,蒙哥馬利市對合格項目減免非教育領域銷售稅與使用稅、非教育領域的財產稅、貸款稅,優惠期限是20年。但可享受優惠的財產需屬于阿拉巴馬州環境管理部的志愿清除項目且達到有關要求,同時要經辦特定程序,達成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而且,土地具有不可移動性,給予稅收優惠時,面臨的其他地方政府的競爭壓力較小,從而取得較好的稅收優惠效果。
4.購置與使用節能設備的稅收減免,推動環保創新。蒙哥馬利通過減免稅激勵環境保護,刺激企業投身于環保創新。購置與使用節能設備的企業能享受稅收的抵減。在商用與民用建筑中使用節能設備能獲得20%稅款的抵減;購置已裝節能設備的新建筑可獲得1000-2000美元的稅款抵減。低于聯邦能耗標準30%可獲得1000美元的稅款抵減,低于聯邦能耗標準50%的可獲得2000美元的稅款抵減。而且,政府對市政固體廢物存儲項目、醫療廢物存儲項目和污水處理項目及水處理設備等公益事業與公共投資給予100%免稅,來刺激高新技術與服務的發展。
我國正在大力推動企業自主創新,也就自主創新中的實際問題制定了一系列激勵自主創新的稅收政策,對推動高科技產業化,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借鑒國外稅收政策發展中的經驗與教訓,從而少走彎路。
1.稅收政策基于公平競爭。地方政府對企業的稅收扶持,其基礎依舊為“公平競爭”。因此相當關注參加享受有關稅收優惠企業的權利與義務的均衡,從而防止僅有少數企業能從政府稅收計劃中獲益。
2.稅收扶持限于競爭前。地方政府對企業的稅收支持遵循的原則為:政府扶持技術創新活動應當限制在“競爭前”的階段,即未形成具有實質市場前景產品的階段。但是,隨著全球競爭的加劇,政府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稅收扶持政策上有力度與強度越來越大的態勢。“中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就是典型案例,該計劃以中小企業為資助對象,如此就造成了中小企業與大企業間的“非公平競爭”。而且,中小企業局還試圖將此項目擴大到涵蓋“階段三”,即技術創新成果開始進入產業化的階段。若中小企業局的這個想法獲得執行,事實上就打破了政府應當保持在“競爭前階段”給以稅收扶持的邊界。
3.稅收政策法制化。蒙哥馬利稅收政策進行法制化管理,增強了政府政策的嚴肅性,提升了政策本身的剛性,有助于政策目標的實現。蒙哥馬利注重高新技術產業稅收政策的法制化建設與法制化管理,且此趨勢在近20年中不斷強化。有一系列支持科技創新的稅收激勵政策法規,為本地企業科技創新的飛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4.注重研發階段激勵。高科技企業的生命力在于企業的科技創新,而企業的科技創新通常呈現為:發明—開發—設計—試制—產品化—商品化的系統過程。政府無法對全部科技活動中發生的經濟行為都給予稅收激勵,總是有所側重地實施程度不一的政策。從蒙哥馬利的稅收實踐看,蒙哥馬利始終將鼓勵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重點放置于研發階段。對刺激企業科技投入、明確企業科技投入與科技活動的主體地位,對激勵科研與生產相結合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1〕Timmons,J.A.New Venture Creation[M].Singapore:McGraw-Hill,1999:37-40.
〔2〕Gartner,W.B.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 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5,10(4):696-709.
〔3〕OECD.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M].Paris:OECD,1997.
〔4〕Levy,David M,Nestor E,TEerleckyj.Effects of goverment R&D on private R&D investment and produc-tivity:a macroeconomic analysis[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83(14):551-561.
〔5〕Kostas Galanakis.Innovation process.Make sense using systems thinking[J].Technovation,2006,26(11):1222-1232.
〔6〕Aghion P,Dewatripont M,Rey P.Corporate Governance,Competition Policy and Industrial Policy[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7,41(3):797-805.
〔7〕Cassiman B,Pérez-Castrillo D,Veugelers R.Endogenizing know-how Flows Through the Nature of R&D Investm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1,20(6):775-799.
〔8〕Ham,R.and D.Mowery,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private R&D collaboration:case studies at a US weapons laboratory[J].Research Policy,1998(26):661-675.
〔9〕Levin,Richard C,Peter Reiss.Tests of a schum-peterian model of R&D and market structur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