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丹
當下,中國經濟內外交困,下行壓力較大。今年二季度經濟增長速度為7.6%,創三年來新低。經濟發展已難掩收入分配問題,過大的收入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公已引致經濟轉型困難、社會心態失衡、投機心理嚴重等一系列問題。收入分配改革迫在眉睫,且已經到了必須“跑贏”危機的關口。
從2004年收入分配改革開始啟動調研至今,國家已采取多項措施對收入分配進行調整。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但欲“南轅”卻“北轍”,“兩個比重”非但沒有提高,反倒繼續下降。2004年-2008年,勞動者報酬占GDP比重從50.6%下降到47.9%,到2010年為45%。同期,城鄉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從1997年的55%下降至2007年的50%左右,2010年則下滑至43%。這說明小修小補的調整方式已不能解決我國收入分配的根本問題,未來必須依靠改革的實質性深化。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闡述出現一些新提法:首次寫入“抓緊制定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首次明確“建立公共資源出讓收益的全民共享機制”,首次提出“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這“三個首次”釋放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新信號,一直“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也有望于下半年正式出臺。
在為此振奮期待的同時,如何避免過去“南轅北轍”的尷尬,仍是必須面對和探討的問題。從政府層面來看,作為改革的主導者,要取得收入分配改革的實質性進展,還需要把握好“三心”,即堅定改革的決心、保持理性漸次推進的耐心和找準改革的重心。
首先,中國經濟處在一個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三重疊加的發展時期,經濟增速放緩、內需外需不振,加之壟斷部門及富裕階層對改革的抗拒,使得收入分配改革背景極為復雜,改革風險頗高。但我們必須看到,因分配不公引致的民怨已經沸騰,不改革風險更高。因此,要推進改革,堅定決心至為重要。其次,收入分配問題是改革開放30多年矛盾逐步積累的一個集中反映,積重難返,其根本解決需要假以時日。當然這不能成為拖延改革、推卸責任的借口,越早入手越有利于控制問題的進一步惡化。但短期內對于收入分配改革的成效要有一定的耐心。必須以理性的態度,有序推進,“欲速”或將“不達”。第三,初次分配是收入分配問題最多、解決起來難度最大的一環,推進收入分配改革,就要以解決初次分配問題為重心,切實維護勞動者權益,促進發展方式轉變。這是基礎,是根本。就財稅而言,初次分配環節,要通過深化稅制改革,完善稅收結構,合理確定宏觀稅負,避免財政收入增長過度擠壓居民收入增長空間;再次分配環節,要通過完善轉移支付、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充分發揮再調節作用,保障改善民生,維護公平正義。
總之,收入分配改革重要而迫切,它是最大的政治問題、也是最大的經濟和社會問題,這不僅是對決策者和參與者決心與耐心的考驗,更是對改革者智慧與信心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