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舉
鶴峰縣高山地域廣闊、土壤肥沃、氣候涼爽、雨量充沛,種植高山蔬菜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當地充分利用這一特殊優勢,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高山蔬菜,高山蔬菜產業已成為增加高山農民收入的一條重要途徑。
近15年來,鶴峰縣委、縣政府把高山蔬菜確定為全縣高山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從調整種植結構入手,認真搞好區域化布局,選擇適合市場需求的高山蔬菜品種,培育了一批從事專業化生產經營的龍頭企業,建立了一定規模的高產示范基地。2012年,全縣高山蔬菜種植面積達1萬hm2(含復種面積),總產量30萬t,總收入3.5億元。高山蔬菜產業在迅猛發展中呈現出兩大特點。
提高生產技術水平,是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益的必要途徑。該縣一是通過舉辦專門培訓班、以會代訓等各種形式普及高山蔬菜技術,根據氣候、海拔、消費者習慣等特點,引進、推廣適宜高山氣候特點的新品種、新技術,建立高山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等措施,推進鶴峰縣高山蔬菜產業的發展,在高山蔬菜種植品種上,中營鄉高山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以白蘿卜、大白菜、甘藍為主,燕子鄉高山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以西蘭花、西芹、荷蘭豆等為主。二是在栽培上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逐漸減少化肥的使用量,大量增施有機肥,熟化土壤,提高地力。三是相繼建立一批高山蔬菜冷藏保鮮庫、加工廠,提高高山蔬菜專業化水平。興龍蔬菜有限公司投資800多萬元在中營鄉建成了年貯藏能力達10 000 t的冷藏保鮮庫;銀州貿易有限公司在燕子鄉綠水坑投資300多萬元建成年貯藏能力5 000 t的冷藏保鮮庫;自然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燕子鄉巖板河投資200多萬元建立了年貯藏能力 2 000 t的冷藏保鮮庫;長友公司投資1 000多萬元在燕子鄉清湖和恩施等地建起年貯藏能力達10 000 t的冷藏保鮮庫及精細蔬菜加工廠;五里坪蔬菜專業合作社投資200多萬元在五里集鎮建立了年貯藏鮮辣椒1 000 t的冷藏保鮮庫。興龍、銀州、自然春、長友、五里坪等公司、專業合作社均能在蔬菜基地的加工廠進行加工、分級、包裝、預冷,依據市場行情,變一季銷售為四季銷售。
根據全縣各地不同環境條件,因地制宜,建立了各具品種特色的蔬菜生產示范基地。中營鄉重點發展白蘿卜生產,確立了韭菜壩、黍子坪等3個村為白蘿卜標準化生產示范村,2012年白蘿卜種植面積達3 335 hm2、大白菜667 hm2,其中高原片區2002年就被農業部命名為“高山無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燕子鄉2012年種植白蘿卜2 100 hm2、大白菜667 hm2,西蘭花、西芹、荷蘭豆等精細蔬菜種植面積達1 333 hm2。五里、走馬等鄉鎮以高山辣椒為主,2012年共發展高山辣椒面積1 333 hm2。鶴峰縣的高山蔬菜主要銷往廣州、長沙、武漢、重慶和南昌等地,同時,還有部分產品出口日本和韓國,并逐步形成了鶴峰縣的高山蔬菜品牌。興龍公司在中營鄉種植的中官紅牌白蘿卜、大白菜、紅辣椒3個產品,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自然春公司在燕子鄉種植的自然春牌白蘿卜、大白菜、甘藍等6個品種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銀州公司在燕子鄉種植的盈洲牌白蘿卜、大白菜、甘藍、南瓜等8個品種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并獲得了自營出口權。
由于高山地區蔬菜基地普遍存在道路不暢及缺水比較嚴重等問題,導致產品外銷和生產時常受阻和中斷,急需修建基地道路、集雨蓄水池及排灌設施,以保證基地商品蔬菜的運輸暢通,滿足高山蔬菜生產灌溉和加工用水需要。
一是種植品種引進試驗示范比較滯后。目前,鶴峰縣新品種引進的試驗示范仍是一個薄弱環節,要搞好大面積推廣,必須首先進行試驗示范,以便掌握品種的生長特征,保證蔬菜豐產。二是土壤改良未及時跟上。由于前些年過多施用單一肥料,造成土壤微量元素缺乏和板結,應盡早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才能獲得高產、穩產。三是高山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推廣應用不足,同時由于高山菜農素質較低,導致勞動生產率低下,生產效益不高。
一是市場信息不暢。少數菜農不注重市場調查預測,盲目擴大生產規模,導致蔬菜生產出現結構性、季節性過剩,不僅影響收入,還造成生產資料及勞力資源的浪費。二是品種選擇單一。目前大多數菜農只注重數量,不注重質量,造成品種結構單一,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從而制約高山蔬菜生產的進一步發展。三是“訂單農業”尚未成熟。目前,正在實施的“一個企業兩張訂單,一張連市場、一張連農戶”的高山蔬菜訂單生產喜憂參半。由于購銷雙方不嚴格履行訂單生產合同,挫傷了種植者與經營者的生產和銷售的積極性,特別是嚴重損害了高山蔬菜種植戶的利益。
雖然鶴峰縣有近15年的高山蔬菜生產歷史,但受蔬菜市場、產品和品質等影響,目前全縣高山蔬菜生產技術水平較差。全縣現有中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226人,專本科學歷的占總人數的60%以上,而菜農絕大部分只有小學文化程度。因此,一是要加強技術培訓,壯大蔬菜專業技術人員隊伍,提高菜農素質,這是高山蔬菜產業得以快速發展的基本條件;二是要提高農業科技人員的待遇,改善農業科研條件,建立和完善農業科技推廣網絡,這是促進高山蔬菜產業發展的基本保證;三是要強化信息指導,搞好全方位服務,隨時掌握高山蔬菜生產動態和市場信息,及時調整生產結構和產品品種,提升質量,優化高山蔬菜產業結構。
鶴峰縣地處鄂西南山區,有耕地2萬hm2,高山土地資源豐富,勞力充足,氣候資源優越,土地無污染,空氣清新,適宜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高山蔬菜。為此應以生產無公害 、綠色、有機蔬菜為目標,建立一批高標準、具有一定規模的高山蔬菜生產基地,對現有蔬菜基地加以改造和鞏固,積極抓好高山蔬菜品種更新換代,推廣綜合高產配套技術,優化布局,連片標準化種植、集約化管理和規模化經營,不斷提高高山蔬菜基地建設的水平和檔次,逐步形成基地+專業合作社+經銷商的流通模式,推進高山蔬菜產業化進程,盡快建立一批生產能力強、檔次高、抗災能力強的高山蔬菜生產基地。
通過申報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品牌,創立鶴峰高山蔬菜品牌,實施鶴峰高山蔬菜品牌戰略,對推動鶴峰高山蔬菜產業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高山蔬菜品牌要有超前意識,在全縣實施高山蔬菜品牌戰略,把爭創高山蔬菜品牌作為推進高山蔬菜產業化的重要內容來抓,加大鶴峰高山蔬菜的宣傳力度,提高其知名度。積極利用新聞發布會、農產品博覽會、廣播、電視、電臺和報刊專版等多種形式宣傳,提高鶴峰高山蔬菜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應盡快建立縣、鄉、村三級高山蔬菜生產技術服務組織,既要為高山菜農提供優質的農業生產資料、技術咨詢和現場技術指導,又要做好天氣預報和病蟲測報,特別是自然災害的天氣預報工作。氣象部門應做到短期預報與中期預報相結合,并把預報信息及時傳送給種植者和經營者,以便他們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安排生產,預防災害性天氣的為害。同時要健全信息服務系統,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預測、反饋發布等工作,并貫穿于蔬菜種植、經營、加工、銷售各個環節,使高山菜農在蔬菜生產、銷售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促進鶴峰縣的高山蔬菜產業健康、穩定、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