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堂 默書霞
番茄條斑病毒病的識別及防治
李金堂 默書霞
特約欄目主持:李金堂
男,植物病理學博士,副教授,濰坊科技學院蔬菜病蟲害研究所所長,濰坊市優秀青年知識分子,壽光市現代教育技術教學能手。主要從事蔬菜病蟲害診斷、防治、預測預報、植保軟件開發等方面研究。主講《普通植物病理學》、《農業植物病理學》、《蔬菜病蟲害識別及防治》等多門課程。主編出版《蔬菜病蟲害防治圖譜》系列叢書 (共9冊)。研制成功 “蔬菜病蟲害診斷防治實用專家系統(VDDS)”軟件(軟件包含千余種蔬菜病蟲害及萬余幅數碼圖片)。主持、參與國家及省部級課題多項,發表科研論文30余篇。
番茄條斑病毒病是番茄生產上的一種毀滅性病害,植株發病后,莖、葉、果都可受害,嚴重時甚至絕收。近幾年壽光市番茄條斑病毒病為害呈逐年加重趨勢,2007-2011年,壽光市幾乎所有種植番茄的地區都不同程度的發生番茄條斑病毒病,嚴重影響番茄產量。筆者根據近幾年的調查,將該病田間癥狀、病原、發病規律及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病原為煙草花葉病毒 (Tobaccomosaicvirus,TMV)條斑株系或與馬鈴薯X病毒 (PotatovirusX,PVX)復合侵染。植株發病后莖稈、葉片、果實、葉柄等部位均可受害。莖稈發病,出現淺褐色至黑褐色長條狀病斑,嚴重時莖稈枯死,菜農稱之為“黑條病”(圖1~5)。葉片發病出現黑褐色不規則性壞死斑,病斑稍凹陷,后期葉片壞死(圖6~7)。葉柄發病時癥狀與莖稈相似(圖8)。果實發病產生油浸狀凹陷黃色至黑色斑塊(圖9~12)。
病毒可通過接觸傳染,如菜農在田間或棚室中進行整枝、打杈、吊蔓時不按照先健株后病株的操作方法或農具不進行消毒,容易造成病毒的傳播。同時,病殘體、種子、蚜蟲等也可傳播病毒。從調查情況來看,高溫、連陰天后突然放晴、氮肥施用過多、土壤黏重或栽培過密時發病重。
①選用抗病品種 如毛粉802、中蔬6號等。
②種子消毒 用10%磷酸三鈉液浸種20min,清水沖洗30min,或將充分干燥的種子在70℃恒溫箱中處理72h。
③防止人為傳染 在農事操作中堅持先健株后病株的原則,同時用10%磷酸三鈉溶液洗手及對農具進行消毒。
④防治傳毒介體蚜蟲等 應重視蚜蟲等傳毒介體的防治,發現蚜蟲后噴灑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等防治。
⑤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噴灑1.5%烷醇·硫酸銅乳劑1000倍液、20%鹽酸嗎啉胍可濕性粉劑500倍液、0.5%菇類蛋白多糖250倍液或混合脂肪酸水乳劑100倍液等藥劑,連噴3~4次。
(本文配有圖片,詳見彩色插頁)
山東省高等學校科技計劃項目(J10LC56);濰坊市科學技術發展計劃項目(20101138)
李金堂,濰坊科技學院蔬菜病蟲害研究所,壽光,262700,E-mail:li_jintang@163.com,電話:13792690102
默書霞,濰坊科技學院
201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