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 穎
秦皇島位于最具發展潛力的環渤海經濟圈中心地帶,是東北與華北兩大經濟區的結合部。秦皇島市包括北戴河、山海關、海港區三個區和撫寧、盧龍、昌黎、青龍四個縣,總面積7812.4平方公里,總人口298萬。
《秦皇島市加快沿海地區開發建設的實施方案》中,秦皇島市沿海區域的產業定位進一步明確,產業發展空間構架更加合理。海港區定位于電子信息、玻璃及深加工、旅游業、港口物流、裝備制造、生物制藥、糧油食品精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山海關區以船舶修造及配套、鐵路器材、核電裝備、風電設備、港口物流、休閑旅游等產業為主。北戴河區重點發展總部經濟、文化創意、高端旅游、休閑度假、觀光旅游、會展商務、高新技術等產業。昌黎縣以葡萄酒、海洋經濟、特色種植、商貿流通、機械加工、特色養殖等產業聞名。撫寧縣重點發展裝備制造、服務外包、現代物流、金屬壓延、新型建材、休閑旅游、農副產品深加工等產業。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瞄準臨港重大裝備制造、糧油精深加工、電子信息、數據產業、高附加值服務業、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高新技術、金屬壓延等產業。北戴河新區則大力推進高端旅游、商務會展、娛樂休閑、科技開發、文化創意、總部經濟、高新技術等產業。曹妃甸新區秦皇島工業園以發展重化工業、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等產業為主。秦皇島“十二五”規劃中指出重點建設四個產業聚集區;重點發展玻璃及深加工,糧油加工,裝備制造,現代物流,旅游等相關產業。
秦皇島市一共有職業學校32所,開設80多個專業,在校達到3.87萬人,其中2所市屬高等職業院校,擁有20多個專業,1.9萬人在校生;另外還有鄉鎮成人學校78所,每年可以對36萬人次進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全市職業教育建成國家級重點校各6所,省級重點校3所,國家改革示范校1所,國家級示范專業1個,省級示范專業3個,有兩所學校分別被有關部門確定為 “國家級高級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基地”。秦皇島市職業學校所涵蓋專業主要包括:機械制造,現代物流,旅游,經濟管理,電子技術應用。全市職業學校(不含技校)共有教職工3976人,專任教師2948人,專業課教師2102人,“雙師型”教師達1251人,占全體專業課教師的68%。
結合秦皇島的經濟運行情況和產業結構分析,秦皇島要重點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結合秦皇島市“旅游立市”的戰略目標,進一步完善整合旅游專業職業教育資源,成立體系完整的“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同時重視德育教育工作,拓寬職業教育服務功能,擴大對外開放的希望;強調加大財政投入,確保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每年市財政超收部分,可以適當考慮部分用于職業教育并且比例逐年增加;探索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進一步升入高等職業教育學校學習的制度;要參照國家和省相關政策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實行減免學費,同時還進一步加強職教宣傳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國家整體經濟結構已經發生變化,人才競爭領域不再單純地局限于CEO,熟練的一線技術人員將成為今后的競爭焦點。技術工人結構中,中高級技術人員的比重將分別提高6.68%和4.14%,技術工人的后備需求空間很大,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考慮中國的現狀,技術工人將面臨供不應求的局面。
各職業院校要分析人才需求狀況,搜集數據,通過了解和調查研究企事業和政府的勞動人事等部門后,依據數據分析和市場需求來增加和調整專業,“用人單位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就量身打造什么樣的人才。”學校還要廣泛與本地及外地企業簽訂定向培養協議,也可以考慮與國外企業簽訂定向培養合同,輸出境外勞務人員。
秦皇島市職業教育要繼續改革招生制度、管理機制和教學模式。招生制度方面,可以讓企業與學校一起參與招生、面試全過程;管理機制方面,要突破傳統的學歷教育制度,由剛性管理轉向柔性管理。依據市場人才需求狀況,制定學分制和彈性學制,同時,對合格畢業生實行資格證書管理;教學模式方面,要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教學計劃的制定和教學內容的設置要有企業的參與,請企業、專家對專業設置進行論證后,再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同時把實習實訓技能、工作態度貫穿教學全過程。大膽探索不同的教育模式,例如通過訂單培養、校校聯合、校企聯辦等模式使職業教育走向規模化,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把企業制度、文化融入教學中,并把企業作為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實習場地。
秦皇島職業教育要準確把握區域產業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等要求,了解產業現狀和發展趨勢,了解各個產業所需人才情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
1.專業設置和區域產業結構對接
為順應京津冀渤海經濟圈的建設大潮,秦皇島職業教育院校要深入調研,準確定位,實現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與區域產業的緊密對接。通過社會調查,專家評估,在專業設置上既保留傳統的強項專業,又以此為基礎發展新專業,提升老專業。了解區域產業特點,重點分析朝陽產業和特色產業,剖析其崗位特征,并以此為開設新專業的支撐。專業的設置,應符合時代的脈搏,與區域經濟需求良好銜接。
2.專業建設更加貼近沿海城市產業發展戰略
全球經濟一體化、區域一體化的過程中,產業迅速轉型和提升,為秦皇島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秦皇島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要依托于區域產業,專業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都要以行業為背景,可以聘請行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不定期開展相關講座。
3.聯合企業共同制定專業建設與指導委員會,推進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銜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銜接。
專業建設與指導委員會,深入相關企業,與企業技術骨干,共同探討技術專業課程設置,使課程設置更貼近生產實際。在課程設置上增加具有本地區域特色的課程,更加注重技能與應用能力的培養,更加注重學校教學教程與企業生產教程相對接。專業課程內容以職業標準為參考并緊密銜接,教學過程注重理論基礎的同時,融入生產過程,讓學生身臨其境。
4.以產業背景作依托,培養“雙師型”師資隊伍
讓教師“走出去”,深入企業頂崗實踐,實施校企雙向掛職;把企業專家“請進來”,可以聘請其做兼職教師。激勵教師進行產學研合作,通過為相關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咨詢,研發等服務,讓教師進一步得到實際操作的鍛煉。“雙師型”教師,不僅在專業技術上能夠理論聯系實踐,還應該能敏銳地洞察到行業新鮮咨詢,將其融入課堂,并能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1]匡瑛.政府如何促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協調持續發展[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11).
[2]楊和平.論高職院校經營[J].教育與職業,2005,(9).
[3]歐陽河.職業教育基本問題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226.
[4]胡永佳.產業融合的經濟學分析[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