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良杰 姜鵬飛
高校畢業生工作精致化模式探析
● 姜良杰 姜鵬飛
為了能夠實現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實現就業的可持續發展,深入地研究了高校畢業生工作精致化模式。分析了精致化模式的基本理論,討論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高校畢業生就業精致化工作對策。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精致化;模式
我國的經濟文化正在不斷地向前發展,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要求不斷提高,畢業生只有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才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實現樹立就業。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從過去的精英教育逐步地過度到了大眾化教育,在這個過程中,高等院校已經為社會培養出了大量的技術人才,并且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高校生存發展的前提,對高校的社會聲譽以及未來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最近幾年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不斷突出,高校如何開展畢業生就業工作,指導學生實現順利就業是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急需解決的問題。高校就業指導服務中心是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執行機構,就業指導服務中心應該不斷地拓展畢業生就業工作范圍,勇于嘗試新的就業指導工作策略,不斷地發掘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新渠道,進而提升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質量,逐步形成一個具有時代特色的精致化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指導體系。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應該采取以下模式:高校領導主抓,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統一規劃,高校各院系具體落實,所有老師共同參與。通過學校、職能機構以及基層單位的共同努力,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供有利的組織保障。
精致化是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發展方向,是畢業生就業工作改革和發展的新策略。精致管理的基本思想是融合、整合的人本管理和科學管理,其目標是追求真善美,精致管理特別關注管理的細節和過程,最終能夠是水平和效益同步提高。
精致化主要通過將科學管理和人本管理的優勢結合在一起,從而防止了各自的片面性。傳統的管理理念認為,科學管理和人文管理是相互對立的,在思想和模式上完全不相同。實際上,科學管理關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主要關注制度、規范以及標準管理,但科學管理并沒有忽略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好的制度確定下來以后,管理是否成功還取決于管理者的能力。而人本管理強調的是人在管理過程中的主導地位,管理的過程中主要以人的主動性、創造性開展各項管理活動。但是,人本管理也非常關注組織結構的科學管理和制度的創新,典型的人本管理組織形式就是學習型組織。精致化管理是一種以文化為特征的管理模式,主要以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為價值取向,屬于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哲學觀。
精致化管理是一種管理理念。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涉及了非常多的管理內容,包含了人力、物力、財力的資源配置,應該對這些內容進行有效的科學管理;另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主要對象是人,主要包括了人的心靈、人的思想,因此,需要充分地反映出人文以及人本精神,作為高校畢業生工作管理理念的“精致化”,一方面應該有效地利用科學管理模式中關注績效評估、定量分析、追求工作效率和先進方法的特征,根據高校畢業生就業規律、規范制度進行相關工作,另外一方面,應該充分反映人本管理的理念,充分地體現人在管理中的作用,盡力調動管理者的能動性和積極性,合理地區分畢業生的個體差異,根據“量體裁衣”的原則進行畢業生就業工作。精致化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充分地強調人的主體地位和內在價值。
精致化在強調“做什么”的前提下,非常重視“怎樣做”以及“怎么才能做得最好”的問題,也就是說,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微觀操作和具體實施。精致化的主要思想是將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看作動態發展的過程,工作中從細節著手,同時關注就業指導的過程以及就業效率的結合。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的安排上充分地反映科學性,在就業指導的設計上強調最優化,在就業指導的策略上關注藝術性,精制化的就業指導可以通過非常精細的就業指導工作以及高質量的就業率來滿足高校畢業生就業愿望和人才市場需求的過程。
精致化屬于一種價值追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一項任務艱巨、系統性較強以及非常復雜的指導過程,需要經過一段較長的時間才能獲得一個良好的效果,這個過程需要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者能夠把工作看作使命,不斷地將自身的智慧和創造力注入到就業指導工作中來。因此,精致化不單純是具體的模式,而是追求完美的工作境界。精致化能夠督促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人員利用創新思想不斷地優化工作程序、組織結構以及工作策略;同時要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人員能夠運用先進的手段,從工作手段和工作能力上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這也正是精致化的價值追求。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執行主體比較模糊、缺乏較強的專業性,因此使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廣度和深度不高。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執行主體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分別為高校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專門進行就業指導的相關專業教師以及就業指導課程教學的教師、和高校就業相關的企業、社會以及畢業生的家長。
就業指導中心的教職工屬于教輔崗位的工作人員,主要包括高校校級、院級專門負責就業指導的管理者、高校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的教職工以及專門從事學生就業工作的輔導員和班主任。目前高校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人員比較緊張,工作比較繁重,缺乏就業指導工作的體系觀念,就業指導工作能力欠缺,而且精力不夠,這樣就業工作就僅僅集中在提高“就業協議書”簽約率的層面上來。
高校專業課程教師屬于教師崗,僅僅進行相關專業理論知識的講授以及實踐操作課程的傳授,并沒有將就業指導融會到實際工作中去,主要原因在于專業教師沒有較強的就業指導意識,沒有專業實踐經歷,不了解職業的發展動態,不熟悉人才市場的實際情況。盡管已經有許多高校開設了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是上課人數比較多,教師資源不足,因此一些承擔教學任務的教師就是高校的輔導員和就業指導中心的教職工,盡管這些人員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但是在教學經驗和精力上比較欠缺,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培訓,因此使課程內容比較枯燥、教學形式過于單一,教學過程僅僅是形式而已。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不僅僅是高校內部教職工的責任,和校外的很多因素也是息息相關的,比如,用人單位、政府、社會機構以及畢業生的家長,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體系中并沒有把這些因素囊括其中。而實際上,用人單位是畢業生順利實現就業的入口,相關機構和社會機構是拓展畢業生就業渠道的橋梁,而學生家長可以指導畢業生充分地利用各種就業資源,因此,這些因素對畢業生的就業是非常關鍵的。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不能充分地進行調查和研究,通常情況和實際情況不符,進而導致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僅僅是形式上的東西。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針對大一新生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針對大二和大三的學生設置了求職技巧講座;針對大四學生設置了就業協議簽訂的指導;而實際情況下,高校學生最關心的是怎樣獲得就業機會的指導,因此,高校應該搭建畢業生就業信息平臺,并且積極組織大型的招聘會。
(三)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進程缺少戰略性,進而使就業指導工作范圍不大。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僅僅包括以下幾個內容,分別是指導離校就業、講授求職技巧、催促盡早就業,一些高校僅僅在畢業時才設置就業指導課程,這樣就使就業指導工作范圍過于狹小,不能促進高校學生職業素質的提升,無法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較差、缺乏就業競爭力。
(四)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缺少創新,不能和高校學生的學習、生活、實踐以及實習的貫穿,進而使就業指導工作和實際目標不相符,不能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就業指導工作目標。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沒有考慮到課堂教學、第二課堂以及校園文化的作用,最終使就業指導模式和社會人才實際需求不一致,高校文化和職業素質培養不一致,高校實習和職業素質不一致,社會實踐和專業知識不一致。
(五)高校就業指導的制度缺乏失
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缺乏完善的考核獎勵制度,無法調動就業指導工作的主觀能動性;沒有有效的培訓體系,就業指導工作人員水平比較低;高校畢業生就業規范缺乏目標、層次和進度,進而使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不夠完善;高校、畢業生、企業和政府沒有較好的互動,從而使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無法順利展開。
精致化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模式應該從管理科學的角度出發,堅持探索高校學生發展規律、不斷地接受就業學、管理學以及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在就業工作目標設定、發展策略、就業效果評估、相關經驗總結等方面實現科學的設置,進而提出具有科學性的就業指導工作模式。高校應該不斷引導畢業生能夠進行合理地選擇職業、和諧地實現就業、艱苦地進行創業,成功地完成立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的目標不僅應該保持就業率,而且應該保障就業質量,并且使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地區能夠多元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應該轉變傳統的“階段性”模式,應該采取多種形式的就業指導模式,比如,社會實踐、課程教學和素質拓展等,高校應該不斷地建立起全面的、專業的就業指導體系,就業指導工作應該貫穿于學生從入學、學習、畢業以及畢業后的整個過程,并且針對高校學生的差異化進行精致化的就業指導。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隊伍已經具有較大的規模,而且結構上也不斷的優化,目前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依據精致化的要求,不斷地加強就業指導工作人員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職業素養。精致化的內在機制要求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人員應該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較強的敬業精神。在工作上應該做到盡善盡美。高校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提高就業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比如,培訓、交流以及研究討論等。可以為就業指導工作人員提供較多的專題培訓,并且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參與職業規劃師的認證。高校還可以增加和國外高校的交流,向國外高校學習先進的職業指導經驗,在有條件的情況,高校還可以聘請國外高校專門從事就業指導工作人員進行講座。通過多種形式的就業指導,最終實現就業指導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從而能夠使精致化的就業指導工作順利實現。
高校就業指導機構應該充分考察學生的實際需求,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意向以及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同時也應該充分了解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實際需求情況以及對聘任畢業生的綜合評價情況,可以利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廣泛地收集相關信息,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地研究,并且鼓勵就業指導教師能夠申報各類研究課題,在不斷的研究中找出精致化的就業指導工作的途徑。就業指導教師可以撰寫相關學術論文以及調研報告,將研究成果及時地反饋到高校的招生就業指導中心和教學培養單位,這樣可以使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過程始終,一方面能夠為社會和企業輸送大量符合社會實際需求的優秀畢業生,可以提高社會的經濟效益以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可以使高校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可以順利實現就業。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所面臨的新問題是主要由于以下幾個方面導致的,分別是社會經濟和文化的不斷發展、人才培養的深化改革以及畢業生就業需求的不斷提高。因此,必須進行創新,才能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能夠解決這些新的問題,提高就業工作的質量。精致應該成為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者以及畢業生不斷努力的方向。在觀念上,應該樹立不斷進取的理念,應該打破常規,通過創新不斷地優化工作流程;在動力上,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應該以畢業生為本,就業指導工作者應該關注畢業生的自身特點以及就業需求,利用人本思想不斷提高就業工作的實效性。精制化要求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走科學發展的高爐,通過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研究探索,為工作的不斷完善和創新提供有利的依據。
綜上所述,根據“精致化”的要求,高校應不斷創新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模式,從而能夠不斷地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促進高校的可持續發展,為構建和諧校園提供有利的支持,使學校能夠培養出具有較強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的畢業生,提升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1]王鐵軍.精致化:學校管理的新理念、新策略[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J].2007,(3).
[2]卿云波.構建“六位一體”的高校就業指導與服務體系的理論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9,(9).
[3]席明.創新大學生的就業服務與指導體系[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07,(7).
[4]張志華.依托“心理班會”加強學生就業心理素質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09,(2).
姜良杰/華北電力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姜鵬飛/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資源管理
(責任編輯:陳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