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鐵成 孫治國
遠程開放教育英語專業輟學研究*
● 趙鐵成 孫治國
結合質性視角下的英語專業輟學原因,我們擬出了相應的對策,期待為降低遠程開放教育輟學率,特別是英語專業的輟學率,優化教學與助學,提供有益的參考。
遠程開放教育;輟學;英語專業;原因;對策
我校2010年春招生季招收的英語專業 (專科)400人,截止同年10月輟學的28人。我們從質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方法入手,對其中16人進行訪談。訪談形式為半開放式,由兩名教師組織。訪談提綱是圍繞輟學的內在和外部因素展開的。由于具體因素的層級系統完全展開比較復雜,不易實現半開放式訪談相互間的話語輪次轉換迅捷、頻率高的特點。我們在訪談中把握了四個方面:個人背景情況、學習情況自我評價、師生交互情況和輟學原因。訪談過程征得了訪談對象同意,使用了錄音筆。訪談后我們及時整理了錄音,析出的本土概念,作為分析依據。
輟學訪談對象對于遠程開放教育的教學模式持積極認可態度,開放教育模式 “還不錯”,“覺得挺好的”,“在網上與老師的面對面的交流”,“上網,瀏覽一些帖子之類的”,“參加學習小組”,等等。
但對于面授輔導、網上課件講授、學習小組活動、網上實時與延時答疑等環節的組合配載,學生反認為不均衡:
談到參加學習小組學習活動的僅有一人,且參加小組活動頻率有待提高。
學生F:平時……,有時候參加學習小組。
反映出部分輟學生網上學習條件缺失。
學生D:畢竟上網還是有限制的……有些,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條件上網,……如果老師面對面視頻有些和學生的互動就好了,那會更好。
網絡接入手段的“缺失”,對遠程開放教育的實施是無法逾越的障礙。遠程開放教育形成性考核標準(以下簡稱形考)中,學習過程占整個形考權重的30%,5個子項中又有2項涉及網絡教學,即“組織學生參加網上教學活動,做好網上學習跟蹤檢查與情況反饋”(占7%)和“指導學生使用教學媒體學習,總結分析學習效果”(占6%)。學習條件的不足,使成績不理想與輟學之間形成關聯。
對于網上答疑,學生提出網上答疑的師生配比有待調整。
學生C:我覺得發帖子的同學太多,老師顧不過來,可以好幾個老師頻率能高點。
網上答疑是開放教育網上學習的重要組成形式之一。現行一對多的模式。英語專業中,我們不能簡單地將此歸咎于學生對于教師的依賴程度高。網上答疑的效率與需求(甚至還包括技術)瓶頸的無法打破,會傷及學生的學習興趣、成效,形成輟學威脅。
學生談到了遠程開放教育中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化問題。
學生B:去優化一些老的教學模式……
“老的教學模式”,通常指面授課,開放教育中稱為面授輔導課。現行的組織形式是用5次面授輔導課,來梳理課程內容。我們認為該形式,并不能很好地適應英語專業的特點和教學任務要求。
學生B指出 “師生互動的也不是很多”,“希望”“師生互動”、“交流多一點”;學生E希望“互動更多一些,可以更吸引學生”,“師生之間交流的多一點,我覺得這樣會更好”;學生D認為通過 “視頻……互動……那會更好”。
“互動”成了主題編碼。在開放教育英語專業的學習中,互動頻率不理想、互動手段較單一、互動相對滯后,或者說互動時“面對面”互動的缺少,對英語專業學習是有負面影響的。這反映出互動是英語專業學習本質要求。對于虛擬課堂,網上教學模式互動性有待進一步提高的現狀,受訪者表現出理解,又抱有很高期望。其中有技術手段層面上的障礙與問題,也有學生使用方式層面上的問題。
又可以區分為兩個子類:單純性基礎薄弱輟學、復合型基礎薄弱輟學。
1.單純性基礎薄弱輟學
訪談中英語基礎差的實質,卻不斷出。比如,學生D坦誠,“自己底子也不好,然后再也就不想讀了”。可見,開放教育英語專業的準入門檻是隱性存在的。該隱性的專業準入要求與遠程開放教育之間現行的“沒有太多限制,凡是有志向學習者,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基礎,不需要參加入學考試,均可以申請入學”(李瑩,2009)的入學模式之間,至少在英語專業上存在銜接匹配上的問題。
2.復合型基礎薄弱輟學
學生B:讀著讀著不想讀了是家庭(條件)的原因,還是有的時候感覺底子還是不扎實,自信心不夠,主要是這兩方面原因。
學生F:我讀著讀著不想讀了,就是家里出現事情,有的時候跟不上老師的課的時候,心里就有很大的壓力,覺得自己跟不上老師講的課,壓力太大了。
學生B、F輟學屬于復合型,兼有內在和外部雙重性特點。與學生A相比,學生B、F內、外部雙重性因素更為明顯。“家庭(條件)的原因”,或者表白得更加樸素“家里出現事情”。將其視為首要的輟學歸因。作為家庭系統的組成部分,當家庭遭遇變故、突發事件,無法規避,學生A、B、F便以個體的輟學,作為解決、減輕或緩和家庭壓力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而居于次席的內在因素,如“底子還是不扎實”,以及與之相關的“自信心不夠”、“心里就有很大的壓力”,這是英語專業輟學中沖突出的現象。
英語專業的入學測試,應當包括一個英語專業準入的客觀參考標值;包括英語專業基礎的聽說讀寫譯能力;專業基礎背景常識,如跨文化交際常識、英語國家文化常識,等等。還需要具備英語專業的基本相關能力,如發音模仿等。我們倡導的英語專業入學測試從設立到指標給出,都是供參考的標準項,而不是硬性篩選的指標數。通過以下兩方面的參考,降低輟學的發生:
一方面給教學機構出具參考,對學生的初始狀態有更清晰的了解,有助于展開區別性的教學服務。基礎極薄弱的學生,可轉讀相近專業;對基礎較弱的,可進入預備課程學習;對符合要求的,可細化其薄弱部分,補漏增益。另一方面給學生出具參考。學生可以客觀地了解自身英語專業基礎。基礎極其薄弱的,可知難而退,減省不必要的時間和經濟成本;基礎較弱的,可以努力補修課程;基礎較好的,可以進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
未達到英語專業入學要求的學生,可通過預備課程,在短期內達到較理想,或可接受的專業學習基礎。我們認為預備級課程在英語專業知識體系上,雖無法面面俱到,但應當有的放矢,抓住要害,解決入學測試中檢測出的一些首要問題。對英語專業學習能力,可適當面面俱到,與英語專業導學形成梯度銜接。
突出英語專業特點和學習規律,著重于學習中遇到的典型學習障礙、學習困難,介紹有效的克服方法。還需引導學生熟悉網上學習方式,及面授輔導課、小組學習等學習形式。讓學生以最快的方式融入開放教育的學習中。以往過多注重知識和教學目標,而忽視了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然而正是這些問題構成輟學因素。同時需植入學習方法,引入案例。成功的案例可以把有效的學習過程更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還可以安排失敗案例,與成功案例相輔相成,幫助學習者避免類似情境的發生,從而規避輟學。
我們認為增加面授輔導課,并不與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習形式相矛盾,實際是結合英語專業特點,對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配載模式進行的優化。達到網上諸多教學模式與傳統面授輔導模式優勢互補。針對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在第一學期或第一學年,增加面授輔導課的方法既可行,也有效。
*本文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遠程開放教育輟學研究”(項目批準文號:7097314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趙鐵成/青島廣播電視大學,副教授,導學科研處副處長,研究方向:遠程教育、成人二語習得。
孫治國/青島廣播電視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成人二語習得、遠程教育
(責任編輯:陳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