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樹山 李煥煥 南京理工大學
近年來,《反假冒貿易協定》(ACTA①)的公布與生效,使國際經貿中的知識產權執法標準在繼TRIPS協定之后又出現了新的規則。ACTA是由包括歐盟成員國、美國等在內的30多個發達國家達成的協議,名為加強國際間的合作,以提高知識產權執法標準來遏制全球盜版和消費品仿冒行為,實則代表了發達國家經貿發展的價值取向和根本利益,不僅不適應發展中國家經貿發展的狀況,而且為發達國家給發展中國家設置新一輪的經貿壁壘提供了機會。如何從容應對ACTA出臺所帶來的影響與挑戰,我國作為世界貿易大國,必須站在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高度,加強知識產權預警,推進知識產權的創新,作出相應的戰略抉擇。
從容應對ACTA的挑戰,我們只有站在實施知識產權國際經貿戰略的高度,強化運用知識產權對技術的壟斷與反壟斷、知識產權對市場的控制與反控制、知識產權對貿易的限制與反限制的國際經貿規則,才能化被動為主動,贏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競爭優勢。
知識產權對技術的壟斷是指經貿主體的一方對其擁有知識產權的技術享有合法壟斷權的行為,具體體現在對其擁有知識產權的技術享有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全部民事權利;知識產權對技術的反壟斷是指經貿主體的另一方對他人擁有知識產權的技術依法進行破解、改進和提升所實施的重創行為,具體體現在對重創后的知識產權技術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全部民事權利。
知識產權對技術的壟斷與反壟斷是法律賦予經貿主體各方的合法權利,壟斷是從技術初創角度取得合法的壟斷權,反壟斷則是從技術重創角度取得合法的反壟斷權,由此形成對技術的合法的知識產權抗爭,以促進經貿主體對在先的初創技術的持續創新,加速國際經貿發展。應對ACTA強化知識產權對技術壟斷的升級,既要不斷形成合法的知識產權對技術的壟斷優勢,又要實施合法的知識產權對技術的反壟斷對策。只有堅持兩手抓,才能加速技術進步、搶占國際技術發展的制高點。
知識產權對市場的控制是指經貿主體的一方以其擁有知識產權的產品或品牌依法占領并掌控市場的行為,具體體現在擁有知識產權的產品或品牌進入市場時具有鮮明的保駕護航的作用;知識產權對市場的反控制是指經貿主體的另一方為應對他人利用擁有知識產權的初創產品或品牌對市場進行控制的行為,依法進行破解并實施重創的行為,具體體現在重創后形成的知識產權產品或品牌,較在先的初創產品或品牌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知識產權對市場的控制與反控制是法律賦予經貿主體各方的合法權利,控制是從產品或品牌初創角度取得合法的市場控制權,反控制則是從產品或品牌重創角度取得合法的市場反控制權,由此促進經貿主體對在先的初創產品或品牌的持續創新,不斷推動國際經貿市場的發展。應對ACTA強化知識產權對市場控制的升級,既要不斷形成合法的知識產權對市場控制的優勢,又要實施合法的知識產權對市場反控制的對策。只有堅持兩手抓,才能加速國際經貿市場發展、搶占國際經貿市場發展的制高點。
知識產權對貿易的限制是指經貿主體的一方以其擁有知識產權的技術或產品依法對貿易進行限制的行為,具體體現在以其知識產權實施阻止他人同類技術或產品的進出口貿易;知識產權對貿易的反限制是指經貿主體的另一方對他人擁有知識產權的初創技術或產品對貿易的限制行為,依法進行破解和實施重創的行為,具體體現在重創后所形成的知識產權技術或產品要比初創的技術或產品在進出口貿易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知識產權對貿易的限制與反限制是法律賦予經貿主體各方的合法權利,限制是從技術或產品初創角度取得合法的限制權,反限制是從技術或產品重創角度取得合法的反限制權,由此形成對技術或產品在進出口貿易中合法的知識產權抗爭,促進經貿主體對在先的初創技術或產品的持續創新,推動國際經貿發展。應對ACTA強化知識產權對貿易限制的升級,既要不斷形成合法的知識產權對進出口貿易限制的優勢,又要實施合法的知識產權對進出口貿易反限制的對策。只有堅持兩手抓,才能加速進出口貿易發展、搶占進出口貿易發展的制高點。
要從容應對ACTA的挑戰,我國應從運籌知識產權攻防策略的高度,掌握知識產權進攻和知識產權防御的方法和技巧,從而化風險為保險,贏得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競爭優勢。
知識產權進攻策略是指經貿主體為拓展自身合法的知識產權保護范圍,運籌知識產權經貿戰略,破解ACTA設置的國際經貿障礙,實現以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或自主標準來搶占市場和穩固市場,獲取最佳的經濟利益為目的的一種進攻性競爭謀略,包括核心進攻策略和外圍進攻策略。
核心進攻策略是指為最大限度地爭取競爭優勢,經貿主體將其自主擁有的先導性核心技術及時地申請知識產權保護,充分運用知識產權國際保護規則來實現拓展目標市場的謀劃。具體實施方式是由經貿主體通過加強知識產權預警、診斷和破解等手段,開發目標市場的核心技術并取得自主知識產權保護,進而取得自主品牌直至技術標準,并以核心技術或主流產品駕馭目標市場,實現“跑馬圈地”的發展目標。外圍進攻策略是指經貿主體圍繞其核心知識產權,開發與其相配套的外圍技術并及時地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的謀劃。具體實施方式是,一方面經貿主體在取得初創知識產權之后,繼續研發與核心技術相配套的外圍技術,通過對知識產權技術的持續創新,構筑較嚴密的知識產權保護網,形成系統的知識產權保護圈;另一方面繞過ACTA的貿易限制所形成的不公平的知識產權保護壁壘,積極開發與核心技術或主流產品配套的外圍技術,取得重創知識產權的保護,形成迂回的競爭優勢,從而與競爭對手進行抗衡。
知識產權防御策略是指經貿主體運用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規則,建立免受競爭對手利用ACTA來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標準的限制、封鎖或侵害他人的一種謀略,包括知識產權戰略聯盟、實施交叉許可以及利用他人失效權利、引進他人權利或取消他人權利等一系列策略。
知識產權戰略聯盟是指多個創新主體為防止他人侵犯其知識產權,以自主知識產權為紐帶結成聯盟統一對外的一種防御模式。經貿主體可根據實施知識產權經貿戰略的實際需要,建立如國家、區域、行業或企業等不同層次的知識產權戰略聯盟等,以達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目的。知識產權交叉許可是指在經貿主體擁有的知識產權需要相互依賴才能推廣實施時,各方可通過簽訂以知識產權為合同標的的交叉許可合同,均以允許對方使用自己的權利為代價換取對對方權利使用的一種防御模式。當形成依存知識產權的情景時,即后一項知識產權如果不利用前一項知識產權就無法實施的,反之,前一項知識產權實施也希望拓展延伸到后一項知識產權實施的,即兩個知識產權許可方都希望實施對方所擁有的知識產權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時,就可采用知識產權交叉許可的方式進行實施,以實現雙方合作共贏。
知識產權進攻策略與防御策略都是經貿主體為保持其競爭優勢而實施的一種競爭謀略,但知識產權進攻策略與防御策略適應的情況有所不同,知識產權進攻策略側重于經貿主體運用知識產權國際保護規則拓展其進軍國際市場的范圍,形成超強的競爭優勢,防御策略側重于以知識產權維權來穩固經貿主體自身在競爭中的優勢地位。
大多數情況下,將知識產權進攻策略和防御策略有機結合,將有利于經貿主體形成較嚴密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提高其核心競爭力。因此,在運籌知識產權攻防策略反擊ACTA的貿易限制中,應強調知識產權進攻策略與防御策略的集成,攻防并舉、交叉結合和協同推進。如我國華為公司的知識產權戰略有三大“利器”:一是在核心領域不斷積累自主知識產權,并進行全球專利布局,以保持參與市場競爭所必需的知識產權能力;二是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推動自有技術方案納入標準,積累基本專利;三是始終以開放的態度學習、遵守和運用國際知識產權規則,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來處理知識產權事務。同時,以積極友好的態度,通過協商談判、產品合作、合資合作等多種途徑解決知識產權問題。
從容應對ACTA的挑戰,我國必須大力發展自主知識產權、高端知識產權和核心知識產權,形成自身堅固的知識產權創造體系。
自主知識產權是指權利主體屬于中國的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及中方控股的企業等所取得的知識產權。自主知識產權源于自主創新,是原始創新、集成創新以及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成果。自主知識產權具有鮮明的自主性,不易受到他人的侵害;自主知識產權創造與OEM貼牌制造相比,具有鮮明的本土特色,容易受到市場的青睞;自主知識產權的形成既不受產業領域的限制,也不受技術高低層次的限制,更不受市場推廣應用的限制,是國際經貿發展急需的優質資源和優等產品。
應對ACTA對貿易遏制的升級,大力發展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要在若干重要領域掌握一批核心技術,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才能大幅度提高國家競爭力。
高端知識產權是指那些具有高科技含量、容易轉化為高附加值和高性價比產品的知識產權,它不受領域、行業限制,一旦實施將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力。在當今國際經貿發展中,最受市場青睞的是具有高端知識產權的高科技及其高科技產品,它的性價比往往要高出普通技術或產品的幾倍、幾十倍乃至百倍。高端知識產權源于對所屬領域初創技術或產品的持續創新,處于同類知識產權的高位,具有很強的競爭力;高端知識產權具有超常的資產價值和超常的發展潛力,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發展的方向,一旦實施轉化運用將發揮出超常的作用和效果,是國際經貿發展中最寶貴的資源財富和高價值產品。
要應對ACTA的貿易遏制,發展高端知識產權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如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3G標準(TD-SCDMA)超越了歐美的3G標準,結束了我國“以市場換技術”的時代,打破了歐美電信巨人的壟斷地位,一舉成為全球通信業市場上令人矚目的后起之秀。
核心知識產權是指關系國計民生和涉及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中所取得的突破性的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的知識產權。核心知識產權著眼長遠,掌控前沿技術,培育新興產業,開創新興市場,引領國際經貿快速發展。核心知識產權大多是對初創技術或產品的持續創新而形成的,對帶動初創技術或產品向高端發展,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或產品的集群,引領國際經貿發展的新潮流具有重大的帶動作用,是國家戰略性資源中的核心財富。溫家寶總理指出:未來世界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知識產權的競爭。
應對ACTA的貿易遏制,必須發展和擁有核心知識產權,才會擁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如我國中興通訊公司依靠核心知識產權進軍海外市場一舉獲得成功:2010年中興通訊公司以1863件國際專利申請量,居WIPO公布的當年全球PCT專利申請量排行榜第二;2011年又以2826件PCT申請量占居全球排行榜首,使之成為最具創新競爭力的企業。
綜上所述,我國在應對ACTA影響與挑戰的戰略抉擇上,先要從宏觀角度入手,排除ACTA的本質障礙,取得國際經貿發展主控權;然后再輔以微觀應對,排除ACTA的程序障礙等,即可把ACTA對國際經貿發展造成的損失降至最小。▲
注釋:
①ACTA,即《反假冒貿易協定》,該協定正式談判始于2008年6月,整個談判過程經歷了3年左右時間。2010年10月,ACTA草案文本主要爭議方美國和歐盟成員國達成妥協,于2010年11月15日公布了最終草案文本,2010年12月3日公布了協定的認證(verification)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