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靜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以下簡稱《中圖法》)是目前國內圖書情報界用戶最多的一部綜合性分類法?!吨袌D法》在1975年由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第1版,在此基礎上,經過多次修改,在2010年9月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正式出版第五版。第五版的修訂幅度較大,新增1631個類目,停用或直接刪除約2500個類目,修改類目約5200多個[1]。通過學習和實踐,針對《中圖法》第五版中涉及地區的部分類目的修訂措施,從以下幾個方面談點新的理解和認識。
根據以往類目使用情況的調研,對使用頻率過低的類目,修改復分注釋[2]。例如D67類下的注釋改為“依中國地區表分,但不再依省、自治區、直轄市下的復分表細分”。D67中國地方政治類,因為專類的地方文獻已各入其類,省、自治區、直轄市層面的政治方面的綜合論述文獻本就不多,如再細分到市縣鄉鎮就更少了,有的鄉鎮類下甚至就沒有文獻。所以這樣修訂很符合實際情況。但在D927中國地方法制類下,則沒有仿照D67類的方法修訂注釋。D927類下的注釋為“地方法規入此。依中國地區表分,再仿D920.0/926分”。我國的法律是國家制定的法律,地方上基本是為執行各種法而制定的區域性條例細則,細分到市縣鄉鎮就很少了。而且該類還要“再仿D920.0/926分”,所以會涉及到加“0”問題。如《行政訴訟案例研究》(王振清主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編),該書是北京市在當前行政執法和行政審判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案例研究,分類號為D927.105.305。由于北京市的行政區域下還有“區縣鄉鎮”,所以必須加“0”,不能直接在北京市類下直接復分行政訴訟法類號。有許多標引員就忽略了加“0”問題。實際上地方法制類下的文獻很少,分到“省、自治區、直轄市”一級已足夠,的確沒必要“依省、自治區、直轄市下的復分表細分”,也可回避加“0”問題。
增加仿分、復分注釋實際上是加細類目,擴展了類目深度,增加了專指度。在五版的修訂中,這項技術也被大量應用到地區類目的修訂中。如F129中國經濟史類的修訂,四版F129類下原來的注釋只有“依中國時代表分”,對于地方經濟史的文獻,經常會因為側重點不同分到兩處。或是忽略地方概念,分到F129經濟史類下;或是為了突出地方概念,分到F127地方經濟類下。五版修訂時在F129類下“依中國時代表分”后面新增了“如有必要,可依中國地區表分,并用地區區分符號()加以標識”的注釋。有了這樣的規定,對于地方經濟史的文獻就會標引一致。如《福建近代經濟史》,就可以標引為F129.5(257),而不會標引為F127.57。
《中圖法》許多學科的類目設置中也都存在著地方專業史這樣容易混淆的問題。如地方教育史,地方廣播電視事業史等。下面僅對F經濟類相關類目進行分析。F類已列出地方專業史的類目有:F299.29(城市經濟史、房地產經濟史,五版修訂時新增了地區復分的注釋);F329.1/.7(各地區的農業經濟史,四版已依中國地區表分);F429.1/.7(各地區的工業經濟史,四版已依中國地區表分);F729(貿易史,五版修訂時新增了地區復分的注釋)。但在經濟類下還有一些類目未作明確說明,如勞動經濟史F249.29、企 業 經 濟 史 F279.29、中 國 交 通 史F512.9、中國鐵路史 F532.9、對外貿易史F752.9、財政史F812.9、貨幣史F822.9等18處?;蛟S在文獻保障原則的基礎上,有些類文獻很少。但五版修訂時專業史類下新增的這條“如有必要,可依中國地區表分,并用地區區分符號()加以標識”的注釋,是選擇性的使用規定,可以大量應用到相關類目,各文獻標引單位可根據需要決定使用與否。而不管是否使用,這條注釋的一大好處是可幫助標引員對同類文獻達到標引一致的目的。
為增強類目的容納性,通過修改注釋明確類目含義。如《中國地區表》中“5華東地區”注釋改為“長江流域,長江三角洲(長三角)地區,長江中、下游平原所屬地區入此”;“65廣東省”注釋改為:“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區、粵港澳地區入此”。
為使分類標引人員了解類目的四、五版變動情況,便于使用新版分類法,在一些地區類目下增加沿革注釋。如K772蘇里南,注釋為“荷屬圭亞那入此。4版入K771.33”;K773圭亞那(法屬),注釋為“4版為停用類,入K771.32;5版改為正式類”。
K464剛果共和國,原注釋“剛果(利)入此”。新改注釋為“剛果(布)入此”。這條注釋修改是校正了原來錯誤的類目注釋。剛果(金),其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剛果(利),1965年政變改為剛果(金),應入K463;剛果(布),1960年8月成立,是剛果共和國的簡稱,應入K464。
為擴展類目范圍而規范類名。如“36中亞”類名規范為“中亞及外高加索地區”,同時修改了下位類注釋,將“由蘇聯分裂出來的國家”改為“由蘇聯獨立出來的國家”。根據最新區域劃分及命名而規范類名。如“423吉布提共和國”規范為“吉布提”;“429塞舌耳”規范為“塞舌爾”;“464剛果”規范為“剛果共和國”;“477納米比亞(西南非洲)”規范為“納米比亞”;“478南非(阿扎尼亞)”規范為“南非共和國”。
為適應新的國際形勢新增地區類目。如“196.6東南亞聯盟(東盟)國家”;“196.7亞太經濟合作組織”;“196.8上海合作組織”;“196.9其他合作組織”等。補充地球以外的空間類目“8外太空”。為新獨立的國家及時增設新類,如“555.2黑山共和國”。為與下位類呼應,使類目的設置更趨合理而新增類目,如“K61澳、新、巴地區”。
這種復分符號的使用,主要用于沒有依地區國家概念標準立類的類目,有如下優點:類號界限清晰;有利于計算機檢索;避免了組號加“0”的問題;杜絕今后某些類目擴展加細時而產生重號的現象。在四版分類法中,已在有些類大量運用了這項技術,如J藝術類。藝術類的立類框架是先列專類,再分國家地區。所以在繪畫、書法、雕塑、攝影、工藝美術、音樂、舞蹈等作品類下都有注釋“以下如需按作者的國家區分時,可依世界地區表分,并用()加以標識”。在五版的修訂中,在有些類下繼續運用此項技術,如前面所列的經濟史類目,但還應加大力度。
五版修訂時為增強類目復分助記性、降低復分難度,在某些類下無直接復分仿分注釋而又需復分類目的類名后增加了相應標記[3]。并規定嚴格按照標記符號的順序復分,以便提醒標引員漏標引和誤標引。這是五版修訂的一項創新措施,標記符號分別為①-⑨,與《中國分類主題詞表》主題詞對應類號的復分標記一致。地區類對應的標記符為②“世界地區表”和 ③ “(中國地區表)”。如 C23②③;X②③⑨。
《中圖法》官方網站上公布信息,《中國分類主題詞表》Web版已于2010年3月17日通過國家圖書館驗收,在國際互聯網上正式發布[4]。Web版是在《中國分類主題詞表》電子版先期成果和研制實踐的基礎上,為我國各類信息資源的組織、檢索和利用提供的一個最全面、可擴展更新知識體系、通用的數字型檢索語言交換平臺。其中一個很強大的功能就是為廣大讀者和各類用戶提供評論注釋服務,用戶可以針對《中國分類主題詞表》所有類目、主題詞、主題詞串添加個人評注(使用說明,內容建議等),建立個人書簽;管理員可以根據用戶評注,快速了解讀者及用戶使用信息,提高《中國分類主題詞表》的數據質量,更好地開展知識服務。另一個功能是為圖書館界提供《中國分類主題詞表》第二版和數據實時更新服務;利用其網絡更新系統、檢索詞統計系統和評注系統可實時更新《中國分類主題詞表》的數據,縮短其維護修訂周期。目前各文獻單位正處在《中圖法》第五版的使用和探討階段,Web版也還沒有正式啟用。所以很希望Web版在圖書館界推廣使用的過程中真正做到吸納各方意見,提高服務質量。另外隨著《中圖法》第五版需求量的增多,希望在新的印刷本中將一些有可能調整的地方做些改進。
參考資料
1 國家圖書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編輯委員會.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5-11
2 同1
3 同1
4 《中分表》Web版簡介.[2011-02-14].http://clc.nlc.gov.cn/ztfzfbweb.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