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珂珂
我國高等教育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芻議
● 劉珂珂
在我國高等教育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視角下,本文闡述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內涵,梳理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歷史脈絡、提出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途徑,勾勒了我國高等教育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概貌。
高等教育;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
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7年修訂的 《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盡管學科型專業性教育與應用型專業性教育同屬5A類階段的普通高等教育,但兩者存在著培養方向與職能方面事實上的差異。學科型專業性教育類屬5A1型,側重按學科分類,一般是為研究做準備的;應用型專業性教育則類屬5A2型,側重按行業分類,一般是從事高科技要求的專業性教育。依次分類,應用型專業性教育是位于學科型教育(5A1)和職業型教育(5B)之間的第二類型的專業性應用教育(5A2),這種教育以行業性為主導,性質上以專業性為主線,類型上以應用型為主體,層次上以教學型為主流,模式上以實踐性為主載,與側重學科性教育的普通大學教育同型異質,本質上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礎上的本科層次的應用型專業教育,其特性是結合學科和行業分社專業,培養面向社會一線的專業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高等學校要優化結構辦出特色,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優化學科專業、類型、層次結構,促進多學科交叉和融合。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促進高校辦出特色。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發揮政策指導和資源配置的作用,引導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質化傾向,形成各自的辦學理念和風格,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這是從國家層面為高等教育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
應用型本科高校應主動將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將人才培養與就業緊密結合,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及拉動內需、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根據崗位要求的變化,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要發揮優勢、凝練特色,加強品牌和特色專業建設,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對就業率低的長線專業予以調整或改造。加強新上專業論證工作,培育新的專業生長點,建立和完善專業評估制度。要堅持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深化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實現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更加重視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轉變。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市場的需要,構建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程相結合、有利于學科交叉與融合的課程體系。大力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參與式教學,注重因材施教。倡導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推進專業建設與調整。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進一步調整專業(方向)布局與結構。構建專業建設評價機制,開展專業認證與評估試點工作。加強校企共建專業建設。
劉珂珂/濟南大學報社社長,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在讀教育博士加強對專業建設的分類指導,打造專業優勢、品牌與特色,提高專業建設水平。
改革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降低必修課比例、加大選修課比例、減少課堂講授時數,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要積極創造條件,增加課程資源,開設更多適應社會需求、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高質量課程。積極探索校際間學分互認,促進校際教學合作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使更多的大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在教育教學改革上,按照“以成才為目標、以質量為核心、以需求為導向,尊重個性發展,實現分流培養”的總要求,深化學分制改革,完善專業分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選擇機會和更大的發展空間。構建與完善專博結合、文理兼容,有利于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全面提高的課程體系。推進教育教學方法改革,鼓勵討論式、啟發式和探究式教學。推進考試方法改革,逐步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由終結性評價轉到關注學生如何學習的形成性評價上來,將考試的目的和重點定位于引導學生注重日常學習、樂于思考問題和提高創新能力上。
應用型本科高校要依據自身定位,積極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和完善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行業、企業參與的人才培養新機制。應用型本科院校要以學分制為依托積極推廣分段式人才培養模式,低年級可以按學科或專業大類組織基礎課程教學,高年級由學生根據社會需求和個人志向愛好,修讀相關專業,明確專業方向。鼓勵應屆畢業生通過延長1至2年學習時間修讀雙專業、雙學位。把工學結合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積極推行訂單培養、工學交替等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難點。要改革傳統的封閉式、灌輸式教學模式,大力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切實轉變重講授、輕互動,重教書、輕育人的教學局面,營造開放性、協作性、自主性、探究性的學習氛圍。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樹立“有效教學”的觀念。注重學思結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由探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樹立“協同教學”的觀念,鼓勵教師采用課堂討論、小組研討、學生陳述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學,讓學生在參與教學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之間要進行合作教學,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做到教學互動、教學相長,學生之間要建立各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
應用型本科高校要加強實踐教學改革,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大實踐教學經費投入,加強實驗、實訓、實習基地建設。進一步加強對實踐教學環節的管理和指導,積極組織以促進就業為目的的實習實踐和專業培訓,確保畢業生的專業實習實踐活動能夠得到落實,增強畢業生的崗位適應性。鼓勵支持在校生積極參加第二課堂、科技創新、技能大賽等活動,突出學生職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訓練、培養。要加強實習實訓管理,積極開展生產性實訓。強化實踐教學建設與改革。推行產學研深層次合作教育模式,試行工學交替培養。搭建面向工程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創新訓練、工業認知及示范性實習基地。構建開放辦專業、開放建課程、開放實驗室的實踐教學開放體系。根據不同學科專業對實踐教學的要求,改革實踐教學方法與手段,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健全全方位的教學質量與監控體系,建立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長效機制。通過改革,逐步形成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應用型本科高校要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學校發展的戰略任務,切實優化教師隊伍整體結構,增強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要引導教師及時了解、研究經濟社會發展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形成最新學術成果及時進課堂、教學內容及時充實更新的教改機制。加強教學團隊建設,充分發揮教學名師的帶動作用。要把為本專科生授課作為對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要加強青年教師培養,提高青年教師執教能力。要進一步加強 “雙師結構”、“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雙師型教師比例要達到一定要求。應用型本科院校也要逐步引進培養一批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教師。加強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育,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引導教師忠誠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努力鉆研業務,關心愛護學生,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責任編輯:陳培瑞)